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仿佛天生喜愛文字,隨後自然地開始嘗試寫作。
小學時興許是在家閒得慌的緣故,我把爸爸買的《故事會》、《青年文摘》、《讀者》、《黨員文摘》之類的讀物每本翻來覆去地看了好多遍,意猶未盡之時總希望自己也能寫出裡面那般「精彩」的故事來。
那時我還未曾讀過多少書籍,那些如今看來流於世故的讀物上的小故事讓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初中時我便嘗試著給《青年文摘》、《讀者》之類的雜誌投稿。當然啦,沒有成功,他們回復我,說我文筆還較為稚嫩,鼓勵我繼續努力云云……
那時我還不明白這是別人「委婉的拒絕」,以為在寫作這件事上,自己還是有那麼一點天賦的。
高中時我在書旗、起點等網絡平臺寫過幾本小說,時常還沒寫到五六萬字就「太監」了——因為沒有人看,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我便失去了寫下去的動力。
那時我才漸漸清楚一個事實——我寫的東西似乎的確不咋樣。這讓我有些難以接受。內心艱難地掙扎一番後,我便放棄了寫作的念頭。
如今想來,那時寫作更多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
大學時因為某些緣故,我又在豆瓣和知乎上重拾寫作。
豆瓣裡寫的小說除了一本兩萬字的短篇完成了,另外一本到了兩萬字左右便不想再寫下去——原因很簡單,還是沒有人看。知乎裡寫回答,寫文章,也偶爾寫短篇小說。
一直到現在。
寫得愈多我愈能感受到自己見識的淺薄、文筆的稚嫩以及沉澱的缺少,也愈發明白了在寫作這件事上,我不過天資平平。
即便如此,我依然熱愛寫作。
因為寫作是所有事中,最能讓我沉下心去做的一件。例如這篇昨天就已寫好的文章,今天我又連續修改了幾個小時上百次而不覺疲勞。就好似文字有一股魔力,如磁鐵般吸引著我。仿佛只要沉浸在寫作中,周遭一切的痛苦便都消散了。
在點點滴滴的文字醞釀中,我感到內心一片靜穆,無比安寧。寫作於我,仿佛是脫離現實世界的出口。
另外,寫作於我不僅是文字的組合、思想的闡述,也是一種情感的傾訴。
我曾為年邁的爺爺寫過文章,也以高中的暗戀對象為原型寫過短篇小說,也在大學失戀後寫過不少痛苦不堪、思念對方的文字。
言語不好去表達、不能夠表達的東西,文字似乎可以。
如今寫作是我排洩苦痛最好的方式之一。說出來不怕人笑話,我大學重拾寫作,很大部分因素是失戀後太過痛苦。可寫著寫著,漸漸成了一種習慣。似乎不寫點什麼,胸口便堵得慌。
時過境遷,回首往事,我發現寫作成了自己心靈的避風港,那些寫下的文字讓我真正地思考、反省與成長。
並且我重拾寫作後,為了持續、更佳的輸出,逼自己讀了不少書(最近一年讀的書,是過去幾年的總和),也因此受益良多。
如今寫作於我,似乎成了一種熱愛,抑或一種生活方式,也給我平淡無奇的日子送來微光。很多時刻我是為自己而寫。
終其一生,大抵我都寫不出什麼名堂來。可那又如何?我還是會投入時間、精力來繼續寫下去。
因為人在熱愛這件事上,當真是不計成本、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