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特這一姓氏,中國讀者早不陌生。通常在此姓下,有夏洛蒂、愛米麗和安妮三位英國著名作家,人稱「三姐妹星座」。她們高踞文學星空,壯麗璀璨。愛米麗·勃朗特因其作品《呼嘯山莊》聞名於世。她生性獨立、豁達、純真、剛毅、熱情而又內向。她頗有男兒氣概,酷愛自己生長其間的荒原,平素在離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誼,最喜與大自然為友。在寫下「我的靈魂絕不怯懦」這句詩行時,年輕勇敢的愛米麗·勃朗特堅信著自己的信仰、情感,充分地感知著自我。雖年紀尚小,但她早已知曉了自己的該如何走過一生:為詩歌而生、為寫作而生。
愛米麗哥哥提供的畫像-畫中人為安妮或愛米麗尚存疑
愛米麗·勃朗特生平
愛米麗·勃朗特(Emily Bront , 1818.7.30—1848.12.19)生在約克郡的桑頓,比其姐夏洛蒂僅小十八個月;和夏洛蒂一樣,出身於英格蘭苦寒山地一個多子女的教區牧師之家。她不到兩歲時隨全家遷至同郡的霍渥斯,三歲喪母,像她的兄弟姐妹一樣,在鰥居的父親和終生未嫁的姨母教養之下成長。六歲開始,零星受過一些教會慈善性女子寄宿學校教育,十九歲在哈利法克斯勞希爾女子學校任教六個月。二十四歲時,曾到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女子寄宿學校求學八個月,專習法文、德文、音樂、繪畫。她屬於早熟天才的類型;十一二歲開始習作詩文,二十七八歲創作《呼嘯山莊》,於完成後一年出版;此前一年還與夏洛蒂和安妮共同出版了一部詩歌合集。為避時人對「婦人而為文」的刁難,三姐妹均以男性化名為筆名,愛米麗所署,是埃利斯·貝爾。她的詩和小說,當時並未贏得理解和賞識。她終生未婚,因患肺結核病不治,三十歲即辭世,生平事跡鮮為人知。
勃朗特三姐妹(居中女子為愛米麗)
其父派屈克·勃朗特繪(1834)
愛米麗·勃朗特像她的姐妹一樣,在其短暫一生,始終處於多重劣勢之下從事文學實踐。所謂多重劣勢,主要包括家境清貧,常需為個人求學和生活出路憂心;生為女子,幼失慈母,常遭性別歧視和家務之累;此外就是窮困和疾病帶來的早夭。在這些方面,如果說愛米麗和她的姐妹尚有不盡相同之處,那也只是程度更甚。另外兩點,就是她比夏洛蒂短壽以及她比夏洛蒂和安妮都更賦有詩人氣質和內在生活;而更為可嘆的是,由於早夭,她那身後鵲起的文名,未曾給她那顆敏感孤寂的心帶來些許安慰。
呼嘯山莊:充滿激情的世界
《呼嘯山莊》創造了一個充滿激情的世界,這裡發生的事件超出了理性和想像的疆界,永久地刻在故事人物和眾多讀者的記憶中。英國作家毛姆曾把《呼嘯山莊》列為他心中世界十大最佳小說之一,並評價道:「我不知道還有哪一部小說中,愛情的痛苦、迷戀、殘酷與執著,曾經如此令人吃驚地描繪出來。」動物、靈魂、鬼魂,以及像希斯克利夫這樣的難以預測的人物都是這本書的主角。驚悚的氛圍籠罩著書中世界,影響著書中人物的核心關係,也孕育著狂喜、陰森、瘋狂的情緒。這部作品敘說著、演繹著死亡,甚至玩弄著死亡——希思克裡夫穿過凱薩琳棺材側板,又或將妻子伊莎貝拉的狗從花園的鉤子上吊起來——它著迷於人類的極限,沉浸於死亡與邪惡的力量、衝動的行徑、幼稚而崇高的情感,不可抗拒的意志力以及邪惡背後的可怖後果。
1874版原版呼嘯山莊的封面
《呼嘯山莊》具有精妙的布局、複雜的時間線和多角度敘述模式,在生動呈現的家族歷史和大環境中穿插不平凡的故事。這部作品中也表現了對於「幻想」的迷戀,尤其是情色幻想在人們生活中的力量;情色與財富、權力繼承、土地繼承是不可割裂的——在了解關於希斯克利夫的真相之前,伊莎貝拉都認為他是「一個浪漫的英雄」——在這個精心策劃的關於繼承、近親結婚和偷盜的故事之中還有許多類似的幻想。愛米麗·勃朗特著迷於超越極限的感情,但又能將其控制在嚴肅文學的範圍之內。她反對典型哥德式小說和維多利亞時代情節劇中歌頌的人的精神與社會力量以及其中揭示道德啟示的情節,獨具匠心地將其寫作基於特定的歷史環境與物質世界,通過複雜的時間場景和敘述模式,將哥德式小說寫作模式轉換為心靈探索的模式,擴大了英國小說的敘事範圍和情感上的力量。
《呼嘯山莊》網格本
《美國威格評論》評價《呼嘯山莊》道:鑑於本書所具有的驚人原創性,加之作者擁有如此強大的想像力,很自然,人們對它會有各種各樣的看法。確實,它是如此強有力,以至於人們非經細緻閱讀,無法輕易地辨別閱讀它所產生的印象,更無法自信地談論它的功過。我們被它帶著,穿過一片新的地區,一片憂鬱的荒原,點綴著零星美景;我們被它帶著,觸及強烈的激情,極度的愛與恨,以及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理解的悲傷。
愛米麗·勃朗特的詩歌
愛米麗的貢代爾詩篇
愛米麗·勃朗特是為數不多的著名詩人兼小說家之一,她的詩與小說創作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她的兩百多首詩作出現在與姐姐安妮·勃朗特共同創造的「貢代爾」世界故事中,記錄於《貢代爾詩篇》手稿(現藏大英圖書館)。這些詩的力量來源不在於潛在的敘事背景,它們同維多利亞時代其它的偉大詩歌一樣,利用不同人稱抒發熱情洋溢的辭藻,以形象化關於身份和自我探索的問題。她的詩同《呼嘯山莊》一樣,沉浸於極限的情感和激情、失落與遺忘的場景,以及人類面臨死亡時的欲望。她的姐姐——同為著名英國作家的夏洛蒂·勃朗特評價她的所寫的詩為「一種獨一無二的音樂——狂野、悲愴、令人振奮」。
No coward soul is mine,
No trembler in the world’s storm-troubled sphere;
I see Heaven’s glories shine,
And Faith shines equal arming me from Fear.
我的靈魂絕不怯懦,
絕不顫慄,哪怕在風暴肆虐之地:
我看見天堂之光閃耀,
信念亦同樣閃耀,助我抵禦恐懼。
(愛米麗詩節選,王柏華譯)
撰稿:馮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