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讀過夏洛蒂·勃朗特的四部小說《簡·愛》、《謝利》、《維萊特》、《教師》和書信集,就會強烈地感受到她作為女作家為女性的尊嚴、獨立而吶喊。
這些作品主要在女性的教育和經濟獨立、男人與女人的相互關係2個方面表現出她強烈的女性主義思想。
01 女性的教育和經濟獨立
《夏洛蒂·勃朗特書信》中,收錄了一封夏洛蒂·勃朗特在1846年致伍勒女士的信,在信中她批評了對男孩子要給以充分的自由,女孩子要給以過分的保護這種矛盾的教育方法。
在《簡·愛》中主人公簡也宣稱:
「女人一般被認為是極其安靜的,可是女人也和男人有一樣的感覺;她們象她們的兄弟一樣,需要運用她們的才能,需要有一個努力的場地;她們受到過於嚴峻的束縛,經歷過於絕對的停滯,會感到痛苦,正如男人感到的一樣;而她們的享有較多特權的同類卻說她們應該局限於做做布丁、織織襪子、彈彈鋼琴、繡繡口袋,那她們也未免太心地狹窄了。如果她們超出習俗宣布女人所必需的範圍,就嘲笑她們,那也未免太輕率了。」
這段簡在屋頂上發出的呼聲,好像是在責問上天:女人和男人是一樣的人,有同樣的感覺,但為什么女人和男人不平等?
《簡·愛》話劇劇照
如果聯繫簡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會發覺簡的呼聲是與當時的主旋律很不協調的。維多利亞時代是相當注重紳士淑女的禮儀規範的,當時對女人的規範是什麼呢?
正如英國散文家斯泰爾在《旁觀者》中所說:
「她應該是女兒、姐妹、妻子、母親……是人種的附件而已……她應該具備悠悠的溫柔,輕輕的畏怯……以區分另一種性別,帶著某種歸屬感,然而恰恰是這種自卑使她更為可愛。」
在這段話中,可以看到19世紀乃至傳統的男女教育,其結果是男子愈加強大,女子愈加弱化、柔弱。
許多人,無論男人和女人,都把女性的柔順和服從看成是女性的正常的狀況,其實它不過是男性社會對女性的一條規範,在這種情況下,對這條規範的具體體現並非是出自女性本質的。因為柔順是一種扼殺自我的特性,太溫柔使女性喪失很多自我,喪失了自我塑造的權力。
而簡抗議男性社會對女性的種種規範,具有叛逆精神,可以說這是古老的女性意識開始覺醒的標誌——帶著滿身的創傷,充滿痛苦與情感——開始向舊世界發難。
在書信中,夏洛蒂不止一次地談到了沒有財產的未婚女子的狀況;她在經濟上處於從屬地位,沒有事情可幹,社會地位低下,毫無目的地活著。如她在一封信中說:
「當我看到——不僅在貧窮的家庭,而且在富裕的家庭——許多姑娘坐等出嫁時,我為她們感到由衷的遺憾。如果命裡註定她們有一個幸福的婚姻,毫無疑問,那當然很好,然而,如果不這樣,那就最好使她們的生存有一個目的,以消磨她們的時間,否則,無所事事的無聊一定會使她們的天性墮落。」
夏洛蒂作為一個感情細膩、豐富的女人,她能深刻地體驗到作為女人的痛苦感受,所以女子在婚前婚後的屈辱地位以及女子沒有職業的問題,使她運用抗議的辭令表達自己的思想。
同時夏洛蒂也認識到:婦女的獨立首先在於經濟的自主,她筆下那些敏感的姑娘之所以要忍受非人的勞務去當家庭教師,首先是為取得經濟獨立。
夏洛蒂在自己的書信中多次表示婦女不應只成為婚姻市場上待售的貨物,降低自己的人格,應該用積極的勞動掙得自己的地位,1848年她在信中說:
「沒有財產的姑娘,應當從小受到維持自己生活的教育,並且養成這樣做的習慣。」
她還進一步表明了一種激進的見解:
「如果她們嫁給窮人,那就應該有能夠幫助她們的伴侶的可能……如果所有的父母都這樣想,他們就不會以圖謀金錢的婚姻來教養女兒了,因而,婦女將不會象現在那樣可憐地降低自己的身價了。」
她的這些見解在她生活的維多利亞時期代是很先進的,很具有革命意義,因為那個時代,女人推崇的是做「家裡的天使」,女人的職責地位是在家裡,而不是在社會上。
另外,對《簡·愛》的結尾:簡獲得了叔父的遺產以新面貌回到了桑菲爾德。人有認為這是一個敗筆,破壞了簡以精神的清新獨特贏得了羅徹斯特的愛情。
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因為在簡與羅徹斯特訂婚後,羅徹斯特按照自己的意願給簡買衣服、項鍊、頭紗,而當時簡就想:要是自己能有一筆錢,能按自己的心意為自己和愛德華買一些東西。因此,簡在重新團聚的場景中由於她的經濟獨立而感到幸福,這顯示出作者對婚姻中男女在經濟上平等的一種願望。
由此可以看到,在作品中,夏洛蒂抗議了女性在教育和經濟上與男性的不平等,她發出了女性解放的典型呼聲。
02 兩性間的相互關係
夏洛蒂·勃朗特在1850年寫給蓋斯凱爾夫人的信裡認為兩性間相互關係的問題,屬於她所謂的「深深植根於社會制度的基礎的罪惡——我們對它無能為力,也不能對它進行抱怨,最好不要經常去考慮它。」
這說明夏洛蒂對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知道女人在現存的父權制社會中的境遇。在信中,她還經常對不負責的愛情婚姻以及為了追求金錢、社會地位的婚姻進行了抨擊。
在傳統的描寫愛情的小說中,小姐們總是美貌溫柔的,而她們的情人們總是謙恭忠誠的,具有騎士風度的。而在夏洛蒂的筆下,愛情卻是被如此描寫的:
女主人公蒼白矮小,一點也不美,帶點天才的味道。她的情人則是一個體格魁梧、感情熾烈的男人,他的力量表現為某種獨特的生命與性格的活力。他是粗暴野蠻的,而那少女鬥志昂場地同他搏鬥。她在這場搏鬥中開始嘗到了新的生活的興奮和滋味。
比如,《簡·愛》的主人公就呼喊著「公平的戰場,不要照顧」,她像是一個十足的鬥士,內心世界正盼著向男人衝殺過去,與她較量一番,來證明她的力量和平等地位。這就是簡所持的愛情新信條。
而且這不僅僅是簡·愛一個人的見解,《謝利》中的女主人公謝利也對婦女的天性和作用作了更為大膽的探索,她對自由的熱愛,她對她那個時代習俗的批判意識都是反叛的標誌,如謝利慷慨激昂地說出了這麼一段話:
「頂聰明、頂精明的男人也往往用有色眼鏡看女人,他們並沒看到女人的本質,他們誤解女人,不管是好是壞。他們所謂的好女人,是五成玩偶、五成天使的一種怪物;他們所謂的壞女人幾乎往往就是惡魔。」
這說明謝利對父權制社會中兩性關係的最清醒的認識:男人們誤解女人,看不到女人的本質,他們所謂的好女人,是五成玩偶,五成天使的一種怪物。
這在當時的維多利亞時代,可以說是一個很深刻的認識,因為英國19世紀關於婦女佔統治地位的觀點是做「家裡的天使」,也就是說婦女的地位不是在社會上,而是在家庭中。
女性存在的理由是侍奉丈夫、父親、祖父、兄弟、監護人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男性的「恩人」,按社會正統觀點看來,婦女不在家侍奉丈夫、孩子,不合乎「家裡天使」的模式就是違反女人本性,就被認為沒有人性的怪物。
「家裡的天使」集中概括了在一個男權世界裡理想婦女形象。這個理想在整個19世紀十分盛行。現代女權主義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就號召「殺死家裡的天使」,說不殺死這個「天使」,婦女就不能從精神上解放。
聯繫英國19世紀的思想背景和對「家裡天使」模式的推崇,便不難看出,謝利譏諷男人們所推崇的好女人,是五成玩偶,五成天使的怪物,是人造的,是假的,這些話在當時有多麼激進,簡直是顛覆性的言論,是一種叛逆。
由此可以說夏洛蒂是偉大的,反正統的,她發出了抗議男性社會的呼聲。維吉尼亞·伍爾夫曾讚揚她的作品「勇敢、真誠、緊緊扣住女人的感受」。夏洛蒂的女主人公們打破了有關兩性關係的一些清規戒律。
這些清規戒律禁止女子在愛情方面與男子平等、開誠布公地表示愛情和愛得同樣強烈。當時機到來時,夏洛蒂的女主人公們打破那種女方含而不露的傳統,公開表白了自己的愛。如簡在她尚未得到羅徹斯特愛情回報以前,就公開向他表白了自己的愛。
《教師》中的女主人公弗蘭西斯一樣,不僅是熱情和獨立不羈的,而且對婚姻問題抱著激進的觀點:
當弗蘭西斯傾心於克林斯沃恩時,她完全沒有怕羞的心情:她甩開雙臂一把摟住我,激情地熱切地把我緊緊壓向她的心房,她全身的力量在她那張得大大的眼睛裡炯炯發光,使她那生氣盎然的臉頰變得緋紅。她的神態和動作都像是受到靈感的感召;她的神態有那麼一種光輝;她的動作有那麼一股勁頭。
這一段描寫在現代的女權主義者看來真是一個高潮,女性若在精神上爭取解放和新生,就一定得先從對愛的婚姻的追求和使無愛婚姻告終起步。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一展新姿提出這個最基本的實際上是恢復和獲得女性的最起碼的人的權利的要求,這是女性意識的恢復和覺醒,是女性維護自身尊嚴的宣言。
因此,在夏洛蒂的文學生涯中,她曾被指責為一個叛逆者,一個激進派,一個女權主義者;說她反宗教、粗野,像個男人。於是夏洛蒂在《簡·愛》那篇有名的再版序言中反駁道:
「習俗不等於道德;偽善不等於宗教。攻擊前者不等於攻擊後者。揭去法利賽人臉上的假面具,不等於向荊冠舉起不敬的手。」
夏洛蒂堅信自己的作品寫出了真情實感,她曾說過:
「我感受到,作家的第一職責是忠於真實和自然;第二職責是勤勤懇懇地鑽研藝術,以便使她們能夠雄辯而有效地闡釋這兩位偉大神靈所宣示的教諭。」
這段話說明了夏洛蒂·勃朗特把崇拜真理作為第一位,其次才是「藝術的考慮」。她以她的作品表明:女人也有愛的權利,女人的天然感情也是正當的。
所以,在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中不存在男尊女卑的觀念,她的女主人公們是作為自尊自強的形象出現在她的作品中。
如《簡·愛》中的女主人公只不過是一個身材瘦小、相貌平常的姑娘,但她卻有其獨特的風採,簡·愛真摯、誠實、自愛自重,這在當時的女子世界中是超凡脫俗的。
在簡與羅徹斯特交往的過程中,他們之間相互吸引,但當簡得知羅徹斯特既要英格拉姆小姐,又要把她留在桑菲爾德的時候,她不能容忍了,簡這個弱女子喊出了在愛情上女人和男人一樣是平等的。這在當時的父權制社會無疑是一個宣言,簡與羅徹斯的愛情正是基於平等基礎上的精神的契合。
但當簡得知羅徹斯特的太太還活著的消息時,一種難言的痛苦在吞噬著她的心靈。羅徹斯特苦苦相求,勸簡留下隨他到法國去,是走,還是留下做羅徹斯特的情婦?簡在精神上控制了自己,選擇了「比死亡更糟糕」的命運:離開桑菲爾德,離開自己最心愛的人,出走異鄉。
於是簡保住自己心靈和人格的獨立,沒有被愛的旋風席捲一空。這正如簡的自白:
「我關心我自己。我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是沒有支持,我就越尊重我自己。」
在小說的結尾,簡回來了,在平等的基礎上她和羅徹斯特結合了。婚後是歡樂的、幸福的。正如簡所說:
「現在我已經結婚十年了。我知道同我在世界上最愛的人一起生活,並且完全為他生活是怎麼回事。我認為自己極其幸福——幸福到言語都無法形容,因為我完全是我丈夫的生命,正如他完全是我的生命一樣。」
夏洛蒂用這種充滿感情的詞語描述這種和諧的男女關係,與那種吵吵鬧鬧、不冷不熱的男女關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強調說明了美滿的男女關係意味著心靈的和諧、平等。可以說,簡改變了父權制的男女關係。
夏洛蒂·勃朗特對男女關係的探索,使他的小說在歷史的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總而言之,夏洛蒂·勃朗特的四部小說和書信。我們可以看到夏洛蒂對女性問題的關注,對於男性的自鳴得意和女性的處處受挫,她給予的揭露和抨擊,表現出強烈的叛逆精神。並且指出女性自立的道路:
應該讀嚴肅的書,試圖把它們讀懂;她必須教育自己,不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伴侶,而是發展自己潛在的才能,讓男人看到她和他是一樣的;婦女需要的是力量、獨立精神、勇氣和智慧,前途掌握在她們自己手中。
夏洛蒂作為一名女作家,如此理直氣壯地把女人當作女人來描寫、讚頌,不以她對男人有無用處來為之辯護,真正地在文學中確定了婦女的主體意識,從這點上說,夏洛蒂·勃朗特可以說是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