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的軍艦大多源自外購,因為種種原因,這些軍艦存在不少瑕疵和缺陷,下面簡單說一下:
「鎮」字級蚊子船
蚊子船是一種裝備重炮的小型炮艦,英國設計出這種軍艦,其目的是作為可以在海上機動的浮動炮臺,作為岸上炮臺的補充,用於臨時加強要點地區的海防之用。
因為蚊子船價格便宜,而且清政府最早籌建海防的目的就是防禦海上入侵,因此北洋水師第一批購買的軍艦就選了蚊子船。此後南洋水師和沿海各省也多有購買,前後共有15艘之多,其中北洋水師裝備了6艘。
蚊子船的缺點也很明顯,因為船小炮大,只能在近海作戰,不能用於海上決戰,作為一種軍艦來說,使用範圍很有限。對於英國這樣的海軍強國來說,蚊子船是作為海軍力量的一種補充。而北洋水師總體實力有限,大量資金浪費在蚊子船上,就有些可惜了。
「超勇」級碰撞巡洋艦
在鐵甲艦剛出現的時候,因為火炮對鐵甲艦威脅不大,因此撞擊戰術再次盛行。而英國設計師倫道爾更是設計了一款專用的撞擊巡洋艦,利用其高速和巨大的撞角攻擊鐵甲艦。
因為這種巡洋艦價格比鐵甲艦要便宜不少,因此各國一時也是紛紛跟風,建造購買了不少。北洋水師和日本也不能免俗,分別購買了兩艘和一艘,而且大家還是同型號。
撞擊巡洋艦的缺點也非常明顯,撞擊戰術在海戰中需要很大的運氣因素才能發揮作用,對於鐵甲艦的實際威脅不大。「超勇」、「揚威」後來在黃海海戰中發揮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至於日本購買的「筑紫」則直接被編入了二線,根本沒參加黃海海戰。
「定遠」級鐵甲艦
「定遠」、「鎮遠」是北洋水師最強的軍艦,其巨大的火炮和厚重的裝甲讓人生畏。不過「定遠」級鐵甲艦也有著不小的缺點。
首先來說,「定遠」級鐵甲艦採用了斜對角線主炮布局。這種火炮布局方式利於以撞擊戰術為主、強調艦首對敵的橫隊戰術,但是卻不利於機動性更強的縱隊。此外斜對角線主炮布局佔用了大量的側舷空間,影響了副炮的安裝。這就導致了「定遠」級鐵甲艦的火炮數量太少,火力密度不足。
因此同時期英國設計的新型鐵甲艦,已經使用了中軸線主炮布局,側舷用於安裝副炮,其設計比「定遠」更加合理。
其次李鴻章比較追求火炮口徑,「定遠」級鐵甲艦裝備了萬噸級鐵甲艦才裝備的305毫米火炮,結果因為重量、空間限制,其炮管長度有限,只有25倍徑,實際威力還不如35倍徑的260毫米炮,不能不說是一個缺點。
「濟遠」號防護巡洋艦
「濟遠」作為德國設計的第一款防護巡洋艦缺陷就更多了。首先它的穹甲在水線之下,當然,考慮到同時期英國人的防護巡洋艦也有類似毛病,這不算太嚴重的問題。但是「濟遠」
作為一艘2300噸級的防護巡洋艦,只裝備了2門210毫米火炮和1門150毫米火炮,火力未免過於薄弱了些。
「致遠」級防護巡洋艦
作為英國人設計的防護巡洋艦,「致遠」無論在火力、防護還是機動性上都要優於「濟遠」。這也是北洋水師中相對比較完善的一款軍艦,沒有太明顯的缺陷。
如果真要說有什麼問題的話,就是作為巡洋艦,「致遠」級防護巡洋艦裝備了210毫米重炮,以馬後炮的眼光看有些口徑太大了。如果「致遠」級能減少火炮口徑,增加火炮數量,那麼在黃海海戰中面對以巡洋艦為主的日本艦隊,也許會更適合一些。
「經遠」級裝甲巡洋艦
「經遠」作為德國早期的裝甲巡洋艦產品,其最大的缺陷是裝甲帶過於狹窄,而且其是有三層裝甲拼湊而成,容易在炮火打擊下脫落。黃海海戰中,「經遠」艦就是被「吉野」的火炮打得裝甲脫落而沉,可見這個問題還是挺嚴重的。
綜合來看,北洋水師各艦有些問題是當時時代局限造成,有些是德國作為新興海軍強國,設計上不如英國造成的,也有清政府自己決策造成,不一而足,需要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