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又名微型小說、千字小說、一分鐘小說,具有人物少、情節簡單、只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義的某個片段或某個場景進行橫斷面的描寫等特徵。一般而言,小小說只需設定一兩個人物,只將筆墨集中到矛盾衝突最尖銳的片段,藉助於「短平快」的故事而展現生活、揭示人性。
小小說的寫作,與一般性記敘文的寫作要求並無太大差異。本質上而言,小小說就是記敘文。差異只在於一般性記敘文偏重於寫實,而小小說以「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虛構為主。
寫作小小說時,需注意下述五點:
1.立足生活選用素材。任何一種文學,其價值都在於反映生活、幹預生活。寫作小小說時,也必須從現實生活中選擇素材。只是,小小說中表現的生活,並非是對現實中某些具體事件的實錄,而是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後形成的「文學的生活」。此種生活,一定要在現實中「可以存在」。也就是說,小小說中所寫的生活,或許在地球上從未發生過,但用虛構的方式呈現出來時,讀來並不覺得虛假,而是覺得就該如此。
例如美國作家雪莉·凱撒的小小說《免費》,先描述兒子的「割草,5美元;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鋪,1美元;去商店,50美分; 你去購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的帳單,再介紹「我」的「懷你9個月,免費;為你熬夜,請醫生為你看病,免費;多年來花在你身上的時光、為了你流過的淚、撫養你成長所付出的一切,免費;日日夜夜為你擔憂,將來還要為你操心,免費;給你忠告和教你知識,供你上學,免費;給你買玩具、食品、衣服,為你擦鼻涕,免費……」的「全免費帳單」,只用四百餘字便表達出極為豐厚的愛的教育的主題。這樣的兩份「帳單」、這樣的兩個人,或許現實生活中從未出現過,但其中兒子的行為和母親處理問題的方式,卻完全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存在。這樣的存在,讀者感覺合情合理,願意擁有小說中的美好結局。
2.巧用對話完善情節。800字的作文很難從正面詳盡交代一件事的來龍去脈,必須將某些輔助性情節移入作品的人物對話中,借人物間的交談補充介紹相關事件的發生與發展。
例如聶華苓的小小說《人,又少了一個》,先用500餘字寫了三年前「她」因為生活所迫來「我」家乞討時的詳細過程,側重於描繪「她」首次乞討時的膽怯、緊張與悲苦。再用300餘字寫其成為熟練乞丐後的「人」的尊嚴的徹底消失。至於三年間發生的事,作者並不作具體交代,而是借三年後偶爾間聽到的對話來側面展示:「你這個女人,原來還自己洗洗衣服賺錢,現在連衣服也不洗了,還是討來的方便!」有了這一句對話,「她」三年後表現出的職業乞丐的無恥便有了性格轉變的合理性。
需要注意的是,小小說中藉助對話完善情節要自然,要和情節的正常發展構成一個整體,切不可像貼膏藥一樣硬貼上去,那就反而是敗筆。
3.依託情節塑造形象。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小說中的人物,只有依託具體且合理的情節才能一點點展示其性格。寫作小小說時,必須將人物放到特定的情節中,藉助於情節的發展而逐步展示人物性格。比如,初中時同學們都學習過蒲松齡的小小說《狼》。全文區區二百餘字,卻既描繪了一位膽大心細的屠夫形象,又描繪了兩隻兇殘狡黠的狼的形象,還揭示了「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的深刻意義。這兩類形象以及主題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就離不開作品中精心構設的情節。如果故事中只寫一匹狼,則難以表現屠夫的窘迫與狼的狡黠;如果故事中寫了一群狼,則屠夫也無力盡斃這群猛獸。唯有一人與兩狼的對峙,才能以兩匹狼的相互配合渲染出情節的緊張,才能將狼的「智慧」完整地展示;唯有狼擁有這份「智慧」,其最終「頃刻兩斃」,才能彰顯人的智慧與勇敢。
4.貼近人性呈現主題。寫作講究立意,小小說的立意應指向社會生活的應有價值,應側重於展示人性的真善美,或者批評人性中的假惡醜。無主題意義的小小說,註定無法獲得讀者的認可;主題認知錯誤的小小說,更無法得到作文批閱者的欣賞。「抗日神劇」之所以遭到批判和抵制,就是因為其主題荒誕和人性扭曲。中學生寫作小小說時,觀點不能偏激,不能把個體的狹隘自私的價值訴求當作理所應當的意義來表達。比如,儘量不要寫作無釐頭的穿越故事與玄幻故事,不要寫成年人才擁有的情感糾葛,不要以病態人格為表現主體等等。
什麼樣的主題與人性值得寫呢?最該關注的永遠是親情。在親情故事中,人性的善與美永遠擁有最獨特的存在方式,也永遠能夠發現打動人心的細節。下面的範文,就很好地把握住親情這一主題,以生日禮物百合花為線,細膩且真實地描繪出世間最純美的母愛。
5.錘鍊語言彰顯特色。一般而言,中學生的作文語言應力求簡約而典雅,有一定的書卷氣。但這只是總體性要求,並非必須如此。更多情況下,語言要依照故事的表達需要而靈活運用。比如,描述一個溫馨的親情故事時,語言可以詩意一些;描述一個哲理故事時,語言不妨多點兒幽默味道;描述一個悲劇故事時,語言則必須儘量平實。需要強調的是,在客觀敘事時切勿過多使用口語,更不要使用網絡語言。除非塑造的形象需要使用這類語言。另外,小小說語言要通俗易懂,不要大量引用,不要掉書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