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上學的時候,學的最多的就是那些民國文人們的作品了,想想也是,白話文可不也就從民國開始的嘛!想到那些民國的文人,我就會想到徐志摩,張恨水這樣的文人,他們西裝革履,談吐考究,簡直是平民百姓眼裡的標準紳士。然後就是他們整天花前月下,談情說愛,是那個紛亂世道的截然不同的一批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尋找著自己的烏託邦,希望能夠詩意地在民國的綠瓦紅牆間行走。當然,這只是我的一種想像,現實當然是和這有很大差異的。
濫情的徐志摩只是沒有理性地在處理自己的感情生活,其結果是生活的詩意讓他徹底弄沒了。暢銷王張先生,也風聞是追哪個著名女作家,人家不甩他,故而取名恨水,在事業上發奮圖強。
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最渴望的莫過於得到大佬們的獎掖與提攜,那樣自己的事業與名氣很快就能峰迴路轉,弄不好就達到人生巔峰了!理由很簡單,想出名的人很多,能出名的人很少。而且對於這幫搞藝術的,不成名就意味著在溫飽線上掙扎,那種餓著肚皮遭人白眼的感覺可是不好受。所以古往今來,多少才子都死在未成名的前夜了。
與那些臨死都沒混出個名堂的才子相比,蕭紅是非常幸運的,因為她一出場就得到了真正的大腕的支持,而且這個大腕可不是一般的大腕,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曠世奇才魯迅。在魯迅的支持下,蕭紅髮表了《生死場》,一舉成名,從此在文壇有了立足之地,這意味著她有錢買麵包了,有地方發表自己的作品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魯迅與蕭紅的關係,看到一些文章稱,哪啥,魯迅與蕭紅有一腿。有一腿那肯定是子虛烏雲,有點暖昧倒是很有可能。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魯迅對蕭紅有點那個意思,而蕭紅只是把魯迅當長輩看。當然,這些並不妨礙他們光明正大地來往。蕭紅應該是魯迅晚年的一抹霞光,魯迅在為自己發現一個文學奇才慶幸之餘,他那顆被雪藏的少男心也有了一絲跳動,奈何這種曖昧只是單方面的,魯迅內心可能還有一絲失落,畢竟誰不渴望一個紅顏知己,讓煩悶枯燥的生活多一絲浪漫與悸動。當然,這也不至於他們的關係很快破裂。畢竟,魯迅已經有了他心裡認可的妻子,這種關係的順勢發展,魯迅很清楚那是怎麼回事。所以,有時候一拍即合併不是什麼好事。
蕭紅壓軸性作品是她的《呼蘭河傳》,她把全部的愛與過去的憂傷都傾注其中,完成了這部空靈而富有夢幻的作品,如果你非要聽我給它的一個評價,我只能說寫得還可以。蕭紅的名字我應該很早就知道了,並且聽到對她的評價總是文藝女神之類的稱號,所以在我年少的心裡,對她總是保留著一份如白雲一般的期待。奈何學業煩重,事業心也強,從來沒有打開過她的書籍。倒是畢業之後,在我重新認知自己的生命之後,我帶著愜意的心情打開了她的書籍,就是那本《呼蘭河傳》那個冬天特別冷,我總在深夜睡不著的時候打開那本書。
蕭紅的名氣應該排在冰心,丁玲,林徽因之上,可惜正好相反,真讓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