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做這樣的試驗!」
還有一個「基因編輯胎兒」在懷孕中。
「我非常驕傲自己做的這個項目。」
——賀建奎回應
內容來源:生物探索
剛剛,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上,深陷輿論漩渦的賀建奎身穿條紋襯衫,手提公文包走到了講臺前。這也是在「首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風波後,他首次在公開場合露臉。
會上,他公布了與「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相關的數據,並回答了中外專家、媒體的提問。將如何對孩子負責?經費哪裡來?為何要「越過紅線」?是否願意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基因編輯?這些備受關注的問題首次得到正面回應。以下為回應摘錄:
還有一個被編輯過基因的胎兒在妊娠中
Q:你是否預料到,這一成果的公布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
賀建奎:我原本的計劃只是把這個消息傳遞到美國和英國,讓國際同行了解這方面的進展,但沒有想到,消息會被洩露。我也沒有想到,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論。
Q:你為什麼要越過「紅線」?
賀建奎:我一直是科學界的一員,我在伯克利、在哈佛都談過一些數據方面的問題,獲得過一些反饋,我覺得應該進行一些實驗。不少美國專家對此進行過科學倫理討論,那次討論也有中國人在場。
Q:是怎麼說服志願者夫婦參與試驗的?
賀建奎:這些夫婦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對HIV有很好的了解。答應參與試驗前,他們對基因編輯技術也有了非常好的認知。因此試驗中,我們是信息對稱的、透明的。
Q:關於知情同意書,你如何對父母解釋風險等問題?他們讀得懂知情同意書嗎?
賀建奎:我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他們都接受過很好的教育,我逐字逐句給他們解釋,然後他們可以問任何問題。他們可以決定要不要當場決定,也可以帶回家慢慢考慮。有兩輪知情同意,首先是我的同事,非正式的兩小時談話,然後是我進行了1小時10分鐘的會議。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做這樣的試驗!」
Q:是否會公開露露娜娜信息?
賀建奎:在中國公布HIV陽性患者信息是違法的,不會公布露露娜娜及其父親的身份。
Q:你將如何對孩子負責?
賀建奎:我們為孩子和受試夫婦制定了完善的醫療服務計劃。
Q:你認為應該如何對待這兩個孩子?
賀建奎:我不打算使用任何工具控制他們的未來,要讓孩子自然生長,讓孩子的自身潛力得到發展,讓他們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Q:如果孩子是你自己的,你會做這個試驗嗎?
賀建奎:如果我的小孩有這樣先天的基因缺陷,我也會做這樣的試驗。
「我非常驕傲自己做這個項目。」
Q:關於實驗項目資金來源?
賀建奎:我們開始做的時候,我還是南方科技大學的教授,3年前的時候開始的,那時候學校給我薪水。後來我們開始了臨床試驗,資金和所有支出(包括給志願者懷孕期間支付的費用)由我個人出。
Q:學界認為沒有必要做這個,完全有其他可以避免感染HIV的辦法。你如何看待?
賀建奎:首先我們認為這不僅是針對這個病例,而且針對很多。目前還沒有HIV的疫苗。我曾認識HIV感染的患者,他們甚至把自己的孩子給叔叔阿姨去養,來防止風險。我自己非常驕傲去做這個工作。因為這個母親覺得孩子失去了希望。我會用我所有錢和精力去照顧。我願意用我生命的下半輩子去負責。
平靜的「科學狂人」
對於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網友、媒體、業內的討論熱火朝天,但事件「主角」賀建奎在露面的一個小時網絡直播視頻中,他本人的表現倒是略顯平靜。除了說完第一句很抱歉後,有十幾秒的哽咽「留白」,他並沒有表現出其它太大的情緒波動。
面對活動現場專家學者的質疑,「驕傲」、「尊重」、「推動科學進步」......賀建奎的回答字眼中透露出了平靜和自信。這讓網友不禁大呼「是怎樣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這樣,太瘋狂」。
這位神秘的「生物狂人」是如何「煉成」的?不妨跟隨下面這張圖走進這個人物。
激烈討論仍在繼續
雖然賀建奎風波之後的首次亮相已經結束,但是關於基因編輯嬰兒話題的討論仍在繼續。
【業內大牛觀點】
CRISPR先驅張鋒研究員認為,當前基因編輯技術仍處於發展早期。他贊成,暫停編輯胚胎植入,直至我們在安全問題上得到了充足的保證。
美國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George Church說,「人類胚胎的使用表明,他們的重點是測試編輯,而不是避免這種疾病」。而且, 「這幾乎就像完全不編輯一樣」,如果某些細胞被改變, HIV感染仍然會發生。
CRISPR「女神」Jennifer Doudna表示,這項研究尚未發表,所有的評論都需要謹慎。如果獨立分析證實確有其事,這無疑強化了限制基因編輯應用於胚胎的迫切性。
劍橋麻省理工學院的癌症研究員Richard Hynes認為,臨床實施基因基因組編輯之前需要滿足嚴格的條件:1)患者面臨著嚴重、尚未滿足的醫療需求;2)技術需要得到充分的監控以及足夠的隨訪期;3)家屬擁有知情同意權。
加州斯克裡普斯研究轉化研究所所長Eric Topol博士說:「這還為時過早,關於在人體進行試驗的操作還有待商榷,這是件大事。」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100%可以生個健康和可愛的孩子,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這對新生兒是不倫理的,一個健康和受教育的好孩子,是不會被HIV感染的。」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據CNN報導,基因編輯嬰兒試驗參與者,美國萊斯大學生物工程學教授Michael Deem正在被該機構調查,Deem持有「少量股份」,是賀建奎旗下兩家公司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
【部分網友觀點】
冷靜反對派
體細胞編輯治療疾病是風險相對較小的,因為只是針對病人本身;生殖/胚胎細胞的基因編輯是被嚴格控制的,因為會遺傳而影響後代的.......
科學的意義在於為人類所用,造福人類。而非讓人類自毀長城。基因科學是一個極其重要而敏感的領域,由不得半點胡來,讓胚胎或嬰兒成為實驗品,是誰給打開這個潘多拉魔盒的權力?這種嚴重違背倫理等於害命。強烈建議有關部門徹查這一事件,給全社會一個交代!
基因編輯在擺脫疾病上已經打破了從治療到預防的牆,一旦人沒有倫理的底線之後,從擺脫疾病到操控「完美」的牆也很快會被打破的。
如果這對孩子長大後沒有發現修改基因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不能說明基因編輯技術成熟了,也不能因此而降低準入門檻,最應該擔心的就是該技術的濫用。
樂觀安撫派
若修改的基因相對於自然界來說並非是優秀基因,經自然選擇後,其基因頻率也會下降到十分渺茫的水平,應該不會對全人類的基因有什麼損害。
凡事都有好有壞,看看後續發展也不遲嘛,我們有人第一個吃了螃蟹,螃蟹好不好吃還有待細品。
不管怎樣,人類需要這樣的創新。任何研究如果拖延時間過長,都會給患者家屬帶來無盡痛苦。世界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倫理問題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為了抵抗愛滋而編輯基因,為了人類的生存而觸犯一項可能過時的倫理標準,這並沒有什麼不對。
認命派
生物技術的發展,這個遲早會到來,區別只是什麼時候來。我們準備好了麼?未來很有趣,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下一個百年,是科技的爆炸,亦或動蕩的浩劫,人類的每一步,最終只是隨量子飄向不知哪個維度的塵埃…
科學探索之路一直都是荊棘叢生需要慢慢探索,人為的加快某些進程未必是件好事。自然選擇給人類一次又一次的機會,讓我們直立行走,衍生文明,現在人類決定自己來加速進化的時候,時間的洪流又將帶走什麼一切不得而知,或許真正的對錯,要到許多年以後才能看見分曉。
終於有人打開盒子了,好奇可能帶來毀滅,也可能帶來繁榮,人類需要勇敢面對這未知的恐懼。
腦洞大開派
現在的孩子:我想當老師,爸媽卻非讓我當律師。 以後的孩子:我想有雙腿,爸媽卻給我訂了雙鰭。
「李哥你們準備什麼時候要寶寶啊?」 「明年吧,聽說明年要出新款,先天免疫疾病比現款多21種,還有限量版的智商加強款」「還是你們晚點要孩子的好,我家這個現在配置已經太低了」。
不是危言聳聽,可能100年之後人類面臨滅絕的危險,追溯起來就是今天賀某人對人類基因進行了不可預知的編輯。
此次操作,在技術上並無任何重大創新,但是在倫理道德的層面,有了重大突破(下限)。這次編輯基因,下次再編輯另一段基因,時間久了,再讓他們通婚,假以時日,X戰警就不再是科幻片,而是我們身邊的同伴了。
心疼孩子派
我只知道也許那兩個孩子的一生都要活在另類中,他們有什麼錯。只希望那兩個孩子一生可以善良,同樣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你可以否定一切,但不能否定他們生命的意義。
那倆孩子該怎麼辦?以後就會像實驗室的大猩猩一樣過一輩子嗎?誰敢跟他們結婚啊?
一個孩子不會在抵抗HIV方面獲得任何好處,卻承擔了所有潛在的安全風險。
這兩個小女孩不應該因為他人的錯誤承擔這生命之重。有些「科學家」已經為了利益而瘋狂。
擔憂未來派
猝不及防的消息,讓我想到霍金先生的遺言。科學家為了科學而瘋狂的時候能不能多想想人類的未來。
如果這項技術成熟了,最得益的絕對是那些富人,他們改造下一代的基因,讓下一代避免疾病,並擁有超高智力,於是富人的孩子幾乎也都是富人,使得階級固化,到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會進一步影響這個社會。
最前沿的基因科技,最先能享受到的是人類中最有錢和權的一小撮人,那個時候平民和權貴階層在先天上就會有了本質的差距,產生無法跨越的鴻溝,基本算是兩個物種,二八定律永遠存在,強者恆強,弱者世代淪為羔羊。
深深的恐懼,為沒有底線的人類。
來源:一鍵康
願生命被「尊重」,願科學被「慎用」。
【18萬醫護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