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在疫情膠著期,房地產行業陷入停擺狀態的時候,藍光發展(600466.SH)CEO遲峰向全體員工提出一份沉甸甸的希望:全面提升對抗市場風險的「企業免疫力」,從容面對市場,穿越行業周期。同時,藍光發展確立了「精準投資、卓越運營、資本突破、變革創新」的16字經營策略。
日前,30年藍光宣布開啟第三次創業徵程,提出要做「長期主義者」。藍光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藍光發展董事長楊鏗表示,藍光的長期主義,就是要有工匠精神,十年磨一劍,去實現戰略目標。
在藍光發展CEO遲峰看來,16字經營策略就是對「長期主義」的一個解法,將堅定推進數位化轉型、精益化管理,不斷改進,聚焦管理提升,解決系統性問題,打響這場「持久戰」。
提升效率 向管理要紅利
隨著2020中國經濟快速重回正軌,藍光也按照既定的戰略穩健前行,根據公司第三季度報告,2020年前三個季度,藍光發展實現銷售金額662.13億元,新增房地產項目47個,新增項目總建築面積775萬平方米。10月,公司新增5個房地產項目,11月新增2個房地產項目。新增土儲主要位於新一線、二線和強三線城市,在長三角等城市群的土儲布局力度明顯加大,藍光越來越聚焦於高能區域。
藍光的戰略篤定,是看到了房地產行業已經從土地紅利、金融紅利邁向了管理紅利。「三條紅線」政策的推出,正是表明,房地產行業不能再佔用過多的金融資源。
回看中國的絕大多數製造業,其實早就進入了管理紅利的時代,既不靠關係也不靠槓桿,把業務得好。關鍵是在於有好產品、好服務,能夠有競爭力。到了管理紅利時代,房地產行業逐步回歸為普通行業,真正靠實力獲取競爭的優勢。
楊鏗表示,藍光正進入到第三次創業階段,需要十年磨一劍,以工匠精神專注、精益、創新的把業務做到極致;產業核心能力建設遵循投資準、融資優、建得好、賣得快、成本優、品牌好。以強區域、精總部的扁平化組織管理提升效率。
「藍光的16字經營策略,正是對公司長期主義的一個解法。」遲峰說,所謂精細化管理,是把現在的事做好,一步一個腳印,達成每一個短期的目標,才有未來。
平衡性市場需要精益化管理
房地產業在過去多年以「快」為核心。這是這種情況下,過去是做規模,因為市場發展空間足夠大,可以配合這樣的企業成長模式。但在房地產進入到新的階段,江湖格局基本落定,再靠拼規模實現競爭已經不可能。
平衡性市場的快速擴張更加困難,需要底盤很厚——資金、資源、組織能力和專業度很強。而在住宅開發的賽道上,唯有專業主義才能獲得市場尊重。
藍光把精益化管理概括為幾個方面。一是投資準,即堅持新一線、二線、強三線布局;聚焦中國核心重點城市,深耕細作,聚焦快周轉的地,以及中小地塊,在投資端提升能力。二是融資優,包括投融深度一體化,改進融資管理,打通A+H的融資通路等。三是建得好,不能只關注前期賣樓,還要多關注後期建設,做到管理標準化、技術標準化,提升工程管理能力、成本管控能力、招採能力、銷售能力、設計能力等,實現高品質下的快速開發。這意味著部門的管理要精益化,項目管理要精益化。四是成本優,包括增強透明度、標準化流程、組織層級優化、供應鏈管理優化、做產品標準等。五是要賣得好,業績目標合理可行,銷售團隊穩定性增加。六是品牌好,聚焦戰略目標,注重文化建設。七是團隊強,要立足於長期主義培養人才。
楊鏗強調,一定要在管理上堅決推進數位化,實現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這是時代的要求。而數位化也一定需要扁平化的管理,層級一定要減少,要信息暢通、內部交圈,提升管理效率。
革命性的組織變革:強區域、精總部
把組織、流程當中冗餘的結構、環節去除掉,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資源和組織效能,這是每一個在不斷做大企業面臨的最重要的挑戰。
2020年以來,房企組織變革頻現。從房企組織變革的類型看,主要分為集團總部層面變革、區域層面擴張或收縮變革。集團總部層面變革主要以新增或迭代業務板塊為主,開拓新的業務,並進一步促進銷售。從區域層面看,有的企業設立新區域業務部門,有的企業則進行區域合併。從目前情況看,集團總部層面的變革對房企影響較大。
藍光發展在運行「上海+成都」雙總部的同時,也啟動了「強區域、精總部」的組織變革,藍光更希望打造成一個目標一致、任務自洽、分工得當、相互補位、敏銳應變的高效組織。這一變革是革命性的。
這樣的組織結構變革,適應於藍光提出高品質下的快速開發的理念,這其實是一個相當高的要求,它與公司組織能力息息相關。要實現規模和品質突破,需要的是可以支撐的組織能力。
藍光總部管幾條線,管戰略,管標準,管幹部和管投資審核,是戰略中心,是大腦中樞。區域做強,是公司做強的基礎,要有戰鬥力,是利潤中心,是野戰軍。
楊鏗強調,總部要精。總部的精,首先是戰略要清晰,第二策略要可操作,然後執行力要強,層級要少,奮鬥精神要足,做到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
業內人士指出,促銷售、拓業務、控成本是上半年組織變革的三大推動力。行業進入存量時代,加速分化,房地產企業在競爭激烈之下求變。通過拓展新業務、新的區域佔領更多市場份額。同時,精簡組織、控制成本進行「節流」。未來變革將越來越頻繁,更加靈活的組織架構、能力更多元化的穩定團隊將是企業變革的主要方向。
今日思維 做好當下
經營之聖稻田和夫曾有三不問的信條:不問過去,空杯心態;不問將來,今日思維,不問苦難,信念至上。
稻田和夫說,優秀的企業不會擔心久遠的將來,因為未來是立足於今日的,如果我們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了,做好當下,未來還會差嗎?
楊鏗說,有理想有夢想的企業才能走得長遠。
藍光發展CEO遲峰說,公司短期的業績和長期主義的關係,這個不矛盾,是一致的。不管多麼的長期主義,把現在的事做好,然後才是明年、後年。每一個短期的目標達成之後,一步一個腳印,才有後來。
這正是殊途同歸。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