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要和自己厭煩的人好好相處?或者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表面上周旋於各個場所,內心卻唾棄著自己,想要逃離?
這就是你為自己的人格帶上了面具,人格面具理論由瑞士分析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首次提出:人格面具是從小受到的環境薰陶以及為適應社會生活的產物。也就是說人格面具是你為了能夠更好的在社會中生活、能夠更好的與別人相處為自己所帶上的一層面具,這層面具是你為自己所挑選的角色扮演。
人格在英語中為PERSONA,最初這個詞語起源於希臘語,是指在戲劇表演中演員所帶的面具。
人格面具這一心理效應在社會中這麼常見,那它有沒有危險呢?
答案是:有,當一個人過度依賴於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開始過度的認同自己所帶上的人格面具,就會出現膨脹或自卑的心理現象,也就是會造成人格扭曲,人格扭曲會使我們成為社會生活的犧牲品。
我們來看《歡樂之家》裡面的主人公,這是一部由美國作家伊迪絲·華頓發表的小說。
1.女性的人格面具
莉莉本來生於貴族家庭中,但世事難料,家族沒落,卻也不得不繼續扮演上流社會小姐,因為她的家庭和生長的環境就是這樣,如果不給自己帶上這一人格面具,就會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這就是榮格所說的受環境薰陶所影響,為自己帶上人格面具會減少在現實生活中與別人的衝突,這也是一種自身建立的心理防禦機制。
而就是這一虛榮的上流社會小姐的形象,讓莉莉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面對自己喜歡的人時,也不敢面對內心真實的感受,每天表面上周旋於各個男人之間,卻在心裡十分厭惡這樣的生活。
莉莉的母親從小教育她身為貴族就要過大筆揮霍的生活,所以莉莉從小就有一種優越感,十分認同自己上流社會人士的身份,當但家族沒落時,家庭已經沒有這樣的財力再繼續維持上流社會的生活,母親就對莉莉說:「為了身為貴族的身份,你要用你的臉蛋,用你的美貌,把錢帶回來」。
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莉莉從小就為自己帶上了貴族小姐的人格面具,並且認為自己就是上流社會小姐、美貌、應該過著奢華的生活。甚至看不上自己的閨蜜,莉莉嫌棄自己的閨蜜租房子住、總是去幫助窮困潦倒的人,莉莉總是怪裡怪氣的對閨蜜說:「這個房子又髒又破,連個女僕都沒有」。
莉莉在人格面具的趨勢下,繼續出席頻繁的宴會,過著大筆揮霍的日子,和周圍的人攀比財富,選購奢華的禮服,戴著耀眼的珠寶,塑造完美上流社會小姐的形象,妄想靠著接近男人來實現自己再次進入上流社會層次的目的,不得不周轉於她討厭的男人之中,不喜歡卻又不敢拒絕,因為她需要錢,這樣她流社會小姐的面具才不會被拆穿,面對自己喜歡的男人卻因為他只是中產階級而不得不放手,痛心錯過,為了維持上流社會的生活,莉莉繼續強顏歡笑著,帶著她自己的人格面具,利用她的美貌,期望可以得到有錢男人的垂青,繼續過上奢華的生活。
但在莉莉內心中真實的一面是厭惡著母親厭惡這個骯髒又浮華的上流社會,憎恨自己錯過了真正愛上的人,她想逃離,卻無法逃脫,因為她已經過度認同了自己的人格面具,她被自己的面具所控制著,伴隨著人格衝突和心理矛盾,莉莉總是在各種男人之間徘徊猶豫,最後與周圍的男人約會都不成功,慢慢的得罪了身邊所有的人,開始被上流社會所拋棄,最後不得不淪為了低層的女工,卻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而服藥結束了生命。
2. 男性的人格工具
在社會生活中男性總是會被認為是在社會上爭奪權力與賺取財富的主力軍,而在《歡樂之家》中,社會賦予上流社會中紳士的形象總是慷慨、富裕,男性在自己的生長環境下也給自己帶上了人格面具。
女主角莉莉的父親巴特就是這樣一位男性,巴特先生本身是富有才情的一位紳士,熱愛詩歌,卻無奈莉莉的母親,整日過度揮霍,而巴特先生也只能獨自承受壓力,對於莉莉母親的要求,巴特先生往往也只能無力的答應,而莉莉母親只把這一切當作丈夫應該做的,是理所當然的,巴特先生最後變得鬱鬱寡歡,與莉莉的對來也變的越來越少。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總是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如果我們過度依賴自己給自己戴上的人格面具,就會被人格面具所壓制,被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壓抑,不能完全真實的表達自己,自己真實的性格得不到表達,久而久之就會造成人格扭曲。
小說《歡樂之家》中的上流社會,讓我不僅想到假面舞會,在大家都帶著人格面具的一次次聚會中,就好似假面舞會,真實的自己就隱藏在人格面具之下。過度依賴人格面具會趨勢我們順應別人的期望而活,但可悲的是,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被人格面具所控制。
人格面具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只是一種工具,當我們不過度依賴於人格面具,靈活運用人格面具是可以促進我們更好生活的,人格面具是提高自身適應生活能力的心理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角色切換。
第一,我們在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通過言語、行為、思想等來為自己帶上「面具」,協調自己對環境的不適應,緩和與現實的衝突感,來達到能夠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甚至是自己不太喜歡的人,為自己營造一個舒適的心理氛圍,促進自己在社會、學校和家庭中的健康發展
第二,人格面具中積極健康的成分,可以提升我們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協調與他人交往之間的不愉快,促進生活的和諧
第三,在角色扮演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正向的運用人格工具,不能利用面具而去完全抹滅真實的自己,消極的心理防禦,不能帶來人格工具積極正向的作用,不同的場所使用不同的「面具」可以使自己更好的適應環境,得到更好的發展。
在運用人格面具的時候,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真實的自己,不能過度的去認同自己所塑造的面具,不然就會在面具之下迷失真正的自己,在把握真實自己的前提下,人格面具將會更好的提升你自身的適應能力。
(全文2272字,搜集資料3天,碼字4小時,求贊求關注,不過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