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是啥意思?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

2020-12-12 小馬話三農

已經過完大雪節氣有幾天的時間了,天氣也一天比一天冷,距離冬至節氣的腳步越來越近。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進入到冬至節氣後,真正的寒冬也已經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

冬至又叫做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在過去還是十分重要的節日之一,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節氣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從冬至節氣後,白天的時間會慢慢延長,夜晚的時間會不斷縮減。我們常常用「數九寒冬」來形容冬天的冷,而數九則是從冬至節氣開始算起,所以冬至也代表著寒冬到來的意思。

冬在頭,天冷在年關的意思是,如果冬至節氣在農曆月的月初,便意味著整個冬天將會很寒冷,等到臨近年關時最冷。之所以會有冬在頭的說法,還要從我國有兩種曆法說起。我們現在常說的幾月幾號為公曆曆法,又叫做陽曆,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一年,全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秒。而俗語中的月在頭的月份,則是農曆月份,農曆是我國的傳統曆法,是陽曆和陰曆的結合體。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一個月,每個月的時間是27日7小時43分11秒半,12個月的時間是354天。因為陽曆年和陰曆年每年相差11天,為了避免來跟著相差太大,古人便用閏月來補齊,這就是為何在有的農曆年中會有13個月的原因。

今年冬至的時間是公曆的12月21日,農曆的十一月初七,所以今年便是冬在頭。按照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的說法,今年立冬後天氣會很冷,不過最冷的時間將會在將近年關時。

雖然按照俗語中所說,今年冬至的時間在農曆的月初,儘管今年冬天會比較冷,但是在臨近年關時才會最冷。但是從今年的實際情況來看,今年冬至的時間是農曆的十一月初七,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立春的時間是臘月二十二,過完了立春才過年,立春後天氣就會變暖,所以今年臨近年關時,天氣已經轉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今年春節會冷嗎
    再過幾天又是冬至,冬至節有很多講究,比如說我們農民會根據冬至這天是在月頭還是月尾,來預測今年冬天是冷冬還是暖冬。老話說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也會根據冬至的天氣,來推斷春節期間是否有雨雪。比如,晴冬至,年必雨。陰過冬至晴過年。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人們常說「冬至大如年」,有的地方過冬至就猶如過年一樣隆重。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冬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重要傳統節日。在北方冬至這天人們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消寒」。
  • 農村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啥意思?今冬冷嗎?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說到二十四節氣相信大家對它都很熟悉,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時代的產物。古人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平均劃分為24等分,每1等分就是一個節氣,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時候、氣候和物候。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
    在農村人們常說「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這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季冷不冷?今年的冬至到來以後,我們就到了數九的日子了。人們常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任數九」,到了逢任日或者冬至當天開始,我們的數九就要開始了。數九就是人們對於冬至以後天氣變化的總結。民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到了三九四九階段天氣達到了最寒冷的時節。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很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北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冬至對於農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冬至是晴天好不好呢?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啥意思?今年冬天冷不冷?
    進入到數九寒冬後,天氣會越來越冷,我們也更渴望春季的到來。在我們的認知中,立春節氣便是春季的開始,在立春後氣溫會慢慢回升,天氣也會變的越來越暖和。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立春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啥意思?今冬冷暖已成定局
    2020年感覺過得格外快,轉瞬已到了12月下旬,離2021年只剩下短短幾天了。如果翻看農曆會發現,我們很快就會迎來一個重要的節氣,即冬至。冬至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一年中的第22個節氣。
  • 冬至到,農村農民說「幹冬溼年」是什麼意思?今年春節會下大雪嗎
    這幾年,下雪竟然成了稀罕事,使得冬天越來越沒有從前的樣子。想我們這些70後的小時候,哪年冬天不銀裝素裹,積雪沒過了膝蓋,河床結了厚厚的冰,成了孩子們嬉戲的樂園。如今,冬天不僅不落雪,每次下雪還是薄薄一層,堆雪人估計只能堆個巴掌大的娃娃,至於河中滑冰,您想都甭想。冬雪的意義太大了,尤其對農業而言,關係著一年的收成呢。
  • 今年春節會下大雪嗎?冬至到,農村農民說「幹冬溼年」是什麼意思?
    這幾年,下雪竟然成了稀罕事,使得冬天越來越沒有從前的樣子。想我們這些70後的小時候,哪年冬天不銀裝素裹,積雪沒過了膝蓋,河床結了厚厚的冰,成了孩子們嬉戲的樂園。如今,冬天不僅不落雪,每次下雪還是薄薄一層,堆雪人估計只能堆個巴掌大的娃娃,至於河中滑冰,您想都甭想。 冬雪的意義太大了,尤其對農業而言,關係著一年的收成呢。
  • 今年暖冬成定局了嗎?看冬至俗語怎麼說
    導讀:今年暖冬成定局了嗎?看冬至俗語怎麼說對於今年冬季是不是很冷,你有什麼看法呢?2020年的冬至節氣冬至節氣是排名第二十二位的二十四節氣,一般會在每年的12月21號~23號到來,也就是在這三天時間內交節。二今年的冬至節氣是在12月21號到來,具體到來時間是在早上6:21:43到來。
  • 俗語:「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啥意思?你見過冬天打雷嗎?
    導語:俗語:「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啥意思?你見過冬天打雷嗎?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常常說的「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看看。
  • 今日重陽,俗語:「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準確嗎?
    導讀:今日重陽,俗語:「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準確嗎?今天是九九重陽節,也是秋高氣爽出遊的最佳季節。重陽節也被稱為老人節,是尊敬老人的一個節日,在重陽節這一天。對於老人關愛的活動非常的多。在農村關於重陽節的俗語也相當的多,很多都是關於天氣走勢的。其中就有一句俗語叫做:「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說的準確嗎?
  • 後天霜降,「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
    導讀:後天是霜降節氣,「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今天是陽曆的10月21號,過了明天就到23號,這一天是今年的霜降節氣,俗話說「氣肅而凝,露結為霜」,霜降節氣來臨,天氣就要開始下霜了。霜降節氣是農村重要的節氣,因為農民在這個時候基本要把今年的農作物都收割完了,比如說南方的雙季晚稻,還有糯稻都已經要收割,紅薯也要採挖了。
  • 今日小雪,農村俗語「小雪雨淋頭,甕裡糧生蟲」啥意思?
    在農村,關於小雪節氣有很多農村諺語和俗語,多數都是農民們對明年年景的一些憧憬,比如這句「小雪下了雪,來年旱三月」,說的是小雪節氣這天如果下了雪,那麼明年的三月也就是開春會發生乾旱的情況,主要說的就是這個冬天是個冷冬,那麼明年開春時候的氣溫也會很低,沒有雨水的滋潤是會出現乾旱的情況的,三月正是春冬交替的日子,出現乾旱的機率比較大。
  • 農村俗語「夏不坐木,冬不坐石」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天氣越來越炎熱,一到了晚上在村口乘涼的農村人也越來越多。人們晚上在乘涼時,有些人會從家中帶上小板凳,有的人則直接坐在村口的大石頭或木頭上。但是上了歲數的老人卻常常告誡後代「夏不坐木,冬不坐石」,那麼這是為啥呢?
  • 立春將至,俗語「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啥意思?立春後還冷嗎
    摘要:立春將至,俗語「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啥意思?立春後還冷嗎?文/農夫也瘋狂今天是大年初二了,按照農村的習俗,在今天是要出去給親戚拜年了,而在筆者這裡初二是去丈母娘家拜年。可是今年的情況特殊,多數人都不走親訪友了,而是宅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打發時間。和老人們聊天,他們就說再過幾天就要立春了,而在農村裡關於立春也有不少俗語,比如「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啥意思?立春以後還會冷嗎?答案來了!立春是24節氣中第一個節氣,因為在過去立春節氣是春節第一天,所以立春也叫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歲旦等。
  • 農村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臘月的到來,不僅意味著離年關越來越近,同時也意味著最冷的月份已經到來。臘月最為全年最後一個月份和最冷的一個月份,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有沒有道理呢?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臘月頭指的是臘月初,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如果在臘月初時出現降雪天氣,那麼馬在這個冬天會因為沒有糧食而餓瘦,但是牛卻不會受降雪的影響。
  • 俗語「冬至頭,凍死牛」,21號冬至的天氣,對春節天氣有啥影響?
    但是,對於農村的老人來說,他們則更關注這一天的天氣,因為冬至這天的天氣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民來年的莊稼收成。關於冬至天氣,農村有很多俗語,這也是我向很多農村老人請教才知道的,畢竟這些俗語經過幾千年的驗證,還是相當準的。本文給大家分享3條農村俗語,細細品讀,能幫大家長見識。
  • 農村俗語:十月初一晴,單衣過寒冬,難道今年冬天不冷嗎
    這一天還是傳統的祭祀節日,被稱為「寒衣節」,意思就是到了今天,就標誌著嚴寒要來了,我們要為關心的人送些防寒的衣物。小時候也聽老人說過,關於十月一日這一天的一些傳說,感覺這一天確實很具有傳奇色彩。除了作為傳統節日,關於這十月一日這一年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十月初一晴,單衣過寒冬」,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今冬啥時候冷?
    導讀:農村俗語「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今冬啥時候冷?冬至這一天北方地區的習俗是:吃餃子,餃子是冬至的必備食物,餃子的形狀很像是人的耳朵,所有農村老人說冬至這一天吃了餃子的話,整個冬天就不會凍耳朵,雖然明知道這是一種說法而已,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並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