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24日電(記者李榮)長三角地區20餘所大學的1000多名大學生和青年設計師集聚創意智慧,為滬郊金山區19處鄉村公共空間、17項本土物產設計了310份有效設計方案。經專家評審、村民投票、路演展示,近日在金山區楓涇鎮評出了年度最佳設計方案。
據了解,今年6月,上海金山團區委、楓涇鎮聯合長三角區域內的相關高校和機構,面向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等相關專業的在校學生以及青年設計師,共同發起2020「我為鄉村種風景」長三角青年鄉村振興設計大賽,讓長三角青年力量助力村域綜合規劃整治、鄉村文化品牌塑造。大賽「拋」出了滬郊金山區範圍內19個有設計需求的鄉村公共空間點位,包括村頭小公園、村委會、農業研學基地、「鄉村遊」景區等,同時設置了17個本土物產的選題,包括楓涇粽子品牌設計、農業合作社形象設計、亭林月餅品牌設計等,力求體現地域文化和鄉風民俗。
設計不是「紙上作畫」,而要充分沉入點位,傾聽需求。自今年6月發布大賽信息以來,一批又一批拿著筆記本的大學生和青年設計師,或訪問老農,或查看現場,或拍攝老建築,用切身感受設計出符合點位需求的方案。經過設計與打磨,最終13個設計方案進入了總決賽的路演環節。
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馮信群認為,鄉村設計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必須兼顧政府、設計師、老百姓在想什麼,慢慢地把審美扎到老百姓心裡,讓鄉村審美自然地「長」出來,準確把握住「鄉愁的走向」。
長三角優秀的青年鄉村振興設計方案正在精準「落地」。大賽組織者通過搭建雙向溝通平臺,線上線下多次組織大學生、青年設計師與設計點位負責人溝通交流,實現了創意設計與民生需求、公共設施和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目前,金山區朱涇鎮已「相中」了「河西農莊」方案,認為方案符合自身發展的定位。針對楓涇鎮的「古鎮老品牌街區打卡點」等方案也獲得了青睞。楓涇鎮負責人說,希望匯聚更多大學生和青年人才的智慧,讓學術成果從校園走向田園,「種」下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