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南海十三郎》是一部被很多人遺忘、忽視的良心人物傳記電影。
這部電影於1997年上映。20多年前的電影,網上視頻資源像素很渣,豆瓣評分依然高達9.2分。
第3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上,這部電影的主角謝君豪憑藉「十三郎」的角色一舉擊敗當年最熱門的人選,在《春光乍現》中有精彩演出、呼聲最高的張國榮。
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謝君豪在這部電影的演出絕對配得上影帝的稱號。
他在裡面亦正亦邪,亦痴亦傻。他的一舉一動,一隻腳踩在椅子上,撓著腳搖著扇子的樣子,隱約有著後來周星馳和吳孟達的無釐頭電影裡影子。
電影裡很多橋段,正是用這種無釐頭的戲謔的方式襯託出人物命運的反差。
02
十三郎一生至情至性,純粹而通透。
「南海十三郎」,乍一看這個名字很像一個武俠劇,看完這部電影才知道,實際上十三郎是有著一身傲骨的文人。
它講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粵劇名家江譽鏐生平的傳記。
江譽鏐出身名門,是廣東南海縣太史公江孔殷的第十三子,故自取藝名為「南海十三郎」。
他少時去香港求學,在舞會上邂逅上海閨秀莉莉。
一見鍾情之下,他不惜拋棄大好前程追隨莉莉去上海。在上海兩年,也曾真情感動美人,雙雙郎情妾意,怎奈最還是遭到莉莉家人反對。
心上人嫁給國外富商,江譽鏐落魄回鄉。
經歷人生起伏之後,落魄之際的十三郎再次見到身著華服的初戀情人,甚至被對方當成叫花子。
他痛心疾首:為什麼你早不出現,晚不出現,偏偏要在我最潦倒的時候,你才出現?
她曾經誇過她眼鏡好看,就一直戴著,「就算不認識我也該認得這個眼鏡啊 」。
順便說一句,這位初戀女神的扮演者是吳綺莉。就是和成龍發生婚外情,並生下私生女「小龍女」的媽媽。
當年的吳綺莉個子高挑,明眸皓齒,青春逼人,著實驚豔。只可惜後來的際遇也讓人唏噓。
望著跌碎鏡片的眼鏡,十三郎生無可戀,在回鄉的火車上跳車自殺。
自殺未遂的十三郎,半生瘋瘋癲癲,說出的話卻又句句切中要害,看世事純粹而通透。
後來十三郎,一直戴著一個框裡沒有鏡片的眼鏡。
他後半生潦倒落魄流落香港街頭,得到舊友薛老五探望接濟。老五要給他配鏡片,他說,其實做人用不著看得太清楚,過得去就算了。什麼都看得那麼清楚,那是很痛苦的。
老五問十三郎住哪,十三郎如是回答:我住街邊,非常舒服,以天為被,以地為床,比你這涼快多了……
老五要給他洗澡,他不在乎地說,我經常洗洗心,做人最要緊的是心乾淨就行了。誒,你(海棠)去給我放一缸水,我喝一口就夠了,別說那麼多了。
最後十三郎還是逃出老五家,回到反世俗的流浪、放逐之中。
20世紀60年代,十三郎淪為乞丐,睡在房梁上。
一天晚上,有警察過來問誰報案丟了東西。
十三郎說是自己。
警察說,你一個乞丐,有什麼好丟的。
而十三郎的回答:偷我左腳鞋子的人是英國人,偷我右腳鞋子的人是日本人, 我兩隻鞋子都被偷走,已經無路可走了!
這是對當時英國統治下香港現狀的透徹洞悉。
03
十三郎天才而不媚俗,一身文人傲骨。
江譽鏐自幼在父親的薰陶下喜歡粵劇。
情感受挫回鄉後的他天天去戲院,在頭排固定位置看名角薛老五的戲。
他狂妄地到後臺去找老五,指出他在舞臺上走神唱錯的失誤,還當著編劇的面說這個劇不好,說自己也編了一齣戲,請老五過目。
老五發現他講的失誤都在點子上,又連夜看了他送的劇目,大喜過望愛不釋手。
從此開始了二人事業上珠聯璧合,鮮花著錦般的熱鬧與繁華,還有他們一生的情意。
江譽鏐寫什麼,老五就唱什麼,常常爆滿爆滿。「南海十三郎」的名頭也響徹粵劇屆,受各界追捧。
他常常舌燦蓮花,出口成章,隨口而出的就是錦繡文章,精彩編劇。
十三郎一個人同時口述三部戲劇,念白唱詞隨口而來,三個記錄員同時寫也跟不上他口述的速度。
狂妄不羈的十三郎,當眾指責三個記錄員,說他們是「二十七流貨色」,因為每一個人都是個「三流貨色」。
這讓觀者對他這些毒舌忍俊不禁,也讓當時同行眾人對他不滿。
十三郎有著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擔當和傲骨,認為戲劇就是為了弘揚正氣。
他去抗戰軍隊參加義演勞軍,看不慣對方媚俗的藝術形式,被人稱為「瘋子」。
他不願意為世俗改變理念。
找他編劇的人越來越少,他不願為那些「大猩猩搶劫女人和女人相戀」這種博眼球的戲劇。
即使有了難得的電影編劇的機會,看到作品被導演改得面部全非,也忍不住爆發,不肯為五鬥米折腰。
這也是對現代很多影視行業的映射吧。
影片最後,也借說書人之口,說出這是一個落魄編劇講述另一個編劇的故事,片尾也打出了「獻給全港編劇」的字幕。
04
天才的結局,一是英年早逝,一是英年早瘋
十三郎意氣風發之時結識唐滌生。彼時三個記錄員跟不上十三郎的節奏,唐滌生卻能準確跟上他思維,還能跟上提出意見。
相差7歲的兩個人,一個戲劇天才和另一個未來天才的相遇。
只有旗鼓相當的人才能同頻交流,猶如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傲骨如十三郎,看似倨傲自命清高,將遇良才時也能傾囊以授。
十三郎說,我們君子之交,就憑這一杯茶。
唐滌生說,文章有價,百世流芳。後來他也確實做到了。
十三郎說,學我者生,像我者死。鼓勵他寫出自己的風格。
只可惜,現在的影視劇又何嘗不是缺少好的編劇呢?
和唐滌生切磋探討藝術的那段日子之後,應該是十三郎這一生最愜意的時光。
十幾年之後,唐滌生已經因為作品《帝女花》與《紫釵記》聞名香江,和淪為乞丐的十三郎在茶館相見的一幕更是讓人感動。
他們一個是名人,一個是叫花子,一個在房間內,一個在房間外,通過戲詞唱答:
「相見若似夢,自從別去匆匆,此刻再重逢,咫尺隔萬重,我再見恩師,心中百般痛,彷似寶劍泥絮塵半封,昔日壯志與才氣全告終,江中雪,淚影兩朦朧,辜負伯牙琴,(你莫個難自控),知音再復尋。
唐滌生看破他瘋癲不羈的偽裝下內心的孤寂和對戲劇藝術的追求,說服他換了衣服,重新去戲院看他的新戲,重新點燃十三郎的希望和追求。
可是世事難料,當十三郎退去瘋癲,穿上破舊卻乾淨的衣服來到戲院門口時,卻看到正當盛年的唐滌生突發急命不幸去世。
世上再無知己,十三郎也徹底走向瘋狂,後半生都在渾渾噩噩中度過。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晚上,78歲的十三郎被警察發現光腳死在海灘,好心的警察給他穿上了一雙鞋子,免得他「無路可走」。
後來的說出人講到十三郎和唐滌生的結局時,也愴然說出這樣的結論:「真正的天才只有兩個結局:一是早死,就像唐滌生那樣:二是瘋了,悲劇收場。」
06
彷似寶劍泥絮塵半封,昔日壯志與才氣全告終
電影中扮演十三郎的演員謝君豪對這個任務做出這樣評價: 「得瑟落魄,幾番起落,然其志未改,不怨天怨地,自怨自艾。只遊走在瘋癲與正常之間,無邊風月,世態炎涼,並非孤寒晚景。」可謂是貼切之極。
他,出身名家,為了愛情從香港知名大學退學。
二三十歲才華橫溢,譽滿業內,冠華蓋滿京華。
生命的後四十多年,用不合時宜和瘋瘋癲癲,來對抗這個世俗的世界。
他是一個天才。
他是一個瘋子。
只留下後人的一段說書故事。
心聲淚影女兒香,雁歸何處覓殘塘,紅綃夜渡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