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最重要的起點

2021-01-20 騰訊網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西漢時期,一條以中國徐聞港及合浦港等港口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貿易網絡。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最重要的起點,長盛不衰。2000多年來,它在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這種交流的基礎就是物質上的公平交易,互通有無。絲綢、陶瓷和茶葉是廣州古代對外貿易中的主要商品。

小編就海上「絲綢之路」發生在廣州的大事作簡單介紹。

先秦時期

為海上的「絲綢之路」的萌芽時期。

秦統一嶺南,港市開始形成。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

漢初南越國時期

番禺作為對外貿易城市的地位,已經確立,而海上「絲綢之路」也在此時期正式形成。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

交州郡治由廣信(今廣西梧州) 遷至番禺。由於海上「絲綢之路」不斷的發展,番禺附近已有種桑養蠶業出現。

分合浦以南為交州,以北為廣州,廣州因此而得名。廣州成了孫吳政權貿易的重要港口。

226年(吳黃武五年)

281年(西晉太康二年)

羅馬帝國遣使訪問中國,經過廣州至洛陽。由於使者是沿海路而來,因此,也被視為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402年(元興元年)

廣州已經成為南中國海外貿易的中心了。史載:「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

廣州是「舟舶繼路,商使交屬」的港口,又是「四方珍怪,莫此為先」、「瑰寶溢目」的城市。

420年至589 年(南北朝時期)

594年(隋開皇十四年)

在廣州東郊黃木灣建南海神廟,反映海上「絲綢之路」日益繁榮,航海人員不斷增加,因而建廟禮拜,以適應航海人員的需要

607年(大業三年)

隋煬帝派常駿、王君政出使赤土國(在今馬來半島),出航地點在廣州。

朝廷下詔,加強市舶管理,說明廣州外貿進一步繁榮。

656年至661年(唐高宗顯慶年間)

684年(嗣聖元年)

廣州都督躋元睿因放縱部下,侵擾來廣州經商的外舶,被憤怒的外國商人刺殺。

716年(開元四年)

朝廷批准張九齡開鑿大庾嶺道,以解決嶺南至中原的交通運輸,進而促進廣州外貿的發展。

政府劃地為「蕃坊」(在今光塔路一帶),專供外僑居住。大批阿拉伯商人到廣州經南,帶來伊斯蘭教,建懷聖寺以及光塔。

唐朝中期

768年(大曆三年)

李勉任廣州刺史,因為官清正,來廣州經商的外舶大增,由過去一年的四、五艘,增至四十餘艘。

785年至805 年(貞元年間)

賈耽編寫《廣州通海夷道》,以廣州為始發港的海外交通航線,已延伸至波斯灣一帶。廣州,也是唐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2月,宋軍攻下廣州。6月,以潘美、尹崇珂為廣州市舶使,著手成立市舶管理機構。

971年(宋太祖開寶四年)

982年(太平興國七年)

麻逸國(菲律賓)商船到廣州是為歷史記載菲律賓與廣州貿易之始。

1004至1078年(景德年間)

經略高紳建西澳碼頭(今南濠街),既為船舶避風,也便利貿易。

廣州知州邵煜,開鑿城濠,方便交通,抗禦颱風,為市民做好事,為海外貿易創造有利的條件。

1008年至1016 年(大中祥符年間)

1077年(無寧十年)

廣州市舶司收購乳香佔全國乳香收購量的98%。是雖三處置司(明、杭、廣),實只廣州最盛也。

1080年(元豐三年)

宋廷以廣州為試點,制訂《廣州市舶條》,並以廣東轉運使孫逈為首,組織班子,向全國推廣。此「市舶條」是為中國最早的市舶管理條例。

明、杭、廣三司市舶收入達200 萬緡,廣州貿易為全國之冠,其收入最少有120萬緡。

南宋渡江初期

1156年(紹興二十六年)

外商蒲晉、蒲延秀因經常支持廣州外貿,成績顯著,對繁榮市舶作出貢獻,被分別授予忠訓郎和承信郎的官職,以資鼓勵。

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

朝廷命廣東招討使楊廷壁,出使印度,招諭印度半島和東南亞國家前來通商。

元朝廷建立廣州市舶司。

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

1297年至1307年(大德年間)

朝廷命廣東招討使楊廷壁,出使印度,招諭印度半島和東南亞國家前來通商。

1322年(至治二年)

義大利天主教傳教士鄂多立克由海路抵廣州,稱廣州為辛迦蘭大城,城內有龐大的船隊,其數量比當時整個義大利的船舶還要多。

中世紀四大旅遊家之一,摩洛哥人伊本·白圖泰來遊廣州,稱廣州為世界大城之一,市場之優美,為世界各大城所不能及。造船業發達,能造載1000人的遠洋船舶。廣州船舶遠航至印度半島及波斯灣等地。

1347年至1348年(至正七年至八年)

1368年(明洪武元年)

明太祖命廖永忠率兵,由海道攻打廣州,元守將何真投降。

1369年(洪武二年)

改元朝的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治所廣州。廣東省之名自此始。

設廣州、泉州、寧波三市舶司。

1370年(洪武三年)

1374年(洪武七年)

明太祖推行閉關鎖國政策,嚴海禁,不準「片板下海」。罷三市舶司,禁止私人通商海外,對外貿易以朝貢的形式出現,叫「朝貢貿易」。

相關焦點

  •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竟是這個市!每年GDP領跑全省,卻總被人遺忘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圈定了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五省市,古代,中國境內的海上絲綢之路有廣州、泉州、寧波三個主要港口,從宋末到元朝,泉州成為中國第一大港口,與埃及亞歷山大一起稱為「世界第一大港口」,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機關批准的海上海港絲綢之路的起點便是泉州,是福建省歷年來排名第一,但卻偏安一隅,如今少有人提起。
  • 從廣州眺望海上絲綢之路
    眾所周知,中國諸多城市,如廣州、泉州、寧波、南京、澳門等20餘城聯合起來,正在積極申報「海上絲綢之路」為世界文化遺產。對於這樣一個涉及多個國家、多個文明體的大型國際間的合作,顯而易見,釐清其中的諸多問題,有助於我們從今人的角度去遙望曾經繁忙的海上通道,這條促進了東西方貿易、文化、藝術、商業、宗教交流與傳播的大動脈。
  • 福建的一個古老城市,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被譽為「光明之城」
    揭開歷史的面紗,就知道是閃耀著千年光輝的「明珠」, 即使是現在,那種光輝也是持久的, 這個城市在宋、元兩朝時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一大港,指揮著全國的海洋運輸, 據說當時海運的綜合能力和發展程度與埃及亞歷山大港並稱為「世界第一大港」。
  • 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央視首播!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它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在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遠洋航路中,曾經別號刺桐城的泉州,是一個無法繞開的歷史坐標。包括馬可波羅在內的許多海外冒險家,都曾把刺桐城描述成當時世界最大的港口。在中國海洋文明的歷史延續和實證中,泉州都是一個重要的縮影和代表。
  • 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隋唐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以廣州、泉州為主要出海港,經南海到東南亞各國,穿越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半島,再經印度洋到達紅海、波斯灣各國,以及東北非地區,形成了一條十分穩定的遠洋航線,為當時世界上最長,史料稱之為「廣州通海夷道」。這一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絲綢、瓷器、茶葉和銅鐵器是出口物資的「四大宗」,將中國商品、中國文化、中國符號帶往世界各地。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智庫論壇(2020)在廣州舉行
    12月12日,由「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指導,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智庫論壇(2020)在廣州開幕,線上線下同步舉辦。
  • 廣州番禺區這五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
    文\學校這點事兒 番禺區,廣州市轄區,位於廣州中南部,下轄10個街道、6個鎮。番禺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於秦始皇三十三年,是嶺南文化重要發源地和「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好了,今天我們不聊別的,來廣州番禺區這五所優質高中,你知道哪幾所?
  • 古絲綢之路最早的東方起點,漢長安城未央宮前殿遺址現狀航拍2020
    說到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大家都知道它在長安,那麼它具體在長安的哪裡呢?提到古絲綢之路,我們不得不想起它的開拓者-張騫。張騫就是在漢長安城的未央宮的「前殿」中,領取武帝旨意,出使西域,完成「鑿空之旅」,打通東西貿易通道,這就是我們熟知的絲綢之路。
  • Alfa的航海大時代海上絲綢之路城市在哪 城市經緯坐標一覽
    導 讀 Alfa的航海大時代海上絲綢之路怎麼走?
  • 它是目前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城市,海上絲綢之路再啟航
    ,地標性建築開元寺雙塔仍然屹立不倒 這座福建排名第三的城市 是當年中國申報世遺的 唯一文化遺產項目 力撼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的 8市聯盟(廣州、寧波、揚州、蓬萊、北海、福州、南京和漳州)
  • 送王船,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
    送王船是中國東南沿海和馬來西亞共同傳承的一種祭祀巡遊活動,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它不僅承載著海外華人鄉情,更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傳承。盛大的送王船巡遊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市,近年來每逢中國農曆正月十五都舉行盛大的巡遊活動。在外國遊客看來,這就是以華人為主的一場化裝遊行。當地人知道這是送王船巡遊,紛紛加入進去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貫穿整個送王船活動的是濃濃的中國風。
  • 羅馬帝國與絲綢之路:海上貿易開闢天地,供需矛盾杯水車薪
    在絲綢之路開通之前,中國絲綢已流入古羅馬,引發了古羅馬對絲綢需要的矛盾,使其急待尋求和開闢絲綢貿易途徑,雖然開通了南北兩條陸上貿易之路,但更為重要的是在公元前開闢了一條通向中國海岸的遠洋航道,使古羅馬有了海上的絲綢貿易之路。
  • 江蘇這座千年古鎮,是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沙溪古鎮在江南地區的水鄉古鎮中知名度不是很高,但在歷史上這裡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沙溪古鎮東、太倉重要港口劉家港曾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對世界航海史有很大影響的鄭和下西洋從劉家港起錨,七下洋都從劉家港出發, 在元朝劉家港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劉家港自古以來就是天然良港,聞名海外,被稱為「海襟咽喉,江湖入口」,鄭和下洋以前被稱為「六國碼頭」和「天下第一碼頭
  •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智庫論壇(2020)舉行
    12月12日,由「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指導,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智庫論壇(2020)在廣州開幕,線上線下同步舉辦。
  • 六勝塔,宋代古塔見證了古今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
    這事被金釵山上東嶽寺裡的兩個得道高僧祖慧和宋什知道了,他們就祈求媽祖娘娘收服二怪。祖慧和宋什又決定為百姓建造一座塔,作為航標。他們四處募緣,終於在金釵山上建造了五層寶塔——六勝塔。從此,六勝塔便成為泉州灣口的一座重要航標。
  • 宋代寧波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宋代明州海上貿易的發達,促使政府在此設立市舶司進行管理。明州市舶司設在三江口一帶,這裡是甬江、餘姚江、奉化江交匯處,波斯巷、來遠亭等地名,揭示了這座城市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密切關係。(資料圖片)宋代明州市舶司籤發的公憑(局部)民間商人經營海外貿易,必須獲得市舶司頒發的公憑,否則即為違法,宋代前往高麗、日本的商船,只能在明州市舶司籤發公憑。
  • 《大航海時代OL》開通你的海上絲綢之路
    西方航海家為了追逐數之不盡的財富,在大航海時代經過廣泛探索,終於發現了前往東方的海路,從此一條新的絲綢之路便被打開了,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條海上絲綢之路。通商,海上絲綢之路南蠻貿易跟以前的交易系統不同的是,東亞港口都是以貿易來代替交易系統,而想要在交易所進行交易,需要具有南蠻貿易許可,這就需要玩家送出特定點數貢獻值的貨物來獲得許可證了
  • 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更是馬可波羅稱讚的「光明之城」
    在其背後還寓1指著福建泉州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同時也通過市徽的形式傳達對東亞文化的美好祝願之情。泉州市徽的主要配色運用來源於對惠安女傳統特色服飾的細緻觀察並開發其市徽的相關配色,使徽章的整體色調活力又熱情並帶有濃鬱的閩南風情。環境。1.泉州氣候宜人,風景秀麗。
  • 第六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開館
    本報訊 10月30日上午,第六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開館儀式在中國石獅國際食品城舉行。國際商會世界商會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國際商會秘書長於健龍,石獅市委副書記、市長黃春輝分别致辭。
  • 曾經的遠東第一大港,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你知道是哪裡嗎?
    有你知道的美,但更多的美你可能不知道。這就是福建泉州,閩南一座有「珍寶」的古城。它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國家級文物城市,在全國和福建的區市數量上排名第一。不僅如此,泉州還擁有東亞文化之都、國際花園城市、國家花園城市、中國品牌城市、中國最佳商業城市等稱號。據《馬可波羅遊記》記載,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有大量的商人和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