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給寫作小白上的一堂入門基礎課

2020-12-19 檸嚀說事

《寫作這回事》可能並不被我們熟知,但《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這些書都出自史蒂芬金(以下簡稱金),他十歲前後開始試筆,到2000年五十三歲時發表作品35部,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

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來,歷年的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金的小說總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聲名最大的美國小說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為好萊塢製片商的搶手貨。1979年,在他32歲時,成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今天,他的每部作品的版稅,均逾千萬美金之巨。

金的作品,超越於傳統的恐怖小說。他不靠具體的意象來獲得恐怖效果,而是通過對事件氣氛的營造來震懾讀者。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撥,所有緊繃的心弦都為之轟響,在一陣驚悸又一陣心跳中,帶你進入顫慄的深淵。

寫作讓金功成名就,他的成功是因為他是寫作天才嗎?當然不是。我們要的答案在《寫作這回事》這本書中都能找到。

《寫作這回事》並不是一本單純的寫作說教書,書中金用他一貫幽默風趣的方式把他的寫作生涯娓娓道來,苦難跌宕的童年,視為作家的歲月,寫作與生活糅合到一起,才有了作品的升華。1999年他險些命喪車禍時,發現了寫作對他本人的意義:「寫作之於我好像是一種堅持信念的行為,是對絕望的挑釁和反抗。」

那麼,如何從寫作小白成長為創作大咖呢?

第一,我們花費時間來談論寫作,始終不如花時間真的去寫。

茨威格說:「當改變命運的時刻降臨,猶豫就會敗北。」寫作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並輸出的過程,每一次提筆都是改變我們命運的時刻,齟齬不前,怎麼會有好的作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筆頭上的每一個字,鍵盤上敲的每一個符號,都是我們成功的開端。

寫作沒有天才,也沒有所謂註定的文學素養,靠的是堅持不懈地努力。少年時的金臥室裡有一枚釘子,上面掛滿了退稿單。餘華高考落榜後,曾當過幾年牙醫,聽起來與寫作這行業風馬牛不相及,但餘華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寫作的熱愛,那個年代還是靠郵政投遞手稿,退回的稿子因為沉,郵遞員扔的時候響聲都比較大。他曾經幽默地說:「只要聽到我們家院裡砰的一聲響,就知道是我的退稿來了。」賈平凹,路遙他們出身都是農民,後來都成了享譽大江南北的作家。1982年已經40歲的陳忠實,背著兩袋子乾糧,告別了妻女,獨自回到了老家的窯洞,從早寫到晚,整整四年,才有了驚世駭俗的《白鹿原》……

他們為什麼能成為創作大咖,關鍵點在於行動。寫作的行動當然是動筆寫,然後就是堅持,筆耕不輟是硬性條件。尼採說:「但凡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使你更強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何添柴加薪靠的是我們自己。

第二,讀書和寫作從來都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

在《寫作這回事》中金提到:「你如果想成為作家,必須首先得做到兩件事:多讀,多寫。別無捷徑。」他說他讀書慢,每年也會讀七八十本書。

莎士比亞說:「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書能滋養心靈,開啟心智,讓我們的靈魂歡暢,精神豐盈。讀書是一種自我修養的提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不斷地輸入,才有輸出的能量。

或許有人會說沒有時間看書,確實,為了生存,為了升職加薪,為了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態,我們或許沒有大段的時間悠閒地品味一本書,但讀書除了一氣呵成,也可以淺斟小酌,出差路上的候機廳,中午吃飯的咖啡館,晚上睡覺的前半個小時,開車時打開「喜馬拉雅」……這些片段時間我們都可以利用起來。陳忠實寫《白鹿原》時,在那個窯洞裡至少看了200本名著。

溫儒敏說:「少讀書、不讀書就是當下『語文病』的主要症狀,同時又是語文教學效果始終低下的病根。」培養讀書興趣關乎孩子們的成長,可見讀書的重要性。書我們不但要看,還要會看,看的時候儘量要做筆記,要讓書成為我們無形中的財富,融入我們的身心,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面就闡述了實用的筆記讀書法,讓我們讀的書能記憶深刻,運用自如。

第三,初期的寫作必須要有明晰的寫作邏輯。

作為一名寫作新手,我們怎麼開始寫呢?先要分清楚什麼叫記錄,什麼叫創作。

記錄只是收集信息後輸出,中間沒有加工的過程,它是瑣碎、乏味、斷裂的,僅僅是陳述事件,有時候感覺像加工了,實際上只是零碎記錄的拼湊,它具有傳播性,沒有審美價值。

創作是對收集的信息經過加工後輸出,是從零散的記錄到構建出寫作邏輯的一個過程,主要有三個方面:

1,把零散的、乏味的無序記錄變得有序,讓文章有脈絡感,層層推進。不管是哪種體裁的文章,都是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一點點鋪開,才符合讀者的審美邏輯。

2,寫文章時一定要傾注作者的情感,或喜悅或憂傷或闡述一個道理,作者態度要鮮明,立場要堅定。

3,文章的結尾一定要收斂,對想表達的主題要進行升華,或引發人的思考或給人以啟迪,有爆發點才是硬核。

人的思維是發散的,開始寫作時我們要收集好素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保存有價值的東西,讓文章變得凝練是一個寫手應具有的能力,不管用什麼結構去開始寫作,都應該用自己的認知去高度概括,抓住重點,這些是打開創作大門的鑰匙。

周國平曾說,「寫作從來不是為了影響世界,而只是為了安頓自己。」安頓好了自己,離大咖的距離還會遠嗎?

(全文完)

作者簡介:檸嚀說事,讓我們把酒話桑麻,以夢為馬,隨處可棲。

相關焦點

  • 《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20年磨一劍,你可願意?
    你還會繼續寫作嗎?這個秘密,就是我在看史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這本書時發現的。7歲的史蒂芬·金,在讀了大概6噸重的連環漫畫書後,開始寫故事,並收到了人生的第一份稿費,來自媽媽的一塊錢。從此以後,史蒂芬·金就一直在寫作。
  • 寫作天才史蒂芬·金用這本書為你打開寫作之門
    「您好,抱歉這篇文章不太適合我們。」「您好,抱歉類似的文章我們前幾天已經發表過。」「您好,抱歉這篇文章的梗與另外一位作者相似度過高,我們暫不收錄。」當我一而再,再而三被拒稿時,我對寫作產生了懷疑,也開始對自己失望,又或者說我根本不是寫作的料。
  • 《寫作七堂課》,不只是套路
    圖片來自《寫作七堂課》3.框架式寫作特別適用某一領域專業知識的學習。這就好像一棵樹,你現在已經把主幹找到了,剩下的都是枝丫及樹葉。圖片來自《寫作七堂課》1.一有靈感馬上記錄。老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靈感的時候一定要馬上記下來,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記憶力。
  • 《肖申克的救贖》作者史蒂芬·金,都有哪些寫作技巧?
    這是讓人始料未及的:一棵寫作好苗子,不愛閱讀,更沒有穩定的寫作習慣!出題目讓她寫,她就完成任務似地寫,從未留意過提升寫作技巧,這種狀態下,到後來她說已經把腦子裡的東西抽空了,不知道寫什麼了,作品也越來越平庸。
  • 秋葉大叔《寫作七堂課》:寫作變現逆襲的3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股神」巴菲特是個非常有意思的人,他發起了一個「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活動,一頓飯的價格甚至可以拍賣到上千萬。而巴菲特會跟所有與他共進午餐的人講:在財富裡面,最重要的不是現在這一筆賺多少錢,而是複利效應。
  • 《寫作七堂課》:養成這些寫作習慣,你也可以寫成10w+
    秋葉大叔在這本書中以7堂的形式,系統總結了寫作的常用方法——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和復盤式寫作。這七種寫作能力對應七種寫作習慣。秋葉在書中指出:正是這七種好習慣成就了今天的他。
  • 《創意寫作七堂課》:凌晨老師的科幻創作經驗談
    《創意寫作七堂課》封面內容簡介《創意寫作七堂課——你也能寫出一個好科幻故事》是由著名科幻作家、科幻教育家凌晨老師總結多年創作心得,針對廣大科幻愛好者和有志於科幻創作《創意寫作七堂課》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創作出版的。全書分為三部分,分別從「認識科幻文學」「科幻文學規律」和「創作科幻文學的技巧」三方面,幫助創作愛好者們更細緻地了解這個創作門類的必要知識。在書中,作者以廣博的科幻文學知識,將科幻文學掰開揉碎,幫助寫作愛好者們深入了解一個好的科幻故事、科幻小說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 寫作相關的一切問題,在《關於寫作》這本書中都有你想要的答案
    這本《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以下稱《關於寫作》)是美國作家安.拉莫特於1994年出版的一本教人如何寫作的書,自出版以來佔據網絡書店寫作類書籍排行第一名長達十四年之後。比如你下班回來路過菜市場買菜,為了一毛錢跟賣菜阿姨爭論不休,還憤憤不平地寫到文章裡發洩不滿。這種話題即使你說得再有道理,讀者也認為你是一個做人格局不大之人。四是以寫書的態度去寫作。在《關於寫作》裡,作者說到她父親每隔兩三年就出一本書,這也應該成為大部分寫作者的出書頻率。
  • 寫下「肖申克的救贖」後,他用一本書交代了寫作的所有秘密
    這是「寫作圖書館」欄目第 2 篇文章文 | 葉偉民有人問我,好的寫作指南應該長啥樣?我看主要有兩點,一是簡單易懂,切莫故弄玄虛;再是作家要融入他的經歷或人生,且十分真誠。因為我相信,寫作雖有底層規律,但終究是個人的。這與所有藝術一樣,如馬拉度納,盤控傳射樣樣出色,但反過來不行——並非努力就可封神。兩者依存,既廣泛又具體,足球才是活的。因此,那些把寫作往玄乎裡整,或通篇自我標榜的所謂「指南」,都不值得一讀,充其量不過是雞湯或凡爾賽。
  • 《秋葉特訓營 寫作七堂課》——七個好習慣
    寫作,看上去好像不需要什麼投資,能通過寫作發展自己的副業,增加收入,是很多人的目標,讀完了《秋葉特訓營 寫作七堂課》之後,我明白了,寫作能帶給我們的,遠不止這些。我最近在考駕照,一起學車的人裡,有位五十多歲的大姐,在我的觀念裡,年齡大一點的人學習能力肯定不如年輕人,可是這位大姐竟然學得又快又好。
  • 距知天命還有一年,我要把自己打造成最具發展潛力的寫作IP,行嗎
    除此之外,葉聖陶、夏丏尊的《怎樣寫作》《文章講話》《語文隨筆》《國文百八課》,都是優秀的寫作教材,如果有餘力,都推薦一讀。除了葉聖陶和夏丏尊的書之外,書單還推薦了當今臺灣最優秀的作家之一張大春的《文章自在》一書和木心的《木心談木心》,這是木心在給學生解讀自己作品的講稿,也是非常難得的作家進行自我解剖的樣本。
  • 《秋葉特訓營 寫作七堂課》丨你想要寫作乾貨都在這裡
    自媒體時代,很多人都想靠寫作賺些外快。寫作班沒少報,錢沒少花,感覺也學了不少東西,但打開電腦,還是半天憋不出幾行字。別著急,那是因為你還沒有遇到,秋葉大叔的這本《寫作七堂課》。答案都在這本《秋葉特訓營 寫作七堂課》裡。從框架到標題金句,從思路到素材搜索,從各路文體到文字排版,可以說只有你沒想到的,沒有這本書沒寫到的。因為,秋葉把他線上價值1千多的課程內容,全都免費提供給了讀者,所以,看到就是賺到哦!
  • 我的2021年寫作書單,重新梳理寫作人生
    這本書談論的不只是寫作,更是生活哲學、生命智慧。 娜塔莉·戈德堡: 詩人、畫家、作家、書寫教練,至今已出版作品14部。她結合禪修和書寫開辦「真正的秘密」寫作營,一教三十餘年,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她認為寫作跟修行一樣,都要學會信任自己的心,以專注、創意和開放的態度,回到當下,洞察生活的細節,正視內心真實的模樣。
  • 唯有熱愛方能堅持——讀史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兒》
    他的《寫作這回事兒》,是他為熱愛寫作的人上的一堂公開寫作課,字裡行間,描述的都是對寫作的熱愛與堅持。《寫作這回事兒》分為三個部分:他的成長經歷、寫作工具箱、論寫作。史蒂芬﹒金的成長經歷曲折跌宕,從童年到青年一直貧困潦倒。他在單親家庭長大,隨著母親到處漂泊,成年後,曾在紡織廠、洗衣房幹活,薪水只夠勉強維持生計。但另一方面,他的寫作經歷卻相當豐富。
  • 50年寫作經驗首度公開,梁衡講述21堂作文課
    近日,《梁衡的21堂作文課》由閱文集團華文天下出版發行,這是梁衡老師五十年寫作經驗的首度公開,他用21堂作文課,為學生們講述他獨創的寫作方法,記住這個公式:兩個方針+三層美感+五個訣竅,孩子寫作文不用愁。
  • 從小說到教程 《蔡駿24堂寫作課》揭秘20年小說創作經驗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 近日,蔡駿的首部寫作指導書《蔡駿24堂寫作課》由時代華語出版。該書是蔡駿基於自己20年創作經驗,為讀者系統梳理的一套實用的寫作教程。主辦方供圖    關於如何講好故事、如何架構一本小說,蔡駿在這本書中傾囊相授。他希望能通過這本書與熱愛寫作的朋友分享自己寫作的經歷,同時幫助更多人解決寫作難題。    在日前的專訪中蔡駿談到,24堂寫作課並沒有按部就班以一種模式去教大家如何寫作,這本書更加偏重於實踐,偏重自己的個人經驗的總結,是一本實操性較強的書籍,容易讓讀者接受。
  • 《寫作這回事》:驚悚小說大王史蒂芬·金教你如何寫小說
    看到這條評論,我就立馬下單買了這本書——《寫作這回事》。斷斷續續地花了幾天時間讀完。說起這本書的作者史蒂芬·金,你可能並不熟悉,但他參與編劇的《肖申克的救贖》《閃靈》《綠裡奇蹟》這些電影,你一定看過或聽說過。他迄今為止已著有40多部長篇小說和200多部短篇小說。
  • 《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史蒂芬·埃德溫·金是誰?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02.樂在寫作的史蒂芬·埃德溫·金在這本書的「簡歷」章節,作者回顧了自己的創作生涯。如果從目前取得的成就來看,人們一定會認為作者是個天才作家,天賦異稟。但是,看他的成長軌跡,我們就會發現這一切對他而言是一種必然,一種極度熱愛寫作的必然,一種從小筆耕不輟的必然。
  • 不會寫作沒關係,這本小紅書是寫作小白的必讀物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社交媒體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如今我們更多地在線上通過文字溝通,所以在這個時代,文字寫作能力決定了你的溝通能力,成為你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那如何能寫出一手好文章呢?《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是美國常春藤名校入學考試必備讀物,也是寫作小白入門的必讀物。
  • 激活史蒂芬·金
    他在那本著名的回憶錄兼寫作教材《寫作這回事》中抱怨過,從來沒有人問他們這些類型小說家關於語言的問題,所有人都覺得這些通俗作家的語言和結構不值得費心分析。換句話說,大多數類型小說的讀者,熱愛的只是他們筆下的「故事」,而不是他們到底如何講述故事,從某個角度講,只能寫出好看的故事,永遠就在消遣文學裡打轉,而針對如何講述、語言以及結構的意識才是嚴肅文學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