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欠自己一個解釋!

2021-01-08 愛情心學

你一定有過,明明知道應該做一件事,但就是沒有動力去做,或是你明明知道不應該生氣焦慮,但情緒上就是忍不住。你的理性告訴你該做什麼,但情感的那部分,卻都在跟你唱反調。為什麼人的行為跟內心的衝突會差距那麼大,今天我們就從這本書《象與騎象人》一起來認識自己。

《象與騎象人》的英文版,在2006年就出版,是一本經典的正向心理學書,最近我發現他重新出版後,我就期待跟你分享。書名用英文直接翻譯是幸福的假設,從古老智慧探索現代真理,這本書要談的是如何在人生不同面向取得幸福,比如工作、生活、友情或是婚姻關係等,而作者強納森海德用了大象與騎象人巧妙的比喻每個人跟自己內心的關係。

內心的衝突是痛苦的根源

我曾經介紹過一本影響我十幾年的書給我的朋友們,《真實的快樂》,海德就是受那本書作者馬丁塞利格曼的影響,而投入正向心理學的領域。海德是一個近代受人關注的正向心理學家,他並不是直接那種跟你說理論的學者,而是擅長用比喻的方式告訴你為什麼心理學會影響人的行為,甚至是影響一整個時代。

在這本書裡,海德就不是直接用理性跟情感的感性來跟你解釋人的行為,而是用了騎象人跟大象來代表,他說到人類的心智,要拆開來看,第一個是心,他比喻為大象,而第二個是智,智能的智,他比喻為騎象人,至於要看一個人的行為,就看我們如何處理內心那隻大象跟騎象人之間的關係。在大部分時間裡,代表理性的騎象人確實控制著代表情感的大象,但他只是大象,情緒好的時候海德發現,騎象人並不是真的在駕馭大象的行為,因為大象也是有自己意識的。總是會在某些時刻反抗騎象人甚至是想要主導去的方向。這也是為什麼人在不時會因為情緒的問題做出跟理性不符合的行為!

就以培養習慣來說,起初大家都知道改變對自己有好處嗎?於是我們開始訓練自己的心智,鞭策心中的那頭大象想要改變舊有的行為習慣,但走著走著心中的大象開始覺得不舒服了,開始覺得騎象人選擇路跟以前習慣走的不一樣啊,於是大象脾氣就來了,開始鬧彆扭,想要走之前習慣又舒服的路。對一個沒有經常訓練的心智來說啊,每當騎象人跟大象的意見有衝突時,往往最後都是大象取得勝利。換句話說,人的情緒經常在關鍵時刻凌駕於理性之上。作者海德就從這個概念開始延伸,告訴我們如何讓騎象人更有技巧的訓練大象共同合作,幫助我們在工作或生活上取得成就,進而在人生中獲得幸福。

快樂來自純淨的心

接下來我會用兩個部分來分享,第一部分,我會談到如何控制你心中的大象,第二部分則談到如何把這些觀念用在工作中,也希望你自己反推到生活不同的層面,我們都體會過,要了解到底是一回事,付出行動又是一回事。書中就提到,當人在接受新資訊時,第一個會有反應的是情感的自己,而不是理性的自己。舉個例,當別人苦口婆心規勸我們時,縱使對方說得很有道理,但自己有時候就是不容易聽進去,當下體會不到那個道理背後的意義以及對自己在未來可能的好處,搞不好啊,聽完過陣子就忘了,要等到問題真的發生時才會明白這些道理的好處。或者你可以想啊,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不應該動怒,但事情發生在當下,還是很難控制情緒,吵起來是吧?這些各種啊,明知道但沒做到的習性,原因就在於我們的理智上雖然知道該做,卻沒有跟感性的情緒溝通好,就好像騎象人用鞭子啊,在那邊跟大象吼叫,走這邊啊,不要走那邊,但大象生氣起來就是不聽,所以自顧自地依照原本的習性去走。

簡單來說啊,你不能只跟心智講道理,要用方法傳達到心裡。情感的自我溝通需要靠的是認知,而不是說道理,這裡所說的認知,是讓心中的大象了解做一些事情背後的意義。比如想擁有更好的心態,不能只是跟自己說,我希望擁有好的體態,要吃更健康的食物,在未來有更好的體態在等著我嗎?而是應該建立動機跟獎勵自己的方法,一步步地引導自己去做那件事。像我自己啊,有段時間因為工作壓力,身上容易有溼疹,開始運動健身後,這方面的情況減緩非常多,我對於健身跟運動的動力呢,也就從維持體態進一步變成維持健康,我的動力更強化成內在動機。這種跟心中大象溝通認知,在改變習慣或者是在工作學習的路上非常有幫助,當你認識到做一件事情背後的意義,你才會自願付出行動。而不是被舊有的壞習慣拖回去。

認知改變心理活動

原先的行為,一般來說啊,人會行動,可以簡化成兩個原因,遠離痛苦或者是走向快樂,這也是認知的一種。認知到不做一件事情背後長久的威脅,或者是認知到做一件事可以帶來長久的好處,多數時候,遠離痛苦的動力是比較強的,但無論如何,你都要不斷地找方法說服自己去做那件事,直到變成習慣為止。

因為有這樣的認知概念,接著進一步看如何把這個觀念運用在工作上,取得工作上的成就,用一句話來表示,你要扭轉看待工作的心態,先問你對於以下三種形容方法,哪一個比較接近你對工作的看法:

A 我把工作看成是一份差事

B 逼我把工作看成是一份職業

C 我把工作看成是一份事業。

直覺來說,你看待現在自己的工作是哪一個呢?如果你把工作看成是一份差事啊,只是為了賺錢才做,通常來說,你會覺得工作的時間應該很漫長,這樣的工作方式,只會讓你心中的大象很快厭倦那份工作。如果你把工作當成是職業,你會為自己定下目標,希望自己可以從工作中升遷或得到民生,甚至是自願把工作帶回家做,一心只想把工作做好,不過時間久了,你心中的大象還是會問你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累?遇到挫折時,這情緒也會變得更強烈,偶爾也會覺得自己就好像是在老鼠圈裡面賽跑。每個人都是為了競爭而競爭,生活很像在那邊空轉,要讓你心中的大象真正認同工作,你得把自己做的事轉化成事業,你的心中必須要有抱負。

差事跟職業,通常都是短暫的,但事業是長久的,也許你正在做著一份還不滿意的工作,可是如果這個是通往你理想事業的一部分,對你的內心來說就是值得做的事。廣義來看啊,事業不只是工作而已,也可以是你規劃的一種生活,想給家人的未來,想成就你人生的方法。對我來說,一份理想工作還是會包含差事,大部分時間做起來也像是職業,但方向上絕對不會少了事業那一部分。當然,更快的方式就是你把目標放在尋找你喜歡的工作,可是這裡回到一個老問題啊,就是不喜歡現在這份工作怎麼辦?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說是實際的問題,也可以說是哲學的問題,實際的解法,你要有實驗精神,從現有的工作中去了解自己討厭或喜歡什麼,然後再找下一份工作時,避開更多討厭的那一部分,加入更多喜歡的那一部分。置於哲學上的解法,你應該問自己,為什麼不喜歡目前這份工作?是因為沒有發揮到你的優勢?你換一份工作就會喜歡嗎?你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今天你短暫不用煩惱錢,你會選什麼工作來做呢?我相信如果你認識自己內在的想法,誠實地傾聽自己的聲音,每個人都能在工作上發揮自己的優勢,從中獲得成就感。

滿足感和快樂感來自對意義的認同

最後我們來聊為什麼有意義的工作跟生活會帶來滿足感和快樂感,這關係到一個人會幸福的原因。有個觀念值得你先記起來:愉悅感不是得來的,而是追尋來的!莎士比亞有句話,成功之時一切已結束,努力的過程是最幸福的。這句話一點也不假,科學家發現,當動物預期做某一種行為能獲得獎勵時,在開始做之前大腦就會先有反應來刺激他,動物不需要真的去做也會感到興奮。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伊,他著名的心流理論,說的也是人在工作中會有的快樂感,也是你在做一件事的過程當中得到的。而在這本書中,海德提出了另一個詞叫做進展原則,當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快樂會超過達成目標後體會到的快樂,當然抱著目標前進時候,每達成一些裡程碑,大腦就會釋放一些多巴胺,獎勵你讓你,讓你擁有成就感和幸福感。不過當你實現最終目標時,你或許會開心幾小時,但隔天可能就完全沒感覺。這就像是你完成一趟偉大的旅行,到了終點之後,終於可以卸下沉重的背包和行李,而這段旅行帶來的滿足感,大部分都還是來自旅行當中,遇見新奇的過程。

我在寫稿的時候獲得的愉悅感也是這樣哦,我在寫稿期間呢,我獲得的快樂會比交稿的那一剎那來得更大。在其他很多的專案工作中也同樣有感覺,所以如果你覺得一份工作做起來不快樂,或許你應該思考的是這份工作帶給你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工作對你來說只是每一天的差事,那你就是再過複製貼上的重複生活;如果工作對你來說是通往更大目標的一個環節,你就會把每一天看成是進展,感受到的幸福也會明顯不同。

最後,你會發現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欠自己一個解釋,不管是騎象人或者是大象的身份,都是在追尋一個自己認同的意義,而這個意義最終應該由你自己定義出來。好啦,以上就是今天要跟你分享的內容,如果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就按贊分享!

相關焦點

  • 趙立堅:可能是美軍把疫情帶到武漢,美國欠我們一個解釋
    3月12日晚,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用中英雙語連發5條推文怒懟美國:欠我們一個解釋!推文中,趙立堅寫道,「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周三在眾議院監督委員會承認,一些似乎死於流感的美國人在死後的診斷中被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
  • 楊麗萍,她不欠誰一個解釋
    即使被很多明星出來diss,被很多自媒體作者嘲諷,但無可否認的是,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很多很多人,都是和這位評論者同樣的價值觀,很多女性也並沒有實現生育自由。 我自己也沒有生小孩,但我看到這樣的評論並不憤怒,最大的感覺是什麼呢?是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著巨大價值觀差異的世界,而且人和人之間的無法理解,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認知壁壘」。
  •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戴著一張假面具
    也許是因為出來社會工作久了,見識的人廣了、認識的事物多了,各種經歷也就多了,然後在某一刻,突然就發現自己長大了,長大後的我們褪去了那一份天真,對待任何事情都更懂事了,現在我的臉上不管是快樂還是不快樂,一直都是保持著微笑,在朋友家人們眼中的我也一直都是個愛笑的女孩,但是他們是真的懂我嗎?
  • 《念書的孩子2》:父母欠我們的解釋,終究要靠我們自己去和解
    這句話我有兩種理解,一種是錢德勒在勸誡父母,給孩子一個溫暖幸福的童年,可以讓他們一生受益;另一種理解是我們經歷了什麼不能決定我們的人生,而我們是如何看待我們的經歷卻可以。也就是我們經歷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它。我想《念書的孩子》這部影片的主題也更加傾向於第二種解釋。
  • 欠我們一個結局的四部劇,每一部都很難忘,你入坑了幾部呢
    第一部:《魔幻手機》這部劇可謂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了,華人牌的手機「傻妞」至今歷歷在目,讓人難忘。《魔幻手機》系列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出了兩部,其中第一部反響極佳,第二部稍遜色。但是它們都沒有給我們一個完完整整的結局。
  • 叔本華: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醜陋的一面
    我們所見的人只是被綁上了繩索、被馴服了,這種情形就叫做文明教化。 每個人的內心都確實有著某種野蠻的獸性——一有機會它就張牙舞爪、肆意咆哮,就會傷害他人,甚至會毀滅那些妨礙自己發威作惡的人。 我們看見人們偶爾爆發其本性時會感到震驚。一旦解除了法律、秩序的束縛,一旦出現了無政府狀態,人就會顯現出本來的樣子。
  • 該欠的人情還是欠吧,我們都是這樣子過來的
    「別讓哥哥擔心你,該欠的人情還是欠吧,我這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搬到首爾」。《1988請回答》裡面的一段溫馨對話,每次看這部電視劇我都會熱淚盈眶,這部電視劇觸動了多少人的淚點痛點。有人會說,藝術高於生活,但是不要忘了,藝術來源於生活。
  • 迪迦欠她的是一個解釋和行動
    對此達拉姆,希特勒都心懷芥蒂,而最傷心的無非是卡密拉。三千萬年前,卡密拉和黑暗迪迦並肩作戰,三千萬年後達拉姆和希特勒恨不得將迪迦碎屍萬段。幽憐的出現挑起了戰局,黑暗迪迦投靠光明,剝奪了達拉姆的力量,希特勒的速度,複合型的迪迦雖然並非是萬能的,但抵擋二人的進攻還是非常容易的。
  • 欠什麼,都不要欠人情
    2 欠下人情,彼此壓抑欠下人情,自己會感到許多的負擔,會感覺到許多的壓抑。其實人生說到底,不過是這一輩子的堅持罷了。這世間,其實很多人都是在人生當中,逐漸失去自我,逐漸忘記很多的彼此之間的故事。3 人情易得,卻難以償還人生這一生,其實很多事情,不過是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人情的交往罷了。
  • 白羊座,一個很討厭欠人情的星座
    我們常說人情難還,可是很多人在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壓根兒就沒打算回報對方。人與人之間的交情,有時候是恩情,有時候卻會被人當成互相利用的關係。在十二星座中,每個星座在人情方面都有屬於自己的原則,讓我們一起看看白羊座為什麼那麼討厭欠人情吧!
  • 每個人都有量子糾纏的另一個自己,你找到了嗎?
    「萬物皆有聯繫」這句經典的哲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在未涉及量子領域之前,大多數人對它或許並沒有太大的感觸,但隨著人類對世界認識程度的不斷加深,許多人開始對這句話產生新的理解和思考。
  • 《蜘蛛男孩》: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神
    有沒有一段時間,你會覺得自己很怯懦?大概是有的吧。比如,想要跟自己喜歡的人表白,遇到自己覺得做不好的事。而且,怯懦的時候,你會發現,似乎全世界都成為了敵人,在期待著我們難堪。那麼,一個小男孩擺脫怯懦的故事你應該會非常感興趣。
  • 《許三觀賣血記》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許三觀
    十年前讀許三觀賣血記,覺得這只是時代大背景下的產物,五年前讀許三觀發現了在這殘酷的背景下還是有一些溫情存在的,現在讀許三觀,感覺自己就是許三觀。或許我們在看的這個故事就是寫的我們每一個人,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許三觀。
  • 相遇到離開,我欠自己良多,不欠你分毫
    相遇到離開,我欠自己良多,不欠你分毫1:這輩子最瘋狂的事,就是愛上了你,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你陪我瘋一輩子。2:草原粗糲的豐盈,星夜牧人的歸途,少年澄澈的仰望,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每一個瞬間,都是音符的流淌,你一生的經歷,都會進到歌裡,長到臉上。3:少年時的我們看到的都是愛情,青年時的我們看到的都是困惑,在中年時的我們看到的就只能是生活。4:初秋時節,一年中最舒服的時節,短暫而美好,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燥,快騰出時間來,去做些讓你幸福的小事情。
  • 抄襲者的道歉,總歸還是欠了!他欠了自己完美的人生
    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這兩個大名鼎鼎的文人曾經是剽竊者,分別抄襲了莊羽和瓊瑤的作品,而且抄襲的惡行都被法律定過性,只不過當時兩者都是死硬分子,我行我素,一點不知悔改!誰知事隔多年,兩者良心發現,知道錯了,因而才有了這麼一番的懺悔。其實,對他們的道歉,多數人還是懷疑他們誠意的,都說他們是被迫做出的姿態,是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考慮。
  • 向逆行英雄致敬,我們《欠你一個擁抱》
    向逆行英雄致敬,我們《欠你一個擁抱》 2020-03-30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迪迦欠她的是一個解釋和行動
    對此達拉姆,希特勒都心懷芥蒂迪迦奧特曼與加坦傑厄一戰後,地球回歸了和平,兩年時間便迅猛發展,大古和麗娜的婚禮如期而至,而麗娜也是鬆了一口氣,大古肩負保護世界的重擔,麗娜更希望大古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類,而並非是一個拯救世界的英雄。
  • 佛說:今生傷害我們的人,其實是來渡我們的!
    人這一生,我們都會遇到誰,其實都是有因緣的,不過是緣深緣淺、緣聚緣散罷了。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了緣的過程,彼此欠的多了,陪伴的時間就會久一點;欠的少的,還完了也就各自散了。緣分盡了,就不會再見面。朋友之間的因緣是這樣,父母與子女,以及夫妻之間的緣分也是如此。人與人之間是緣,善緣或惡緣;人與人之間是債,要債或者還債。
  • 韓劇《偶然發現的一天》,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
    大體的劇情就是患有先天心臟病的富家女殷端午,突然有一天意識到自己並不是現實中的人物,而是漫畫中的人物,之後她為了尋找自己真正的人生和愛情開始了冒險。一看到這些東西,不禁就讓我們想起了前幾年比較熱播的《一起來看流星雨》等一系列校園言情劇。但這部劇顯然並不是那麼簡單的,該劇播出前期豆瓣評分高達9.0,不過現在分數掉下來,但也是7.7的評分,證明這部劇值得我們一看。女主殷端午,在漫畫中,她身具女主條件——家境優越,身殘志堅,卻拿著女配的劇本。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小小世界
    你離開了那座小城,我也早就不曾回去了,不知那棵銀杏樹還是不是依舊像當年一樣挺拔,我們都長大了,它也該有了自己的風採了。它身旁的那棵白楊此刻一定光禿禿的了,這個季節最美的一定是它了。還記得小時候我們總是為了那棵銀杏鳴不平,說是白楊遮住了它所有的秀麗,殊不知它最美的時刻是萬籟俱寂的深秋。你去了我最嚮往的雲南,我也來了最文藝的江南。我們的聯繫不像是最無話不談的老友,卻像是彼此最無依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