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內衣能不能自己發熱,有點常識的消費者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這並不影響大家買!它!為啥大家明知道所謂「自發熱」是智商稅,還是買個不停呢?
凜冬已至,伴隨著瑟瑟寒風,想要」美麗不凍人「的時髦消費者,再次將目光瞄準了」自發熱內衣「。
但是,最近一位服裝行業協會的專家卻直言不諱:不過是商家的宣傳噱頭,不存在能自己發熱的纖維,只是透氣性不同,並非發熱。
其實,內衣能不能自己發熱,有點常識的消費者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這並不影響大家買!它!就拿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來說,以「自發熱保暖內衣」「自發熱內衣」等為關鍵詞搜索,銷量動輒就是1萬以上。在線下門店中,不同品牌的自發熱內衣也是很多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為啥大家明知道所謂「自發熱」是智商稅,還是買個不停呢?
吸溼會放熱,大部分人不知道的科學原理,被商家利用了
所謂的「自發熱內衣」,最早其實是從日本興起的,面料以日化纖維為主,這些纖維的吸溼效果比較好。以優衣庫為例,它家的HEATTECH系列內衣就以「自發熱」為賣點,宣傳中提到「吸收身體散發的水分,轉變為熱能」,頗有一絲黑科技色彩。
黑不黑科技咱不知道,但「吸收身體散發的水分,轉變為熱能」的確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吸溼的過程,本來、必然,就會放熱(物理課代表給你劃重點)。
當我們聽到發熱時,腦海中出現的一定是一種熱源在發熱,實際上,無論何種纖維或者材料吸溼都會發熱。當水蒸氣分子與材料中的親水性基團結合時,水蒸氣分子被吸附而靜止,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在兩者勢能不變的前提下,水蒸氣分子的動能轉換為熱量並釋放出來,這便是HEATTECH系列內衣的吸溼發熱原理。
這個原理,其實就跟「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傘」差不多,只不過打雷要下雨你知道,吸溼會放熱你不知道。而聰明的優衣庫就把一個多數人並不知道的必然現象,包裝成了賣點,並且專門創造了一個看上去很有技術含量的詞:HEATTECH,來為這一系列命名。
其他的「自發熱內衣」,原理跟HEATTECH系列都是一樣的。當然,就算是普通內衣,也是能吸溼放熱的,只是打上「自發熱」的標籤,價格就能翻一倍甚至更多,妥妥的「智商稅」。
雖是誇大其詞,也有真材實料
當然,由於材料吸溼性的不同,吸溼發熱功能的強弱是有差別的,比如粘纖、莫代爾纖維吸溼效果就比腈綸、氨綸等纖維要好很多。
當我們去看這些所謂的「自發熱內衣」時,就會發現,這些內衣差不多都會選用或部分採用吸溼性較好的材質,比如棉、莫代爾、人造棉等……
還是以優衣庫HEATTECH 內衣為例,看看它的成分表,其中的數字是該成分所佔的百分數。
點擊看大圖,圖片來源:網絡
可以看出,全部的HEATTECH內衣所採用的面料成分都是「聚酯纖維、粘膠纖維、腈綸、氨綸」這 4 種,只不過各成分佔比有區別。
這 4 種成分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組成了完美天團。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聚酯纖維: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可能是「滌綸」「的確良」,是最常見的化纖,彈性好、抗皺性能佳;
粘膠纖維:簡稱粘纖,是一類纖維的統稱,人造棉、人造絲都屬於粘纖,吸溼性非常好,保暖性也不錯;
腈(jīng)綸:注意人家不叫晴綸,保暖性超好,賽過羊毛;
氨綸:大家熟悉的「萊卡」就是氨綸的一種,擁有無敵彈性。
這就看明白了吧?
腈綸負責保暖;粘纖主力負責透氣排汗,順便輔助保暖;滌綸負責抗皺(和拉低成本);氨綸負責讓衣服更貼身。
所以,HEATTECH的3個系列,從基礎款,到EXTRA WARM/倍舒暖,再到ULTRA WARM/高舒暖,保暖能力依次增加,能看到粘纖和腈綸總和的佔比大致上也是增加的。
這也是HEATTECH內衣能年年暢銷的原因——雖然它在宣傳上有一些誇大其詞,但買它的人也不是傻子,人家這內衣,做得確實舒服、保暖啊!(此處建議其他品牌好好學一學!)
綜上,我們也可以總結出選內衣的要點了:想要保暖,就選粘纖和腈綸佔比高一點的面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