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大民族,各大姓氏。修家譜、修族譜為什麼要定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呢?為什麼不是其他的年份?其實對於家譜有研究的人,對於這個時間段的選擇,其實還蠻有講究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家譜60年一大修的時間來由。

幹支紀年法是中國曆法上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由10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天地順序兩兩組成,每60年一輪迴,俗稱一個甲子。按六十甲子順序來算,每個幹支紀年的10天幹在前,12地支在後,共兩個字,天幹地支分別按順序依次排列,例如甲子、乙丑……直到末尾的癸亥,10和12的最小公倍數為60,所以每60年為一輪迴,周而復始,循環記錄,又回到甲子年。
當然,除了以上古人留下來有據可循的時間節點外,家族人口的延續,60年也正好是一個關鍵時期。按照最常見的時間案例來計算,60年差不多也正好是三代人年齡。在這個時間段續修家譜是最合適不過的。就拿自己為例,自己往上數三代人的信息,應該都還是比較清楚的,除了三代外,再要往上追溯祖宗的信息,對於後人來說,難度就是相當的大了。所以在這個時候,除了把家譜中一些長輩的信息進行修正和做好記錄外,還可以把家族中的新生兒、新生子、新生媳婦等沒有寫進家譜的人丁,依依記錄入冊。

有的宗親對於祖上的信息,也有的並不是很了解的。像這種情況就必須充分調查,查閱史料,科學論證,不能隨意嫁接,否則家譜的真實性會對後人造成巨大的影響。修譜要本著尊重歷史,厚古薄今的宗旨,充分挖掘有價值的史料,以勵後人。若有破不了懸疑,應留於後人考續。
了解更多姓氏文化,歡迎關注「名門修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轉發和分享!
該文章來源「名門修譜」官網,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保留追究其侵權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