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空海協同保障 嫦娥五號平安回家

2020-12-19 騰訊網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光明日報通訊員 常豔玲 高 超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新華社記者 連振攝

自從2020年11月24日發射以來,嫦娥五號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軟著陸、月球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月地轉移、再入地球等環環相扣的太空旅程,終於在12月17日1時59分,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安全回家。

回家之旅,嫦娥五號經歷了哪些?誰在為它保駕護航?

天外:「打水漂」進入大氣層

嫦娥五號再入地球,採用的方案叫「半彈道跳躍式」,俗稱「打水漂」。為什麼要「打水漂」進入地球?

原來,嫦娥五號從月球返回進入地球,速度達到11.2千米/秒,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與之相比,從地球軌道進入地球,速度為7.9千米/秒(即第一宇宙速度)。在如此高的速度下,嫦娥五號穿過大氣層進入地球,受到的力和熱的影響可想而知。

「採用跳躍式,通過兩次再入地球,增大航程增加再入時間,使得力的衝擊降低,熱的影響也降低。」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解釋。

此外,裴照宇解釋,採用半彈道式,就是以初始的再入速度、姿態、再入角等作為再入的初始條件,通過升力控制實現對飛行軌跡的航向控制和俯仰控制,這樣就可以更準確地落在預定著陸地點。所以,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解決了落點精度問題和再入過程的力的影響、熱的影響問題。

「我們平時都玩過打水漂,用一個片石打在水面上,在進入水面之後,片石會彈起,然後重力又會讓它再一次進入水面以下。」裴照宇說,嫦娥五號返回器也大概是這個過程,它第一次進入大氣後,大氣會給它提供一定升力,使返回器又從大氣層中出來,進入到大氣層外,然後重力又會使它再次進入大氣層,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打水漂」。

地面:搜索難度比搜索神舟飛船返回艙時大

「打水漂」的返回方式讓嫦娥五號可以更安全地著陸,但這個操作的控制難度非常大,導致返回器著陸和回收區的範圍也增大。「嫦娥」降落的四子王旗著陸場,曾多次執行神舟飛船返回艙搜索回收任務。與神舟飛船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體積只有飛船返回艙的約1/7,著陸面積卻是神舟飛船的16倍,搜索難度要大得多。

擔負此次搜索任務的是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他們事先進行了多次貼近實戰的訓練演練。搜索人員還從技術上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將雷達的測量數據經過處理送到直升機和搜索車輛上,引導直升機和車輛搜索接近返回器。

四子王旗著陸場區地勢廣闊,氣候變化莫測。如果返回器著陸當天遭遇降雪天氣,空中搜索分隊直升機很有可能無法起飛實施搜索救援。為了給上級指揮決策提供精準的氣象數據支持,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分隊結合近30年的歷史資料,重點對西伯利亞寒流影響、降水量等重要指標進行監測。

除了降雪天氣,能否準確預測風向和風速,對搜索工作影響極大。如果風速過大,返回器極有可能飄出指定著陸區域,增加搜救難度。「由於風力對降落傘的影響,返回器可能會偏移幾十甚至上百千米。我們要隨時根據風力和風向變化情況,通過計算,形成上報結論,確保指揮部形成一個較為精準的落點預報。」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氣象室副主任康林解釋。

為了保障好此次任務,氣象分隊提前3個月進駐著陸場區,每天24小時不間斷觀測地面至高空25千米的溫度、溼度、壓力、風向、風速等氣象數據,每日零點釋放高空探測氣球。

空中:天鏈二號01星提供信息傳輸支持

記者從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了解到,在此次著陸場搜救任務中,天鏈二號01星建立起搜救空中分隊通信直升機與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信息傳輸鏈路,實現了圖像、話音、調度等業務數據的實時傳輸,為搜救任務圓滿成功奠定堅實基礎。

在此次任務前,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根據著陸場指揮部安排,通過手動輸入嫦娥五號理論著陸坐標點進行相關狀態配置,配合進行了多次著陸場任務演練,並提前加載任務操作計劃,設置初始指向經緯度等相關參數。

據任務總體工程師秦銘介紹,在搜救人員登機之前,他們的通信操作崗位已經根據調度指揮口令開通直升機調度,在搜救任務過程中,我們則要監視鏈路保持情況,仔細觀察光學吊艙圖像傳輸情況。崗位人員必須足夠認真細緻,根據直升機的實時位置,來判斷是否需要調整天線指向,確保搜救信息傳輸暢通。

「23天前,我們也是在這個大廳通過天鏈衛星為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提供天基測控服務,順利將『嫦娥』送出去之後,我們也要圓滿地將她迎回來。」此次任務的調度指揮高泉說。

海上:遠望3號護送「嫦娥」穿越「黑障區」

除了天上和地面,海上也有人在為「嫦娥」回家保駕護航。嫦娥五號返回器高速進入大氣層時,會與大氣摩擦進入「黑障區」(飛行器以很高的速度返回大氣層時,在一定高度區域與地面的通信聯絡會中斷,這個中斷聯絡的區域就是黑障區)。這時,遠在印度洋的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的遠望3號船承擔了遙測、外測、光學測量服務。

據遠望3號船總調度員張煒介紹,遠望3號船S頻段統一測控設備在返回器進入「黑障區」前短暫的100秒窗口內第一時間發出調姿指令;光電經緯儀承擔了返回器光學跟蹤任務,直觀的提供了返回器飛行影像信息;單脈衝雷達主要負責返回器「黑障區」外測任務,為全區提供可靠的測量數據,是返回器進入大氣層接力測控的「第一棒」,也是整個測控支持系統中的重要環節。

專家解釋,返回器在「黑障區」中只能通過船載單脈衝雷達和光電經緯儀進行捕獲跟蹤,看似只有短暫的3分鐘,但測控的難度超乎想像。

「光學跟蹤設備好比用肉眼通過望遠鏡尋找天空中高速飛行的流星,捕獲難度很大。而船上搭載的單脈衝雷達搜索波束比較窄,加上返回器上無天地應答信號,雷達需利用等離子殼反射信號進行跟蹤,等離子殼表面非常不規則,反射信號起伏非常巨大,這些都給目標搜索捕獲及穩定跟蹤帶來了巨大挑戰。我們的科技人員頂住壓力,圓滿完成了所有步驟,為任務的圓滿成功作出了應有貢獻。」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總體技術室工程師王二建說。

(相關報導見8版)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18日 01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可放心回家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攜帶2公斤珍貴月壤的嫦娥五號即將結束 「太空之旅」,在內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日前,著陸場系統已完成最後一次綜合演練,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全力迎接返回器平安回家。這是嫦娥五號任務著陸場系統開展的最後一次全系統綜合演練,根據任務安排,空中、地面分隊分別從待命點向返回器落點搜索前進。 「已目視發現返回器,返回器呈直立狀態。"
  • 嫦娥姐姐把兔子也帶下來了?嫦娥五號回家,那個搶鏡小動物是誰?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即嫦娥五號探月工程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的直播中,許多熬夜關注「嫦娥」回家的網友,發現一隻小動物第一個抵達現場,從返回器旁擦肩而過意外搶鏡。這隻從嫦五跟前跑過的小動物成為第一個「捕獲」嫦娥五號返回器的「大佬「,比搜救隊伍到得還早。紅外影像顯示,一隻小動物從返回器前面跑過。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挖土」歸來,嫦娥五號闖過了幾道關?榮耀歸來的道路並非坦途。你可知道嫦娥五號回家邁過了幾道坎?它的「娘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向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介紹。
  • @嫦娥五號 來了,老妹兒!
    嫦娥五號為您搜到爆款頭條 2020年12月17日內蒙古四子王旗12月17日凌晨,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網友留言:待嫦娥五號平安回家 土特產要帶回來了!感覺土特產回來要分不少人回來還帶東西了,有來自宇宙的明信片嗎!
  • 真的是「玉兔」接「嫦娥」 嫦娥五號回家路線揭秘
    真的是玉兔接嫦娥 嫦娥五號回家路線揭秘 今日到處都是嫦娥五號回來的消息,本次嫦娥五號成功法國取樣回來可謂又是我們國家航天科技史上的一個進步,不過這個時候大家卻被一個小動物吸引了注意,現在也已經有了確切消息從嫦五返回器前跑過的是兔子,這麼   原標題:破案了!
  • 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的科技力量
    12月19日,嫦娥五號從月球挖的「土」正式移交了相關科研單位,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回顧此次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入軌,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在軌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接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等階段。各環節順利進行,離不開航天科研人員的科技保障。
  • 揭秘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五大黑科技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了解到,該院自主研製的多項「黑科技」,為嫦娥五號「繞、落、回」不同階段提供保障支撐。直徑僅為頭髮絲1/200的關鍵部件在此次任務中,二院23所自主研發的聲表面波濾波器,同時安裝在嫦娥五號及搭載飛行的長徵五號火箭中,主要應用在測控、應答機等分系統,全力保障嫦娥五號信號接收、過濾雜波,以及各分系統信號接收、處理的有效進行。
  • 「嫦娥」回家,開啟探月工程新紀元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玉魄東方開,嫦娥逐影來。」
  • 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九天攬月這一刻中國航天創造了新的歷史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 「五姑娘」我們地球見 BJ40軍團護衛你平安回家
    北京越野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官方戰略合作夥伴,繼見證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升空,參與嫦娥五號出徵後,此次將以中國航天探月工程用車、嫦娥5號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工程官方保障用車的「娘家人」身份繼續為其保駕護航,攜BJ40全系陣容列隊歡迎探月英雄「五姑娘」的平安回家。
  • 嫦娥五號回家,第一個「找」到它的居然是只小動物
    嫦娥五號回家,第一個「找」到它的居然是只小動物 2020-12-17 16: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嫦娥五號返回時間幾點幾分 嫦娥5號返回地球視頻直播地址
    嫦娥五號返回時間幾點幾分 嫦娥5號返回地球視頻直播  攜帶著2公斤珍貴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將於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時32分至2時07分之間,降落在內蒙古市四子王旗。目前,著陸場系統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全力迎接「五姑娘」平安回家。
  • 歡迎嫦娥五號回家!在發射場有這些青春天大人的身影!
    歡迎嫦娥五號回家!在發射場有這些青春天大人的身影!國家航天局 萬珂攝在11月24日,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 清瀾海事局保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發射
    十一月二十四日四時三十分半,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為做好這次發射任務的安全保障工作,清瀾海事局作了全局總動員,統籌規劃,精心部署,積極與文昌航天發射場、海警及當地有關職能部門進行溝通協調,提前確定海上控制區域,並及時發出航行警告。在發射前和發射過程中加強指揮中心值班,加強電子巡航,確保禁航水域的清潔。
  • 嫦娥五號返航速度高達第二宇宙速度
    打開APP 嫦娥五號返航速度高達第二宇宙速度 振亭 發表於 2020-12-16 17:13:52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 「太空之旅」,那麼你知道嫦娥五號回家時速度有多快嗎?
  • 小夥手工自製木工版嫦娥五號
    小夥自製木工版嫦娥五號。18日,耗時半個月製作了一個木質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貴州遵義95後小夥安旭為歡迎嫦娥五號回家,手工打造「木工版嫦娥五號探測器」視頻走紅。安旭說,見到爺爺在看嫦五發射的新聞,就想要製作木製版的嫦娥五號探測器。作品超2米高,前後花了15天,在嫦五平安歸來當天趕製而成。
  • 凌晨,嫦娥五號懷揣著月壤回家啦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這裡,發幾首與宇宙知識相關的小詩,表達我的喜悅之情……‖ 凌晨,嫦娥五號懷揣著月壤回家啦今晨,早醒的中國人們在網上奔走相告嫦娥五號懷揣著月壤回家啦巨大的回聲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三「嫦五」回家 續寫月宮新傳奇
    原標題: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三「嫦五」回家 續寫月宮新傳奇新華社記者 嶽月偉攝「嫦五」回家了!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畫上了圓滿句號。
  • 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嫦娥五號在太空呆了多久 挖土任務究竟...
    原標題: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嫦娥五號在太空呆了多久 挖土任務究竟有多難?   最近幾日大家討論最激烈的就是嫦娥五號的事情了,現在嫦娥五號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大家都非常期盼,那麼嫦娥五號在太空帶了多久?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嫦娥五號 消息吧。
  • 達茂旗圓滿完成「嫦娥五號」搜索回收任務
    12月18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隊向達茂旗委、旗政府贈送錦旗——「情系祖國航天,心系嫦娥回歸」,感謝其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保障任務中作出的貢獻。據了解,達茂旗自接受「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保障任務後,成立任務專班,先後召開旗委常委會、軍地協調會、任務部署會,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