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輸出,輸出的方式除了寫長的博客和文章,還有更加簡便快捷的方法——做筆記。
上學的時候,我們讀書都會做筆記,在筆記本上摘抄或者寫下自己的感悟,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以及視野的增加,解鎖了越來越多的筆記方法。
今天為大家介紹五種筆記法,把筆記融入到讀書生活,可以解決讀書最大的疑問——讀完就忘怎麼辦?
01 構建讀書檔案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中,作者輸出的一種方式是構建讀書檔案,每本書的讀書檔案都由以下四部分構成:
閱讀這本書的目的閱讀後的收穫、感受閱讀此書後,會採取哪些行動:儘量具體,例如讀完這本《麥肯錫經營高效閱讀法》,買書之前會考慮下當天會不會閱讀,或者建立自己的讀書檔案3個月後會做什麼,有什麼樣的改變:這本書是否真正影響到了自己的生活這四個部分可以隨時添加,把每本書的讀書檔案放在一起整理,定期回顧檔案的內容,讓知識不斷翻新,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02 「蔥鮪火鍋式」筆記
利用「圓圈」和「五角星」將筆記分開,「圓圈」的部分為摘抄原文,「五角星」的部分為自己的評論,摘抄和評論交替進行,趁著讀書過程中印象鮮明的時候寫下自己的當時的所思所想。
這種方法能夠及時記錄讀書過程中的想法,保存當下的思考。
03 康奈爾筆記法
在筆記本上,畫一個倒著的T,將頁面分為三個部分,筆記欄、線索欄、總結欄。
筆記欄記錄書本上的關鍵信息,線索欄記錄自己的想法,最下面的總結欄用提綱、樹狀圖、思維導圖等簡要的方式,對這部分內容做總結。
這個筆記法也被稱為「學霸筆記法」,三個區間的劃分,包含了學習過程中的三個重要步驟,記錄、思考、複習。
04 「共振閱讀法」筆記
「共振閱讀法」是由日本人渡邊康弘提出的一種速讀法,相較於一字一句的讀書,作者傾向於用筆記的方式主動尋找書中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熟讀,輸入的同時輸出,加快讀書速度和效率。
「共振閱讀法」筆記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在讀書之前,把讀書目的寫下來使用三欄式的表格繪製曲線在表格下方標記頁碼,曲線上標記書中感興趣那一頁的關鍵字憑著感興趣的關鍵字,帶著問題去閱讀,閱讀的同時在關鍵字下方寫出書本傳達的具體意思及自己的思考。最後,在曲線上方寫下根據書中獲得的想法,準備採取的行動。每本書都做這樣的一張筆記,回看寫下的筆記,就可以回想起書中的內容。
05 思維導圖式
藉助幕布、Xmind等思維導圖軟體,或者在筆記本上手寫,提取關鍵字,做成思維導圖。
這種方法可以快速理清整本書的脈絡,重點的地方還可以詳細說明。
回看筆記時,不再是零散的信息,而可以回顧整本書的主旨和結構。
筆記在讀書生活中必不可少,如果嫌紙質的筆記太麻煩,現在有很多手機APP可以隨時記錄,而且操作都很方便。我現在常用的APP是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幕布三個APP,操作簡單,功能強大,手機APP和電腦程式都有,隨時隨地可以查看和編輯。
選擇一種成本低又適合自己的方法,讓筆記成為讀書生活中的一部分,才不枉費自己在讀書上花費的時間,讓閱讀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