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有一種是相濡以沫的餘生,還有一種是各不相欠的搭夥。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另外一種特殊的情況:一些老年人離婚或者喪偶後,子女也逐漸有了自己的生活,心靈比較空虛寂寞,就想找一個老伴一起共度柴米油鹽。
但是,只是一起過日子,彼此都不想進入婚姻殿堂。那麼,這種老年相互抱團的情況可取嗎?
搭夥過曰子,好就過,不好就散夥
小區的張大爺在喪偶後曾經一度很沉寂,幾天不出門。小區的老夥計們擔心他,經常拎著他喜歡的二鍋頭和花生米上他家找他。
曾經,只要有酒有酒友就沒有什麼煩惱的張大爺,突然就拒絕了這些老夥計們的造訪,表示沒心情喝酒,只想一個人靜靜。
大家都很擔心啊,還給他兒子打了電話說了這事,可兒子卻沒心沒肺的說:這不挺好,不喝酒好啊。
直到後來一件事解救了默默寡聞的張大爺,老夥計們拾掇他去小區的牌友俱樂部,好不容易去了一次,認識了樂觀熱情的王婆婆。
王婆婆63歲,張大爺65歲,兩人都是喪偶,都有退休工資3、4千一月。王婆婆的兒子在美國,也不需要她帶小孩,所以一個人總是往人多的地方串。
後來,張大爺也有了笑容,當然大家都知道王婆婆和他「搭夥」過了日子。
只是住在一起生活,相互默契沒有領證,各自拿出1500作為生活費,其他都是AA的,逢年過節生日啥的也給對方送個禮物,對方子女回來了也會一起吃個飯。
有人問張大爺你們這樣在一起,沒有領證,你要有個什麼事她能為你付出嗎?張大爺說,真正過出感情來了,自然會為對方付出,要是沒有感情,領證也沒用。
搭夥過曰子是正確的選擇,不然平時萬般好涉及財產就水火不容
同事的爸爸68歲,曾經在65歲那年選擇了找個老伴再婚,對方58歲,比他小十歲。
當然,選擇那個女人結婚,也是看中了對方有勞保沒有負擔,而且年紀年輕,至少也是能幫襯一把的。這也是同事為啥也支持他爸爸再婚的原因,請個保姆都要花錢呢,這樣還可以省下一筆錢。
大概是雙方都比較各懷目的,黃昏戀的結合首先也是不那麼純粹。
同事有個親戚是市裡的領導,同事自己也是比較有地位的,所以那一家子希望能夠達成一種婚姻的紐帶關係,對他們提供些便利。
後來,果然那家子事情就不斷,一會兒子有事,一會侄子有事。起初還能相互包容,但後面也是掩不住的性子了,把不耐煩的表情都寫在了臉上。
最後的導火線是同事爸爸病了,那女的照顧的倒是比較周到,但她兒子提出要支付每個月5000的營養費,原因是老頭退休工資只有4000,雖然醫藥費能報銷大部分,但是相當於他媽媽把自己的退休工資也要搭進去。
為這事,兩家人鬧掰了,最後還是很狼狽的分手,兩個老年人哭了,但因為子女的矛盾不得不分開。
同事說,老年人千萬不要結婚,後患無窮,平時萬般好,到最後因財產房財,臉都撕破了,太難看了。
生無常、今不慮夕、明日憂來、明日愁,搭夥過日子就在抓住眼前的小確幸
有人說,老年人搭夥過日子就像戀人談戀愛,不需要承諾,要是有什麼利益衝突,就好聚好散。
另外有一對是隔壁小區的,也是搭夥過日子,男的是個退休教師,女的是退休公務員,兩人退休金都很高,五六千,而且家庭原始積累也不錯,子女也是條件很好,對雙方老人都很尊重。
子女很感恩對方老人的存在,因為他們可以很寬心讓老人獨自居住,減少了不少精力,可以把更多時間花在事業打拼上。
兩個老人彼此都認為,在一起生活不僅是為了老年人生活的方便和互助,關鍵是心靈上的孤獨得到了照應。
生命只有一次,這一次旅程的最後階段也不要委屈自己,性格能相處得來就繼續,不能相處抬腿走人,沒什麼大不了的。
兩人每年都會一起出去國內遊幾次,國外遊1次,反正也沒有金錢上的局限和束縛,所以日子還是過得挺愜意的。
互相彌補精神需求,互相經濟獨立,是最好的相處模式。
結語:
老人,年紀大了,也許也不需要再給孩子幫忙了,那麼,很多人就選擇不給孩子添亂,過自己想過的日子,不再給孩子增加煩惱。
所以,他們也是為了排解孤獨選擇了搭夥過日子。其實,這種方式也無需過於詬病,只是一種選擇罷了,畢竟很多年輕人都不選擇用一紙婚約束縛自己,年紀大的老年人更是豁然開朗也可以理解。
餘生不長,只要不影響家庭,不影響社會,保持自己心情愉悅,就大膽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吧。但是,這樣的模式也需要守住安全的底線:一是自己要爭取子女的理解為前提,不然與全世界為敵就不值得去做,二是是自己要有安身房和留住手中的過河錢,以備不時之需,畢竟人心難測,握在自己手裡的才是最靠譜的、最值得去信賴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