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當時由於沒有強大的空軍力量,致使日軍肆無忌憚的對中國各大城市進行轟炸。1938年到1943年,日軍對中華民國戰時首都重慶還進行了長達五年半的戰略轟炸,給中國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1941年6月5日,24架日軍轟炸機再次對重慶進行飽和式轟炸,上萬民眾湧入隧道,躲避日軍轟炸的時候因為高溫和通風不暢,窒息而死,史稱「大隧道慘案」。
抗戰期間,日本對中國的轟炸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但是在二戰末期,日本也遭到了美軍的大規模轟炸。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軍就一直想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1944年6月15日,68架B29轟炸機從中國成都起航,轟炸位於日本九州島的八幡鋼鐵廠,但是只有47架命中目標,四架墜毀,四架未能起飛,六架因故障不得不在海上迫降。後來馬裡亞納群島,硫磺島等軍事基地被佔領後,美軍便不用再次中國起飛,直接就可以從這些島嶼起飛,就近轟炸日本本土。
1944年11月到1945年8月,美國先後對日本98座城市進行大規模的轟炸,炸死23萬人,炸傷55萬人,全日本四分之一的房屋被燒毀,1600多架飛機被摧毀,1650艘艦船被擊沉。東京是當時受到轟炸最嚴重的城市,傷亡也最大。
1945年1月,當時美軍剛研製了一塊新型的燃燒彈—凝固汽油彈。這種汽油彈在爆炸後會產生1000多攝氏度的高溫,這種燃燒彈爆炸後還附有膠狀物,很難被撲滅,凝固汽油彈對日本城市的民房具有很大的威脅,還可以破壞那些為軍工廠提供零部件的小型作坊。美軍希望能夠用這種新型的燃燒彈摧毀日本的軍工生產能力,震懾日本國民。
1945年3月9日夜,334架B29轟炸機起飛後直接撲向日本東京,這些轟炸機為了多帶一些汽油彈,還拆除了其他的機槍和機炮。這些轟炸機在東京上空進行了地毯式的轟炸,投下了大約2000噸的燃燒彈,東京市中心大約41萬平方公裡的區域被夷為平地,東京約有四分之一被燒為灰燼,其中百分之十八是工業區,百分之六十三是商業區,其餘的是住宅區。
此次東京大轟炸對日本造成的影響很大,大火造成的灼熱氣浪和冷空氣形成強勁對流風,造成大火進一步蔓延,根本就無法撲滅。燃燒彈產生的高溫足以使得市區的所有可燃物燒著,包括人體。而且此次轟炸的精準度也很高,兩架導航飛機對目標地區投擲照明彈,為轟炸機指明目標。日本皇宮和宮殿的一部分也被焚毀,明治神宮被焚毀。3月10日之後,美軍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李梅少將又繼續指揮轟炸機群對日本東京,大阪,神戶等地進行大規模的轟炸,熊熊烈火燒遍了整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