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赤羽雄二非常喜歡閱讀,多年來堅持每個月至少讀書10本,一年下來就閱讀120多本,讀這麼多書,究竟有沒有給他帶來實際意義呢?
赤羽雄二在頂級諮詢公司麥肯錫工作14年,還創辦了韓國麥肯錫分公司。不僅如此,他還創作了《零秒思考》、《終身成長行動指南》以及《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等等深受大家喜歡的書籍。
之所以取得這些驕人的成績,得益於赤羽雄二長期的閱讀。
這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但不是人人都能通過閱讀,獲得成就。有些人讀100本書也沒有什麼改變,也是很普遍。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究其根源,就是「讀」和「用」的側重點不同。如果你的閱讀目的側重於「讀」,那就會不斷提高閱讀量,讀多少書籍成了你的重心。實際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狀態。
如果你的閱讀目的側重點是「用」,那麼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會更注重如何將學到的知識為己所用。比如: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著名主持人董卿,他們都通過讀書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果你一直在讀書,可自己卻沒有什麼改變,可能從一開始你的讀書目的就是錯的。既然讀書重在知識轉化,那麼又該如何做到呢?
這裡就和大家一起分享《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如何將書中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的有效方法。作者赤羽雄二在閱讀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以自己的實踐體驗為讀者總結了6種有效提高自身能力的方法。
先來分享其中一種:限制讀書輸入時間,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完成輸出,可從根本上解決為閱讀而閱讀的問題。
1. 現實情況的「濫竽充數」閱讀是在消耗我們的時間,限制讀書時間就是要終止這種情況。
在大學有這樣一個同學,家庭經濟一般,爸爸媽媽靠微薄的打工收入勉強供他上完大學。本指望他大學畢業後能夠自食其力,但沒有半點社會經驗的他走出校門四處碰壁,索性在家閉門讀書,除了讀書,其他事情一概不上心。畢業兩年了,唯一的變化就是屋子裡的書越來越多了,這讓他的父母甚是憂慮。
逃避性閱讀是要限制讀書時間的原因之一
讀書對這位大學同學來說真的有這麼重要嗎?當然不是,其實,他是在借讀書逃避現實,也就是逃避性閱讀。
每個人都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比如,原計劃周六下午做家務,但想到周日還能休息一天,於是決定周日再打掃衛生,周六下午就閱讀吧,反正閱讀是重要的事。小編本人經常有這樣的想法和決定,借閱讀來逃避其他事情。
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我們在萌發這樣的想法時,並不是內心迫切想去讀書,而是暫時可以不用做其他事情。也就是說我們的思想焦點在怎樣才能逃避某些事情,而不是閱讀。所以,這樣的思想狀態下是不會集中精力、集中思想讀書的,更不會有什麼閱讀效果。
大學的那位同學就是在這樣的意識下,一頭扎進書本裡,再不問世事,這樣的假裝努力感動的只有自己。
消極性閱讀是要限制閱讀時間的原因之一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孩子身上,比如,在孩子玩遊戲正在盡頭上的時候,你突然制止,讓他去學習、去讀書,孩子會很不高興,帶著埋怨、不滿意的情緒讀書,也只是在應付你的管教。
大人們也會有類似情況,看到周圍的同事都是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也是很上進的樣子,就在辦公桌上擺起了一摞書,偶爾一時興起就翻一翻,不過也只是證明自己在努力的擺設罷了。
作者在書中說道:
「逃避性讀書」和「消極讀書」對於個人來說其實是一種損失,因為這樣做既無法保持知識的輸入和輸出的平衡,也無法保持「從書中獲取的信息」和「和他人的接觸」的平衡。
劃重點了:在計劃讀書時間的同時,限制讀書時間也是同樣重要。
那些已經有了一定閱讀量或是讀過不少書的朋友,可安排較少的讀書時間,比如,一周讀一本就很好。世上的好書不計其數,比起一味地讀書,更重要的是吸收書中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將知識分享給更多的人。
多花時間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才是讀書的目的。
2. 通過閱讀能不能真正獲取知識,重點在輸出運用上,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輸出上,是將輸入知識內化運用的好方法。
知識輸出方法有很多,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優質的輸出,這裡我們分享工作中取得成績和自媒體創作兩種方法。
通過讀書學習獲取知識,首先是提升工作能力,取得成績
不管怎樣,在工作上獲得更大的成功才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我們通過讀書學習,做出了驕人的工作成績,無疑是成功的,也是讀書的最大收益。
而提高工作速度和工作質量是獲得成功的兩大必要因素。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對自我提升方面做了詳細地闡釋,讀過的朋友會更有感觸。如果能書中寫到的方法,轉化為自己所用,工作時會更加得心應手。
想在工作中獲得成績就要從這幾點努力了:
提高工作速度;改善溝通能力,加強協調能力;加強項目管理能力;提高文案製作能力;保持工作熱情。
劃重點了:閱讀各領域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工作能力的書,並能提升自身技能才是重要的。
自媒體創作是知識輸出的有效方法
自媒體創作是一個展現才華和個性的平臺,其中,自媒體寫作就是知識輸出的最直接方法,想要創作出優質且吸引人的好文章,作者不但需要廣泛的文化知識做支撐,而且需要不斷的新知識、新見聞來輸入。
有了源源不斷的新知識輸入才能有優質的文章輸出,如此,就形成了良性循環的圈子,自己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成長。也許一開始自己寫的文章很爛,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再加上不間斷地輸出,就會發現寫作能力其實一直在慢慢提高。
自己在讀書的同時,將學習所得通過寫作的方式分享給更多的人,也是一種成功方法。
最後想說:
高效閱讀才能達到學以致用,閱讀是讓自己有更好的成長和進步,不是逃避現實的工具。
分享就這麼多了,對閱讀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關注我喲!我們一起學習高效閱讀法,一起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