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在他者的視線中,「錨定自我」的一場內心戰爭

2021-01-08 魔鬼影娛

對我來說,《EVA》的意義早已超出一部動畫片本身。在某種意義上,觀看《EVA》的體驗幾乎可以視為我人格發展的一次顛覆性事件,我因此幾度想寫一篇或者幾篇詳細解讀《EVA》的文章,卻總是很難下筆。最終有了這樣一篇諸多臺詞記錄,稱不上解讀、解構的文字,至於意義是什麼,對我來說可能已經不重要了。

全文約5700字。

文/魔鬼的讚歌

《新世紀福音戰士》(以下簡稱《EVA》)自1995年面世之後,就成為了日本動漫歷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有無數觀眾表達了對它的特殊感情。2020年了,日本朝日電視臺公布了「最受歡迎的動漫歌曲大選」票選第二是最近爆火的《鬼滅之刃》主題曲《紅蓮華》,排在第一的居然還是二十多年前的《EVA》主題曲《殘酷天使的行動綱領》。

《EVA》的影響力當然已經不局限的動畫領域。但從一開始,這就是一部奇異的作品:

一個母親已死去、父親待自己極為冷漠的十四歲的少年碇真嗣某天被父親喚去,父親的目的是為了讓真嗣駕駛龐大的人形兵器EVA去對抗莫名出現的怪物「使徒」。

怪物們身具能抵抗一般武器的「AT力場」,只有同樣具有「AT力場」的EVA才能有效攻擊它們,而EVA又只能被少年少女們所驅動。心理多少都有點問題的真嗣、綾波麗、明日香在與「使徒」的戰鬥中,也被迫面對內心的戰爭。

在《EVA》之中,來自宗教和心理學的種種隱喻無處不在。在今天來看難以理解的是,EVA明明如此晦澀難懂,卻實現了無可置疑的商業成功,直到今天,大眾仍在為即將上映的新劇場版而狂熱期待著。

1、誕生於痛苦之中

為什麼《EVA》能夠給某群人帶來如此深刻的心理影響?許多與我一樣,對《EVA》及明日香、綾波麗的經典人設甚至那些巨大人形生物對戰劇情沒有太多興趣的人,為什麼會將這部動畫拔高到「人生」層面,甚至於不怕因此被安上宅男、怪咖的標籤?

我首先確認的一件事是,《EVA》顯然是庵野秀明傾注了極為私人的個人情感和負面心理狀態的作品。《EVA》的故事開啟於低沉,中間偶有亮色,渚薰出現時真嗣的心靈似乎要得到拯救,隨後導演又掀翻了這一切把故事推向全面崩潰,最後以自問自答的、著名的「意識流」結局進行了自我解構和開解。

而到了劇場版《真心為你》裡,這種開解變成了庵野秀明憤怒的反擊,他用強烈的畫面衝擊和疊加的世界終結式劇情發展,造就了一場不知該如何收場的情緒宣洩,最後又似乎留有希望。

在創作EVA之前,庵野秀明經歷了工作上的失敗和四年的掙扎。在EVA創作之前他寫道:「我想要把自己的一切囊括在《EVA》中 —— 沒錯,就是我自己,一個四年內無所事事支離破碎的人。一個逃避了四年但仍苟活下來的人。然後『你無法一直逃避』的念頭擊中了我,於是我重新開始創作。而這次的作品,我唯一的念想就是將自己的感情牢牢地烙印在裡面。」——(來自AaronStewart-Ahn的文章,Stark 揚翻譯)

庵野秀明與宮崎駿

80年代,日本採取了非常寬鬆的金融政策,1985年9月,廣場協議生效,美元貶值,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催生了著名的日本地產泡沫時代,1989年時在當時日本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直到90年代到來,泡沫破滅,一場席捲日本的經濟危機來臨。

1990-1996年,日本破產企業年均高達14000家左右,有西方人士認為,到1995年8月,日本銀行業未清償貸款總額已經超過日本GDP總額,而未清償貸款的1/4是不良資產。日本自身則將上世紀90年代定義為「失去的十年」。

1995年誕生的《EVA》,於內,創作者自身陷入了抑鬱逃避的心理困局,於外,是泡沫經濟破滅後的群體情緒低沉。碇真嗣顯然涵蓋著庵野秀明的個人投射,考慮到當時庵野的人生狀態——從20出頭的業界新秀變成了30出頭、推倒重來的中年,日本經濟崩潰,他的自我壓抑、迷茫和掙扎完全投射到了EVA之中。

在《EVA》的受眾之中,並非所有人都能看到這一點——如何看待碇真嗣這一人物就是分辨觀眾個人性格的方式,例如在B站的彈幕之中,你能看到多少「廢物」、「去死」、「垃圾男主」的詞彙,能看到多少「心疼」、「他才14歲」、「像我」的憂鬱,就能發現在背後不同年齡、不同性格和生活狀態的人們。

或是未經愁苦,內心一片純淨陽光的孩子報之以不解的憐憫;或是心有戚戚者,自憐自傷;或是生來豁達者,報之以藐視;或是心懷苛刻,無法共情者的嘲弄……

2、為了什麼去「駕駛EVA」?

第一集中,碇真嗣來到了父親擔任司令官的NERV總部。巨大和而陌生的EVA初號機佇立在面前,表情冷漠的碇源堂站在遠遠的高處,命令自己的兒子登上初號機,去和那個剛剛毀滅了一整支軍隊的「使徒」戰鬥,就像是要他去送死。

「為什麼現在才要我來?爸爸不是不需要我了嗎?」

「只是因為有需要了,所以叫你來。」

「為什麼選了我?」

「因為別人辦不到。」

「你怎麼能這樣?我怎麼可能會駕駛這種東西?」

「不想幹的話,就給我滾回去!」

驚惶的真嗣拒絕登上初號機。碇源堂命令冬月推出綁著紗布、打著點滴、渾身是傷痛苦呻吟的綾波麗,要麗駕駛初號機去和使徒戰鬥。使徒的攻擊震動了基地,綾波麗在混亂中倒在真嗣懷中,真嗣看到了手中沾染上了綾波麗的鮮血。他心裡默念:

「不能逃避。」

「不能逃避。」

「不能逃避。」

然後說:「我來」,「我來駕駛。」

在看過這部動畫多次後,你很難不把這些劇情去解讀、去視為某種隱喻。

人生中往往存在這樣的轉折點。你以為自己還是一個孩子,忽然之間,你就要承擔起莫名其妙的責任,去面對遠超自己理解的挑戰,你被逼迫著用完全沒使用過的武器去對抗對你來說近乎龐大無解的力量,你的恐懼超出了所有情緒。

在你選擇逃避之時,這種恐懼則會被轉嫁到明顯的「更弱者」的身上,她即將受到的傷害居然變成了你逃避的「後果」。你不知道為什麼,但最後因為你的善良也好、責任心也好,你選擇站了出來,讓世界傷害你,而非「更弱者」。

所以,看不懂EVA或者瞧不起真嗣的人,往往是幸福的。意味著你無需經歷痛苦,或是對你強大的後盾來說根本不存在能傷害到你的苦難,又或者你已經有了極為強大的內心。

駕駛EVA,打倒使徒,這是莫名其妙降臨到真嗣身上的殘酷使命。這種使命貫穿了整部動畫,真嗣在其中不斷搖擺不定——為了代替那一刻柔弱到自己心生不忍的綾波麗?為了得到包括父親在內的「他人」的認可?為了不再被拋棄?為了保護身邊的夥伴?……

動畫的孤獨感貫穿始終,真嗣也好,身邊的所有人也好,沒有一個呈現出熱血少年漫中常見的英雄情感和無所畏懼,所有人都深陷在無可擊破的「隔閡」之中,各自獨立,自我保護,也互相傷害。

你我他,又有多少人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自己的使命?為什麼賺錢買房買車?去挖空心思撮取無窮無盡的物質?這些都是目標,但一開始,有多少人是心甘情願接受這種「使命」的?

在一切開始時,你是為了什麼去駕駛「EVA」來著?

3、「他者即地獄」,「我」存在於何處?

「心靈隔閡」具象化為EVA和使徒的「AT力場」,變化成為EVA戰鬥中最強的武器。隨著一場場的戰鬥獲勝,「能駕駛EVA」成為真嗣找到「自我價值」的方式,可新的疑問也在出現——那麼「我」究竟是什麼?

是經費短缺也好,是庵野秀明的放飛也好,在TV版的最後兩集中,不再有巨型EVA與使徒的戰鬥,也不再有正常的生活畫面——取而代之的是漫長的具有哲學要素和心理分析風格的對話,畫面風格時而變成鉛筆手繪,時而跳脫到雜亂的線條和色塊中,真嗣的聲音在問答中急促出現。

因為要找到我的價值,所以要駕駛EVA,那麼「我」是什麼?第26話中,真嗣如此自問。

畫面閃過他的名字、形象、姿態——「這些是我展示給他人的外表,是稱為『我』的符號,讓別人認識我的東西,那我又是什麼?」

「造就你的是你自己的心和周圍的世界」。

「如果沒有自己以外的存在,那就不會知道自己的形態」。

「認識到與別人的差異,才能塑造出自己」。

第26話中這些苦思顯然受到薩特「他者即地獄」的影響。薩特在小說中描寫四個人的靈魂墜入地獄,但這個地獄沒有那些傳說的酷刑和硫磺火焰,只有一間封閉的密室關著他們四個人,沒有鏡子,想要看清自己只能通過他人的描述,自己的存在通過他人的表述而存在,幾個人陷入無休止的爭吵之中。

只有自己的世界是完全自由的世界,如果沒有「他者」來錨定你,自我存在就變得不確定起來。

可是只要第三隻眼睛出現,人就不可避免喪失這種自由。他人的目光審視之下,「我」就必然受到諸多束縛。

薩特自己解釋道,「這句話常常被人誤解。有人以為我的本意是說,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總是毒化了的,總是地獄般的關係。我是說 ,要是一個人和他人的關係惡化了,那麼,他人就是地獄。世界上的確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地獄裡,因為他本人太依賴別人的判斷了。但這並不是說,和別人就不可能存在另一種關係。」

人的本質是什麼?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就其現實性來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而所謂的社會關係,根本上其實是「我」與「世界」產生的聯繫,也是與「他者」的聯繫——你是某人的丈夫、是某人的兒子、是某個工作的負責人、是某個名字代號的所有者,這些社會關係構成了你之所以是你的「存在」。

「他者即地獄」的情景發生,在於你僅僅只能通過「他者」來錨定自身的存在。他者眼中的你惡化之時,就是地獄出現之際。

薩特所想表達的,其實是自由的重要性——薩特解釋道:「我的用意是要通過這齣荒誕的戲表明:我們爭取自由是多麼重要,也就是說,我們改變自己的行為是極其重要的。不管我們所生活的地獄是如何地禁錮著我們,我想我們有權利砸碎它。」

也就是說,打破地獄的關鍵不在於他人,而更多在於自己的選擇。除了從他人身上看到自己之外,人的自我也可以逐漸強大、完整,找到自己錨定自己的能力,不再僅僅依靠他人來證實自己的存在,最終達成「主客體的統一」。

4、「恭喜」補完

EVA第26話中正是選擇了薩特所指向的這種「自我和解」。

「對了,我就是我,只是別人也確實在塑造我心靈的模樣。」

「你終於明白了,笨蛋真嗣!」在明日香的經典稱呼之後,畫面突然來到了一個與整部動畫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真嗣和明日香們不再是駕駛EVA戰鬥的適格者,父母、同學、朋友都變成了常見的少年生活、校園日常。

真嗣:「現在我的不是全部,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我,也會有不是EVA駕駛員的我。」

真嗣:「我討厭自己。」

「是你不喜歡現實,在自己心裡替換了真實和現實。」

「只要看現實的角度稍有不同,心裡就會有很大變化。」

「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個真實。 」

「而你的真實只有一個。那是你用你偏狹的世界觀所編制的、為了保護自己而改編過的信息。那是扭曲了的真實。 」

「也不怪,每個人自己的那份世界觀都很偏狹。 」

「然而,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有用那份短小的尺度,去衡量世間的萬物。 」

「人們總是用從他人那裡得來的既成觀點去看待事物。 」

「晴天心情愉快。 」

「雨天心緒憂鬱。 」

「人們這樣說著,於是你也這麼信著。 」

「可是即便雨天也會有快樂的事情。 」

「人心中的真實是如此脆弱。僅僅因為理解方式的一點改變,就會全然變成另一副模樣。 」

「人們的真實不過如此。正是因此我們才想去了解更深層的真實。 」

「你只是還不習慣被人喜歡罷了。 」

「所以你不必再那樣小心翼翼地看著別人的臉色了。 」

真嗣:「可是,你們不是都討厭我嗎? 」

「你傻呀?那不過是你自己鑽牛角尖罷了。」

真嗣:「但,我討厭我自己。 」

「一個人討厭自己,就無法喜歡上他人、無法去信任他人。 」

真嗣:「我卑怯、膽小、狡猾、懦弱…… 」

「自己了解到這些,就可以對自己好一點了吧。 」

真嗣:「我還是討厭我自己。 」

「但是,或許我能喜歡上自己也說不定。 」

「或許我能夠留在這裡也說不定。 」

「沒錯,我只是我自己。 」

「我就是我自己,我想做我自己。 」

「我想留在這裡。 」

「我可以留在這裡的! 」

……

「恭喜!」

恭喜「補完」。

5、毀滅與希望

「在電視上播出的第 25 集和第 26 集確切地反映了我當時的情緒,」庵野秀明在動畫完結後的採訪中說,「我很滿足了。我毫不後悔。」

但顯然,以商業動畫角度來看待,「恭喜」結局大大超出了當時一般觀眾的接受心理。這樣晦澀的、沒有一個確定結局的故事並不能讓大眾滿意,潮水般的批評湧來,庵野秀明甚至收到了粉絲的死亡威脅信件。

於是,在被視為「真結局」的劇場版《真心為你》裡,庵野秀明開始了一場場面盛大、滿懷偏激情緒的回應。

明日香駕駛二號機被量產機們撕成了碎片,真嗣在無法行動的初號機中成為宗教儀式的工具,與莉莉絲結合,獲得了「神」的權限。真嗣陷入了無窮的痛苦、壓抑、憤恨情緒之中,他在內心中再次回到房間與明日香對話,絕望地呼喚著後者的拯救。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後,真嗣在心中掐死了明日香,響起了那首著名的插曲。

築起心靈高牆保護自己,走出高牆卻被他者所傷害。真嗣最終的解決方式是將所有人類變成一灘橙色的LCL,所有人都面臨了屬於自己的審判。

真嗣創造了一個消除了AT力場、抹去了自我與他者的概念,當然也不存在誤解和傷害的世界。隨後在一片混亂的剪輯後,畫面居然變成了真實世界,觀眾出現在了畫面之中,庵野秀明在字幕中打出一行字:「舒服嗎」?

「我的現實在哪?」

「那是夢的終結。」

在很長一段時間,這一段被視為庵野秀明與御宅群體之間的對話。不得不說,庵野秀明在《真心為你》中的許多設計包含了對抗的情緒。但他在近乎挑釁的表達方式之下,所表達的本質上其實仍是TV版的結局。毀滅之中,他保存了那一份希望和善意,沒有讓這部劇場版走向完全的負面心理之中。

隨後在持續的對話中,真嗣最終還是選擇了恢復AT力場,讓自己再度有了被傷害的可能。

「如果現在期求他人的存在,心之壁將再次將人們分隔開,對他人的恐懼又將重現。」

「沒關係。」

「A.T Field再傷害你和他人也沒有關係嗎?」

「沒關係。」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轉折,因為在真嗣心中與他對話的綾波麗和渚薰代表了「希望」。

希望「人或許能夠互相理解,就像我喜歡你這句話一樣。」

這當然也是庵野秀明的希望。

可是在《真心為你》的結局中,真嗣回到現實世界,身邊只有曾經在內心世界拒絕自己的明日香。一個典型的「他者」。

真嗣的第一個動作,是掐住明日香的脖子。

明日香伸出手撫摸了真嗣的臉頰,真嗣哭泣,停手,明日香卻說出了「你真噁心」的最後臺詞。

「他者」依舊存在。「地獄」的可能性依舊存在。

然後你會如何看待呢?她在憐憫你?厭惡你?還是已經理解了你?

接著你會怎麼做呢?敵對、無視、恐懼、改變?

可以說,庵野秀明將《真心為你》的結局開放給了每一個人。如何理解,只取決於你自己。

————————

對我來說,《EVA》的意義早已超出一部動畫片本身。在某種意義上,觀看《EVA》的體驗幾乎可以視為我人格發展的一次顛覆性事件,我因此幾度想寫一篇或者幾篇詳細解讀《EVA》的文章,卻總是很難下筆。最終有了這樣一篇既不是解讀,也不是解構的文字,至於意義是什麼,對我來說可能已經不重要了。

相關焦點

  • 《無主之作》《不愛鋼琴師》:透過他者、愛或電影,完成自我辯證
    在《不愛鋼琴師》中,希林飾演一位初試啼聲、即將舉辦人生中第一場演奏會的鋼琴家維特,然而這部片的篇幅並不著重於這位憂鬱的鋼琴家身上。相反地,我們看到更多的是維特的母親拉娜:一位偏執、孤僻、嚴格的母親。從許多細節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拉娜在與人相處的關係中並不感到自在:先是一早拉娜對於警察來訪要求搜索鄰居家時懷疑與不信任的態度,造成警察的不耐煩(不過警察也並非極有禮貌,甚至在與其他警員的對話中直稱拉娜為「老女人」),再來是鄰居的兒子以玩笑式的口吻戲謔拉娜與她兒子之間的關係,諸如:「我怎麼沒有再聽過他彈琴了?」、「難道他終於受不了搬出去了?」
  • 動漫向:幻想世界再辯證:關於異世界文本「幻想增生」討論
    為了說明從「無止境的日常」逃向異世界冒險的第一階段,〈異世界〉一文是這樣解讀《千與千尋》的:即使故事開始於千尋轉學的搬家過程,日常依舊不會因此消失,唯有透過進入異境,經歷一場自我被摧毀與重構的過程,少女才能夠找回自我,與另一名少年建立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但依筆者看來,如果擺脫一些想當然的成見,更加細緻地分析《千與千尋》,所能得出的卻只能是另外一番結論
  • 從他者視角到自我價值:DC「小丑」影視形象的構建
    從最初將「他者」概念主題化的黑格爾到有獨特見解的薩特最後到其觀點影響範圍最廣的列斯維納斯,「他者」,作為後殖民文化中的產物,始終包含了高於」自我「的優先性,而這樣的優先性對於文學以及影視上的批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丑的形象建構是從」他者「凝視下開始形成的。 在《存在與虛無》中薩特認為,在主體建構自我的過程中,他者的「凝視」(gaze)是一個重要因素。
  • 如果打工猝死,做一天日結玩三天的「三和大神」呢?
    如果說重慶大廈所聚集的是社會中的「他者」,那麼,三和人才市場則是這個城市之中,青年反抗工作和不願意積極追求財富自由的「異託邦」(Heterotopias)。在長期性的沉浸中,三和青年讓自己內心和外界達成妥協。在精神分析理論,拉康和齊澤克用「縫合」(suture)這一概念來描述這種結合。其意思即圍繞著空無(拉康的實在界)創造出一個以現實的面貌呈現出的心理世界(拉康的符號界),它是個「屬於自己的天地」。齊澤克在《幻象的七重面紗》一文中談到如此的幻象具有多樣性特徵,也就是說,它是個極為個性化的、康德式的「先驗圖式」。
  • 如何複製一場「優衣庫 x KAWS」的狂歡?
    在年輕人的觀念裡,不是越貴越好,也不是越有實用價值越好,他們消費的過程,其實也是為自己「打標籤」的過程: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會做出什麼樣的消費決策。 自從nigo擔任了優衣庫UT系列的創意總監之後,這幾年,廣大潮流愛好者們每年夏天都會上演這麼一場全民瘋搶大賽。
  • 「誰是誰的誰?」——2020臺北插畫藝術節登場
    2020第三屆臺北插畫藝術節於12月4日至12月6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北向制煙工廠登場,並以「誰 是誰的 誰?」為策展主題,透過「誰」這項提問,試圖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及討論眼前的人事物,探索每個人對自我的身份認同,從個人到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 《戰爭機器:戰術小隊》前瞻:渾然天成的《幽浮》版「戰爭機器」
    和很多小時《火焰紋章:風花雪月》的人,兼《戰爭機器》系列的粉絲,當我在 2019 年的 TGA 遊戲頒獎盛會上見到《戰爭機器:戰術小隊》時,我就立即萌生了興趣。最近我有幸在這款回合制戰略遊戲中試玩了近 3 個小時,如果不是我面前的筆記本電腦被收走,我可能還會玩得停不下來。《戰爭機器:戰術小隊》無疑提供了一種有趣的新方式,供玩家們去探索「戰機」宇宙。
  • 「職場導師說」自我評價怎麼寫?一句話公式創作優秀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是簡歷中舉足輕重的一個核心模塊。「自我評價」主要是呈現個人過往職業經歷中的亮點、閃光點、崗位匹配點。同步,自我評價也是和其他的候選人快速形成區分度,讓HR/面試官看到您的簡歷後,心中對於您的背景和能力有清晰的認識,快速幫助HR/面試官梳理清晰的人物畫像。
  • 《偽物語》——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去完善自我
    只是在整個過程中,觀眾著實看不見少女的哪點行動體現著正義,而只是小孩子的任性和「自我滿足」——畢竟若真是為了維護正義,或許也不會有調查中的主觀臆斷,故意隱瞞,以及擅自行動。至於「不死鳥」鳳凰就更加明顯——鳳凰沒有實體,於是只能託卵於人類。更有趣的是,為了融入人類社會,鳳凰還可以克制不死的特性,讓非致命傷緩慢恢復,更使偽物看上去像真物。
  • EVA帶給新世紀中國直男的「性啟蒙補完計劃」
    許多人在童年時期看到EVA中碇真嗣對著病床上明日香不可描述那一幕十分不解,隨著年齡增長,才參破其中奧秘。映射無數少男夢想的EVA,不僅是一部熱血漫畫,談論裡面宏大的人類補完計劃都是虛的——  最重要的是,EVA對中國新世紀直男們完成了一場「性啟蒙補完計劃」。
  • 創造出EVA的「變態」,連宮崎駿都不放過
    庵野秀明是一個狂徒,在「高達」文化已經全然盛行的日本,他沒有安於打造類似流水線製作的機甲鬥怪獸的「爽番」,而是在原本積極、向上、熱血的機甲二次元中加以反叛的調色,跳脫出「人人都想開機甲」的流俗,使受眾認識到主角毋需一定充滿中二式的堅強與自信——懦弱糾結的「反英雄」、凡人也可以拯救這個殘缺的世界,這份共情與預視的超前性在未來幾十年中被不斷地得到驗證。
  • 史詩氣質老番「飛躍巔峰」,只有瘋子才能拍出這樣的作品
    提起「庵野秀明」,都知道他監督的「新世紀福音戰士」,這部動畫已經是日本公認的神作,而該系列的全部作品,小初專門有一期做過介紹。今天小初給大家推薦一下「庵野秀明」監督的處女作品「飛躍巔峰」,1988年播出。
  • 漫畫「圖書館戰爭」正式完結
    漫畫「圖書館戰爭」正式完結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08-25
  • 「兄弟戰爭」原作野切耀子新漫畫「我的狼君」連載開始
    「兄弟戰爭」原作野切耀子新漫畫「我的狼君」連載開始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4-08-28 16:24:44
  • 動畫「少女與戰車」OVA第2話「生存戰爭」PV預告公開
    動畫「少女與戰車」OVA第2話「生存戰爭」PV預告公開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3-02-01 19:08:49
  • 全員貓化,「新世紀福音戰士」x「貓咪大戰爭」聯動CM公開
    全員貓化,「新世紀福音戰士」x「貓咪大戰爭」聯動CM公開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19-07-18 08:56:00
  • 《EVE Online》癌症玩家最終戰,數千人為他打了一場「星際大戰」
    若說到大量星際艦隊在宇宙太空大規模作戰,當屬《星戰前夜》(EVE Online)最為人稱道,這款大型多人聯線遊戲自2003 年一直深受海外玩家歡迎,而在近期,這款遊戲發生了一場驚為天人的「World War Chappy」世界大戰,參與者高達數千位玩家,只為了一圓某位罹癌玩家的心願
  • CIFF廣州·設計之春——虛擬放映計劃 之「純欲」素元
    接下來的九日,會帶諸位浸入與「設計之春」同行的原創設計品牌及其創始人的歷史中,以電影敘事去還原他們的抉擇瞬間。跟著「鏡頭」,你就能把他們的一部分據為己有。比如,今年7月,素元繼上次與一條聯名合作眾籌「茶巢」極受歡迎之後,再次合作眾籌,適時推出治癒系新產品——木工手作工具包。與「迷你木工廠」交朋友的過程,也是你必須靜心以待的木作製作過程,素元想藉由更輕、更接地氣兒的方式,幫眼神幾近渾濁的都市人,暫逃現實,回歸自我。
  • 《Fate/Grand Order》繁中版舉辦復刻「Fate/Accel Zero」活動
    故事背景設定在第四次聖杯戰爭時期的冬木市,但同樣的時代,卻引發了另一個第四次聖杯戰爭。戰爭中的特異究竟為何物?玩家不妨可以跟著諸葛孔明〔埃爾梅羅Ⅱ世〕探究其中的謎團。迎面挑戰聖杯戰爭的異常,試著解開隱藏在後的真相吧在本次開放的復刻活動「Fate/Accel Zero Order -LAP_2-」中,御主們通過通關任務機率掉落的活動專用道具-職階印章,可以兌換各種稀有的從者強化素材、活動限定概念禮裝EXP 卡「★3(R)刻印蟲」,以及增加全職階印章掉落數的活動概念禮裝「★5(SSR)應至之地
  • 「刀劍神域 Alicization 異界戰爭 最終章」第二彈PV
    「刀劍神域 Alicization 異界戰爭 最終章」第二彈PV 動漫 178動漫整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