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姑娘發明「人造翅膀」,能隨著意識自如揮動,會飛嗎?

2020-12-14 木易機械

科技,其實很有趣!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木易機械

天空,一直都是人們非常嚮往的地方,尤其是像鳥類一樣憑藉自己的翅膀在天空中飛翔更是很多人的夢想,不過長出翅膀這種事情不太現實,如果真的想飛上天,現在的人們也只能藉助飛機或者各種飛行器,但是國外有一位小姐姐卻不這麼認為,因為從小就非常憧憬童話中的天使和精靈,所以這位小姐姐自己動手研發了一對人工智慧翅膀,只要將它背在後背上,就可以「變成」一直「小鳥」,一起來看看吧。

這對翅膀是由真正的鳥類羽毛製成的,整個過程都是純手工打造,在翅膀的後面還有一個起飛裝置,可以按照人類指定的頻率扇動,當飛行裝置接受到飛行命令時,翅膀就會隨著氣壓揮動起來,一個成年人大概需要長達13米左右的翅膀來帶動其飛上天空,而為了可以適應更多的人,這位小姐姐也是一直在完善翅膀的長度以及對人體重量的適應度。

不過這款翅膀目前並沒有將人類帶上天的記錄,畢竟人類不像鳥類那樣擁有流線型的身體,而且相較於小鳥來說,人類的體重更重,相對的翅膀的長度以及承重性就要更加優越,在加上這款人造翅膀的材料和硬度到目前為止還不足以達到可以承受人類長時間飛行的效果,所以它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但是這款翅膀在放在背後的時候,可以像天使控制自己的翅膀一樣,隨著人們的意識展開,而且相較於其他飛行器來說,飛行翅膀的研究成本更低,而這種低成本的產品在走向市場的時候價格也不會特別高,這種價格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這款翅膀真的被製造出來,相信在市場上的行情會特別好。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這位小姐姐對翅膀的不斷完善,相信以後這種可以帶人們飛上天空的翅膀一定會被發明出來。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介紹到這,歡迎大家把自己腦洞大開的想法看法,寫到留言區和我溝通,我能看見哦!這裡是木易機械,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人類不斷揮動雙手,有沒有可能長出翅膀?看看她的例子!
    人類不斷揮動雙手,有沒有可能長出翅膀?看看她的例子!從古至今,不少人都想要到太空中遨遊一翻,看到天空中的各種鳥類,都非常羨慕,可惜受到科學技術的限制,那時的人類只能處於幻想中,除非自己能長出翅膀,否則難以到浩瀚的太空中去看一看。
  • 人類拼命揮動翅膀,幾萬年後會進化出翅膀嗎?拉馬克給了我們答案
    對於人類來說,我們沒有翅膀,不能像鳥兒一樣自由飛翔,所以我們只能借用一些設備,比如說滑翔傘、降落傘等等,這些能夠幫助我們在天空中滯留甚至飛翔。可一旦失去了這些裝備,我們從此與天空無緣。曾經便有人提出假設:假如我們每天揮動雙手,那麼許久過後,是否會進化出翅膀呢?這個假設是基於達爾文的進化論以及拉馬克的用進廢退。
  • 如果人類不停揮動雙手,能夠進化出翅膀?聽聽科學家怎麼說!
    人類每天不斷揮動雙臂,能否進化出鳥類翅膀?想得太簡單了!現如今娛樂設施越來越多,最近幾年盛行跳傘、滑翔,在滑翔的運動中,我們能體會到像鳥兒一樣飛翔,一些人不得不感嘆道為何人類沒有翅膀呢?一位科學家提出了這樣的幻想,如果我們每天都像鳥兒一樣,無時無刻揮動翅膀,或許在幾百年以後,人類能在進化當中慢慢長出翅膀,很多人看完這一理論感覺根本是不現實的,只靠手臂揮動的話無法變成翅膀,讓很多人不斷嘲笑這個科學家。
  • 生物是進化的,如果人類不斷揮動雙手,百萬年就會進化出翅膀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人類為什麼沒有進化出翅膀?】一般人對於進化一詞的了解,就像是打怪升級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並且有著絕對的主動權。但實際上生物進化論更準確的可以理解成生物演化,這也就是說生物進化是沒有方向的,也並不可控。並不是我們每天揮動自己的手臂,就可以進化成翅膀。
  • 美國富家女,花100萬在後背植入一對翅膀,想飛上天,後來怎麼樣
    02曾經在美國就出現這樣一個人:她為了實現「飛天夢」,直接花100萬給自己後背裝上了翅膀。有人可能會問了,她最後成功了嗎?阿西爾出生在美國富裕家庭,從小就過著公主一般的生活。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她開始羨慕鳥兒的翅膀,嚮往飛行。後來,她讓自己的父親給她買了很多關於飛行的書籍,在她眼裡,人類一樣可以飛行,這不是鳥兒的特權。
  • 3D列印 揮動想像的翅膀
    編者按  有這樣一種印表機,它可以列印出會飛的飛機、可騎的自行車,或是一塊香噴噴、好看美味的蛋糕;能穿的衣服與鞋子,甚至加上關鍵零部件就能組成一把可射擊的步槍……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真實可觸的現實。  在你還沒有完全弄明白這個奧妙無窮的年度熱詞,它已用響亮輕快的腳步向你走近。
  • 美國富家女,花100萬在後背植入一對翅膀,想要飛上天,後來怎樣
    不過這也能看出,古代人民是有多麼嚮往飛行。畢竟久待於地面上,便渴望天空。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從此人類實現了飛行夢想,而飛機的發明也為人類多年的飛行夙願劃上了完美的句號。這個偉大的發明使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得更為緊密,似乎一夜之間物流快變快,人員流動變快,信息傳遞也變快了,人類社會的進程也因此隨著變得越來越快。
  • 插上鴿子翅膀,機器鳥就能飛翔,羽毛翅打開人類展翅高飛的未來
    只是我們嚮往的人造翅膀,像鳥兒一樣收收翅膀就能轉個彎,扇扇羽毛就能避過氣旋渦流的敏捷輕盈,這個持續千年的夢想到現在都沒能實現。不過,機器人設計師帶來一個好消息,他們已經觸摸到夢想的邊緣。製造一對能帶領人類飛翔,真正的鳥兒的翅膀,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 寶可夢趣聞:有隻寶可夢沒有翅膀卻能飛,它明明會飛卻喜歡挖洞?
    它們沒有翅膀卻可以飛,它們明明很會飛卻不懂飛行系的技能,還有一些能飛卻喜歡挖洞。究竟它們是誰?這些奇特的設計在遊戲中是不是別有用意?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奇怪的寶可夢吧。沒有翅膀卻能飛的嘟嘟利嘟嘟利出現於初代,從來源上看集合了很多種鳥類的設定,然而在它身上卻有著非常矛盾的地方。
  • 不廢掉雙手,人在後背進化出1個能飛的翅膀,要付出什麼生理代價
    翼裝飛行的速度會達到200公裡每小時,在所有的極限運動中,翼裝飛行的死亡率可以高達3%到4%,每飛30次人就會死掉。人安全飛行的速度為20公裡每小時。為了飛行,僅僅有一個足夠大的翅膀還不行,還必須要足夠強的肌肉揮動翅膀,並且在飛行的途中,肌肉的力量要能夠支持人體的體重。鳥類的翅膀也是由前肢進化而來的,它們揮動翅膀的肩胛骨的結構和人體的類似。這整個一套被稱作肩帶的運動系統。起主要作用的是胸大肌。
  • 在人的背後植入翅膀,能像鳥一樣飛嗎?有人花100萬嘗試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筆者-小文人類是地球上最聰明也是好奇心最重的生物,為了能像魚一樣暢遊大海,但即便人類已經實現了上天入地的夢想,但還是無比羨慕擁有一雙翅膀的鳥類,那麼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如果在一個人的後背植入一雙翅膀,那麼這個人可以像鳥一樣飛起來嗎?在國外,還真的就有人嘗試了,並且還為此花費了100萬的高額手術費。
  • 被奉為神獸的鷹,飛行172公裡沒扇過一次翅膀,它靠什麼在飛?
    據悉,安第斯神鷹的翅膀展開大約有3米左右,已知最長的可達5米,從天空中飛過時可以遮蔽光線,而它們的體積只有十幾千克,所以才能夠在天空中快速飛行。有說法稱,安第斯神鷹可以很長時間不揮動翅膀,完全憑藉空氣流動獲得動力。
  • 被奉為神獸的鷹,飛行172公裡未扇動過一次翅膀,它是靠什麼在飛?
    據悉,安第斯神鷹的翅膀展開大約有3米左右,已知最長的可達5米,從天空中飛過時可以遮蔽光線,而它們的體積只有十幾千克,所以才能夠在天空中快速飛行。 有說法稱,安第斯神鷹可以很長時間不揮動翅膀,完全憑藉空氣流動獲得動力。
  • 真的帶你飛!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忘記了感恩,總是為自己失去和沒有的東西而苦惱不已……如果能隨時平衡內心的失落,一定會減少很多痛苦,明白很多道理,生命會快樂很多……小時候我們都聽過一個關於石匠的故事。有個石匠他每天都拿著錘子和鑿子在山裡鑿石頭,一天一天,石匠有些煩了,不想再做石匠了,抬頭看見炙熱的太陽,感嘆道:我要是能變成太陽多好啊,不用再鑿石頭了。
  • 雷軍「會飛的豬」真的來了:長出一對翅膀才能飛的更高!
    雷軍之前說的「會飛的豬」來了,在14日下午,小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微博更新了一條內容:小米科技園多了一個新朋友。然後配圖是一隻有翅膀的豬,而且是正在起飛的狀態。而小米公司的也證實這個消息的可信度。
  • 蝴蝶蘭|我這一生都是為了等你 就算你不能再飛 我也能做你的翅膀
    蝴蝶蘭能通過吸收空氣裡的養分而存活,所以蝴蝶蘭在亞熱帶地區已經是屬於一個大花族。它很喜歡能吸引來那些美麗的蝴蝶,可是它只有綠色的葉子,並沒有美麗的花朵。所以它就期望有一天自己能夠長出美麗的花朵來,這樣就能吸引那些美麗的蝴蝶在它這裡停留了。可惜它的願望還是沒有實現,它開始絕望,慢慢地枯萎,打算就這樣死去。可當它快要邁向死亡的那一刻,一隻累倒的蝴蝶掉落在它的身上,它很開心,開始燃起生的希望。
  • 瓢蟲怎麼摺疊巨大的翅膀
    瓢蟲為了弄清瓢蟲在飛行後如何迅速將所有東西摺疊並塞入其圓頂狀小殼中,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的齋藤一也更換了瓢蟲圓頂小殼前叉的三分之二,更換材料為人工透明的樹脂製成,跟人造指甲的樹脂一樣這項研究可能會啟發飛行機器人的研製、空間受限的太陽能電池板的研發或者雨傘的新工程設計,並於5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的《 PNAS》雜誌上發表。他們發現瓢蟲設計的關鍵要素是其翼脈的彎曲形狀-類似的結構可以在木匠的金屬捲尺中可以找到。齋藤說:「這種結構被稱為帶狀彈簧或凸形帶,並已廣泛用於空間可展開結構,例如衛星的伸縮臂和天線」。
  • 人類的發明創新及其引發的蜂鳥效應丨《我們如何走到今天》
    《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項創新》是由美國暢銷書作家史蒂文詹森寫的一本科普讀物。書中介紹了玻璃、製冷、聲音、清潔、時間和人造光這六項創新的發展歷程及其引發的蜂鳥效應。我選取書中與我們生活結合最緊密,也最富有趣味性的三項發明——玻璃、製冷、清潔來解讀。
  • 從安全帽的發明和普及,發現為何美國科技會領先
    我們長期以來將美國的科技創新理解和矽谷有關的故事,很多人忽略美國很多的科技,都是軍用轉變成民用的推廣,這個轉變讓美國成為了科技強國,繼英國後的全球盟主。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戴安全帽的重要性,但是你可能沒有想到。一頂簡單的安全帽發明,裡面蘊含的背後實力。
  • 電影「槽報」 | 網飛《滅絕》:以AI人造人為第一視角的科幻片
    電影「槽報」 | 網飛《滅絕》:以AI人造人為第一視角的科幻片  Connor Feng • 2020-01-23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