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英語講「詩聖」杜甫的故事?BBC教你用地道表達俘獲聽眾

2020-12-03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

電影《死亡詩社》裡有這樣一句話:

We don't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it's cute. We read and write poetry because we are members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 human race is filled with passion.

「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時,BBC推出了一部談論遙遠東方詩人的紀錄片: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它的主角不是莎士比亞,而是我們熟知的「詩聖」杜甫。

他被冠以「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地介紹給西方世界。

英吉利人民紛紛折服於杜甫的魅力之下,尤其在疫情期間,詩詞的美有慰藉人心的力量。

有人說「在封城期間,這幫我度過艱難的一天,讓我能愉快地結束這一天」,也有人讚賞這樣的題材「太愛了,這才是BBC應該幹的事情!」

截圖來自:telegraph.co.uk

Twitter上也是一片自來水:

「我曾在火車上花了29小時讀了杜甫的詩翻譯版,給我感覺像是中國的紛紛過往都在車窗外駛過。你問我杜甫的意義?想想荷馬,喬叟,莎士比亞。真是深刻的詩。」

就連英國著名作家Tom Holland都為這部紀錄片打call:

「如果有人想通過了解中國燦爛文明的來擺脫病毒的恐懼,就來看杜甫的紀錄片吧!」

而有的中國網友表示震驚,自古文無第一,你將杜甫封神,有沒有問過李白的意見?

西方視角從李白轉移到杜甫,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文化現象。似乎,在英語世界,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更受青睞。

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也認為,杜甫就是最偉大的中國詩人。

「在詩歌界,有但丁,有莎士比亞,還有杜甫。想知道最偉大詩歌長什麼樣,他們的作品就是範本。」

在這部紀錄片中,BBC是如何把杜甫介紹給世界的?

片中BBC最受歡迎的主持人之一、歷史學家麥可·伍德(Michael Wood) 到訪中國,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跡。

從鞏義、西安到成都、長沙,從出生到入仕,從開元盛世到戰亂流離,回溯了詩人顛沛流離的一生。

為了讓西方讀者更加容易理解杜甫,主持人大量使用西方的人物、歷史事件與杜甫作對比。

「中國有超過3000年的詩歌傳統,比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和《奧德賽》還要久遠。

Born in 712, the age of Beowulf in Britain,Du Fu lived through the violent fall of China's brilliant Tang dynasty. 杜甫生於712年,對應於英語文學傳統,那是英雄敘事長詩、古英語傳說《貝奧武夫》的時代。他的一生,經歷了盛唐的傾頹。

杜甫生於712年,當時的唐朝正處於最鼎盛的時期,詩歌文學也是最興盛的黃金時代。

要知道那時,英國史詩《貝奧武夫》才剛剛成書,英格蘭文學才剛剛起步。

對於中國詩歌悠久的詩歌傳統,BBC 給予了極大的認可。

China has the oldest living tradition of poetry in the world, more than 3,000 years old, older than Homer's Iliad and Odyssey.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迄今仍在活躍的詩歌傳統,上下延續三千年,比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更古老。

There is Dante, there's Shakespeare, and there's Du Fu.

BBC毫不吝嗇地用「最偉大」來形容杜甫,不僅是對中國而言,更是放在世界文學的大範圍,把他同但丁、莎士比亞相比肩。

本片的另一亮點,BBC請來國寶級演員、《指環王》中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Ian McKellen)爵士朗誦杜甫的詩,當然了,是翻譯的英文版杜詩。

麥克萊恩曾出演眾多莎士比亞劇作,這一次,他用深沉優雅的莎劇腔詮釋了《壯遊》《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等15首杜詩。

有西方批評家說:「天不生杜甫,萬古如長夜。」

蔣勳認為,你不管從什麼階段開始讀詩,從什麼人開始喜歡詩,最後在那裡等著你的,一定是杜甫。

「因為,西方沒有類似杜甫這樣的人物,能夠通過文字把整個文明的道德情操都表現出來。」

「在中國,詩人一直被視為人民心中和國家歷史上可信賴的先行者。」

And for the Chinese, Du Fu is "more than a poet. For generations he has been the guardian of the moral conscience of the nation."對於中國人來說,杜甫「不僅僅是一個詩人,還是這個國家良知的守護者」。

如詩中所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之所以打動如此多西方人,絕不僅僅因為他是一位中國偉大詩人——

而是他的追求,穿透地域、文化、民族,真正的愛天下人。

當年國都被攻破的時候,他帶著家人在逃難的洪流中漂泊。他看到13歲的少年背著自己死去的母親哭泣,他看到餓倒在路邊的老人。他多麼想救他們啊!他想把自己的口糧給他們,可是看著自己餓得瑟瑟發抖的妻兒,他的手卻瑟縮了——救得了別人,救得了自己的孩子嗎?救得了一個人,救得了天下流離失所的百姓嗎?Back when the capital city was occupied by the enemy, Du Fu had had to flee with his family. When he saw a 13-year-old boy carrying his dead mother on his back and weeping, he wished he could help the elderly who had fainted from hunger on the roadside. He wanted to give them the food he carried, but seeing his wife and children trembling with hunger, he dismissed the thought. If he helped others, who would help his children? He might be able to save one life, but how could he save all the other starving refugees?

因為拋卻了這些掛念,他就不是杜甫了。他心中的杜甫,聽過先賢的叮囑,為國為民的憂患意識,早就成為他這些年思想的全部。Without these worries, he wouldn’t be Du Fu the man. From sages of the past he had inherited concern for the nation and the people, and this had become a part of his character.

他不敢忘記,無論身在何處,自己都是中國的文人,是大唐的讀書人;他更不敢忘記,中國的讀書從來不只是讀書,獲取知識,是為了「經世濟民」,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心懷天下的人。如果讀書讀不出對社會的擔當,讀不出情懷與責任感,那還配叫讀書人嗎?Wherever he was, he dared not forget that he was a scholar of China, an intellectual of the Tang Dynasty. In particular, he dared not forget that Chinese scholars studied not for the sake of learning or knowledge, but for 「Administering State Affairs and Benefiting the People,」 and becoming a man who cared for his country. An intellectual didn’t deserve to be called an intellectual unless he showed concern for society and the nation.——選自《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熟練級窮也要兼濟天下的詩聖

1200年後的今日,人人皆識李杜,隨口吟誦李杜詩篇。

主持人感到驚訝:

「一個去世1200年的詩人,他的詩歌依然不朽,這在西方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想像,有一天整個英國的人都會背誦但丁、莎士比亞。」

「為什麼你喜歡杜甫?」主持人把問題帶到了杜甫曾經涉足的大江南北。

成都,杜甫草堂。一個能背誦《春夜喜雨》的小朋友說,覺得念起來好聽。

她的母親說:「我從小就背,現在也想讓我女兒得到薰陶。」

一位姐姐的話很有詩意:

「離家遠遊久了,你就會想家。年輕人越來越喜歡杜甫,喜歡傳統文化,因為那裡就是我們的來處。」

一位老人家,每個月都會來杜甫草堂一次。

他用英語告訴主持人: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用詩句記錄歷史,不為帝王將相,為我們。」

一千多年來,杜甫的詩持續引發著中國人的共鳴。

參加「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的選手們,看完之後是不是對於複選作品的內容又有了新的想法呢?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活動,複選作品要求體現選手對指定篇目的思考

在指定篇目的範圍內任選一篇文章進行中英文闡述:從你的角度簡單概括書中相關主題講的故事,並說明這一風物/ 習俗/ 人物/ 藝術/ 成就/ 精神給你帶來什麼啟示?

大學組6篇指定文本中就有杜甫的故事

中國風物:鄭板橋的竹韻人生

中國習俗:季節變化引發的詩人感懷

中國人物:窮也要兼濟天下的詩聖

園林:我在園林,園林在我

北鬥系統:72小時捍衛「太空國土」

智:樊遲問智

◆關注「CHN Stories」微信公眾號,回復「複選」,即可獲取以上文本。

複選作品不僅僅是簡單的語言組織能力的體現,更重要的是其中展現出的選手對於中國故事的思考。比起「詞彙量不足」、「語法欠缺」等等表面上的原因,思考層面的薄弱可能才是選手在複選時面對的更大障礙。複選作品作為能夠體現出每個選手獨特閃光點的最重要的載體,其中流露出的對自我的認識和對中國故事的認識才是評委們最希望看到的。

城市複選●大咖培訓指導課

BBC的這部紀錄片,算是第一次從西方文化的角度去看杜甫,因此在一些事件描述和理解與我們熟知的會有偏差,但從不同的視角去看待事物,希望選手們能獲得一些新的啟示。

CHN Stories 邀您共讀中國故事

一起讓世界更了解中國!

相關焦點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為長沙這群老師打CALL
    獲獎的英語老師集體合影。 長雅中學英語老師楊娜用英文講述中國剪紙藝術。紅網時刻長沙11月25日訊(記者 彭超通訊員 曾品)戶外寒風凜冽,室內氣氛火熱。11月25日,由長沙市開福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三屆開福區初中英語教師「傳承文化、傳播中國」英語演講比賽決賽在清水塘實驗學校舉行。來自開福區9所初中的9名英語教師登臺切磋口語技藝,講述中國故事,和臺下100多名英語教師一起品味中國文化盛宴。經過各個學校的初賽,共有9名教師脫穎而出參加這次決賽。決賽中,參賽選手們精心準備,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領域。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趨勢。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 杜甫為何能在疫情期間通過 BBC 俘獲西方粉絲心?
    英國的人民卻頗為慰心,BBC播出了紀錄片《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因此俘獲了一大批西方粉絲。在杜甫「出國」之前,中國的李白、蘇東坡早已在西方吸粉無數,詩聖杜甫卻在西方國家籍籍無名。BBC 甚至不惜動用國寶級演員、《指環王》「甘道夫」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用英語朗誦杜甫的詩。
  • 兒童英語:20條地道的英語單詞表達,學完即用!
    今天現代教育整理20條地道的英語單詞表達,學會了,相信對你的寫作有幫助。20條地道的英語單詞表達1. 說 「乏味,無聊的人或事」,用 「a real drag.」2. 說 「鍛鍊」,用 「get exercise或 work out.」
  • 你還在傻傻地用「beautiful」嗎?開言英語教你用地道口語稱讚他人...
    當我們看到甜茶、艾瑪斯通、安妮海瑟薇的時候,用中文常常是顏值高、帥、美來表達我們的稱讚,但是如果去了國外,你會什麼樣的表達方式誇讚他們的美貌?」beautiful」? No no no,開言英語教你用最地道的口語去稱讚他人的美貌,禮貌卻不尷尬,好感度立馬up up up!
  • 重慶市樹人小學:用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
    中國網6月23日訊 近日,重慶市沙坪垻區樹人小學校主辦的英語素養提升專題活動——「用英語講好中國傳統故事」演講比賽決賽舉行。來自一、二年級的43位初賽優勝者參加了比賽。孩子們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提升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家開始從外國文化的角度反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英語老師說:「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將中外文化自然地交融到一起。這讓我們的小學英語教育有了更崇高的使命感。比賽中,孩子們不僅講好了英語,也講出了濃濃的中國味,他們的天真可愛、刻苦認真和精益求精讓我感動。」
  • 你對「break」了解多少?開言英語教你地道口語表達
    在學習英語口語時,常常會因為詞不達意或者用錯詞語造成一些烏龍。所以在練習英語時,地道的語料輸入是必不可少的。開言英語上有豐富的語料,讓每一位用戶都能感受到英語本土國家的語言場景,達到最大輸入和理解。   如今也正是學生們暑假的時間,那麼英語中假期、放假、度假怎麼說?Holiday,vacation,break又 有什麼區別?開言英語通通告訴你!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主講 斯明誠:我覺得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通過學習你自己非常熟悉的內容,熟悉的故事來學習外語,其實本身是一件很有價值,而且很有效果的一件事。希望更多學生意識到,通過學習英語,可以把中國文化傳遞給全世界。
  • 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徵服世界,BBC紀錄片火了,不光靠《指環王...
    中國「詩聖」如何「開口說英語」?《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離不開一個關鍵人,那就是BBC資深主持人兼撰稿人、歷史學家麥可·伍德。紀錄片裡,他到訪中國,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跡,從杜甫家鄉鞏義到西安、成都、長沙,覆蓋「詩聖」從出生到入仕,從開元盛世到戰亂流離的一生。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
    魏金君認為很好的一點就是要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最大的一個影響就是使學生有更多的文化自信,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表達更加準確,更有自信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讓學生既學英語又能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用英語講好抗疫故事,就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疫貢獻。對青少年學生來說,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了解外國和與外國人交流,還更應該著眼於讓外國和外國人了解中國。
  • 形容「人山人海」用英語怎麼說?地道的口語表達是什麼?
    那麼「人山人海」用英語怎麼表達呢?很多人被問到的第一反應就是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也是很可愛了,但是跟老外溝通他們可能就聽不懂了。地道的說法其實是:1、a sea of people 人山人海這是最能表達我們想形容的意思了。a sea of... 大量的;海量的也可以說 a sea of faces.到處都是人臉,就是人山人海了。
  • 是什麼讓杜甫「破圈」?專訪BBC紀錄片《杜甫》主持人
    文| 餘雅琴來源| 新京報傳媒研究《杜甫》的製作人完成了一個近乎不可能完成的課題:如何在一小時內講述一位中國文化的核心人物的人生和創作,又如何將一位古代東方的詩人介紹給對他並不了解的西方觀眾?近日,我們專訪了這部紀錄片的主持人,聽他談談拍攝這部紀錄片的故事。
  • 《用數據講故事》—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那麼,如何才能利用數據講好故事?這本書指出,必須具備兩種技能:一種是查詢、分析與理解數據的能力,另一種是利用從數據中提煉的見解來講述故事從而說服他人的能力。本書針對「如何用數據講好故事」提出了簡單而有效的六大原則,可以幫助每個人講出更有說服力的、基於事實證據的故事:保持簡單,篩選並使用正確的數據,避免假陽性,警惕知識的詛咒,了解你的聽眾,人性化的交流。
  • 國內首套《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在京出版 外籍專家任英文翻譯
    值此「4.23世界圖書日」來臨之際,一套獻給青少年和英語愛好者的用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力作正式與讀者見面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中英美三國教育專家和翻譯專家聯袂編寫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出版座談會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該叢書是國內首套用中英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系列圖書
  • 地道口語學習:「摳門」用英語怎麼說?一個單詞搞定!人人都會!
    地道英語口語的表達,並不需要很高端很偏僻的詞彙,往往都是用我們最常見的單詞。比如,中文裡的「摳門兒」,你知道用英語如何說呢?不少人看到這裡覺得很奇怪,自己背過的單詞裡好像沒有一個單詞可以表達「摳門」,其實啊,一個單詞就搞定了,而且人人都會!
  • 「表情包」、「表情符號」、「貼圖」 用英語怎麼說?
    「表情包」、「表情符號」、「貼圖」 用英語怎麼說? 本期節目講解這三個英語說法的具體意思和與其所對應的社交網絡文化產物。 歡迎你加入並和我們一起討論英語學習的方方面面。請通過微博 「BBC英語教學」 或郵件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的郵箱地址是 questions.chinaelt@bbc.co.uk 文字稿 (關於臺詞的備註: 請注意這不是廣播節目的逐字稿件。
  • 華爾街英語微課堂:教你如何禮貌表達不同觀點
    說話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有表達不同觀點的權利,但是一個個「no」難免讓人覺得生硬無禮。更禮貌的表達方式能夠讓表達不同觀點時的不愉快氛圍得到消減,讓交流更順暢。今天,華爾街英語就帶大家學習如何活用「actually」,更禮貌地表達不同觀點。
  • 如何用英語表達「乾飯」?
    2020-12-27 14:07:28 來源: 滬江英語 舉報
  • 是什麼讓杜甫「破圈」?專訪BBC紀錄片《杜甫》主持人麥可·伍德
    儘管有觀眾詬病這部紀錄片更多聚焦杜甫的人生而不是詩歌,但事實上,就杜甫而言,他的人生和他的創作密不可分。這部紀錄片的團隊重走了杜甫坎坷一生的幾個重要城市,從鞏義、西安、天水,三峽、成都到長沙……當現代中國與杜甫曾有過生活軌跡重合,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杜甫的詩歌是如何塑造了我們時代的精神,一種根植於文化裡的潛意識被這部紀錄片用「他者」的眼光輕易地點出來。
  • 潮詞的英文表達|「種草」用英語怎麼說?
    不少人在讀過一本好書、看過一部好劇,或者用過一款好產品之後,會不由得想要給別人「種草推薦」。 如果你的推薦用語足夠吸引人,就有可能讓朋友心中「長草」,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