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報導,滴滴出行宣布正式進入哥斯大黎加,服務覆蓋首都聖何塞、卡塔戈、彭塔雷納斯、埃雷迪亞和阿拉胡埃等5城,觸達全國人口的65%。哥斯大黎加是滴滴服務的首個中美洲國家,也是繼巴西、墨西哥、智利和哥倫比亞後,滴滴進入的第五個拉美國家。
滴滴目前情況
滴滴自2015年開始陸續投資海外出行企業,先後投資了全球七大移動出行平臺,包括巴西的99,印度的Ola,南非、歐洲的Taxify,中東的Careem和東南亞的Grab,以及美國的Uber和Lyft。
而滴滴真正的國際化運營開始於2018年。2018年1月,滴滴收購了巴西最大的本地共享出行服務平臺99。目前,99服務遍及巴西500多個城市。2018年2月,滴滴在臺灣和香港落地運營。2018年2月9日,滴滴與軟銀宣布計劃成立合資企業,進入日本計程車市場。2018年4月和5月,滴滴在墨西哥和澳大利亞推出了自有品牌業務。2018年9月開始,滴滴通過合資公司在日本啟動了計程車打車服務。2019年6月,滴滴進入智利和哥倫比亞,並於同年10月在哥倫比亞推出計程車叫車服務。
據悉,滴滴目前在墨西哥城、瓜達拉哈拉、蒙特雷、託盧卡、蒂華納、梅裡達、墨西加利、奇瓦瓦共計8座城市運營快車業務,服務近2500萬墨西哥居民,超過墨西哥人口總數的20%。
作為中美洲第二大經濟體和拉美創新的領先國家,哥斯達黎一直積極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目前,滴滴是唯一在拉美地區數百個城市運營O2O服的中國企業。隨著哥斯大黎加業務上線,滴滴的服務在拉美觸達上億人,為當地司機提供靈活收入。
滴滴海外優勢
* 結合當地市場情況與政策:據報導,由於拉丁美洲金融或者行動支付並不發達,滴滴公司和當地企業合作,為司機或者乘客推出了銀行儲蓄卡等服務。
* 技術過關:據悉,近兩年來拉美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只是巴西等國家雖然城市面積在擴大,經濟在發展,但治安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依然比較落後,而且早些年在拉美地區打計程車幾乎都造成了一些惡性犯罪事件。而滴滴網約車的加入恰好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其可以通過平臺對計程車司機的信息進行監管,給人們帶來更有安全性的出行選擇。其次,目前,Grab平臺上已經擁有超過110萬名司機,其在東南亞7個國家、65個城市的日訂單量近300萬,在第三方計程車打車市場佔有95%的份額,在私家車打車市場佔有71%的份額,遠遠領先於在本地單獨作戰的Uber公司。去年底,Grab還推出了無需現金的充值支付GrabPay Credits,這顯然離不開滴滴的技術支持。
* 開拓自身的服務體系:2018年,滴滴相繼在巴西、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亞等海外多個城市開啟運營,為海外用戶提供出行體驗或服務等。
競爭者
雖然在Didi Food在墨西哥市場面臨外賣行業領導者iFood的威脅,但總體來說滴滴最大的競爭對手仍是Uber,而滴滴也在緊緊跟隨Uber的腳步。目前,除了Uber,拉美市場還有西班牙的打車軟體Cabify和希臘打車軟體Beat等打車軟體,但是它們和滴滴、Uber都不是一個梯隊的。隨著滴滴的入局,拉美地區的網約車市場很有可能會迅速整合,估計不久之後滴滴就會和Uber展開正面廝殺。相對滴滴而言,儘管在2016年打敗了Uber中國,但Uber的優勢在於:
* Uber是中國外最大的在線食品配送商:Uber於2014年推出外賣服務UberEats,首先是在洛杉磯、多倫多試點。而截止到2017 年末,UberEats 業務已在全球 200 座城市上線此服務。據 TechCrunch 報導,截止到2017年年底該業務至少在其中的 45 個城市實現了盈利。在2017年第四季度,UberEats為Uber貢獻了10%,也就是 11 億美元的總收入。並且,UberEats的業務增長速度遠遠高於Uber打車業務的增速。
* 經驗更豐富,戰略靈活:UberEats把所有餐食的配送時間都限定為10分鐘,配送的餐品都是與當地餐館合作,推出適用於快捷配送的菜品。Uber在送餐領域的一大競爭優勢在於,它可以利用遍布全球的數百萬名Uber司機組成的網絡。在運營UberEats的城市,Uber司機既可以搭載乘客,又可以去送餐。有的城市還有專門的UberEats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