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豔宅
瓢潑大雨中,一僧撐一小傘緩步徐行,被廊下避雨的一個路人看到,路人高聲招呼:「禪師,渡我一程!」
僧人停住腳步,反聲問道:「此處既無汪洋,我也沒有船隻,如何渡得了施主?」
路人說:「不需船隻,只需一傘而已。」
僧人說:「貧僧只有一傘,沒有多餘的遮雨器具了。」
路人說:「我們共用一傘,禪師帶我一程就好。」
僧人不語,路人以為他默許了,便奔入雨中,朝僧人跑去。
僧人未等路人來到傘下,便轉身匆匆走了。路人跑到僧人面前,截住他惱怒地說:「和尚為何言而無信?」
僧人說:「施主何出此言?」
路人氣呼呼地說:「你答應帶我,為何不等我便走呢?」
僧人說:「我何時答應施主了?」
路人無語。
僧人說:「施主在雨中,貧僧也在雨中,貧僧不被淋,是因為貧僧手中有傘,可是,貧僧手中的傘太小,只容得下貧僧一人,施主若想少被雨淋,只能再跑迴廊下,或者直接向前奔跑,直達目的地。」
路人聽罷,想想也是這個道理,要想早點辦完事情,而又少被雨淋,向前奔跑才是最好的辦法。
不只路人如此,任何人都是這樣,每個人都難免遭遇生活中的風雨,風雨來了,若是沒傘,就只能快點跑了。
郭德綱21歲那年從外地來到北京拜師學藝,卻四處碰壁。他每天除了演出就是練習,整整一年,他沒逛過一次街,一年裡,他將600多個傳統段子收放自如地表演出來,在朋友圈裡小有名氣。儘管如此,命運之神並沒有過多地照顧他。有一次,他練習到深夜才騎著自行車回家。可剛騎出沒多遠,自行車壞了。沒有公交車,沒錢打的,沒辦法他只能把自行車扔撂下,硬靠兩條小短腿走了回去。一次次的失敗,並沒有擊垮他的意志。幾年之後,在一次比賽裡,他用自信從容、詼諧幽默打動著名相聲演員侯耀文,侯耀文將他收入門下。如今的郭德綱是不可替代的,他已經紅透了大江南北。
記者採訪問他堅持到現在的原因時,他微笑著回答:「我小的時候家裡窮,那時候在學校,一下雨,別的孩子就站在教室裡等傘。可我知道我家沒傘,所以就頂著雨往家跑。沒傘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像我們這樣沒背景、沒家境、沒關係、沒金錢的一無所有的人,你還不拼命工作、拼命奔跑,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可不是,下起雨來了,沒傘的孩子就只能拼命向前奔跑了。任何一場雨都是對沒傘的孩子的一場考驗,誰跑起來了,誰就取得成功,誰躲起來就只能被雨淋了。
「高考減招」一場雨淋了下來,眾多考生及家長們坐不住了,都被雨淋著了,怎麼辦?還有更好的辦法嗎?聚集起來討要公平,還是爭取時間複習?於教育考試政策,我不想妄論公平與否,說了也是多餘,只想跟馬上要參加高考的同學們說一聲:在雨中,既然沒傘,就拼命跑起來吧,別管你在哪個省份,一直向前,別猶豫,這只是對你的一場艱難的考驗,誰跑得快,誰用了功,誰就是能奔到最前頭,減與不減,能耐你何?
雨,隨時都可能下,但我們並不一定隨時都帶著傘,沒有傘,就拼命向前奔跑,直到目的地,猶豫不得!
作者簡介:
趙豔宅,供職於河北省獻縣教體局,小小說愛好者。有作品散見於《三月三》《小小說大世界》《微型小說選刊》《上海故事》《演講與口才》等及各地報刊和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