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生效的判決,孩子判給母親撫養,可生父將兒子藏匿起來不知去向,納失、罰款、拘留等都不能讓其主動配合法院執行。如何既落實好判決的內容,又不讓孩子的身心受到影響?經過執行法官的不懈努力,近日,在浙江省蒼南縣某社區內,9歲男童重回母親的懷抱,一起歷時近3年的撫養權執行案終於圓滿執結。
母子終於相見
昔日夫婦鬧離婚,兒子究竟歸誰撫養?
劉某與朱某是高中同學,都是浙江蒼南人,兩人一起來南京打拼。2008年,雙方登記結婚,並於2011年4月生下一子。婚前和婚後初期夫妻感情尚好,後雙方因家庭瑣事及經濟原因發生矛盾,加之缺乏溝通與信任,導致夫妻關係不合,甚至引發肢體衝突。2016年7月兩人便開始分居。2017年4月,劉某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請求法院對夫妻財產及兒子的撫養權作出判決。
婚生子劉某某究竟由誰撫養,在這個問題上,雙方各執己見、互不退讓。為查清事實,確定合適的撫養人,棲霞法院委託區婦聯對孩子的撫養環境進行調查。區婦聯派出家事調查員經實地調查後出具了調查報告,載明:孩子此前基本由母親朱某一人撫養,劉某某回南京後很少回家,也不承擔家庭義務;孩子上幼兒園期間基本上由朱某負責接送並照料孩子的全部生活。故婦聯認為孩子由女方撫育更為有利。
根據雙方舉證及婦聯的調查情況,法院認為,孩子從小主要隨母親生活,母子感情深厚,為使孩子有一個穩定的生活、學習環境,判決劉某某由母親朱某撫養。一審宣判後,劉某不服,上訴至南京中院,後南京中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該案創新性地採用家事調查員制度,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孩子的合法權益,案件判決後,社會反響良好。該案還入選了江蘇省高院、江蘇省婦聯評選的2016-2018年度全省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優秀案例。
生父及其家人百般阻撓,撫養權執行成難題
經歷了一、二審,本以為這場離婚糾紛案結事了。誰曾想在案件審理期間,劉某未經朱某同意就擅自將兒子帶回老家浙江蒼南生活。朱某多次聯繫劉某,劉某既不接電話也不回簡訊,仿佛人間蒸發一樣。即使判決書生效,劉某對此也置若罔聞,將兒子藏匿起來,拒絕將兒子交予朱某撫養。
贏了官司卻得不到孩子,無奈之下,朱某隻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之路,困難重重。劉某的老家男丁宗族文化根深蒂固。按照當地的鄉風民俗,劉某某作為男孩,應當入劉家的族譜,因此劉某的父母受重男輕女的觀念的影響堅決不同意將孫子交給母親撫養。
除了當地的男丁文化,父母對孩子難以割捨的愛也成為執行過程中的攔路虎。劉某與朱某一個在南京、一個在蒼南,600公裡的距離讓愛子心切的劉某擔心,一旦孩子交由母親撫養,自己將很少有機會見到兒子。
劉某及其父母的百般阻撓讓執行過程變得一波三折。執行案件立案後,棲霞法院隨即向被執行人劉某發出執行通知書,後又將劉某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並限制高消費,甚至對劉某作出了罰款5萬元的處罰。
2018年7月,朱某向執行法官提供了一條線索:孩子出現在劉某的父母家。執行法官陳猛立即趕往浙江蒼南,但卻沒見到孩子的身影,在與被執行人劉某溝通無果後,劉某被法院司法拘留15天。納失、罰款、拘留……這一系列強制措施似乎收效甚微,劉某仍然拒不交還孩子,執行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
多方聯動,母子千裡相見終圓滿
「求你們幫幫我,我要我的兒子。」見不到兒子的朱某心急如焚,哽咽地向執行法官求助。
「放心,我們一定幫你接孩子回家。」
為推進案件進展,有的法官提出以涉嫌構成拒不執行生效判決、裁定罪移送公安,但行為執行案件的被執行人構成拒執罪在全省沒有先例。為此,棲霞法院邀請專家、學者進行了三次專題研討,討論結果一致認為:本案系涉撫養權婚姻糾紛,刑罰不是最優的處理辦法。從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考慮,對劉某採取刑罰措施,不僅造成孩子家庭的不完整,加劇男方、女方家族之間的矛盾,而且不利於孩子今後的成長和發展,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和負面影響。
執行工作並沒有因此而停滯,棲霞法院商請區公安局成立了辦案專班,根據雙方聯合下發的解決執行難協調機制文件,公安機關協同法院開展執行工作。聯合專班成員多次前往浙江蒼南,聯繫當地法院、公安等部門,告知被執行人不履行生效判決的法律後果,給被執行人以震懾,在法官一遍遍的法律釋明下,劉某及其父母的心理防線漸漸出現了鬆動。
有了商量的餘地,執行法官又聯合當地婦聯、街道,與被執行人及其父母面對面的談心,還找了心理方面的專家,做孩子爺爺奶奶開導工作。「孩子不是任何一方的私有財富,無論孩子的撫養權歸誰,父母永遠是父母,應當以最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方式盡到應盡的責任。」劉某漸漸意識到之前擅自將孩子帶回老家,讓母子分離對孩子身心造成的傷害;孩子的爺爺奶奶也漸漸地接受法官的觀念。
孩子在法官、公安的陪伴下由母親接回南京
孩子接回南京以後在哪裡上學,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嗎?這是劉某及孩子爺爺、奶奶最關心的問題。對此,聯合專班與棲霞區婦聯、教育局、社區多次協調,在與朱某所住小區僅一街之隔的公辦學校替孩子解決了入學問題,這也徹底打消了劉某及其家人的顧慮。
在浙江蒼南某社區交接孩子
最終,申請執行人朱某與被執行人劉某在法院、公安的見證下,達成諒解並籤訂協議,放下過往的分歧與隔閡,對孩子以後的生活學習做出規劃。
「媽媽,我記得你,一直都記得」,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等待,在母子團聚的那一刻,孩子終於難掩心中的情感,抽泣地喊著媽媽。看到這一幕,在場的法院、公安、社區人員以及孩子的親屬都溼潤了眼眶。
「血濃於水,涉撫養權的行為執行更要充滿善意,我們希望通過執行一個案件,挽救一份親情,滋養兩個家庭。」棲霞法院執行局局長黃秀明說。如今,劉某某在南京的生活、學習都很適應,他也會時常與蒼南的爸爸、爺爺、奶奶視頻通話。一起艱難的撫養權執行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來源:人民法院報
原標題:《「兒子應當入我家族譜!」孩子判給母親撫養,生父將他藏起來不知去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