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置於規則的框架下進行。作為需要輸出標準產品的設計的存在,是帶有自身規定的創造性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中,往往既需要環顧大眾的基本需求,又帶有設計者個人的審美趣味。同時在這兩項指標當中還有更多可遊移的現實考量。
作者 | 趙燁楠
這是「新商業情報NBT」報導的第591家創業公司
「設計師把藝術的審美性帶給大家,但歸根結底,你要使設計的產品產生消費。」
作為一名服裝設計師,管林的從業經歷已有大約10年。2015年,她在上海創立服裝品牌Short Sentence,並擔任設計師。
從Calvin Klein男裝設計部,到國內女裝品牌主設計師,再到創立自己的獨立設計師品牌,管林經歷了不同類型服裝品牌的設計體系。
設計置於規則的框架下進行。作為需要輸出標準產品的設計的存在,是帶有自身規定的創造性的過程。而這一過程中,往往既需要環顧大眾的基本需求,又帶有設計者個人的審美趣味。同時在這兩項指標當中還有更多可遊移的現實考量。像管林提到在Calvin Klein時期,由於男裝本身的特性,和品牌長久積澱下來的穩定風格,留給設計師的發揮空間會更狹窄一些。
而獨立設計師品牌則更能顯現設計師強烈的個人風格。設計師的審美趣味、靈感汲取以及對待衣服的價值觀等,都會影響到品牌的整體基調和風格,並最終體現在產品的呈現形態當中。
Short Sentence體現了管林對於極簡主義的理解。在管林看來,極簡主義的信息傳遞方式是精簡的,但傳遞的語義依然可以非常豐富。
在服裝設計的基礎規則之上,獨立設計師發揮著個人的創造性,將產品帶給這一小部分與她產生共鳴的人群。
01 | 成體系的服裝設計
面料、製作工藝,這兩項是管林認為服裝設計當中最基礎,也最需要優先考量的要素。
由於要被人體穿著的特性,用哪種面料,結合什麼樣的縫製工藝,能夠最貼合人體的實際需要,是設計師必須要鍛鍊和掌握的能力。在此之上,就是設計師個人的審美體現。
Short Sentence的品牌名字想表達一種「簡短而完整」的價值觀。背後來源是中國傳統詩歌的慣用體裁:五言、七言絕句。「短句,但涵義非常豐富,它可以通過五個、七個字給你傳遞出非常豐滿的畫面影像」。管林希望Short Sentence也能在簡潔的設計當中傳達出這樣的信息。
管林自己非常喜歡大廓型、剪裁舒適的服飾穿搭,這也貫穿到Short Sentence的設計當中。同時,她覺得好的設計可以讓衣服跨越季節和潮流的界限,「一項經典的設計是可持續的」。
而Short Sentence的目標客群是那些希望在職場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有舒適穿著的女性群體,在女性的多元社會角色下,管林希望一件讓人感覺自在、利落的服裝能夠應對場合的多樣性。
設計準則、個人審美以及客群需求,這些理念共同指導著管林在服裝設計當中的要素提煉。
但比起猜想消費者的喜好,管林會更多從自身的角度出發,通過衣服這個載體,輸出自己的一整套完整體系。
在更大的品牌理念下,每季的服飾設計中,Short Sentence又會有一個細分的系列主題。
比如2020春夏系列主題是「痕跡之美」。這一主題的靈感來源於管林喜歡的一對藝術家Christo夫婦。這對夫婦善於通過帆布、繩索等材料,將山河景觀與建築等主體進行包裹,被稱作「包裹藝術」。這種包裹產生的褶皺感和轉瞬即逝的藝術創作形式啟發了品牌這一季的服裝主題。
而靈感來源與具體的衣服呈現形式可以有很多的結合觸點。比如面料,色彩與剪裁。
褶皺面料就是這一季服飾中最明顯的視覺呈現效果。Christo夫婦的包裹作品雖然存在時間都很短,但創作的過程、成功那一刻留下的痕跡卻能夠被大眾所記住。這個「痕跡」也兼具了物理和主觀感受的寓意。同時,褶皺面料也融入了便攜、易穿著的生活理念。在公眾號的宣發中,它被稱作「得體的褶皺」。「當一件衣服本來就是皺了的時候,它會給你一件非常輕鬆的感覺,你根本不用去在意和照顧它,你會覺得很自在」,管林說道。
但實際上,這一面料的開發過程並不容易。
面料的選擇中,天然纖維的質感是管林希望保留的,但天然纖維難以達到褶皺的最終效果。後來,她們找到一批韓國的進口面料,能在兩方面達到儘可能平衡的狀態;壓褶的過程也經歷了幾次調試,要保證壓褶達到「有疏有密,像揉過的紙團展開的效果」一樣。從機器壓褶一卷一捲地嘗試,最終還是改成了手工壓褶的方式。
色彩方面也與主題做了結合。比如系列中一件粉色長裙的顏色就來源於Christo夫婦《被環繞的島嶼》作品中明快的粉色色調。剪裁上,系列中一件黑色A型長裙也借鑑了島嶼形狀做了不規則剪裁,同時也考慮到凸顯腿型同時又不會走光的實用性。
管林覺得,對於當下的許多年輕人來說,除了服飾本身之外,「它帶給你的聯想也會是你一定要買它的理由」。
02 | 品牌和行業共同成長
2015年,管林決定離開原先供職的品牌時,已經感受到了國內傳統女裝品牌架構體系和設計理念的老化。
而那一年,也是國內獨立設計師品牌蓬勃成長的一年。同時,依託於上海時裝周的官方展會時堂、ontime show等也於2015年前後成立,並承辦時裝周期間將設計師品牌與買手之間聯通起來的訂貨會,並最終形成獨立設計師品牌的行業運作體系。
那年8月,管林先後在微信生態裡上線了公眾號和微店,並成立了個人工作室。接著,配合秋季上新產品的節點,設計了Short Sentence的第一個毛衣膠囊系列,並在10月份上新微店銷售。
一開始,來關照的都是認識的朋友,隨著轉發朋友圈等二次傳播,毛衣的銷量一直往上漲,補了三次貨,最終賣出了三百件。這給了管林不錯的信心。
第二年,與上海時裝周有合作的一個小型showroom」TUBE」正在尋找像他們這樣的獨立設計師品牌,並找到Short Sentence邀請他們參加時裝周期間的showroom展會。第一次參加時,」TUBE」合作的設計師品牌有15個,到今年增長到了30個品牌,像TUBE這樣的小型showroom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品牌數量。
於是,從2016年進入上海時裝周體系後,Short Sentence開始進入一些買手店的視野,並達成合作,進駐這些買手店銷售。後來,品牌也登上了時裝周的秀場進行走秀。上海時裝周本身也從一開始的摸索狀態,逐漸清晰地定位為獨立設計師品牌的戰場。
現在,Short Sentence已經與70多家買手店達成合作,包括連卡佛,Assemble by Reel,The Balancing等,還在電商平臺Net-A-Porter上有售。客單價主要集中於1000-3000元之間,並從服飾擴展到鞋帽、圍巾等配飾品類。管林希望品牌不僅局限於衣著,也可以圍繞生活方式的一切展開。
2018年,品牌在天貓開設了旗艦店,這與國內新品牌的蓬勃生長態勢以及阿里對新品牌的扶持戰略有著雙向關係。管林更願意把天貓以及其他線上平臺看做營造、傳播品牌概念的陣地。因為,相比線上渠道的其他品牌,像這樣客單價不低的獨立設計師品牌主要的銷售來源還是依靠買手店體系。據管林介紹,目前買手渠道的銷售額仍佔到了七八成。
但電商的進化,以及疫情的影響也給行業中的人帶來一些認知與行為上的變化。
比如今年三月與天貓合作的「雲上時裝周」,將整個秀場搬到了線上,直播開展,參展的各個品牌可以選擇參加秀場,或自行直播進行新品發布。直播面對的人群更加廣泛,這也涉及到了「發布會到底給誰看」的問題。
實際上,這次雲上時裝周前後,很多買手還是去到上海的showroom進行線下選貨。管林與其他設計師們也在討論,面向買手的showroom模式與面向消費者的發布會是否可以分開進行?
這在國際時裝周上已經顯現出來。前段時間,Gucci、YSL、Valentino和Armani等時尚界頂流相繼宣布退出五大城市每年兩屆的國際時裝周活動。無論是否為疫情造成的短期影響,這種去中心化的趨勢在時裝周體系下已經發生。
不過,相比這些一線的奢侈品牌,管林覺得獨立設計師品牌在短時間內仍然需要依託於時裝周體系,但是怎麼發布、面向誰發布,這涉及到品牌對於背後不同渠道的依賴性,在未來都可能會有新的變化發生。
新商業情報NBT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