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在中國傳說中都有什麼貢獻

2020-12-14 我們的英雄霍去病

說到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中國人很少有不知道的,可具體到是哪幾個人?分別有什麼貢獻?可能許多人就搞不太清楚了。

第一個出場的是燧人氏,在母系氏族時代生活的一個人,他從人們用石頭擊打野獸時與地上的石頭碰撞產生火花得到啟發,發明了鑽木取火,其實我們從他的名字發現他應該是發明的燧石取火。人類在很早的時候都是吃生食,後來偶然發現了自然界中火山、雷電引起的自然火,找到火種保存的辦法,從此吃上了味美、好消化的熟食,促進人類大腦的進化,人類文明發展日新月異,可是火種保持不好會消失,沒了火人類吃不上熟食了,後來有人發明了鑽木取火和燧石取火,人類隨時隨地都能吃上熟食,人們把這個功勞記在燧人氏的頭上。據說燧人氏葬於河南商丘,在商丘有個「燧皇陵」,真假就不知道了。

伏羲氏是華夏文明的人文始祖,是所有人類的祖先,他發明漁網,教人漁獵畜牧,發明八卦、文字、古琴等等,說明在他的時代人們開始追求精神生活,他姓風,是中國第一個稱王的人,他部落的圖騰為龍,所以我們說龍的傳人源自於他,我們又叫他龍祖。,他是燧人氏的後代,三皇之中被稱為天皇。

神龍氏嘗百草,為人類發明了醫療,解除人們的病痛,延長人類的壽命,被尊稱為「藥王」。他也是農業專家,發明了農耕工具耒耜(lei si),促進農業文明的發展,使人們可以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在嘗百草的過程中他還偶然發現了茶葉,使我們能喝上濃香的茶水。炎黃部族的炎黃二帝都是他的後代。三皇中他被稱為地皇。

黃帝為五帝之首,他因為居於姬水軒轅之丘,故姓姬,號軒轅,他的父親少典是有熊國君,所以他又叫有熊氏。他在位時打敗炎帝和蚩尤,他和炎帝合稱炎黃,是中華漢族的血緣祖先,我們漢族又稱炎黃子孫,他又被稱為泰皇。他死後葬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在陝西的黃帝陵是他的衣冠冢,因為河北曾被異族統治而斷祀,所以在陝西的黃帝陵成了連綿不絕的祭祀皇帝的地方,漢人尋根問祖都會到陝西黃帝陵去祭拜,這裡也成了傳承中華文明、凝聚華夏兒女的聖地。

顓頊(zhuan xu)十五歲輔佐皇帝的兒子少昊有功,封於高陽,所以他又叫高陽氏,黃帝在晚年的時候迷信鬼神之說,每天求神佔卜,搞得人們也跟著去迷信,家家有事都去佔卜求神,農業生產進行不下去了,黃帝死後,因顓頊有聖德被立為帝,顓頊面對人們的佔卜活動,心裡很著急,他改革宗教,祭祀天地祖宗,勸導人們從事農業生產,鼓勵人們開荒種地,禁絕民間佔卜,使社會秩序逐漸恢復,人們又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春秋戰國時的楚國王族為其後裔。

帝嚳是顓頊的堂侄子,從小聰明好學,十五歲就被顓頊選為助手,被封在辛,所以又叫高辛氏。顓頊死後,他登基為帝,他品德高尚,深受人們愛戴,在他在位時,天下許多部族叛亂,其中有共工氏,被他一一平定,他知人善任,有名的神箭手羿就是被他發現任為射官,羿為帝嚳平定了許多的叛亂。他的兒子棄,又叫后稷,是周王朝的始祖;另一個兒子契,是商王朝的始祖。

堯十三歲輔佐帝嚳的兒子帝摯,封在唐,所以叫唐堯,帝摯沒有什麼才能,都靠堯幫助治理天下,天下部族欣賞堯的才幹,紛紛歸附於他,帝摯知道自知不如堯的才能,就把帝位禪讓給了堯。他勤儉節約,吃穿都很簡樸,他制定法度,禁止欺詐,又發明曆法,讓人們知道農時,利於農耕,老年後禪位給舜。

舜叫姚重華,有虞氏,又叫虞舜。他生於父頑、母囂、弟傲的這樣一個家庭,他的父親,後母、異母弟象幾次想害死他,可他依然對父母孝順,對弟弟慈愛,堯聽說了他的孝行和處理事情的能力,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他,通過多年的觀察,禪位給他。舜在登基以前,做過農民、漁民、陶工和商人,是中國商人的鼻祖。

相關焦點

  • 「三皇五帝」傳說中的歷史記憶——三皇篇
    首先要說明一下,什麼是三皇五帝,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僅僅是原始社會中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三皇五帝有很多說法,記載不一,個人比較傾向於「三皇」伏羲,神農,女媧,「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僅供大家參考。伏羲,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 中國神話中的三皇五帝指的是哪幾位,到底有怎樣的傳說?
    「三皇五帝」最早指遠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後增補伏羲氏等作為「三皇」即燧人氏、伏羲、神農。五帝是指遠古五方上帝,後增補公孫軒轅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領作為「五帝」,即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某天有隻鳥啄燧木時有火花冒出,恰好被燧人氏看到,一陣頓悟後燧人氏立刻折下燧枝鑽木取火。成為中國古代人工取火的發明者,並開始教人食用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中國火文明,被後世奉為「火祖」。伏羲風姓,又名宓羲亦稱犧皇、皇羲,是燧人氏之子,跟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還是中國最早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被後世的朝廷稱為「太昊伏羲氏」。
  • 古代的「三皇五帝」都有哪些人?是歷史還是神話?
    中國作為大河流域發祥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五千年的文明史積澱了國人引以為豪的歷史觀。也因此,中華民族向來注重祭拜先賢、認祖歸宗。以我們華夏民族為例,今天的我們都統稱為炎黃子孫。而這也表明,在今人的唯物史觀中,炎帝、黃帝是我們的人文始祖,華夏文明最早便由他們傳播推廣。
  • 中華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到底是誰?
    說起「三皇五帝」,我們都略知一二。那你知道傳說中的,三皇是哪三皇嗎?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以及他們對中華名族的貢獻。
  • 「三皇五帝」之「三皇傳說」
    我們常常聽別人提到或者在書上看到「三皇五帝」,那麼「三皇五帝」到底指的誰呢?又各自對中國古代文明有什麼貢獻呢?自古以來各家說法都不統一,下面我們來進行一波詳細解讀:先來說三皇:關於三皇的說法,大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根據各類史料記載有:1.伏犧、女媧、神農 (《春秋元命苞》、《風俗通義·皇霸篇》引《春秋緯運鬥樞》、《帝王世紀》) ; 2.伏犧、神農、祝融 (《白虎通·
  • 中國上古神話故事中及史書中的三皇五帝
    在各類有關歷史書籍、電視劇以及各類文學作品中經常提到三皇五帝,中國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說。但三皇五帝到底是誰?有多少人知道三皇五帝?神話人物中的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最早出自歷史神話人物,三皇原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帝原是指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後來史書中有增補了伏羲、少昊等稱為三皇五帝。
  • 中華史前傳說——三皇五帝
    這一時期,中華文明曙光初現,因為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所以當時人們的活動和事跡都是以口耳相傳的形式得以保存,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神話與傳說,所以這一時期也是我國歷史上的傳說時代。在眾多傳說中,首先就是關於三皇五帝的傳說。三皇五帝分別是哪些人,傳說中有不同版本。
  • 濰坊趣史:中國海鹽之都與三皇五帝傳說
    昌邑歷史悠久,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中國僑鄉,中國海鹽之都——濰坊的有效組成部分。 01鄑邑由來與炎黃二帝 昌邑,古名鄑邑,史書記載,鄑通「縉」,是上古姓氏之一「縉雲氏」的簡稱。 而縉雲氏與炎帝、黃帝有關。
  • 三皇五帝:不同史籍有不同的認定,三皇有八說,五帝有六說
    那麼,問題來了,秦始皇認為自己功比「三皇五帝」,這八位遠古的帝王究竟都是誰呢?「三皇五帝」是我國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八位帝王,由於遠古時期基本沒什麼文字記錄,僅僅是依靠人們代代口口相傳,因而,在後世的一些史籍裡,對三皇五帝的認知一直充滿了爭議。
  • 中華文明的先祖三皇五帝都是誰?他們分別都有哪些功績?
    三皇五帝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他們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中華民族打下了夯實基礎,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指的是伏羲氏、神農氏、燧人氏;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而是上古時期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人民則把他們敬為神靈,燧人氏發明了磚木取火、結繩記事,將每一種動物命名;伏羲創立八卦,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傳授漁獵技能,同時開始馴養野獸,養殖家畜;神農氏炎帝,種五穀,奠定了農工基礎,開闢了交易市場,治麻為布,讓人民告別了以樹木、獸皮的時代,發明了五弦琴
  • 神話中的文明始祖:「三皇五帝」是指哪三皇?哪五帝?
    要說起貫穿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那麼必定會提到的一個詞便是三皇五帝。從盤古開天闢地開始,就已經有了帶著神話色彩的帝王傳說。而皇和帝這兩個字組成起來的皇帝,面對這一稱謂,想必大家也都不會陌生。不管是在歷史的課本教材上,還是我們大家所看到電視劇中,又或者是一些史書文籍中,或多或少都會有這個人物的出現。也塑造了這個人物的不同形象。然而這個詞的來源究竟要追溯到什麼時候呢?而所謂的三皇五帝又各指的是什麼?他們是從古就有的稱謂嗎?三皇五帝這個稱謂,是分開的,所謂的三皇和五帝也各指不同,是歷史中的神話人物,三皇和五帝的合稱。
  • 大話上古時代:三皇五帝究竟是哪些人?
    00年代熱播的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片尾曲《百姓的事兒牽著走》中有這樣一句歌詞:三皇五帝,千秋百代。不過,我們仍然能從這些眾說紛紜的說法中找到蛛絲馬跡。首先三皇都是排在五帝之前的,無論三皇有多少種說法,其名稱都有鮮明的的單一指向性意味,伏羲創設八卦文字,燧人教人鑽木取火,神農教人播種耕作,共工教人水利技術,祝融教人生火煮飯,這是一個文明誕生之前的各種草創工作,而後世的炎黃二帝、顓頊、帝嚳以及堯、舜很顯然沒有這種單一的指向性,反而愈發成熟的社會規範逐漸多了起來。
  • 我們都知三皇五帝,但是你們都知道是誰嗎?
    三皇五帝都是是歷史人,他們都是中國原始社會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因其傑出或偉大,被後人尊之為「皇」或「帝」。三皇五帝的人物自古來說法不一,一說三皇指的是:燧人、伏羲、神農;而道家又補入了「前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中三皇(提挺氏、通姓氏、有巢氏),將「燧人、伏羲、神農」,列為「後三皇」。等,還有說三皇是指為伏羲、女媧、神農,還有說是伏羲、神農、祝融等等伏羲是華夏民族人文始祖,字太昊,燧人與華胥之子。江西吉安人,一說:山西成紀人,另一說:河南商丘人、還有一說:河南焦作人。
  • 為何「三皇五帝」中炎帝屬於「皇」,而黃帝屬於「帝」?
    文/陌上花三皇五帝,是歷史人物「三皇」和「五帝」的合稱。三皇五帝是中國原始社會的部落首領或者部落聯盟首領,他們因為自己傑出的貢獻,被後人尊稱為「皇」或者「帝」。黃帝與炎帝都被看作是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國人有時自稱「炎黃子孫」。但是,三皇五帝裡面為什麼炎帝屬於「皇」,而黃帝屬於「帝」呢?
  • 三皇五帝中的五帝都有誰,他們當時在哪裡建都,有沒有什麼事跡
    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三皇五帝,在秦朝是將這兩者合二為一稱為皇帝,是古代君王的統稱,那人們口中的三皇五帝都是誰呢?三皇有神農、燧人和伏羲,這三人是三皇,那麼五帝呢?有觀點說伏羲和太昊指的一個人,在河南淮陽的是太昊陵,在漢朝之後,伏羲和太昊才合二為一的。顓頊有的觀點任務他是華夏集團的,從陝西和甘肅一帶遷移到平原地區的,剛開始還與東夷衝突,慢慢的就互不打擾了,也就是說有可能會進行文化融合以及聯姻。顓頊與共工氏還有過衝突,因為一個在河南的輝縣地區,一個在濮陽地區。
  • 三皇五帝都是誰?古人自己也蒙了
    當然大家都沒再稱自己為「始皇帝」,畢竟實在不太吉利……其實我們嬴政愛豆口中的「三皇五帝」,古已有之。但究竟何為三皇?何為五帝?一直以來都是眾說紛紜個,莫衷一是,把古人搞的也是暈頭轉向。但人家「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啥都懂,還很有謀略,一點兒都不坑爹,在位之時也是勤勤懇懇,幹的還不錯。
  • 地位與三皇五帝比肩的女性
    三皇五帝,是歷史神話人物「三皇」與「五帝」的合稱。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遠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後增補伏羲氏等作為「三皇」。原始意義上的五帝是指遠古五方上帝(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葉光紀),後增補公孫軒轅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領作為「五帝」。這些人物都曾對中華民族的幸福安康和發展壯大做出過傑出的貢獻,為後世所敬仰。
  • 被誤解為《山海經》神話有哪些?關於女媧、三皇五帝、祝融、共工
    千古奇書《山海經》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出處,經常聽人說起一些神話故事都說是根據《山海經》的記載,其實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山海經》中可能出現過這些神話人物的名字,但是其中所記載的相關內容,卻與中國的有些神話故事沒有任何關係。
  • 歷史上著名的三皇五帝到底是哪些人物?
    我們都知道,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在這麼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中,留下過許許多多讓我們為之驚奇、為之讚嘆的神話傳說與歷史事跡,例如說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等等。而正所謂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對於上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大家知道分別是哪些人嗎?下面就讓我來帶大家認識一下。
  • 三皇五帝分別是誰
    三皇五帝是古代傳說中的帝王,各抒己見,通常是以伏羲、燧人、神農為三皇。或稱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五帝常指黃帝、顓頊(Zhuānxū)、帝嚳(Dìkù)、唐堯、虞舜。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數不勝數。燧人:燧人氏,燧明國(今河南商丘)人,屬華夏族人,五氏之一。最讓人深知的便是磚木取火,成為中國古代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燒烤熟食,結束了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火文明,被後世奉為「火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