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醫生們發現,健康的人行動能力之所以維持得比較好,關鍵是有健康的髖關節。髖關節能夠發揮機體的正常活動,承載身體的重量,當髖關節周圍發生問題時可能提示周圍存在著某種病症,必須要對常見的髖關節病變進行足夠的了解,才能夠為治療提供一定的幫助,有助於改善髖關節的運動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髖關節是人體骨骼的「軸承」
髖關節,俗稱大胯,由髖臼、股骨頭、關節囊以及韌帶構成,是連接軀幹和下肢穩定的、較為複雜的大關節。健康的髖關節是維持人體活力的重要前提。
一方面,髖關節可以前後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是支撐走、跑、跳、蹲等肢體活動的關鍵;另一方面,髖關節承載身體重量,起到傳導關節上下力的作用,可以滿足身體多種生理需求。
如果把人體骨骼系統比作一輛汽車,髖關節就是起關鍵作用的軸承,它帶動了全身活動;髖關節出現了問題,就像汽車的軸承損壞,汽車就會拋錨。
在臨床中,有些老年人即使到了八九十歲高齡,只要髖關節情況較好,不發生骨質疏鬆,運動機能往往保持得不錯,日常生活和外出社交活動都能進行。
但如果髖關節發生了病變,患者不僅要忍受疼痛,還會活動減少,甚至出現抑鬱、衰弱等併發症,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也會下降,衰老進程加速。
髖關節的常見疾病都有哪些呢?
1.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有關髖關節問題的疾病,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認知最高的一類疾病。股骨頭壞死的出現有特定的誘發因素,主要包括長期過量飲酒、服用激素類藥物以及髖部創傷等,必須要在早期通過髖關節的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病情之後及時進行規範化的治療。
2.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又叫作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主要是在兒童時期發病,是股骨頭和髖臼的匹配關係偏差引起的,隨著年齡增大病變會逐漸顯現,不同的年齡發病程度不同,在治療上也各不相同。
3.髖關節撞擊症候群
髖關節撞擊症候群顧名思義也就是髖關節受外傷撞擊引起的疾病,患者會出現髖關節部位的疼痛腫脹,影響正常行走,必須要引起重視及早治療。
4.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慢性系統疾病,可以侵襲多種關節,容易引起關節畸形,嚴重時還容易導致關節的運動功能喪失,患者的典型表現就是晨起時肢體僵硬,隨著症狀加重患者活動受限程度更加明顯。
5.髖關節骨質疏鬆骨折
骨質疏鬆是老年人髖部骨折最常見的病因,骨質疏鬆會導致人體骨量減少、骨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患骨質疏鬆的老年人,輕微的旋轉、扭動都可能發生髖部骨折。
預防骨質疏鬆和跌倒是第一要務
人的髖關節健康情況不容樂觀,數據顯示,全球30%的髖部骨折發生在中國。髖部骨折的致殘率和致畸率超過50%;女性發生髖部骨折1年內死亡率為19%,男性發生髖部骨折1年內死亡率為39%;老人一年內死亡率達20%~50%。
近年來髖關節疾病發病率增長迅速,目前中國每年近100萬例人工關節置換術中,髖關節置換術佔比近一半,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雖然醫療技術進步讓大多數髖部骨折患者可以通過人工關節置換術重新站起來,但依然有很多患者出現髖部不適或骨折後,選擇生扛,或者乾脆癱在床上。即使更換了關節,有些人術後也可能不能恢復如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受到很大影響。因此,維持髖關節健康,一定要做好預防。
如果不幸患上髖關節疾病,必須及早進行治療。掌握臨床上常見的髖關節疾病,對疾病的症狀、治療和護理進行足夠的了解,能夠改善患者患病之後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