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農:​翻譯J.K.羅琳的作品對我是一種享受

2020-12-12 澎湃新聞

馬愛農:​翻譯J.K.羅琳的作品對我是一種享受

2020-11-24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馬愛農在《伊卡狛格》新書發布會

5月份的時候,王瑞琴老師(哈利波特系列、《伊卡狛格》責編)有一天打電話,說你的任務來了,羅琳寫了一本新書。對我來說這個不是任務,而是一種享受。

翻譯羅琳的作品對我來說一直是一種享受,從二十年前開始翻譯「哈利·波特」,進入到那個魔法世界,相信對於我們這幾位譯者來說都是一樣,從裡面得到的享受遠遠大於我們的付出,對於每本書的翻譯,我們從裡面得到的那種,跟羅琳的那種神交的快樂,以及把它表達出來,對於我們想像力的挑戰,最後能夠用比較理想的語言表達出來的那種成就感、獲得感,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非常大的享受。所以今年在疫情這麼嚴重,各方面局勢都不是很好的情況下,能夠再次得到這樣的享受,我覺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這個翻譯大概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是流水作業,因為那時候英國網站上是要連載,所以我是一部分、一部分交給他們的。那一個多月我過得非常充實,而且非常愉快,因為我覺得沉浸在故事當中,那個故事確實沒有讓我失望,它的想像力,秉承了羅琳一貫的風格,想像力非常豐富,而且那種想像很有層次,而且那個謀篇格局也是很大。不僅如此,它雖然是一個童話,不像「哈利·波特」有七本書,這個只是一本書,但是它非常緊湊,很有張力,同時也是青少年成長的故事。

在這裡我依然能夠看到羅琳特有的幽默,以及她塑造場景的那種畫面感,還有人物的那種喜劇效果,對國王的描述,以及對兩個反派人物,一個特別胖,一個特別瘦,給你帶來特別大喜感的畫面感,翻譯的時候讓我忍俊不禁,當然笑的時候也有,讓我揪心的時候也有,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它的結局非常好。每個人物都能得到最好的安排,當我最後翻譯完的時候,我的心是很滿足的。

對於「哈利·波特」以及羅琳的其他作品來說就好像是老朋友見面一樣,二十年前是一個新朋友見面,我要去不斷地了解,去熟悉她的風格、熟悉她的語言特色,現在就是老朋友見面,所以是很欣慰,得心應手的感覺。

我覺得這本書也秉承了羅琳一貫的主題,就是青少年的成長,裡面蘊含著一些勇敢、智慧和愛,以及友誼,特別是友誼,我們知道「哈利·波特」裡面友誼佔有很大的分量,《伊卡狛格》這裡面也是,「哈利·波特」是鐵三角,這裡面是四個孩子組成一個團隊,一起去戰勝困難,共同獲得成長。

相比於「哈利·波特」來說,《伊卡狛格》更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童話故事,因為「哈利·波特」寫到後來的時候可能有一些暗黑的部分,或者比較沉重和壓抑的部分。但是《伊卡狛格》雖然也有陰謀,也有一些黑暗的時刻和困難,大家共度艱辛的時刻,但是它的總體基調更加明亮一些,所以我覺得對於小孩子的閱讀體驗應該更加愉快。

裡面涉及的典故並不是很多,因為這個完全是她想像出來的一個故事,我覺得沒有什麼障礙,對於天下的讀者,包括中國讀者來說,都沒有什麼障礙,很容易傳達到你的內心,很容易被人理解。包括她設置的那個場景,一個王國裡面的四個城市,那些城市就是非常生動的畫面感,你讀這些文字腦海裡就會出現非常清晰的畫面,知道它是什麼樣子的。對於孩子來說閱讀不會有什麼障礙。

馬愛農(左一)為《伊卡狛格》中文版揭幕

我們當時翻譯「哈利·波特」的是2000年,那時候我也才30出頭,現在已經快到退休年齡,確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對於一個翻譯者來說,面對你翻譯的文本,可能有一個切換的過程,可能一下子讓自己的閱歷或者自己世俗當中的一些思慮、憂慮被切換掉,完全沉浸在文本的氛圍當中,會最大限度地感受作者表達的情緒、表達的意境和氛圍、風格。所以在兩次翻譯的時候,我的這個切換過程是相同的。

不同之處是,這兩個作品是不同的作品,像「哈利·波特」是大規模的奇幻作品,而《伊卡狛格》是相對來說篇幅比較小的,同時也關照現實的一個童話作品。

我主張譯者的角色應該是隱形的,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不要過度的表現自己,而是應該更大限度的貼近原作者,把原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儘自己最大努力表達出來,這就是比較成功或者比較好的譯本。一般我會在意思上,在意境上,在內容和風格上,儘量貼近原作者。在表達上儘量用純正的中文來表達。

本身這個書名我們採用音譯,因為原文是Ickabog,中文跟英文的發音類似,為什麼選擇「狛」?一方面讀音是bo,另外這個英文詞字典上查不到,略帶神秘和引人遐想的一個詞,是字典上沒有的,是羅琳生造出來的,為了貼近羅琳的風格我們也生造了一個詞,這個詞大家看上去很陌生,但是「狛」會帶給你一種怪物的想像,這個也符合羅琳關於伊卡狛格的設定。

我最喜歡的是最後遊行的浩浩蕩蕩的隊伍,伊卡狛格帶著喜歡它的所有人類,從北邊浩浩蕩蕩的遊行過來,那個場面我翻譯的時候很震撼,至今我腦海裡還留有那個畫面。

*本文據馬愛農在《伊卡狛格》新書發布會上發言速記整理。

原標題:《馬愛農:​翻譯J.K.羅琳的作品對我是一種享受》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馬愛農:翻譯J.K.羅琳的作品對我是一種享受
    馬愛農在《伊卡狛格》新書發布會5月份的時候,王瑞琴老師(哈利波特系列、《伊卡狛格》責編)有一天打電話,說你的任務來了,羅琳寫了一本新書。對我來說這個不是任務,而是一種享受。翻譯羅琳的作品對我來說一直是一種享受,從二十年前開始翻譯「哈利·波特」,進入到那個魔法世界,相信對於我們這幾位譯者來說都是一樣,從裡面得到的享受遠遠大於我們的付出,對於每本書的翻譯,我們從裡面得到的那種,跟羅琳的那種神交的快樂,以及把它表達出來,對於我們想像力的挑戰,最後能夠用比較理想的語言表達出來的那種成就感、獲得感,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非常大的享受。
  • J.K.羅琳為何拒絕電影中一個特殊的角色?——《哈利·波特》
    J.K.羅琳無疑是一位傑出的女性,由她創造的哈利·波特,是一個家喻戶曉的電影人物。《哈利·波特》一共有8部電影,在這8部電影當中,J.K.羅琳本可以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但是她最後仍然決定,留在幕後。那麼這個特殊的女性角色,究竟是誰呢?
  • J.K.羅琳最新童話,中文版可以免費看了!
    6月3日起,這個故事陸續開始有了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等翻譯版本。6月16日起,中國和俄羅斯的讀者也能在這個網站上讀到本國語言的翻譯版本了。紅星新聞記者在官網上看到,目前中文版《伊卡狛格》剛發布了兩章,而英文原版故事已經更新到了第34章。值得一提的是,翻譯《伊卡狛格》的馬愛農,也是《哈利·波特》系列的中文版譯者之一。
  • 《神奇動物在哪裡3》鄧布利多演員,讚揚了與J.K.羅琳之間的合作
    事實上,他承認,自己從編劇j·k·羅琳那裡得到了很多情報,j·k·羅琳讓他知道了許多鄧布利多背後的故事,這讓他在腦海中擁有了更多與鄧布利多有關的信息。裘德·洛不僅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一部分,他也是《哈利·波特》的粉絲。在接受《名利場》雜誌採訪時,裘德·洛談到了《哈利·波特》系列在他的生活中有多麼重要。
  • J.K. 羅琳新作《伊卡狛格》京滬深三地同步首發
    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巖為首發式致辭,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總編輯應紅與黨委書記張賢明分赴北京、上海、深圳會場為新書揭幕,圖書責編王瑞琴、馬博,譯者馬愛農與嘉賓、讀者、媒體共同慶祝、共同解讀、共同分享。
  • 不怕被噴,BBC表彰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的爭議言論
    據DW報導,BBC年度羅素獎以英國作家伯特蘭·羅素的名字命名,今年由於提名名單中包括了作家j·k·羅琳,吸引了公眾的關注。 j·k·羅琳 這位《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作者因為她的一篇關於性別區分的文章而獲得提名,這篇文章在今年6月首次發表時曾引發了公眾的憤怒。
  • 《哈利·波特》中文譯者:羅琳肯定不會就此罷筆
    作為譯者,自2000年開始翻譯「哈利·波特」至今,從中得到了巨大的精神享受,面對這部終結片,我內心也感到一些失落。  遼瀋晚報:您覺得,《哈利·波特》之後,哈迷們應該繼續看點什麼,以解相思?  馬愛農:我覺得「哈利·波特」系列叢書的最大貢獻就是把青少年從網絡和電玩重新拉回到書桌前,翻開厚厚的圖書,通過閱讀去得到精神享受,得到文學的陶冶。
  • 真相、希望和友誼——J.K.羅琳新作《伊卡狛格》助力疫情中的人們
    活動中,馬愛農老師就翻譯《伊卡狛格》與「哈利·波特」系列的同與異和讀者分享了她的思考與嘗試;責編馬博老師結合自己的編輯體驗介紹該書的內容特色與親子分享的樂趣;張明舟基於國際視野分析了羅琳作品的風格;江南結合自己的創作暢談對《伊卡狛格》的感想。活動現場布滿了書中插畫作品,插畫作者代表與讀者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思路與入選感想,並獲得人文社頒發的「插圖徵集大賽入選」證書。
  • 繼「哈利·波特」後 J.K.羅琳首部少兒文學作品10日晚首發
    繼「哈利·波特」後 J.K.羅琳首部少兒文學作品10日晚首發 時間:2020
  • 九位作家共薦:J.K.羅琳新作《伊卡狛格》,到底好看在哪裡?
    著有《幻想文學:閱讀與經典》《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等理論專著、《我撿到一條噴火龍》《歡迎光臨魔法池塘》《老師,操場上有個小妖怪叫我》等長篇幻想小說及《妖怪山》《不要和青蛙跳繩》等圖畫書。」童話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可以帶著我們的孩子前往他們想去的地方,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
  • J-K-羅琳已完成第三部推理小說 英文版秋季面世
    自《哈利-波特》系列之後,J-K-羅琳搖身一變,一頭扎入推理小說寫作。繼化名加爾布雷思推出斯特萊克推理系列前兩本《布穀鳥的呼喚》、《蠶》之後,她又在推特宣布完成第三部推理小說《罪惡生涯》,英國著名出版商裡特爾和布朗也隨後宣布將在今年秋天推出該書英文版,作者署名繼續為「羅伯特-加爾布雷思」。  羅琳為什麼開始寫推理小說,並一發不可收?
  • 《哈利·波特》中大量的魔法詞彙是如何被準確翻譯的?
    國內讀者能接觸到中文版《哈利·波特》,翻譯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國著名翻譯家曹蘇玲是「翻譯《哈利·波特》的第一人」,她負責翻譯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前半部,用準確而傳神的譯文奠定了整套系列叢書中文譯本的基調。
  • 不是「哈利·波特」的延續 J.K. 羅琳新作《伊卡狛格》中文版上線...
    而從6月16日起,中國和俄羅斯的讀者也可以在網站上讀到自己語言的翻譯版本了。羅琳《伊卡狛格》是羅琳十多年前創作的故事,在自己的孩子每晚睡前,她會把這個故事講給他們聽。現在,由於全球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許多孩子、父母和監護人不得不在家自我隔離。
  • 哈利·波特譯者馬愛農維權 抄襲者"瞬間消失"
    該譯本的語言風格、用詞習慣極為眼熟,每一章節的標題都與我的譯本幾乎完全一樣,甚至書中的一些詩句,也譯得與我一字不差,而眾所周知,詩歌的翻譯是最因人而異的。」  馬愛農說,她翻譯的《綠山牆的安妮》1987年出版,這個譯本是她和祖父兩人心血和智慧的結晶。「我的祖父馬清槐(時任商務印書館英語高級譯審)特地從北京趕到南京,在火爐城市的酷熱中,對照原文就我所譯文字進行修改潤色。
  • 世界作家首富J.K.羅琳與中國的情結
    J·K·羅琳,本名喬安娜·羅琳,其著於1997年至2007年間的7本《哈利·波特》系列奇幻小說被翻譯成65種文字,總發行量超過4億本。「哈利·波特」這個品牌的價值估計高達70億英鎊。作為世界作家首富的J.K.羅琳,與中國有著哪些扯不斷的情結呢?
  • J.K.羅琳是如何看待,丹尼爾·德雷克裡夫的《哈利·波特》?
    近些年來,大量書籍的故事,被搬上了電影的銀幕,其中J.K.羅琳的魔法世界,不斷地吸引著各式各樣的讀者和觀眾。電影和書籍是一種不同的媒介,這意味著在書中的內容被搬到電影的銀幕時,往往會做出一些改變和犧牲。J.K.羅琳的《哈利·波特》是如此的成功,不僅賣出了數百萬冊,而且他們的好萊塢改編對全世界的粉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美國粉絲把作者羅琳開除了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修復3D版「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中文譯者馬愛農回憶說,「翻譯前三本就像在上臺階,到第四本漸入佳境,出現了很多奇怪的新事物,人物和情節也更加豐富。」馬愛農稱最喜歡的人物是羅恩,「他就像鄰家小男孩,身上有笨拙、困惑甚至一些可笑的表現。雖然他不是絕對的主角,但是他的善良、幽默和勇敢,通過很多細節打動了我。」人民文學出版社「哈利·波特」系列編輯王瑞琴表示:「如果沒有發生疫情,我們原計劃從春節後開始一系列紀念活動,現在只好轉到線上和讀者交流,同時也在馬不停蹄地推出20周年學院紀念版圖書、《哈利·波特:電影角色書》等。」
  • J.K. 羅琳重磅新作《伊卡狛格》,英文不好也能讀了,中文版網絡連載...
    而從6月16日起,中國和俄羅斯的讀者也可以在網站上讀到自己語言的翻譯版本了。《伊卡狛格》是羅琳十多年前創作的故事,在自己的孩子每晚睡前,她會把這個故事講給他們聽。現在,由於全球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許多孩子、父母和監護人不得不在家自我隔離。為了讓居家的人們能夠獲得娛樂,羅琳決定與全世界讀者分享這個深受自己家人喜愛的故事。
  • J.K. 羅琳新作《伊卡狛格》中文版網絡連載上線,插圖徵集大賽同步...
    而從6月16日起,中國和俄羅斯的讀者也可以在網站上讀到自己語言的翻譯版本了。《伊卡狛格》是羅琳十多年前創作的故事,在自己的孩子每晚睡前,她會把這個故事講給他們聽。現在,由於全球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許多孩子、父母和監護人不得不在家自我隔離。為了讓居家的人們能夠獲得娛樂,羅琳決定與全世界讀者分享這個深受自己家人喜愛的故事。
  • 為什麼J.K.羅琳的魔法世界讓人著迷?
    如果你喜歡魔法,J.K.羅琳你一定熟悉不過。哈利·波特系列作品讓她一夜成名,全世界陷入魔法狂潮。她構建起的魔法世界,滿足了人們童年時期的美好幻想,還經得起長大後的反覆回想。今天這部電影 《神奇動物在哪裡》, 她編織了一個一戰中的魔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