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一句人不寐,多少徵夫淚

2020-12-14 子夢奇談

範仲淹的「孤城閉」

前不久,由小說《孤城閉》改拍的電視劇《清平樂》霸屏,天天都能看到討論它的文章和帖子。

「孤城閉」出自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這首詞隱約中透著濃鬱的悲涼,和《嶽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雄姿勃發,判若兩人。此時的範仲淹,已經不是那個衝勁滿滿的年輕小夥子,戍邊以來,範仲淹不僅要面對朝堂上的唇槍舌劍,更看到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間慘劇。而西夏軍隊頑強的勢力,更讓「後天下之樂」成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泡影。

範仲淹歷來重視西陲邊事,從上任之初就謹小慎微,作為一鎮主帥,他不能像少年時那番意氣風發,直闖宮門,和皇帝當面鑼對面鼓的辯論抬槓了,面對夏軍的神出鬼沒,範仲淹強調以守為攻,打算靠漢化和國力,逐漸碾壓西夏,也和為劍,兵不血刃,獲得最終的勝利。

這種思路明顯不符合「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君子黨人的報復和理想,尤其是和範仲淹惺惺相惜的同僚——韓琦的思路,背道而馳。韓琦曉暢軍事,總想主動出擊,逼西夏決戰,而後運用自己的戰術思維,畢其功於一役,只要能殲滅西夏的騎兵主力,宋帝國禁軍便可長驅直入,進軍靈州城下。

宋軍兩位高級將領,在朝堂是相濡以沫的真君子,也是互相扶持的一對兒名臣,但是在這大漠孤煙的戈壁灘上,裂痕越來越大。

而作為朝廷,宋仁宗勵精圖治了那麼多年,堪稱將大宋治理出了一片盛世,宋朝國力鼎盛,國庫富饒,平定西夏,自然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在軍力日漸強盛的宋仁宗眼裡,西夏之事指日可破,對範仲淹也是心懷嘀咕,在宋仁宗心中,韓琦的決戰思路,似乎更對他的口味和路數。

西夏不同於遼國,遼國是和宋帝國鼎足而立的「外國人」,而夏國則是滋生在宋境內的「臺獨分子」,而對於西夏國事的哀傷,也成了兩宋軍旅詩人的隱痛與永殤,多少年後,名將嶽飛在他的《滿江紅》中,仍然用「踏破賀蘭山缺」來感慨自己的抱負。

而被君子們視為偶像的範仲淹,既然已經身在邊陲,更是對西夏之事耿耿於懷。但是,理想歸理想,人在為理想而奔波奮鬥的過程中,聰明人並不執念於那些曾經少年的想法,而是不斷修正著自己的目標,並且,竭盡所能地去影響別人。

這就是範仲淹想做的。他不僅要說服老友韓琦,還要說服皇帝,以及那些曾經和自己在一條戰壕的君子黨們。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排解鬱悶的範仲淹,都拿「秋氣」作為自己文章的開篇和詩文的開頭。

據宋人魏泰《東軒筆錄》說:範仲淹守邊時,作《漁家做》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修嘗稱為「窮塞主」之詞云云。

夜夜「人不寐」

這種情況下,範仲淹確實很難入眠,而且,時不時感到秋風刺骨。

「塞下秋來風景異」。當時,範仲淹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鎮守延州(今延安)。延州是宋朝與西夏對峙的前線,是一座阻止西夏進攻的軍事重鎮,因而有「塞下」之稱。

秋天的塞外之地風景與中原大有不同,作為南方人的範仲淹自然有著比北方人更為敏感的季節替換感。這讓悶於邊事的範仲淹,顯得格外悽冷。

而「衡陽雁去無留意」並不只是要描寫大雁到了秋季向南方遷徙的自然現象,大雁南飛,毫無留戀,更加映襯了,西陲邊地的苦寒,也是範仲淹的心境寫照。

入主延州之後,範仲淹勵精圖治,淺攻彈敵,和韓起一道,讓西夏人驚嘆,說」不以延州為意「因為這個看著文質彬彬的範夫子比之前的老範夫子厲害太多了。老範夫子叫範雍,是一個夏軍還沒到,先求神拜佛求菩薩保佑的庸臣。

雖然戰事又有了起色,但是兩國交戰,受苦的始終是老百姓。也正是親眼看見了狼煙遍地和數不盡的生離死別,範仲淹才有了以和促戰的戰略雛形。

但這種戰略又談何容易?

首先,戰友與自己分歧很大。韓琦和自己惺惺相惜,卻在這個關鍵問題上,意見大相逕庭。

其次,皇帝的態度給了範仲淹巨大的壓力。

最後,範仲淹也預感到了,這種戰略雖然看上去,戰爭成本低,但是耗時長,在過程中,發生什麼事情,誰也無法預料。」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在這漫長的過程中,不僅充滿了冰霜,而且自己」歸無計「,很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成為了無數倒在無定河邊的枯骨之一。

將軍白髮徵夫淚

就在範仲淹夜夜人不寐的時候,韓琦開始了他的行動。韓琦的本意是,誘使西夏軍出擊,而後,猛將任福帶宋軍主力急進,並在預備地域隱蔽,對夏軍施展突然襲擊。

在韓琦看來,只要任福能夠按時進入指定地域,必然能對西夏造成重創,他不僅能夠完成自己「畢其功於一役」的作戰構想,還能大大嘲諷一下老朋友範仲淹一頓。

看看,按我的想法,這不就解決了嗎?還用得著你悲天憫人地」人不寐「嗎?

結果,事與願違。這場戰鬥,雙方都是在想方設法伏擊對方,而宋軍的伏擊部隊,中了夏軍的埋伏,幾乎全軍覆沒。宋軍不僅沒有實現畢其功於一役的戰略構想,反而失去了野戰主力部隊,只能慘敗而歸。

而主帥韓琦,雖然謀劃地天衣無縫,卻輸給了運氣。

韓琦在大路上,遇到了撤退的宋軍,和為宋軍陣亡將士招魂的家屬。

白髮人送黑髮人,嗷嗷待哺的兒女,聲嘶力竭的呼喚父親,韓琦也是心如刀絞。

由於韓琦斷送了野戰主力,宋軍不得不全線退守,而後,韓琦範仲淹皆被貶,範仲淹此時也成了他詩歌中的大雁,離開了延州。

但範仲淹並不是」無留意「,他多麼希望還留在邊地,多麼希望看不到這麼多徵夫淚和老友韓琦的,那一頭因為憂傷,而變得花白的頭髮。

相關焦點

  • 《漁家傲》——範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拍一拍宋朝#漁家傲——範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提起豪放詞,的確是蘇軾、辛棄疾的作品更有名氣,也更為後世所熟知。然而,範仲淹才是宋詞裡豪放詞風的先驅者。宋詞之前,無論花間詞,還是李煜的詞,都是偏向於婉約的,而範仲淹創作這首《漁家傲》的時候,蘇軾還是個幾歲的孩子呢。
  • 一代名臣範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丨周末讀詩
    1038年,西夏建國,進犯北宋邊境;1040年,年逾五十的範仲淹因眾望所歸,被召回京師,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一職,鎮守西北要塞,為實現西夏和北宋的議和,鞠躬盡瘁。戍邊期間,範仲淹寫下名篇《漁家傲·秋思》。一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道盡軍旅生涯的心酸。通觀全詞,《漁家傲》境界闊大悲壯,已開蘇(東坡)、辛(棄疾)豪放之路。
  • 史上最經典的四首《漁家傲》,範仲淹「將軍白髮徵夫淚」千古絕唱
    至範仲淹乃有本調之創,題義蓋與「漁家樂」無二致也。歐陽修用此調作十二月鼓子詞,以詠十二月之節序風物;又另有十餘首以寫景、應歌或酬贈,使題材得以開拓。此調於流暢中有低沉壓抑之聲情,宋人用者甚眾。因聲律近於七言仄韻詩體,力求避免以詩法入詞。〔宋〕範仲淹《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 39歲男護士援鄂歸來滿頭白髮,網友感慨: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如果要死,我寧願是我。」這是抗疫護士王本學的原話。王本學在負責的這些病人中,有一位患者的一家四口都被感染了,同時的進入到了放艙醫院。
  • 範仲淹:沒人願意拿命去換無法享受到的榮華與富貴
    漁家傲·秋思----範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一陣冰冷的秋風過後,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一下子變得大不相同。最先知冷暖的大雁又加快了飛回南方衡陽的腳步,一點也沒有停留片刻的意思。
  • 範仲淹奉命鎮守邊關,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千古名句
    範仲淹,字希文,出生於江南水鄉蘇州,北宋著名政治家,同時也是才華與人品俱佳的文學家。範仲淹去世後,朝廷賜諡號為「文正」,這是古代文臣的最高榮譽,縱觀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獲得「文正」之諡號的大臣並不多,大約只有三十人。很大一部分人,最早了解範仲淹的事跡,是通過他的《嶽陽樓記》。
  • 範仲淹十首名作欣賞,其中有一首家喻戶曉,你讀過哪一首?
    它的作者就是北宋大文學家範仲淹,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筆下的文字,看看妙處何在!範仲淹在散文、詩歌、詞三個領域均有頗深的造詣,也取得很大的成就,對後世影響巨大。在散文方面,範仲淹反對宋初文壇的柔靡文風,崇尚宗經復古、文質相救、厚其風化的文學思想。他的散文主題以陳述時政為主,文章邏輯嚴密,說服力強。
  • 範仲淹: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但我總認為,這句話更是範仲淹一輩子的寫照。範仲淹像不像個「少年」?如果僅僅讀過他的代表作《漁家傲· 秋思》,可能會認為嚴重不像。這首寫於他徵戰西北歲月的經典宋詞,通篇老氣橫秋的意味,左一句「濁酒一杯家萬裡」,右一聲「將軍白髮徵夫淚」。滿滿歷經潮起潮落後的悲愴詠嘆,被後人公認道盡「南朝千古傷心事」。經典是經典,可和意氣風發的少年情懷,真不搭。
  • 青州說壽:一個永恆的範仲淹
    這是人們為紀念北宋名臣範仲淹所修,千年來香火不絕。這祠並不大,大約就是兩個籃球場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範公井,傳為範公所修。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傳範仲淹公餘用此水調成一種「青州白丸藥」,治民痼疾,頗有奇效。如同情人的信物,這井成了後人懷念範公的依託。宋人有詩云:「甘清汲取無窮已,好似希文昔日心。」(範仲淹字希文)現在這井還水清如鏡。正東有祠堂,有範公像及其生平壁畫。
  • 喝墨水小酒館:大起大落的範仲淹,只剩濁酒一杯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
    提起範仲淹、晏殊、歐陽修、司馬光、蘇洵、蘇軾、蘇轍、包拯等,無人不誇讚他們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品行高潔,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其實生活在同一時代——北宋。 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讀來讓人覺得雄渾有力、沉鬱蒼涼而催人淚下。「千嶂」、「孤城」、「落日」「邊聲」「羌管」,這些都是邊塞的所見所聞,荒涼悽切。四面的邊聲吹出了悲壯的情懷,邊關戰事危急的情況,躍然而出。
  • 《清平樂》:教科書有誤,範仲淹是傑出文學家,卻不是優秀政治家
    「背誦天團」包括晏殊、歐陽修、司馬光、範仲淹等,如果算上書法家,也包括蔡襄。而這些人中,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範仲淹。因為:範仲淹作為傑出的文學家留下的詩篇尤其多,中小學生背誦壓力也很大,而《清平樂》這部劇,也是對範仲淹的為人、為政進行了詳細的解讀描述。
  • 《清平樂》中的人物:範仲淹,「天地間第一流人物」該有啥標準
    由於範仲淹臨危不懼、身先士卒,用了三年才建成的扞海堤堰工程綿延數百裡,成為了守衛百姓家園的堅強屏障,人們感激範仲淹的功績,把這條海堰稱作「範公堤」。天聖四年(1026年),其母謝氏病故,範仲淹在服喪期間,得到了晏殊的邀請,希望他參與應天府學教務。範仲淹將學風整頓一新,並注重接濟他人。
  • 王凱主演的電視劇《清平樂》,名字出自詞牌,你了解多少呢
    「孤城閉」是出自範仲淹的詞作《漁家傲》: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範仲淹是一個國人太熟悉的人物,甚至某些人一提高他就回憶起上學背課文的情景。他的詩詞文多有入選語文教科書,尤其那篇《嶽陽樓記》,多少年,換了多少版教科書,可這篇課文穩如泰山,還在那裡。
  • 範仲淹這首詞意境闊達,後世人評「鐵石心腸人亦作此消魂語」
    (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範仲淹·蘇幕遮這首詞的的題目是《蘇幕遮·懷舊》,作者乃是北宋著名的風雲人物,赫赫有名的範仲淹。這是一首羈旅思鄉古詩,景中寓情,情感真摯。不過一般此類的作品都以景色蕭瑟襯託悲涼的思想情感,但是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色卻闊遠而穠麗,品格要高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