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名卡門》
英文: Fist Name Carmen(1983)
國別:法國
導演:讓·呂克·戈達爾
劇情:
著名導演戈達爾住在醫院裡,他身穿病服鬱悶地踱來踱去。當他的侄女卡門來看他的時候,他正守著一個大錄音機在發呆。卡門來找他,因為她想借用叔父在海邊的房子,她說她要在房子裡拍攝一部電影賺大錢。戈達爾欣然同意了,還借給她攝影的設備。
四重奏樂團正在演奏貝多芬的第十弦樂四重奏,卡門就在這個時候夥同一幫匪徒搶劫銀行。為首的警察約瑟夫與之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但是,當約瑟夫打完了自己的子彈的時候,他卻和卡門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他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女孩。隨後,當女工收拾好現場的血跡,約瑟夫找了根繩子,捆起卡門。他們走進一個廁所中做愛,廁所裡有個男人正在吃東西。卡門與約瑟夫告別的時候,警車追捕而至。在法庭上,一位女律師為她辯護,她說,這個社會的錢不過是一些大公司和大銀行的錢,他們應該這麼做……他們居然就這麼勝訴了,警察釋放了卡門與約瑟夫。
影片拍攝到一半,戈達爾出來抽菸,然後電影繼續。約瑟夫這個時候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卡門,但是卡門卻對他說:「如果我愛上你,你的末日就到了。」此後,卡門對他越來越冷落,甚至當著他的面與其他男人偷情。憤怒的約瑟夫闖人浴室,緊緊地抱住正在洗澡的卡門,卡門對他投以鄙視的目光。
大廳裡,樂隊開始演奏貝多芬的第十六弦樂四重奏,戈達爾開始在這個旅館的餐廳中拍攝電影。他才布置好背景,突然場一陣騷亂,攝影師拿起槍,一個女人也掏出槍來對準賓客。警長走進了餐廳,對大家說:「開始吧,孩子們!現場槍聲大作,亂成一團。卡門倒在約瑟夫懷中......臨死前,卡門說:「當無辜者在這邊,有罪者在那一邊的時候,中間的是什麼?」她問服務員:「如果人們將一切毀壞,一切都已經失去,但是太陽還在......服務員望著外面喧囂的大海,回答道:「這是曙光。」
簡評:
本片獲1983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評委會特別獎。這部作品是戈達爾又一部顛覆傳統的力作。片名「芳名卡門」,其實與梅裡美的小說或者比才的歌劇沒有什麼大的關係。他說他不過是取這個名字來吸引觀眾,因為在這個世界裡,華麗的辭藻和廣告總是能夠獲得不應該有的注視。
這部電影同樣繼承了戈達爾電影的一般特點,聲音與畫面是分離組合的,導演時不時進入自己的影片中扮演角色,或者對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戈達爾的攝影機自由隨意,敘事上雜亂無章,人們還是弄不清楚戈達爾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戈達爾的電影太複雜、晦澀,沒有必要對每一個細節都去做合理的詮釋。作為觀眾來說,只要感受大師運用電影元素的高妙和電影本身的顛覆帶給觀影者思想上的震撼就足夠了。
戈達爾在電影音樂中運用了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這些曲子不僅是四重奏藝術的經典,而且也被認為是貝多芬最高的藝術成就。有趣的是,雖然影片瑣碎混亂,但是這些樂曲卻按部就班,沒有絲毫的雜亂無章。電影藝術中有基本的聲畫對位原則,音樂必須為襯託環境而服務情節、配樂必須和諧一致,可是戈達爾卻反其道而行之,故意不管故事情節,造成了特殊的「聲畫不對位」。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委們似乎很欣賞戈達爾的這一做法,予電影「音響與聲音」這一技術獎項。影片面世之後,這部電影被譽為「電影對於聲音的革命」。
電影中有兩條線索,一是女孩卡門與警官約瑟夫,兩個人相識、相戀,最後反目成仇,這條線索清清楚楚;另一條線索就是電影導演與侄女卡門之間的關係,卡門作為影片的觀察者和故事的敘述者存在。但是居然也是他故事中的人物,導演戈達爾把虛構與真實結合起來,這使得影片顯得更加複雜和費解。而且,前後的情節也沒有什麼直接的邏輯關係,約瑟夫為什麼會與卡門突然接吻,法庭為什麼釋放約瑟夫等等。戈達爾總是出現在攝影機前,告訴觀眾,這一切都是虛構的,而虛構則什麼都會發生。
小編認為,電影存在著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生活也是如此,虛構與現實本就很難分得清界限。重要的是,我們要清楚,虛構予我什麼,現實又予我什麼。那麼小編想問問大家,拋開現實之外,你會為自己虛構一個怎樣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