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歐原社會主義國家中,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是一個比羅馬尼亞更另類的存在,它奉行獨立自主路線,不參加華沙條約組織,一度和蘇聯鬧得很僵。軍備建設方面,南斯拉夫竭力主張自主發展國防軍工,建立了一套小而全的國防工業體系,尤其在輕武器方面,南斯拉夫雖然仿製了蘇聯AK步槍,但後續衍生型號的技術特徵並不與蘇聯AK-47、AKM、AK-74一一對應,而是自己另搞一套。今天要介紹的南斯拉夫M76狙擊步槍就是南斯拉夫AK家族的成員,沒錯,它也是個「大AK」。
M76狙擊步槍左視圖
M76狙擊步槍右視圖
源於M70突擊步槍
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是1960年代初開始仿製生產AK-47突擊步槍的,生產廠是南斯拉夫扎斯瓦塔兵工廠,仿製的固定槍託型叫M64,摺疊槍託型叫M64B,還有個輕機槍型叫M65。
南軍並未大量裝備M64系列,而是在M64基礎上做少許修改,研發出M70系列突擊步槍,有固定槍託的M70和摺疊槍託的M70A兩種,銑削機匣,這是南軍大批量列裝的第一種AK系突擊步槍。
M70A(上)和M70突擊步槍,它們的護木散熱孔是三個,導氣管上有摺疊的槍榴彈表尺。
M70雖然是切削機匣,但是機匣左側形狀和蘇聯AK-47不同,是平滑的,沒有長方形銑削槽(但是右側有)。
由於衝壓機匣在生產效率方面的優勢,南斯拉夫又研發了衝壓機匣版本的M70,分別是固定槍託的M70B1和摺疊槍託的M70AB2。由於南斯拉夫一直強調步槍要有發射槍榴彈的能力,對機匣強度要求更高,所以與同樣採用衝壓機匣的蘇聯AKM突擊步槍相比,M70B1和M70AB2機匣鋼板厚度更大,有2mm,機匣前部鉚接槍管節套部位有類似RPK輕機槍的加強凸起,鉚釘位置也類似RPK輕機槍,為一上二下,再加上南斯拉夫特色的三個護木導氣孔和摺疊式槍榴彈表尺,這些都是識別M70B1和M70AB2的外觀特徵。
衝壓機匣,固定槍託的M70B1和摺疊槍託的M70AB2
M70突擊步槍進化線的另一支不是往衝壓機匣方向發展,而是往狙擊步槍方向發展。由於政治和財政等多方面因素,南斯拉夫沒有引進蘇聯SVD狙擊步槍,而是在銑削機匣M70步槍的基礎上,由扎斯瓦塔兵工廠拉長機匣,放大自動機,加長槍管,加裝光學瞄準鏡,於20世紀70年代研製出M76狙擊步槍,裝備南斯拉夫人民軍。由於都是基於AK的改進型,所以從血統上說,南斯拉夫M76和之前介紹過的羅馬尼亞PSL算是表親。
:南斯拉夫M76(中)、羅馬尼亞PSL(上)、和蘇聯SVD(下),前兩個是基於AK結構,最後一個SVD不是。
有趣的是南斯拉夫還是個隱藏的德棍,他們一直保留著大量二戰時繳獲的德國軍備物資,有數量龐大的7.92mm毛瑟步槍彈庫存,並且本國也生產這種步槍彈,南斯拉夫此前裝備的狙擊步槍也是加裝了光學瞄準鏡的M48毛瑟步槍(南斯拉夫生產的德國毛瑟標準型)。在設計基於AK結構,半自動的M76狙擊步槍時,他們仍採用7.92x57mm毛瑟口徑,所以M76是一種少見的,在戰後仍使用7.92mm毛瑟步槍彈的軍用槍。
南斯拉夫使用過的,加裝光學瞄準鏡的M48毛瑟步槍
南斯拉夫戰後生產的7.92mm毛瑟銅殼彈
M76結構細探
M76狙擊步槍全長1135mm,槍管長550mm,帶瞄準鏡空槍重4.6kg,口徑7.92mm,發射7.92x57mm毛瑟步槍彈,槍口初速720m/s,彈匣容量10發。
前文已經講到,M76狙擊步槍是放大的AK步槍,所以自動機為AK式樣的活塞長行程導氣式原理,活塞杆與槍機框連為一體,有帶動平面的槍機旋轉閉鎖,機頭閉鎖凸筍也是AK的兩個——整個自動機就是AK步槍的放大,以承載尺寸更大、威力更大的7.92mm毛瑟步槍彈。
AK-47的自動機(上)和M76的自動機(下),後者是前者的放大版本。
由於M76是基於M70的機匣放大的,所以繼承了M70的銑削機匣,表面平滑,加工質量上乘,但重量偏大,不過好處也有,銑削機匣比衝壓機匣強度更高,對裝在側置導軌上的光學瞄準鏡來說是個更穩定的平臺,對射擊精度是有利的。
M76銑削機匣特寫
《被遺忘的武器》截圖,M76的銑削機匣內部構造,導軌、節套都是機加工的。
蘇聯SVD、羅馬尼亞PSL都採用與握把連為一體的運動式槍託,M76沒有學這個,而是搞了獨立的槍託和小握把,使得M76看上去更像普通的AK步槍。但M76的木製小握把尺寸加大,握持更穩固,槍託採用直線設計,相對AK-47的傾斜槍託更有利於後坐力直線傳遞,避免產生上跳力矩,這對擊發後快速恢復瞄準視線,準備射擊第二發是有好處的。
M76獨立的小握把和直槍託
傳統的AK步槍採用固定導氣孔,導氣量較大,燃氣動力充足,自動機工作可靠性很好,但過量充足的導氣帶來了自動機後坐速度過高,對機匣尾撞擊猛烈,傳遞後坐力過大的毛病。雖然對單發射擊的狙擊步槍來說,由於後坐力傳遞到肩膀時彈頭已經飛出槍口,後坐力對單發射擊精度沒有直接影響,但過大的後坐力會讓射手疲勞,而且產生的上跳力矩不利於射手迅速恢復瞄準動作,打出第二發子彈。面對AK步槍結構的固有缺陷,同為「大AK」的羅馬尼亞PSL狙擊步槍選擇放任,繼續使用固定導氣孔,而M76則加上了一個三檔調節的氣體調節器。
在M76的導氣箍上有一個可拆卸的圓柱形金屬零件,側壁有小、中、大三個導氣孔,這便是氣體調節器。射手調節導氣量時需打開機匣蓋、抽出自動機,扳開表尺板下方的導氣管卡筍拆下導氣管,隨後旋轉氣體調節器到合適的位置,讓需要的那個導氣孔對準正下方槍管導氣孔,然後裝回導氣管;M76的導氣管前端有一個凸起,裝配時正好卡在氣體調節器側面對應的一個缺口內,保證氣體調節器不隨意轉動,隨後鎖緊導氣管卡筍,裝回自動機,蓋上機匣蓋。
M76導氣箍上銀白色的零件就是氣體調節器
抽出氣體調節器放大了看,側面有從小到大三個導氣孔,畫面中能看到兩個。
旋轉氣體調節器到適當檔位後,導氣管前端的凸起與氣體調節器側面的缺口配合,固定氣體調節器。
從M76狙擊步槍氣體調節器的操作步驟中不難看出,雖然該調節器能根據環境惡劣程度和槍枝狀況選擇導氣量,但調整步驟繁瑣,每次調整都要打開機匣蓋分解自動機再拆導氣管,遠不如SVD狙擊步槍和我國81式自動步槍僅用彈殼底緣卡住調節器就能直接扳動來得方便。
與蘇聯SVD、羅馬尼亞PSL一樣,M76是步兵分隊內的遠程射擊武器,操作它的狙擊手本身也是步兵分隊的一員,所以M76與SVD、PSL一樣,有在槍口安裝刺刀的功能,其刺刀座位於準星座下方,為一個T字導軌,槍口鳥籠式消焰器前端則用來固定刺刀環,前後兩點將刺刀固定。
M76的槍口有鳥籠式消焰器,並可安裝刺刀。
M76採用鋼板衝壓的10發彈匣供彈,由於7.92x57mm毛瑟步槍彈沒有底緣並且錐度較小,該彈匣比SVD、PSL的彈匣更直,側面看是梯形。在彈匣方面南斯拉夫有自己的特色,他們的M70系列突擊步槍和M76狙擊步槍彈匣託彈板尾部有一個凸起,打光最後一發彈後直接靠這個凸起擋住槍機,實現類似空倉掛機的功能。但這種「空倉掛機」並沒有獨立的,裝在機匣底部的空倉掛機杆,是靠彈匣託彈板直接擋槍機的,所以在掛機後如果卸下空彈匣,自動機會自動復進,而不像真正的空倉掛機那樣停在後方位置。
裝在M76狙擊步槍上的10發彈匣
ON-M76光學瞄準鏡
M76狙擊步槍配用的瞄準鏡是南斯拉夫自行生產的ON-M76系列光學瞄準鏡,有ON-M76、ON-M76A、ON-M76B三個亞型。該型瞄準鏡放大倍率4倍,視場6°,分劃板與蘇聯PSO-1光學瞄準鏡相似,也以1.7m的人體平均身高為依據畫出測距曲線,視野中央有代表瞄準點的小三角。
裝在M76上的ON-M76A光學瞄準鏡
ON-M76系列可看做是南斯拉夫參考蘇聯PSO-1設計的產品,但有所簡化,分劃照明都改成放射性氣體氚發光,PSO-1的被動觀紅功能在ON-M76上有保留,到ON-M76A、ON-M76B上取消,表尺分劃、風偏調整轉輪的位置和操作方法也與PSO-1瞄準鏡近似。
雖然ON-M76也是通過機匣側面導軌安裝到M76狙擊步槍上的,但導軌尺寸與蘇聯SVD、羅馬尼亞PSL不同,所以無法與SVD、PSL互換瞄準鏡。
拆下的ON-M76A瞄準鏡
在不使用光學瞄準鏡的情況下,M76也可使用機械錶尺瞄準,最大表尺射程1000m。
M91狙擊步槍
到20世紀80年代,南斯拉夫的7.92x57mm毛瑟彈停產,狙擊步槍與通用機槍、車載機槍共同使用7.62x54mmR步槍彈,為此南斯拉夫另行設計了一種口徑為7.62x54mmR的M91狙擊步槍。
M91狙擊步槍,這支是出口北美的民用型,沒有槍口消焰器和刺刀座,護木上增加了導軌。
M91狙擊步槍外觀上更近似蘇聯SVD——改用SVD式樣的運動式槍託,但結構還是「大AK」,使用活塞長行程導氣式原理。最初生產的M91護木、槍託是層壓板製造的,機匣是銑削加工的,21世紀後又改為黑色塑料護木槍託,衝壓機匣。由於發射的槍彈威力較大,該槍衝壓機匣前端有類似RPK輕機槍的加強凸起。
前面提過M76的導氣箍有氣體調節器,但調整氣體調節器的步驟比較繁瑣,需要打開機匣蓋抽出自動機拆下導氣管,到了M91這個設計更改了,氣體調節器由一個片簧固定,調整時用子彈彈尖挑起片簧就能轉動調節器。
M91導氣箍特寫,氣體調節器用一個鉚接在導氣管上的片簧固定。
用子彈尖挑起片簧即可轉動氣體調節器
總結
總的來說,南斯拉夫的M76、M91狙擊步槍在核心結構上並未對AK-47有多大改動,就是簡單放大,但在一些細節上做了少許小改,比如增加了氣體調節器,整體工藝也更精細,這點要比羅馬尼亞PSL狙擊步槍更好。但和專門為精度射擊的SVD相比,M76、M91狙擊步槍還是略顯「業餘」了一些,論射擊精度,它們都是比不過SVD的。
隔壁老王寫的《一本書看懂槍械百年史:從無煙火藥到理想單兵戰鬥兵器》是一本很好的槍械技術史普及讀本。這本書行文淺顯樸實,風趣幽默,它不是單純地重複歷史名槍的研發故事,羅列數據,而是從槍械發展史的角度介紹某一種槍、某一種結構是怎麼出現的。看完這本書,你對槍械發展的技術脈絡會有更清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