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有過,明明知道應該做一件事,但就是沒有動力去做,或是你明明知道不應該生氣焦慮,但情緒上就是忍不住。你的理性告訴你該做什麼,但情感的那部分,卻都在跟你唱反調。為什麼人的行為跟內心的衝突會差距那麼大,今天我們就從這本書《象與騎象人》一起來認識自己。
《象與騎象人》的英文版,在2006年就出版,是一本經典的正向心理學書,最近我發現他重新出版後,我就期待跟你分享。書名用英文直接翻譯是幸福的假設,從古老智慧探索現代真理,這本書要談的是如何在人生不同面向取得幸福,比如工作、生活、友情或是婚姻關係等,而作者強納森海德用了大象與騎象人巧妙的比喻每個人跟自己內心的關係。
我曾經介紹過一本影響我十幾年的書給我的朋友們,《真實的快樂》,海德就是受那本書作者馬丁塞利格曼的影響,而投入正向心理學的領域。海德是一個近代受人關注的正向心理學家,他並不是直接那種跟你說理論的學者,而是擅長用比喻的方式告訴你為什麼心理學會影響人的行為,甚至是影響一整個時代。
在這本書裡,海德就不是直接用理性跟情感的感性來跟你解釋人的行為,而是用了騎象人跟大象來代表,他說到人類的心智,要拆開來看,第一個是心,他比喻為大象,而第二個是智,智能的智,他比喻為騎象人,至於要看一個人的行為,就看我們如何處理內心那隻大象跟騎象人之間的關係。在大部分時間裡,代表理性的騎象人確實控制著代表情感的大象,但他只是大象,情緒好的時候海德發現,騎象人並不是真的在駕馭大象的行為,因為大象也是有自己意識的。總是會在某些時刻反抗騎象人甚至是想要主導去的方向。這也是為什麼人在不時會因為情緒的問題做出跟理性不符合的行為!
就以培養習慣來說,起初大家都知道改變對自己有好處嗎?於是我們開始訓練自己的心智,鞭策心中的那頭大象想要改變舊有的行為習慣,但走著走著心中的大象開始覺得不舒服了,開始覺得騎象人選擇路跟以前習慣走的不一樣啊,於是大象脾氣就來了,開始鬧彆扭,想要走之前習慣又舒服的路。對一個沒有經常訓練的心智來說啊,每當騎象人跟大象的意見有衝突時,往往最後都是大象取得勝利。換句話說,人的情緒經常在關鍵時刻凌駕於理性之上。作者海德就從這個概念開始延伸,告訴我們如何讓騎象人更有技巧的訓練大象共同合作,幫助我們在工作或生活上取得成就,進而在人生中獲得幸福。
接下來我會用兩個部分來分享,第一部分,我會談到如何控制你心中的大象,第二部分則談到如何把這些觀念用在工作中,也希望你自己反推到生活不同的層面,我們都體會過,要了解到底是一回事,付出行動又是一回事。書中就提到,當人在接受新資訊時,第一個會有反應的是情感的自己,而不是理性的自己。舉個例,當別人苦口婆心規勸我們時,縱使對方說得很有道理,但自己有時候就是不容易聽進去,當下體會不到那個道理背後的意義以及對自己在未來可能的好處,搞不好啊,聽完過陣子就忘了,要等到問題真的發生時才會明白這些道理的好處。或者你可以想啊,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不應該動怒,但事情發生在當下,還是很難控制情緒,吵起來是吧?這些各種啊,明知道但沒做到的習性,原因就在於我們的理智上雖然知道該做,卻沒有跟感性的情緒溝通好,就好像騎象人用鞭子啊,在那邊跟大象吼叫,走這邊啊,不要走那邊,但大象生氣起來就是不聽,所以自顧自地依照原本的習性去走。
簡單來說啊,你不能只跟心智講道理,要用方法傳達到心裡。情感的自我溝通需要靠的是認知,而不是說道理,這裡所說的認知,是讓心中的大象了解做一些事情背後的意義。比如想擁有更好的心態,不能只是跟自己說,我希望擁有好的體態,要吃更健康的食物,在未來有更好的體態在等著我嗎?而是應該建立動機跟獎勵自己的方法,一步步地引導自己去做那件事。像我自己啊,有段時間因為工作壓力,身上容易有溼疹,開始運動健身後,這方面的情況減緩非常多,我對於健身跟運動的動力呢,也就從維持體態進一步變成維持健康,我的動力更強化成內在動機。這種跟心中大象溝通認知,在改變習慣或者是在工作學習的路上非常有幫助,當你認識到做一件事情背後的意義,你才會自願付出行動。而不是被舊有的壞習慣拖回去。
原先的行為,一般來說啊,人會行動,可以簡化成兩個原因,遠離痛苦或者是走向快樂,這也是認知的一種。認知到不做一件事情背後長久的威脅,或者是認知到做一件事可以帶來長久的好處,多數時候,遠離痛苦的動力是比較強的,但無論如何,你都要不斷地找方法說服自己去做那件事,直到變成習慣為止。
因為有這樣的認知概念,接著進一步看如何把這個觀念運用在工作上,取得工作上的成就,用一句話來表示,你要扭轉看待工作的心態,先問你對於以下三種形容方法,哪一個比較接近你對工作的看法:
A 我把工作看成是一份差事
B 逼我把工作看成是一份職業
C 我把工作看成是一份事業。
直覺來說,你看待現在自己的工作是哪一個呢?如果你把工作看成是一份差事啊,只是為了賺錢才做,通常來說,你會覺得工作的時間應該很漫長,這樣的工作方式,只會讓你心中的大象很快厭倦那份工作。如果你把工作當成是職業,你會為自己定下目標,希望自己可以從工作中升遷或得到民生,甚至是自願把工作帶回家做,一心只想把工作做好,不過時間久了,你心中的大象還是會問你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累?遇到挫折時,這情緒也會變得更強烈,偶爾也會覺得自己就好像是在老鼠圈裡面賽跑。每個人都是為了競爭而競爭,生活很像在那邊空轉,要讓你心中的大象真正認同工作,你得把自己做的事轉化成事業,你的心中必須要有抱負。
差事跟職業,通常都是短暫的,但事業是長久的,也許你正在做著一份還不滿意的工作,可是如果這個是通往你理想事業的一部分,對你的內心來說就是值得做的事。廣義來看啊,事業不只是工作而已,也可以是你規劃的一種生活,想給家人的未來,想成就你人生的方法。對我來說,一份理想工作還是會包含差事,大部分時間做起來也像是職業,但方向上絕對不會少了事業那一部分。當然,更快的方式就是你把目標放在尋找你喜歡的工作,可是這裡回到一個老問題啊,就是不喜歡現在這份工作怎麼辦?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說是實際的問題,也可以說是哲學的問題,實際的解法,你要有實驗精神,從現有的工作中去了解自己討厭或喜歡什麼,然後再找下一份工作時,避開更多討厭的那一部分,加入更多喜歡的那一部分。置於哲學上的解法,你應該問自己,為什麼不喜歡目前這份工作?是因為沒有發揮到你的優勢?你換一份工作就會喜歡嗎?你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今天你短暫不用煩惱錢,你會選什麼工作來做呢?我相信如果你認識自己內在的想法,誠實地傾聽自己的聲音,每個人都能在工作上發揮自己的優勢,從中獲得成就感。
最後我們來聊為什麼有意義的工作跟生活會帶來滿足感和快樂感,這關係到一個人會幸福的原因。有個觀念值得你先記起來:愉悅感不是得來的,而是追尋來的!莎士比亞有句話,成功之時一切已結束,努力的過程是最幸福的。這句話一點也不假,科學家發現,當動物預期做某一種行為能獲得獎勵時,在開始做之前大腦就會先有反應來刺激他,動物不需要真的去做也會感到興奮。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伊,他著名的心流理論,說的也是人在工作中會有的快樂感,也是你在做一件事的過程當中得到的。而在這本書中,海德提出了另一個詞叫做進展原則,當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快樂會超過達成目標後體會到的快樂,當然抱著目標前進時候,每達成一些裡程碑,大腦就會釋放一些多巴胺,獎勵你讓你,讓你擁有成就感和幸福感。不過當你實現最終目標時,你或許會開心幾小時,但隔天可能就完全沒感覺。這就像是你完成一趟偉大的旅行,到了終點之後,終於可以卸下沉重的背包和行李,而這段旅行帶來的滿足感,大部分都還是來自旅行當中,遇見新奇的過程。
我在寫稿的時候獲得的愉悅感也是這樣哦,我在寫稿期間呢,我獲得的快樂會比交稿的那一剎那來得更大。在其他很多的專案工作中也同樣有感覺,所以如果你覺得一份工作做起來不快樂,或許你應該思考的是這份工作帶給你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工作對你來說只是每一天的差事,那你就是再過複製貼上的重複生活;如果工作對你來說是通往更大目標的一個環節,你就會把每一天看成是進展,感受到的幸福也會明顯不同。
最後,你會發現每個人的心中其實都欠自己一個解釋,不管是騎象人或者是大象的身份,都是在追尋一個自己認同的意義,而這個意義最終應該由你自己定義出來。好啦,以上就是今天要跟你分享的內容,如果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就按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