地攤經濟,是指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來源而形成的一種經濟形式。地攤經濟是城市的一種邊緣經濟,一直是影響市容環境的關鍵因素,但地攤經濟有其獨特優勢,在當前經濟背景下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緩解就業壓力。
自從中央文明辦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今年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後,李克強總理已經先後兩次肯定」地攤經濟「,明確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的經濟危機,我國多個城市放寬了對「地攤經濟」的管理尺度。「地攤經濟」一時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熱門話題。
百度搜索大數據統計的「地攤經濟」
各城市對地攤經濟的管理放寬,讓許多人對此開展了豐富的思考。各行各業的人都開始思考如果他們去擺地攤的話可以幹些什麼。有的人單純是為了湊個熱鬧,有的人則對地攤經濟這種商業模式進行了深入分析。
微博上網友熱門討論
更有不少才華橫溢的博主以繪畫的形式製作出《當代年輕人擺攤圖鑑》以及「網際網路人轉行後都適合擺什麼樣的地攤」等一系列插圖,幽默風趣地表達出了各行各業去擺地攤的狀況。
網際網路人轉行後擺地攤賣什麼
《當代年輕人擺攤圖鑑》
地攤經濟熱潮的湧現,為當前經濟恢復和發展也提供了一條出路。地攤經濟門檻小、成本低,是風險比較小的創業方式之一,對就業、消費和生產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眾多城市也紛紛明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
南京新增1410個臨時外擺攤點,成都在謀劃更精細的地攤政策2.0版本,廈門從2019年就開始試行「攤規點」,目前已有50處共提供攤位1150個,還有更多的城市正在制定相關政策。
從各地出臺的鼓勵發展地攤經濟的政策可以看出,地攤經濟如今是大勢所趨。在群眾調侃和娛樂的背後,地攤經濟給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益處才是各城市所看到的隱藏價值。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