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一起讀《呼蘭河傳》

2020-12-15 月明晚讀書

請。隨著作者蕭紅的回憶一起走進她的童年,一起走近她的家鄉呼蘭河,一起感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個北方小城的生活畫面,風土人情。

《呼蘭河傳》全書共七章:第一章寫小城的兩條主要街道,街道上的店鋪,人物,街道上的大泥水坑,圍繞著大泥水坑發生的故事,以及街道上人們的平凡卑瑣的生活日常。第二章寫小城人們的精神上的各種盛舉,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從精神層面來反應這些最普通人民的生活及思想。

我最喜歡的是第三、四章,寫作者家裡的人物,奶奶,祖父,以及她最喜歡的後花園。大量的筆墨描寫後花園四季的景物,語言優美,描寫細膩,像一篇篇的散文詩。喜歡文學的你,絕對會喜歡這些文字,它們像一串串優美的音符,會彈奏出一首首充滿童趣樂章。

第五、六、七章,以作者幼小童年的視角,觀察體會家裡周圍的人物故事。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故事,馮歪嘴子的遭遇,也許讀來有些許的沉重。與作者一起感嘆這些人物得過且過,愚昧平庸,逆來順受的人格特性。同時又對他們充滿著同情與無奈。正如魯迅先生所稱讚的那樣,她將北方人民對於生的堅強,對於死的掙扎,表現的已經力透紙背。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的筆端一起沉浮感受吧。

下面介紹一下作者蕭紅的生平,她1911年6月生於呼蘭縣,即現在的哈爾濱呼蘭區。1928年就讀於哈爾濱中學,1930年因逃離包辦婚姻而離家出走。1932年與蕭軍相愛同居,結識不少進步文人,開始了文學創作之路。他們兩人一起完成首個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又一起完成《跋涉》,1935年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40年開始創作《呼蘭河傳》,1941年首次出版這部長篇小說,1942年年僅31歲的蕭紅病逝於香港。不禁讓人感嘆作者美麗,智慧而短暫的生命。

這本《呼蘭河傳》慢慢讀來,這些小人物生活中那種透徹心骨的寒涼,他們無力擺脫,也看不到光明在哪裡,只能悲哀地承受。

讀者會從心底升起的深深的同情。同時又會對舊社會人們那麻木,封建愚昧的思想充滿痛恨之情,惋惜之意。這樣一本文學的經典,值得喜歡文學的你細品箇中滋味。

相關焦點

  • 悲涼的希望——讀《呼蘭河傳》有感
    悲涼的希望——讀《呼蘭河傳》有感作者/孫旺《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錄,關於故鄉,關於童年。蕭紅以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般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追述了家鄉呼蘭河小城的平凡人物和生活瑣事,控訴了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舊社會。
  • 走進呼蘭河,走進蕭紅——《呼蘭河傳》讀後感
    想讀《呼蘭河傳》的衝動緣於蕭紅,一位被魯迅評價為「中國當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為何生命如此短暫,只活了31歲?她一生都經歷了哪些事情?我發現讀《呼蘭河傳》如果你沒有耐心是讀不下去的,因為它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扣人心弦的懸念,沒有驚心動魄的打鬥,更沒有情意綿綿的感情……不過,讀一本好書,如品一杯好茶,如酌一杯美酒,需細細品味,才能有所體味其中的滋味。故鄉呼蘭河----冷!「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
  • 讀《呼蘭河傳》,看蕭紅一生為何如此悲涼?
    《呼蘭河傳》作者蕭紅,原名張迺瑩,1911年出生,1942年去世,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在魯迅支持下發表小說《生死場》出名,其一生短暫孤苦。《呼蘭河傳》是她生前最後一部作品,寫於香港。《呼蘭河傳》全書共7章。第一章寫家鄉呼蘭河,1920年代的呼蘭小城,嚴冬封鎖大地,滿地都是裂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十字街,從十字街首飾店、李永春藥店、東二條街的火磨,到龍王廟裡的小學,一幅眾生相浮現筆端。
  • 《呼蘭河傳》讀後感
    最近一直在讀《呼蘭河傳》,終於把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是蕭紅走到人生盡頭創作的長篇小說。文字非常自由活潑奔放的。她文學水平創作的理念和技巧我非常喜歡,自然樸實。蕭紅對自己童年時代的一個美好回憶,有美好童年生活細膩描繪,用現實的態度描寫了一個她小時候生活在呼蘭河的美麗畫面。
  • 看看蕭紅在《呼蘭河傳》裡寫的童年,你的童年也是寂寞的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本我很喜歡的書《呼蘭河傳》,反覆讀了三遍,愛不釋手,希望也能帶給你們一些好的閱讀體驗,本文2000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她作品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這本《呼蘭河傳》,是她在世的最後的一本著作。閱讀此書的時候總是能看到在後園裡,她和她祖父在一起看著園中的蔬菜瓜果長大,聽著祖父的教導。幼年的蕭紅是寂寞的,如同她這一生。
  • 每日一讀|《呼蘭河傳》,寂寞的童年,一世的蒼涼
    《 呼 蘭 河 傳 》因為《生死場》,人們知道了蕭紅;因為《呼蘭河傳》,人們記住了蕭紅,也記住了東北邊陲那個偏遠卻也動人的小鎮。無論你是「高中」還是「重溫」,都將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Part 1《呼蘭河傳》全書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引線,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東北小城呼蘭的種種人和事,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卑瑣、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得過且過、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但蕭紅還是用淡泊的語氣和包容的心敘說了家鄉的種種。她將一片片記憶的碎片擺出來,回味那份獨屬於童年、獨屬於鄉土的氣息。
  • 蕭紅的《呼蘭河傳》,這是我每年都差不多要讀一遍的書
    《呼蘭河傳》,這是我每年都差不多要讀一遍的書。通過它,不但可以學到許多寫作技巧,也可以讓這顆現實的心和過去相通。這是一部拒絕了一切虛飾的書,樸實無華的文字,十分精當地寫出了生活的本真。《呼蘭河傳》這部小說,行文簡潔,文字很像魯迅的風格。從行文措詞可看出來蕭紅是極為尊崇魯迅的,她是個聰明人,知道什麼是好的東西,拿過來,改了改,變成了自己的東西,為已所用。藝術有抄襲和借鑑,抄襲是愚蠢的,借鑑得高明,是需要智慧的。
  • 從蕭紅的《呼蘭河傳》中,我看到了她落葉歸根般的期盼
    《呼蘭河傳》是蕭紅生前最後一部長篇小說,這一部作品也是讀者心目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部小說,足以撼動每一個讀者的心靈。這幾年以來,隨著《呼蘭河傳》的經典不斷的升溫,人們對蕭紅的關注也在不斷的地深入。《呼蘭河傳》主要講述的是蕭紅兒時的美好經歷,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中,她腦海中仍然浮現著兒時故鄉的風景與及那些曾經熟悉的人。她用自己的筆,記載著呼蘭河這座小城清晰的兒時印象,它們精確到一條條街道,一個個風俗習慣,一個個有個性的人,這些都承載著她兒時莫大的童趣。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無論身處何地都無法遺忘的,而感覺無比溫馨的呼蘭河。
  • 都說《呼蘭河傳》童趣,大人看的卻是悲涼,網友:和作者經歷有關
    很多人都希望我能給他們推薦蕭紅最好的作品,我毫不猶豫,為他們推薦了《呼蘭河傳》,毫不誇張的說,《呼蘭河傳》不僅是蕭紅作品裡的優異之作,也是文學作品裡的佼佼者。紅的病情一再加重,最終被確診為肺結核,這一時期的蕭紅像是在和時間賽跑,同時進行著《馬伯樂》和《呼蘭河傳》的寫作,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蕭紅最懷念的卻是回不去的故鄉。《呼蘭河傳》到底寫了什麼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 經典推薦之《呼蘭河傳》:見識兒童視角下的動蕩民國
    究竟是怎樣的時代造就了這樣的一群人呢,讓我們一起去書裡品讀他們的故事。本期薦書《呼蘭河傳》作者介紹蕭紅(1911-1942),原名張廼瑩,後改名為張秀環,曾用筆名悄吟、田娣、玲玲等。黑龍江呼蘭人。她在不足10年的創作時間裡寫下近百萬字的文學作品,為後世留下《生死場》《呼蘭河傳》《馬伯樂》《小城三月》《商市街》等經典篇章。蕭紅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鮮活、生動,語言風格明麗悽婉,瀰漫著強烈的憂鬱和感傷氣息,是現代詩化、散文化小說的精品。1940年1月,蕭紅同端木蕻良為躲避武漢大轟炸到達香港,並在悽惶和疾病纏身的境遇下,堅持完成了長篇小說《呼蘭河傳》。1942年,蕭紅在香港瑪麗醫院悽然病逝。
  • 《呼蘭河傳》:茅盾親自作序,寫就一代名家心酸苦楚
    《呼蘭河傳》誕生在一個並不算安穩的年代,作者蕭紅在寫書的這三年中,甚至也同時經歷著人生最痛苦的三年,那是1937年8月,淞滬抗戰的槍聲打響,蕭紅為避難從上海來到武昌,並且暫居在一條逼仄狹窄的巷子裡。窗外是假象上海連綿的炮火,國內是已經傾塌的半壁江山,蕭紅滿目惆悵無處抒發,只能寄情紙筆,寫下了這本《呼蘭河傳》。這本書創作用時三年。
  • 《呼蘭河傳》:詩歌般的語言,反覆詠嘆的背後,是漂泊異鄉的孤獨
    有人說,想讀懂《呼蘭河傳》,最好先了解蕭紅。我卻要說,了解蕭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閱讀《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是蕭紅最特別的作品。
  • 《呼蘭河傳》無關悲喜,滿眼滿心透著生機,帶著蒼涼
    說來很有巧緣,第一次接觸《呼蘭河傳》是在前年回老家的長途火車上。當時身旁的一位陌客正在看這本書,我就好奇的湊過去瞄了一眼,然後就看到了這一句話:「好冷的天啊,地皮都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就是這樣的一句話,好像把我一下子帶進了書中的那座北方小城。就這樣,我產生了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一座冰雪城,一筐熱饅頭。並且深深地被它所吸引。說巧不巧身旁陌客貌似看出了什麼,下車前將本書贈與我閱讀,當是感激不盡,只是未知姓名,無從感謝。與張愛玲並稱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 蕭紅與她的《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最渴望的莫過於得到大佬們的獎掖與提攜,那樣自己的事業與名氣很快就能峰迴路轉,弄不好就達到人生巔峰了!理由很簡單,想出名的人很多,能出名的人很少。蕭紅壓軸性作品是她的《呼蘭河傳》,她把全部的愛與過去的憂傷都傾注其中,完成了這部空靈而富有夢幻的作品,如果你非要聽我給它的一個評價,我只能說寫得還可以。蕭紅的名字我應該很早就知道了,並且聽到對她的評價總是文藝女神之類的稱號,所以在我年少的心裡,對她總是保留著一份如白雲一般的期待。奈何學業煩重,事業心也強,從來沒有打開過她的書籍。
  • 「南鑼薦書」《呼蘭河傳》、《瓦爾登湖》、《九州縹緲錄》
    《呼蘭河傳》——Yichin Wang推薦《呼蘭河傳》既像一部小說,又有點像一部自傳,它所描述的內容皆是呼蘭河這座小城裡的內容。長大後身在亂世中的她用深沉的愛回憶著往事,帶著我們體會著多年前發生在呼蘭河城裡的事情。
  • 小學生作文|讀《呼蘭河傳》有感:不為人熟知的小城故事
    蕭紅童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便成就了《呼蘭河傳》。在充滿童趣的後花園裡,他與他的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生活充滿了樂趣……春天,作者愛拔一個白菜,摘一個黃瓜,或採一個倭瓜花心,捉一個大綠豆青螞蚱,一個大蜻蜓從旁飛過,於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去了。夏天,呼蘭河的火燒雲也很美,一會兒像一匹馬,一會兒又像一條大狗,變化無窮。秋天,後花園要封閉一次的,但秋雨之後,後花園中便開始凋零了。
  • 克洛伊科普|推一波性教育工作者們看的書之《呼蘭河傳》
    歡迎來和我們大家一起分享哦~今天C老師想推薦的書籍是《呼蘭河傳》,作者是蕭紅。蕭紅(1911年—1942年),黑龍江人。原名張道瑩,筆名蕭紅,悄吟。1930年,結識蕭軍,兩人相愛,兩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與蕭軍自贊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 《呼蘭河傳》之《我家的院子》:因為幻滅,所以荒涼
    蕭紅的《呼蘭河傳》是部回憶式長篇小說,寫她的家鄉呼蘭河小城的風土人情。茅盾先生對此作評價甚高,稱之為"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全書共七章,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第四章《我家的院子》,主要寫蕭紅家院子裡的租戶。蕭紅家是大戶人家,院子很大,房子很多,所以租出了一些。
  • 飛雪迎春呼蘭河(行天下)
    1940年,蕭紅在貧病中完成她最負盛名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這部小說以蕭紅自己的童年生活為主線,以細膩的筆觸,深沉的情感書寫了她生於斯、長於斯的呼蘭河。最珍貴的溫暖呼蘭河是平凡的。河水冰封可行車的嚴寒裡,行人嘴角都冒著白氣,車夫的手凍裂了,呼蘭城就是在冬日灰灰的色調裡,從蕭紅筆下走向世人。
  • 《呼蘭河傳》讀後感——為什麼要堅強地活著
    #一起讀書吧#《呼蘭河傳》是一個小孩子的視角在講述身邊的故事。風言風語傳遍了呼蘭河,但是大家都說張歪嘴的媳婦這不好,那不好。張歪嘴的生活要滅亡了!張歪嘴的小孩要不得活啦!張歪嘴仍然正常的生活著!別人對我們的生活有這樣那樣的看法,我們該怎麼辦?我們會因為別人的不好評論,亂了自己的生活方向嗎?我想那些要看人臉色活的人,是多麼的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