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中對「代溝」的定義是這樣的:
廣義指年輕一代與老一代在思想方法、價值觀念、生活態度、興趣愛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離或心理隔閡;狹義指父母子女之間的心理差距或心理隔閡。代溝主要存在於一般成人與年輕人兩代人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差異並不是不可避免的。
在過去,一條代溝大於等於二十年。
差不多也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差。
改革開放以後,這種代溝被縮短到了十年,差不多是70後和80後,80後和90後之間的年齡差。
而現在,每五年就是一個代溝。而且「溝」之間的距離還在持續縮短,「溝」本身的寬度卻在拓寬。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裡50後和70後似乎沒有太大的區別,80後和90後則有明顯的不同,而90後與95後,95後和00後,00後和05後,又各有各的不同。
我們發現,「代溝」正在縮短,昔日每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體現的代際差異,如今逐漸急速縮至每隔五年甚至更短。
男色時代
在過去,營銷主要以女性為主。在群星璀璨的80年代,無數美女群芳爭豔的盛景,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今在大中小屏幕上活躍的身影,幾乎都是各種風格的小哥哥了。
以去年為例,六月的鄧倫,七月的李現,八月的王一博,十一月的張若昀,跳街舞的易烊千璽、剃了圓寸的王源,「慘遭毒手」的劉昊然和陳飛宇……
追星女孩們的夏季男友
「食色性也」依然是千古不變的金科玉律,只是現在的美色營銷已經悄然換了風頭。男明星們風格各異,小花們的人氣完全不能與之爭鋒。遙想當初的四大花旦,後來的四小花旦,再到現在的流量小花,女星們呼風喚雨的時代,仿佛一場夢。
2019年5月17日,天貓聯合阿里數據發布《明星帶貨能力排行榜》數據報告。吳亦凡的排名強勢上升,從第六名一躍登頂,成為新一任帶貨王,緊隨其後的是易烊千璽和上一任帶貨王鹿晗。
而在諸多數據中,吳亦凡粉絲男女比例達到2:8,一直走嘻哈風的他,男性購買者達到了50% ,吳亦凡同款金鍊天貓熱銷,帶貨力之外開店也成影響力變現法寶。比如吳亦凡的嘻哈風定位,讓男女裝和配飾成為其粉絲接受度最高的商品,同款大金鍊子賣得又快又好。
這還得從消費群體說起。顯然,年輕女性群體會更傾向於「明星同款」,也就是傳說中的「女友粉」。天貓數據顯示,2018年,為明星同款買單的用戶近8成是女性。
天貓數據顯示,易烊千璽的粉絲年齡集中在18-20歲花季年齡和36-40歲熟女這兩個年齡段;新晉奶油小生朱一龍的粉絲則聚焦於00後,以19-20歲為主;周冬雨和楊冪的女性粉絲佔比最高,達到87.6%。
或許是粉絲們將易烊千璽當做理想老公的樣子,不少女粉絲願意為易烊千璽買單,女性用戶佔比高達80%。
相比來說,吳亦凡的粉絲就比較均衡了,男性粉絲和女性粉絲均佔50%。
這份榜單透露的另一個信息是,不少明星已有了專屬的帶貨領域。
網紅轉正時代
喜茶從網紅打卡點變成老店,李現從網紅變成明星,闡述一些網紅品牌是如何做成一個實打實的品牌。
越來越多的「網紅」正在從網絡走向現實,轉向大小螢屏,成為真正主流意義上的「明星」「演員」「歌手」。
流浪地球中說著一口流利京片子,負責插科打諢的外國小夥Mike隋。
2012年4月,mike隋在微博上傳了一段視頻,在視頻中,他一人分飾12個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用不同口音的對話自導自演了一場《吐槽大會》,火爆全網。
憑藉這段視頻,Mike隋順利在全網圈粉,成為了一個不算大紅大紫,但也算頗有名氣的網紅。
2019年大年初一,他參演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
2016年,網劇《太子妃升職記》橫空出世,這部天雷滾滾(褒義)的小成本網劇不僅帶火了張天愛,還帶火了男主角盛一倫。
非科班出身的他,本來也只是個網紅。
2014年Ruby 拍攝了一支《Break Free》的短片來展現她的心路歷程,一上線就火爆全球,贏得百萬點讚。成名之後她開始頻繁出現在媒體和聚光燈前,擔任主持人、電臺MC、DJ以及模特。再後來,她的人生仿佛開掛一般,陸續出演了美劇《女子監獄》、好萊塢大片《極限特工3》、《生化危機:終章》。
劉宇寧憑藉翻唱歌曲《講真的》火爆抖音,成為網紅後湖南衛視邀請他上《天天向上》、央視邀請他參加網絡春晚,一時之間成為各大衛視的座上賓,不久後,他又接到《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的邀約,事業順風順水。
彈幕時代
大約六七年前,彈幕還是一種極小眾的亞文化,許多人連它應該讀作「蛋幕」還是「檀木」都還不清楚。只有ACfun,Blibili等「野雞小站」才有這種「花裡胡哨」的功能。
不少人在看視頻時,還會特意將彈幕關閉,防止影響自己的觀影體驗。
而到了現在,不僅優愛騰等主流網站早已全部將彈幕視作重要功能,許多人在看視頻時,彈幕也已經成為了觀影時的必備體驗。
有時候,彈幕甚至比視頻本身的內容更引人注意。
以前是小眾非主流的彈幕,成為另一種主流文化。
人人都有情緒需要表達宣洩,但獨立表達自己需要思考,附和則不需要。也許就像觀看直播比起自己打遊戲是更easy的娛樂一樣,附和彈幕也是一種更easy的表達宣洩,同時可能還會滿足認同感需求。
經過幾次迭代,彈幕不再僅限於吐槽,還延伸出具有預警、科普和情感共鳴等高階功能。基於彈幕的社交屬性正在形成。以B站up主「華農兄弟」為例,他們的視頻彈幕已經具有了社交屬性,通過視頻觀眾可以在彈幕進行二次創作,極具張力的文案能引爆彈幕,最終產生刷屏效果。
流量暴雷時代
「0809,上海堡壘」
在8月9日之前,這句宣傳語被電影的宣傳方和鹿晗粉絲們全網刷屏。幾乎在任何一條微博下面,你都能看到這句電影宣傳。
然而在上映後,《上海堡壘》收穫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出事,導演上下也是一次又一次的進行道歉,但也於事無補,在上映一周之後,影院已經把排片率壓到了0.1%,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被撤檔就是最頑強的堅持。
僅8天的時間,這部投資3億的電影僅收穫了1.2億票房,血本無歸。
有人說《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而《上海堡壘》則用實力把這扇門又關上了。
其實,與其說《上海堡壘》關上了科幻電影的大門,不如說它是關上了「流量」這個潘多拉魔盒,甚至成為了流量時代的棺材釘。
最近,一大批品牌無辜躺槍,被列入了飯圈抵制的名單,有Olay、沙宣、小鹿茶、真果粒、雅詩蘭黛......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些品牌被狙擊的原因只有一個——與肖戰有合作。
在流量時代,品牌可以憑藉偶像效應肆意收割粉絲紅利,但隨著流量紅海的消失,品牌和偶像的捆綁正在成為累贅,品牌與代言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互相選擇,互相監督,並且做好應對一切黑天鵝事件的心理準備。
時代變了
信息革命促成了一場文化盛宴。50年前,一場電影露天足能讓全村男女老少動員起來,50年後,短視頻讓信息接收的頻率縮短到1s/條,可能一天時間你就會被00後拋棄。
這一代人是真正意義上精神富足的一代,他們沒有經歷過中國的飢弱、也沒見過中國的委屈,從他們懂事起,中國就是大國,和父輩不同,他們有空前的文化自信。
追求男色的是他們、讓網紅轉正的是他們、發起彈幕的是他們、拋棄爛片的還是他們。這些現象或許在以前上不了臺面,但是它已經在席捲網際網路。
大人,時代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