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歆小迪
最近,一個小男孩的視頻爆紅網絡。視頻裡的小男孩,用精準的成語表達了想要出門的複雜心情。
以下是男孩和媽媽的對話:
孩子:你如果不讓我出去玩,是很不好的事情。
媽媽:可是外面有病毒呀。
孩子:我看不見,我迫不及待想和病毒一起玩。
看到這個視頻,讓人哭笑不得,我們在笑過之後也忍不住心疼。當下,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許多地區的孩子本該重返校園,現在不得不宅在家中。但隨著「宅」的時間越來越長,不少孩子難免產生焦慮、煩躁的情緒。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給孩子解釋當下的狀況呢?
1、帶孩子了解目前的狀況
和孩子一起收看醫護人員奮鬥在一線的新聞,新聞也是我們了解直觀現實最佳的方式。通過觀看實時新聞,不僅讓孩子可以對疫情有基本的認識,還能通過重重防護讓孩子意識到「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同時,看到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也能藉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告訴他們要尊敬醫生與護士。
2、家長應該給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不能出去
為什麼不能出去玩?
因為有人買賣野生動物、吃野生動物而感染病毒,這個病毒看不見摸不著,最可怕的是它具有傳染性,與它接觸的人都會得病。
什麼時候才能出去玩?
目前,全國的醫生叔叔阿姨正在和病毒這個小壞蛋作鬥爭,等醫生把病毒被打敗了,戰勝了,我們就可以向以往一樣隨便出去玩啦。為了能更快的出去玩,我們現在必須在家待在,如果我們出門了,很可能染上病毒這個小壞蛋,而我們還有可能把這個小壞蛋帶給別人。
別人再帶給其他人,那麼感染這個小壞蛋的人就越來越多,醫生就會忙不過來,要很久很久才能打敗它們。
所以,為了打敗新型冠狀病毒這樣可惡又狡猾的小怪物,我們應該待在家裡不出門,讓醫生叔叔集中精力打敗病毒,治好那些生病的人,小壞蛋就徹底被消滅了,我們就可以安安全全的出去玩啦!
3、教孩子認識「傳染病」
通過繪本,告訴孩子「傳染病」的嚴重性,我們該如何注意。繪本是家長和小一點孩子交流的好方式,很多繪本將流感病毒擬人化,結合圖片,孩子很容易理解。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家長也可以花時間和孩子一起看一部關於傳染病的影視作品,能給孩子留下直觀的印象,效果一定會比你的說教好很多。
4、教孩子尊重生態環境
家長就呼籲禁絕野味市場的新聞,可以給孩子講講如此呼籲的原因,或者與孩子一起去查一查資料,了解生態環境的平衡,販賣和食用野生動物的對環境的害處,讓孩子明白如何保護環境,保護自己。這樣孩子長大以後他才不會為了利益或者受好奇心驅逐,去做不該做的事。良知能在這樣的教育中根植於孩子的心底。
5、培養孩子感恩之心
家長應該給孩子看看堅守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的事跡,比如鍾南山院士的逆行,一線醫護人員的日夜守護,以及那些堅定許下的承諾,伴著眼淚寫下的家書,一些感人的事跡。這能很好地告訴孩子,什麼是責任,比平時苦口婆心的教育強多了。
同時,告訴孩子,是醫護人員替我們抗下了不易,我們應對他們常懷感恩之心。這是個培養孩子感恩教育的好機會,讓孩子做一個善良、熱心的人。
6、教孩子尊重規則
疫情期間,各小區都有相應的規定,家長帶頭遵守小區的規定。出門配合工作人員防疫,不與防疫人員起衝突,出入登記,測體溫,出門戴口罩這些規定,帶孩子遵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讓孩子乖乖戴口罩,父母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帶好口罩。孩子喜歡模仿,看到父母一直在戴口罩,自己也會想要戴。
總之,父母以身作則,在實際中教育孩子,會比平時的說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