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那個年代,家裡面窮的叮噹響,老鼠在米缸裡都餓死了。
加上父親兄弟姊妹9個,用奶奶的話說:你們兄弟姊妹幾個餓不死已經是最大的福分了。
確實,那個年代,人們沒有金錢觀、利益觀,只知道能有口熱飯、一碗白米粥喝就是最大的幸福!
父親在家排行老四,大伯他們在父親之前結婚的,他們結婚爺爺和奶奶每人給他們蓋了一間土房子,以當彩禮。
輪到父親了結婚,家裡面窮的連一袋米都拿不出來。
不過好在外公外婆倒也是通情達理,沒有為難父親一家子,沒要彩禮。
但父親一家雖然窮,卻也是要臉面的,不能"白嫖"吧。
索性奶奶把米缸裡剩下的一些碎米裝起來,大概有半袋左右。
奶奶跟父親說道:小四,這是我們家剩下的口糧,人家雖然不要彩禮,但是咱老朱家的臉面還是得要的,不然以你爸爸那犟驢一樣的脾氣,可得氣死。先把你結婚這事兒給他弄勻乎,其他的再說!
就這樣,父親背著半袋碎米,推著個老式板車,就這麼把母親給"騙"回來了。
那時講究"父母婚姻",就是只要父母同意,不管你倆有沒有感情,都得在一塊。
所以母親和父親一開始壓根兒沒什麼感情,有的只是剛剛嫁過來不適應的尷尬與面對一個即將和自己度過幾十年的陌生男人的冷漠。
母親嫁過來時,父親壓根兒沒有什麼東西能給她的,只有家裡一間土房子和一間牛棚。
還有幾個歪了腿兒的木製板凳和門口那壓場的"軲轆",但母親本身也是個明事理的人,對父親沒有什麼要求。
但每個女人的內心都有一顆喜歡浪漫的心,這一點對於一生耿直的父親來說是肯定明白不了的。
他關心到的只是母親能不能吃飽,衣服夠不夠穿,不懂得甜言蜜語,從來沒送過母親什麼東西。
當然,我也知道,那個年代的父親也沒有這個能力去實現這個所謂的浪漫。
後來,父親出去打工開半掛車,自己湊了一點錢和別人合夥買了一輛工程車,收入慢慢增長了起來但是和母親常年異地分居,母親要在家帶我和哥哥,所以對兩人的感情肯定會有影響。
索性父親就直接回到家鄉工作,這一做,就是幾十年。
母親漸漸老了,也總愛念叨:現在基本上每個上了年紀的婦女手上都帶著金項鍊,我啥時候能有一個啊!
這不是攀比,而是一種渴望,可每次準備給母親買項鍊,她又心疼錢了。
我的媽呀,這黃金項鍊這麼貴啊,別買了,有這錢能買好多吃的了。
想要卻又心疼錢,總是處於這種矛盾之中。
終於有次,我和父親給母親偷偷買了一個金項鍊。
母親看到後,碎叨著:怪不得你和兒子最近神神叨叨的,原來買項鍊去了啊,我都這歲數的人了,花這冤枉錢幹。
雖然嘴上嘮叨著,但眼神裡卻掩蓋不了對金項鍊的喜愛,眼角彎起了月牙,只是多了些許皺紋。
這個時候一下耿直的父親好像開竅了:
孩子她娘,當年咱家條件不好,花半袋米就娶了你,現在咱也有那個能力給你買金項鍊了,這麼多年幸苦你了!
父親的語氣真誠且溫柔,這是個我從來沒見過的父親。
母親用手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弄了弄頭髮。
說實話,當年你家的條件我確實看不上,要不是你人還不錯,我沒準早就跑了。
母親笑著打趣道,坐下來和父親回憶起了當初,談起了往事……
母親和父親風風雨雨幾十年,不能算相濡以沫,卻也是心繫彼此。
半袋碎米和黃金項鍊都能讓母親在並不算富裕的日子裡感到幸福。這也許就是真正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