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勝塔,宋代古塔見證了古今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

2020-12-14 亮點liangpoint

泉州石獅有座名為「六勝塔」的古塔,雖然廈門到石獅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一直想來看看卻總是失之交臂,最近終於逮著機會來拜訪這座念想已久的古塔。

從景區入口的停車場到「六勝塔」步行不到十分鐘,平緩的坡道兩邊已經綠樹成蔭。原以為古塔是立在荒涼的海邊,沒想到景區已經修建得有模有樣,環境十分宜人。

六勝塔

六勝塔又稱日湖塔、石湖塔、萬壽塔,位於泉州灣東南岸出海口岬角前端的金釵山上,這是一座花崗巖八角五層結構的石塔,遠遠地第一眼看到它還頗有幾分驚喜,沒想到在海邊屹立了800 多年的石塔還能保留得這麼完好。

六勝塔為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東嶽寺高僧祖慧、宗什始建,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27年)該塔被元軍毀壞,元至元二年至五年(公元1336-1339年)由蚶江富商巨賈凌恢甫出資重修。

六勝塔坐北朝南,通高36.6米,底圍約47米,塔座為雙層須彌座,塔身各層均有四門、四龕,門、龕位置上下交錯造型美觀。

塔身是仿木結構的樓閣式建築,每級由塔心、外壁、迴廊組成,塔蓋八角翹脊,各雕坐佛一尊,中石疊小塔狀,上置金剛寶篋式塔剎。塔身浮雕佛教人物,全塔浮雕金剛、力士像80尊。雕刻風格粗狂古樸,雕像形態憨態可掬。

石塔前後歷經4年才建成。六勝塔建成至今,遭受多次地震,尤其是1604年泉州經歷了八級地震,此塔卻安然無恙。

那麼六勝塔是因何而建的呢?傳說唐朝航海家林鑾在石湖建渡以來,石湖港來往船隻很多。不知從哪裡來了兩個妖怪在海中興風作浪,使不少船隻沉沒海底把船上的人抓去吃。結果弄得這一帶人心惶惶,船隻再也不敢過往了。這事被金釵山上東嶽寺裡的兩個得道高僧祖慧和宋什知道了,他們就祈求媽祖娘娘收服二怪。

祖慧和宋什又決定為百姓建造一座塔,作為航標。他們四處募緣,終於在金釵山上建造了五層寶塔——六勝塔。從此,六勝塔便成為泉州灣口的一座重要航標。

石湖港

六勝塔下的蚶江、石湖在古代為泉州重要外港,六勝塔的導航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作為一個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石湖港早在唐代時便已開闢通航番國的「林鑾渡」,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自唐代開始,即為中國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時期,泉州港躍居南方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馳譽世界,成為與埃及亞歷山大港媲美的「東方第一大港」。

到了清初石湖港曾經作為泉州對臺港口,與臺灣鹿港對渡,如今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這裡已建成現代化億噸大港石湖港。

作為泉州灣巷道的主要航標塔,「六勝塔」見證了宋元時期「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見證了泉州航海設施建設的成就和海外貿易的繁盛。六勝塔2006年作為泉州港古建築的一部分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嶽古寺

六勝塔後面就是東嶽古寺,據《泉州府志》載:東嶽寺始建於唐開元十八年(730年),建寺比六勝塔還要早將近400年,寺裡的僧人裡就有始建六勝塔的高僧。

東嶽古寺供奉東嶽大帝,東嶽大帝的前身是黃飛虎,也是皮革業所信奉的行業神祇之一。現在的東嶽古寺為新近重修,東嶽古寺的修復並沒有遵循修舊如舊的做法,在我看來這個修復後的古寺太新了,稱為古寺有點名不符實。

寺院大殿門口的臺階浮雕雖是新的,盤龍的雕刻很是精緻。

門上的門神色彩也是煥然一新,看上去並不顯得兇神惡煞反倒有幾分親和。

小貼士:

現在六勝塔、東嶽古寺、石湖港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景區,沿著景區鋪設的石條路可以繞到後面「日湖金曦」石碑處俯瞰昔日「東方第一大港」如今的模樣。

去往六勝塔導航福建省石獅市蚶江鎮石湖村,建議自駕前往,景區設施完善,目前免費開放。

相關焦點

  • 石獅六勝塔:泉州港千年海上貿易繁華的見證,不收門票不收停車費
    六勝塔又名萬壽塔、石湖塔,巍然屹立於泉州灣入海處———蚶江石湖金釵山上,是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一座燈塔。現在也是開放為景區,供遊人免費參觀。並且很良心的是不僅免門票,而且大型停車場也是不收費的哦!
  • 宋代寧波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
    宋代明州市舶遺址示意圖。宋代明州海上貿易的發達,促使政府在此設立市舶司進行管理。明州市舶司設在三江口一帶,這裡是甬江、餘姚江、奉化江交匯處,波斯巷、來遠亭等地名,揭示了這座城市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密切關係。
  • 浙江杭州這個展覽不能錯過,見證曾經輝煌的絲綢之路
    關於絲綢之路或許最早是從紀錄片中了解到,不論是《河西走廊》抑或是《絲綢之路》都只能讓我從理論上了解到這個名詞,就連今年7月初去走的時候,也幾乎都是打卡沿途的自然風光,於是乎對於絲綢之路始終還是停留在比較膚淺的狀態。
  • 送王船,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
    送王船是中國東南沿海和馬來西亞共同傳承的一種祭祀巡遊活動,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它不僅承載著海外華人鄉情,更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傳承。盛大的送王船巡遊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市,近年來每逢中國農曆正月十五都舉行盛大的巡遊活動。在外國遊客看來,這就是以華人為主的一場化裝遊行。當地人知道這是送王船巡遊,紛紛加入進去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貫穿整個送王船活動的是濃濃的中國風。
  • 吳必虎受邀出席第六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遊節
    11月2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福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六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遊節在福州市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本屆「海絲旅遊節」以「共建海絲之路 共促文旅繁榮」為主題,重點突出「國際特色、海絲特色、文旅特色」,旨在進一步推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文化交流,分享國際合作的經驗與成果。
  • 它是目前唯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城市,海上絲綢之路再啟航
    福建泉州海域 攝圖網 泉州,有個好聽的古名 刺桐 這個僻居東南沿海的地級市 1000多年前 是國際商賈雲集的「海上絲綢之路
  • 漲海聲中萬國商:海上絲綢之路為何在宋朝達到鼎盛?
    導語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是近年官方民間和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發展於魏晉,繁榮於隋唐,鼎盛於宋元,衰落於明清,深刻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經濟文化的歷史走向。但由於這段時期戰亂不斷,政權更迭頻繁,始終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大一統王朝,故而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比較緩慢,沒有規模性的突破。3、隋唐: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伴隨隋朝統一全國,我國進入第二個大一統時期。
  • 穿越時空的記憶,帶你看遍宋代繁華,沉默海底的千年文化再現人間
    「南海1號」沉船於1987年發現,歷經30年的打撈發掘,我們眼前仿佛可以看到宋時繁盛的海上貿易。這一次的發掘出水了數以萬計的寶貝,看著這些寶貝我們仿佛穿越回了宋朝的碼頭,一朝繁華盡在眼前。一起猜測一下當年的故事,公元13世紀初南宋海上貿易正當繁盛,廣州位於古代絲綢之路的線路上,百年前的揚帆起航見證了那個時代一條海道的繁榮。只見一艘滿載瓷器的船隻緩緩駛出碼頭,它的目的地可能是南洋,可能是印度或者更遙遠的地方。我們要用這滿船的瓷器去交流去發展。雖然每次出海的風險巨大,但是高昂的回報還是吸引無數人踏上了這條可能的「不歸路」。
  • 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在廈門舉辦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12月17日廈門消息(記者 陳必揚)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15日在廈門舉辦。  中共廈門市委常委、海滄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書記、海滄區委書記林文生表示,海滄地處閩南金三角突出部、九龍江口南岸,三面臨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這條海路在過去千百年間連通著東西方,既促進著商貿往來、互惠合作,更促進著文明對話、實現人文融合。
  •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地,「定海神針」下的世界上最深的藍洞?
    藍洞的成因,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定論,而西沙除了藍洞,珊瑚樵,它也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在這裡也有以前絲綢之路的沉船所遺留的一些海撈瓷,這些破碎的瓷片,集中於晚唐五代宋元明清時期,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的重要見證,在這裡還沉靜著一門大炮,雖然無法考證它的由來,但它靜靜地躺在海床上,用滿身的珊瑚,陪伴著富饒的西沙群島,守候著中國最美的海洋
  • 從廣州眺望海上絲綢之路
    眾所周知,中國諸多城市,如廣州、泉州、寧波、南京、澳門等20餘城聯合起來,正在積極申報「海上絲綢之路」為世界文化遺產。對於這樣一個涉及多個國家、多個文明體的大型國際間的合作,顯而易見,釐清其中的諸多問題,有助於我們從今人的角度去遙望曾經繁忙的海上通道,這條促進了東西方貿易、文化、藝術、商業、宗教交流與傳播的大動脈。
  •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最早最重要的起點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西漢時期,一條以中國徐聞港及合浦港等港口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貿易網絡。
  • 為何宋朝會在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中覆滅?
    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以及茶馬古道都是漢武帝時期開闢的對外商路,漢朝由此走向強盛,成就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大漢之臣妾」的強悍。強漢之後,又有盛唐,三條商路重新開闢,比之漢朝支路更多,貿易更加繁榮,由此成就了「文治武功,皆在盛唐」的氣象。
  • 【嶺南文史】海上絲路千秋不斷 陽江古港續寫新篇
    遺存的航標不僅是海上絲路的歷史見證,更將成為城市居民休閒的活動場所。陽江正在挖掘歷史文化遺存,加強對遺存的修復保護和活化利用。大澳商會見證古港繁華珠塵待洗古時候,海上絲綢之路繁盛的海外貿易帶動陽江港口發展,更推動陽江作坊發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散落在漠陽江沿岸的陶瓷作坊。
  • 一張手繪地圖 帶你探訪海上絲綢之路千年遺址
    浙江在線06月12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周文丹)自唐朝起,寧波就是「海上絲綢之路」中重要的一環。早在唐朝,來自日本、朝鮮半島的貨船想進入中國,必須要在明州港「驗明正身」允許放行後,才能將貨物四散到各地。一直至明代,明州港都是官方指定的允許東南亞貨船進港的唯一合法港口。  明州,就是現在的寧波。
  • 絲綢之路的見證:唐三藏傳世筆跡驚天浮現
    絲綢之路,從地球上空看去像是貫通整個歐亞非大陸的橋梁,穿越歷史的輪迴,我們可以看見絲綢之路熠熠閃耀,穿越草原、沙漠、雪山等不毛之地,沿著喜馬拉雅山、崑崙山山脈、伊朗高原的廣大區域遍及,像是地球的龍脈或脊梁,見證著不同文明的興起、發展、傳播、衰亡,可以鄭重其事地說,絲綢之路是兩千多年來人類文明的脊梁。
  • 第六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開館
    本報訊 10月30日上午,第六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開館儀式在中國石獅國際食品城舉行。國際商會世界商會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國際商會秘書長於健龍,石獅市委副書記、市長黃春輝分别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