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蒂﹒勃朗特上學時戀上老師,借《簡愛》寫自己的上位野心

2020-12-22 玉人舊時光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視野和經驗裡。

同樣是孤女,同樣寄居舅舅家,林妹妹顯然把客邊的身份始終記在心裡。她告誡自己不可以任性,不可以要求更多,不開心的時候自己「淌眼抹淚」,或到詩句裡尋求溫暖。治療咳嗽需要人參入藥,不肯對人言,寶玉答應幫她向老祖母提起這件事,可他走後,她還是覺得和寶玉之間「雖素習和睦,終有嫌疑」。

儘管我們覺得,她在外祖母家,其實也沒人敢欺負她,但她始終處於低調的緊繃狀態。

簡愛顯然同林妹妹的性格不同,作為孤女,她對舅媽的區別養育十分不滿,她為僕人區別的服侍憤憤不平,她有個表弟,但並未發展成青梅竹馬——孤單無助的她成為表弟欺凌取樂的對象。

她在生活裡握著拳,隨時準備著戰鬥。

故事正是從這裡開始,她回擊了表弟,也因此被舅媽懲罰——關在紅房子裡了。

林妹妹的自苦贏得很多人疼愛,而簡愛則把親情搞得十分僵化,攪起人性中的惡,並承受帶來的後果。

並不是說林妹妹的方式一定好,簡愛的方式一定差,而是說無論哪種方式,順從或對抗,作為寄居女孩,都會有難以消解的委屈。

可以說,《簡愛》在某些敘述角度上有一點和《紅樓夢》相似,它們都有一部分內容來自作者親歷,又都以歷經過滄桑的成年者的眼光回望當初的成長。

不同的是,曹雪芹的感覺更複雜,理性上承認愧對父兄,感情上則對逝去的青春九死而不悔,而夏洛蒂﹒勃朗特則以勝利者的姿態揭露和批判那些曾阻礙過她尋求成功的醜惡人物。

夏洛蒂勃朗特畫像

曹雪芹的林妹妹,自苦,也能看到別人的不如意,明白眾生皆苦;簡愛則一直困在委屈裡,用別人最終的沒落墊高自己的幸福。

長大後的簡愛回憶起被關在死寂的紅房子裡擔驚受怕的情景時說,「假若我是個漂亮的小孩,我可能就會得到大家的喜歡」。

這真是夏洛蒂﹒勃朗特的死穴啊——她還是歸咎於容貌這類外在東西,就像她向羅徹斯特告白時一樣;或者說她真的不了解人性的自私,人們對待一個侵佔他們資源的外來者,天生就會提防,很自然地就會把她歸為異類。

夏洛蒂﹒勃朗特暗示讀者,簡愛的媽媽因追求真感情不顧一切嫁給了窮苦的父親,失去了財產的繼承權,簡愛的舅舅拿走外公所有遺產,這也就意味著舅媽其實是用簡愛媽媽的那一份財產來養育簡愛,因此,舅媽沒資格區別教養她。

作者這樣寫,總感覺那裡不對,這其實是簡愛媽媽明知道這麼個結果,已經放棄了的啊。

這多少對舅媽不太公平,但,簡愛就是這麼理直氣壯。她倔強地要求這世間給予她該得的一切,以致有時顯得蠻不講理。

坦普爾小姐對她多加照顧,幫她撕去「愛撒謊」的恥辱的標籤,又帶她吃糕點,以緩解學校供應不足帶來的飢餓,但後來因為坦普爾小姐結婚,搬走了,長大後的簡愛這樣說,「她和她的丈夫搬到了一個很遠的郡,最後和我斷絕了聯繫」。

斷了聯繫,或許是坦普爾小姐也不能左右的,比如信件被郵差弄丟,或坦普爾小姐生活裡遇到難題自顧不暇,不得而知,但從她對簡愛之前的種種照管來看,她不像個有了歸宿就忘記窮朋友的女人。

所以夏洛蒂﹒勃朗特這種口吻讓人不適,會讓人感覺,坦普爾小姐找到了幸福,便不屑和她這個孤女聯繫。這正是夏洛蒂﹒勃朗特潛意識裡倔強孤僻的映現。

《閣樓上的瘋女人》引用裡格比的話評價簡愛,「簡愛是驕傲的,也是不懂感恩的,她不僅把別人所做的一切視為理所應當的權利,而且還覺得這一切遠遠不夠」。

是的,假若我們生活中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她總覺得是別人欠她太多,她總願意享受你一直的持續不斷的付出,你會怎麼想她?

作者寫簡愛第一次遇到羅切斯特的場景,仿佛是個童話:

天寒地凍薄暮時分,獅子一般的獵狗,高頭大馬上坐著一位裹著披風的騎士,而這位從畫中飛出的騎士在她的旁邊摔下馬來,要藉助她的力量站起來。後面所有的相處也是如此,他從和她的聊天裡得到樂趣,看到她瘦小的身體裡蘊藏著的巨大熱情。天真的孩子是個喜歡裙子、飾品這類俗物的小世俗者,競爭的女友則是漂亮的狂妄者,管家太太雖然溫暖,但是一點不懂她和主人談話的內涵,他有一個妻子,但這個妻子是他年輕時對金錢、欲望、地位的追逐時的副產品。

總之,誰都不是他的靈魂伴侶,只有她可以深入他的內心。

在她離開的那段時間,高大的男主人成了瞎子,瘋女人被火燒死,然後她繼承了大額財產歸來,名正言順的找回了她的真愛,並讓她的丈夫在兩年後奇蹟般地看到了光明。字裡行間,我能感受到充溢在簡愛或作者心間的那份激烈和爽快,沒錯,簡愛的倔強孤僻使一切讓了路。

可能嗎?夏洛蒂﹒勃朗特生活在一個偏僻山村裡,父親是個貧苦的牧師,母親很早就去世了,因姑姑的遺產贈與,得到一個去法語學校學習的機會。

學習期間,她戀上了自己的老師(這也無可厚非),老師有點粗魯,貴在率真,有思想見地,能和她談到一起,就在兩人關係有進一步發展時,被老師的老婆發現。夏洛蒂﹒勃朗特不得不退學回家。後來她寫了很多言辭熱烈的信給老師,可惜後者再無消息。

夏洛蒂﹒勃朗特為了生活,先後在不同人家做家庭女教師,但她忍受不了世人那種銅牆鐵壁似的對女教師的成見。

她曾說,私人教師是沒有存在意義的,根本不被當做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

作者在《簡愛》中曾借簡愛之口說,我的個性中有一種騷動不安的東西,有時,它攪得我很痛苦,唯一的解脫辦法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任由心靈的目光浮現眼前任何光明的景象。

她找到了小說,找到了讓心靈安靜的港灣,在這裡,她可以把圓滿的夢說給自己聽。

羅切斯特的原型,就是那個法語老師,而他的老婆變成了閣樓上的瘋女人。當然,也有人分析說,閣樓上的瘋女人是簡愛的另一個自我,是簡愛的重影,正是小時候簡愛被關在紅房子裡的疊加。但不管哪種,夏洛蒂﹒勃朗特構建的圓滿的夢,讓很多個角落裡不為人知的灰姑娘也看到了希望。

最後說一點,曹雪芹比她要悲觀得多,他骨子裡是不相信寶黛可以過得了煙火日子的,所以,他把孤苦的林妹妹寫死了,而夏洛蒂認為簡愛這樁由真實的心靈在芬丁結合而成的婚姻是幸福的。

當然,夏洛蒂此後再也沒有投入到這樣一種樂觀主義的想像中。

或者也可以這樣理解,她的那份倔強在終於功成名就之後,被現實裡的巨大的榮譽淡化了。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8.6《簡愛》:從三個角度分析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智慧
    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紀著名英國作家,她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家境貧寒、母親早逝,八歲時被送進一所慈善性女子寄宿學校,年近三十才開始埋頭寫小說。故事中的主角簡·愛,無疑是夏洛蒂·勃朗特一生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一個人物形象。任何一部優秀的作品,都能讓人從中窺探到作者的影子,《簡愛》也不例外。小說中大量的細節可以從作者的生活經歷中得到印證,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中極力向大家展示的,也是追求女性獨立,追求與男性平等的自己。
  • 《簡愛》:夏洛蒂·勃朗特筆下兩性關係的平等與不平等
    在十九世紀的英國文學界中,有這樣一個稱呼——「勃朗特三姐妹」,它是勃朗特家族三個姐妹的合稱,同時這個稱呼也代表著文學界的一個奇蹟,她們的出現不僅如群星閃耀,同時每一個人都能夠單獨作為一個文學巨星而發光。三姐妹中,大姐夏洛蒂的《簡愛》、妹妹艾米莉的《呼嘯山莊》與三妹安妮的《艾格尼絲·格雷》相繼出版之後,便引起了英國文壇強烈的轟動。
  • 勃朗特三姐妹才華橫溢,姐姐夏洛蒂《簡·愛》,震撼英國文壇!
    在英國文學史上,有很多奇蹟,其中「勃朗特三姐妹」是最為耀眼的之一。三姐妹中,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出生於1816年4月21日,今天是她204周年誕辰,我們從她的偉大作品《簡愛》中摘錄十句經典段落,感受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學才華。
  • 《簡愛》序言:夏洛蒂和薩克雷的隱妙關聯——天才間的惺惺相惜
    他這樣說:《簡愛》使我非常感到,我無比喜愛它。它是一位偉大天才的傑作。  此時36歲的薩克雷雖然還未身居文壇泰鬥之位,但早已名顯文壇,他對《簡愛》如此的肯定,必然為夏洛蒂提供強力的精神支持。因為,《簡愛》一書巨大的影響,也必然招到同等的攻擊。
  • 紀念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逝世165周年:夏洛蒂·勃朗特的黃昏...
    今年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逝世165周年。夏洛蒂·勃朗特一生寫了四部長篇小說,她的代表作《簡·愛》(《Jane Eyre》)問世一百多年來,歷久不衰。 ●《簡·愛》在中國 1847年,小說《Jane Eyre》第一次出版,出版後引起轟動,1848年再版兩次。
  • 書架上閃耀的大文豪來了 勃朗特、狄更斯手稿上藏著故事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3月15日報導:對大多數上海市民來說,也許一生只有一次機會可以親眼目睹夏洛蒂·勃朗特《簡愛》手稿的原件,那就是現在。  手稿上有很多排字工人沾了油墨的指印,還有幾位工人的鉛筆籤名。《簡·愛》創作手稿謄寫本,第三冊,夏洛蒂·勃朗特作,1847年。
  • 勃朗特三姐妹 她們一生短暫 卻留下 3 部曠世著作
    他們到達這座小村子時,這個家庭就與命運籤下了契約:這六個孩子都將在 35 年內去世,但他們中的幾個人,將寫出英國文學中著名的詩歌和小說。」這座小村子是英國北部約克郡的霍沃思,極其荒蕪冷僻的地方。勃朗特三姐妹們卻是在這裡,寫下對後世影響巨大的「簡愛」、「呼嘯山莊」和「艾格尼絲·格雷」。
  • 一個家庭培養出三名女作家,揭秘經典小說《簡愛》創作背後的故事
    夏洛蒂·勃朗特,19世紀英國文學家,是三姊妹裡年齡最大的。上過教規嚴厲,生活條件惡劣的寄宿學校,後當過家庭教師。翻閱過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這部作品的讀者,都被簡愛身上所表現出的的女性傲骨的尊嚴所欽佩。
  • 夏洛蒂·勃朗特:獨立的女人,一定有著經濟與人格的獨立
    在書信中,夏洛蒂不止一次地談到了沒有財產的未婚女子的狀況;她在經濟上處於從屬地位,沒有事情可幹,社會地位低下,毫無目的地活著。如她在一封信中說: 「當我看到——不僅在貧窮的家庭,而且在富裕的家庭——許多姑娘坐等出嫁時,我為她們感到由衷的遺憾。
  •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和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
    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毋庸置辯,特別是在她們當時所處的社會——貧富差距巨大,社會等級深嚴,性別歧視嚴重的社會裡,她們小說一經問世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和艾米麗.勃朗特的《呼嘯山莊》,主題都是愛情。
  • 簡愛的真實面目,你肯定不知道
    勃朗特可能也想不到,這位讀者的腦子出了什麼問題。今天我們可能會嘲笑地說,不會讀小說,就來聽一下楊老師的語文閱讀理解課嘛。但是,這本小冊子中的觀點就是那個時代主流態度的折射。簡愛曾經說,如果我有一些錢,會讓你對我同樣地戀戀不捨,正如我現在對於你一樣。
  • 豆瓣7.8分《簡愛》:從自卑到自立,淺析女性自我價值實現的意義
    這句話,是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書中對愛情的總結,這種自立精神也是簡愛內心遵循的人生價值觀。小說於1943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影片很大程度忠誠於原著,透過簡愛一波三折的人生經歷,向我們展示她正直、勇敢、獨立的高貴氣質。
  • 夏洛蒂·勃朗特長眠200年,簡·愛的年代仍栩栩如生
    在簡陋的房屋裡,狹小的空間裡,姐妹只能共用一個房間,為了減輕生活的悲苦,她們從小就以寫作自慰,把作品寫在一張張一寸見方的小紙片上,裝訂成一本本小書,這些珍貴的手稿都陳列在這裡。,展出的藏品包括了夏洛蒂在倫敦使用的旅行指南,其中就記載著這所博物館,以及夏洛蒂和出版人共進晚餐時穿的裙子——大概是她第一次穿去倫敦之後再次帶回到這座城市的。
  • 勃朗特三姐妹都英年早逝,但留下《簡.愛》、《呼嘯山莊》等名著
    身處逆境的勃朗特三姐妹開始了寫作生涯,她們把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都寫進了小說裡面……勃朗特三姐妹的寫作生涯並不順利,她們在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失敗後,終於以各自不同的寫作風格贏得了讀者的認可。勃朗特三姐妹激動的流下了淚水……從此以後,只要有時間,三姐妹就會在一起,奮筆疾書,互相探討。當勃朗特三姐妹都沉浸在文學的魅力時,她們的弟弟勃蘭威爾卻出事了。
  • 勃朗特三姐妹文學思想探析:男權社會下的女性意識覺醒
    在這樣的經濟環境和教育背景下,卻有幾個幸運兒,她們大多受到了有教養的或博學的父親的影響,閱讀了更多的書籍,在廣泛的閱讀中,她們萌發了女性意識,開始用寫作來抒發她們的情感,表述自己的體驗,為女性自己而寫作。這些幸運的女性中就包括包括簡 奧斯汀、勃朗特三姐妹。
  • 《簡愛》:愛是生命永恆的主題,只有與命運抗爭
    簡愛的生活和夏洛蒂有一定的巧合,例如,簡愛和夏洛蒂被送到慈善性學校,條件艱苦;他們不高不瘦;他們當過老師,家庭教師;他們愛上了一個已婚男人;他們渴望追求更廣闊的世界,過自己的生活。然而簡愛與夏洛蒂最大的不同在於,簡愛最終成為一個富有而獨立的女人,並與她所愛的人攜手共進。
  • 執手問情,與爾偕老,《簡愛》教會我們偉大的愛情是靈魂上的平等
    瘦小的簡仰望羅切斯特時,本身沒有一點的自卑,恰恰有著一種自信,也正是這份自信徵服了羅切斯特,所以他才會放棄虛偽的布蘭奇,而被簡身上獨特、堅強的氣質深深的吸引,所以兩個人的對話是精神上的平等對話,他們的愛情更是靈魂上的平等。
  • 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愛米麗·勃朗特——我的靈魂絕不怯懦
    勃朗特這一姓氏,中國讀者早不陌生。通常在此姓下,有夏洛蒂、愛米麗和安妮三位英國著名作家,人稱「三姐妹星座」。她們高踞文學星空,壯麗璀璨。愛米麗·勃朗特因其作品《呼嘯山莊》聞名於世。她生性獨立、豁達、純真、剛毅、熱情而又內向。她頗有男兒氣概,酷愛自己生長其間的荒原,平素在離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誼,最喜與大自然為友。
  • 《簡愛》:朋友,是照進生命裡的第一束光
    19世紀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至今仍是文學界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女主人公簡獨立的女性意識,百年來為多少女性樹立了楷模。這也是我們深愛著這部經典的原因之一。小說結尾簡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可謂是苦盡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