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說起國貨,很多人都會用老派、低價、缺乏科技含量等負面標籤來評價。
但最近幾年,「國貨」越來越火了。中國品牌重拾文化自信,逐漸崛起已經是個不可忽略的趨勢。
然而,在這種趨勢下,仍有一些中國國產品牌,戴著「國貨羞恥」的有色眼鏡,打著洋品牌的旗號,不敢承認自己是國貨的身份。
比如,這個夏天,打著0糖0脂概念的元氣森林氣泡水,已經取代肥宅快樂水,成為年輕人心中最流行的飲料。
憑良心講,看這小清新的包裝,品牌裡用日本文字「気」代替中文「氣」,還在瓶身特地標上「日本國株式會社元氣森林監製」,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樣,最開始真的認為元氣森林是個日本品牌。
但萬萬想不到,元氣森林其實是來自中國朋克之鄉河北,地地道道的國貨。
而所謂的「日本國株式會社元氣森林監製」,其實是元氣森林為了營造是日本品牌的假象,自己去日本註冊了一個公司,自己監製自己的騷操作。
都2020年了,還有品牌把消費者當傻子,穿上洋外衣自欺欺人賣力表演?今天呱妹就和家聊一聊假洋品牌們的魔幻故事。
首先,我們來界定下什麼是假洋品牌。是指產品的設計、製造、創始人和運營者都是中國背景,但通過名字、logo,註冊地,視覺風格和宣傳文案上的小花招,讓人產生外國品牌的錯覺。
在假洋品牌上,「名創優品」簡直是教科書式的案例。
哪怕現在全世界都知道它是民族品牌中國驕傲,只有它的創始人葉國富偏要一口咬定:名創優品是日本獨立設計師品牌,產品來自歐洲、北美......
1998年,21歲的葉國富因為拖欠學費而無法拿到中專畢業證。
為給家裡減輕負擔,他揣著幾十塊錢就隻身離開了老家湖北十堰,登上前往廣東的火車,尋找打工賺錢的機會。3個月後,他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鋼管廠的業務員。
周圍的同事都比他學歷高,而且也更有經驗。在末位淘汰制的壓力下,葉國富不得不每天比別人更上進。
好在努力沒有白費,一年之後,葉國富的業績在同事中排名第一,每年的銷售提成能達到12萬元。在上世紀90年代末,這算得上是一筆巨款。
手裡有了錢,葉國富就開始琢磨生財之道。2001年,他和有過化妝品銷售經歷的女朋友一起,在佛山禪城區的百花廣場開了一家化妝品小店。
小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但葉國富的野心可不止於做個小老闆。2005年,葉國富在自家小化妝品店基礎上,正式創立了飾品店品牌哎呀呀。
彼時,兩元店、十元店正如日中天,廣州上下九步行街上的十元店都人滿為患。商業嗅覺靈敏的葉國富,對哎呀呀採也用了十元店的形式,主打女生高頻次,大量購買的小飾品,大受歡迎,幾乎承包了80、90兩代女孩們的青春期。
最火時,哎呀呀一度開到3000家加盟店,而且還請過S.H.E.和林宥嘉代言,在各大衛視做廣告,場面熱鬧無比。
飾品店熱鬧歸熱鬧,但是價格低、毛利低,賺不了幾個錢,3000家店又如何?還是裝不下葉老闆的財富夢想。
葉國富決定將十元店的生意做高端。怎麼高端?
走日系極簡風。2013,葉國富山寨了大創的名字+優衣庫的logo+無印良品的陳設,在哎呀呀的基礎上,創立了進化版的十元店:名創優品。
葉國富堅稱,名創優品在日本註冊,在日本有店,在日本有公司,它就是一個日本企業。
但實際上,名創優品和元氣森林一樣,都是中國人創立、海外註冊的只是一個空殼公司,雖然產品模仿外國產品,但運營、研發、生產銷售都是放在國內。
從公開資料顯示,名創優品在日本的公司註冊於2013年7月,同年9月進駐中國,但是國內的公司註冊時間和商標註冊時間,都要比在日本更早半年。
中國人在中國蓋的房子,主人出國遊玩一趟,把自己家房子裝修成歐美風,從此以後就能堅稱自己住在歐洲了?
更搞笑的是,為了增加自己品牌的日系屬性,葉國富還請了一個設計師作為聯合創始人。
這個設計師名字叫三宅順也,三宅順也先生的百度百科上,介紹是以簡約、自然、富質感的「回歸本真」設計風格成為日本「自然の生活」派的新代表人物,並成為多個國際時尚品牌籤約設計師。
但仔細查找三宅順也先生的履歷,發現他在加入名創優品前的人生,都是一片空白。真真假假,不辯自明。
名創優品不是第一個靠不清不楚的血統上位的品牌,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20世紀,很多名字十分洋氣,讓人一聽就以為是「洋人下鄉」的品牌,比如波司登、凱撒,以及楚雨蕁最愛的美特斯邦威等,都是中國品牌。
而很多我們常見的服裝品牌,比如JackJones、ONLY、VEROMODA、SELECTED雖然都是丹麥廠商BESTSELLER的品牌,實際上是由幾個天津人控制,在歐洲根本沒得賣。
那Ochirly歐時力是不是歐美品牌?,完完全全的廣州女裝品牌啦。
喬丹體育和喬丹沒有關係,花花公子和《花花公子》雜誌也沒有太大關聯。
馬克華菲號稱是為都市新貴度身定製,年輕人路過總要膜拜一番。但其實它是七匹狼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只不過在義大利註冊,聽起來像洋品牌,設計師也是華人。
奶粉市場上,施恩、法國合生元、雅士利、澳優,百分百國產品牌。網紅飲品奈の雪的茶名字十分日式,但和日本也並無關係,是2015年成立於廣東的茶飲品牌。
女生常用的美妝品牌:「韓束」、「韓後」,和服裝品牌「韓都衣舍」,名字裡都有「韓」字,但和韓國也沒什麼關係,蓋戳的國貨。對了,法國卡姿蘭也不是法國的,地道廣東貨。
至於名字裡為什麼有韓,只是因為前幾年韓妝和韓裝比較流行,品牌名字裡帶個「韓」字顯得更fashion,更international。
在裝修建材市場,假洋品牌流派規模更大:諾貝爾瓷磚、馬可波羅瓷磚、蒙娜麗莎瓷磚、羅馬利奧瓷磚、法恩莎陶瓷、羅浮宮家居、慕思床品、英皇馬桶……這些一聽名字都不像國貨的品牌,全是中國品牌。
這些品牌共同的規律是:懶一點的起個洋氣的名字,勤快點的會去國外註冊一個公司,接下來,就和名創優品一樣,搖身一變成為國外/國際品牌了。
如果你留意過B站鬼畜區,那你一定知道「金坷垃」。
這是一家生產化肥添加劑的公司,為了穿上洋外衣,它把自己的企業名註冊為「美國聖地亞戈農業集團」。廣告裡,找日本人,非洲人,美國人一遍遍地強調「金坷垃,我們的」。
但仔細一看,英文名翻譯為「Jinkela」,就直接暴露了一切。網友將它大起底,發現金坷垃與美國毫無關係,來自河南鄭州。
一個生產化肥添加劑的公司而已,何必非要偽裝成洋品牌?姓土姓洋真的那麼重要嗎?
其實,假洋品牌,是資本主導下的一種文化現象,後發國家,會對經濟上具有先發優勢的國家,產生文化上的認同和信賴,這是自然的文化現象。
這不僅是中國的現象,世界各國都存在。美國的上流階層,會努力把自己的審美向歐洲靠攏。
日本人更誇張,他們對歐美奢侈品的崇拜到了很誇張的程度。據說,80年代,整個夏威夷的奢侈品零售業,幾乎都是日本人撐起來的。不少年輕女性不惜出賣肉體,也要買個LV包包,因為沒有LV的女性,在日本社交圈根本無法立足。
生而為人,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中國消費者同樣嚮往著更美好的生活,於是,英倫範兒、日系設計、美式工業風、北歐極簡的概念,天生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有需求便有市場。迎合消費者偏好,講述外國品牌的故事,就能吃上「外來和尚好念經」的紅利,輕鬆賺取消費者的錢?商家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錯不在商家,也不在消費者。只是鬥轉星移,昨天的營銷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於今天。
即將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中國敘事也開始成為一種手段。「新國貨」、「中式審美」這些概念越來越多被提到。
靠假洋外衣打開知名度的商業套路,已經越來越不受用。這也是為什么元氣森林、名創優品產品和概念打得再好,仍被痛罵「偽日品牌」的原因。
曾幾何時,我們追問:為什麼日本人愛買日系車,韓國人愛買韓系車,但中國人卻不愛買國產車?如今在知乎上,問題變成了: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用國貨?
一位網友的回答一針見血:民族情節固然對消費有一定影響,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是跟著這個國家一起強大起來的,他們有自己的價值標準,有自己的潮流,國貨回潮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務實。
從追捧舶來品到批判假洋品牌、喜歡用國貨,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製造的品質提升了,性價比更高了。也正是這樣,我們才有資格開始批判假洋品牌。
但什麼時候,當國貨不再刻意偽裝成洋品牌,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我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來源:
1,《真國產為什麼總用假洋牌忽悠人》,IC實驗室
2,《怎樣起個與時俱進的品牌名》,大象公會
3,《【真相】這50個名牌居然是假洋牌,你被忽悠了多久?》,人民日報
4,《噴蘇寧懟馬雲、5年賺百億,名創優品背後的廣州阿富黑點一籮筐,憑什麼這麼囂張》,環球人物
文案丨dahlia
設計 | 李夢丹
運營丨李廣博 盧月麗 李婧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