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回到家鄉把牛養 幸福生活眼前來|六枝特區郎岱鎮...

2020-12-19 天眼新聞

我叫李坤,今年35歲,是六枝特區郎岱鎮青龍村十組的村民,因為自己沒文化程度不高又缺乏技術,2014年,一家人被納入貧困戶序列,幸好在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我們一家人的努力下,得以在2017年成功脫貧「摘帽」。

像同村的很多人一樣,小時候家裡的生計僅僅依靠著父母在土地裡刨食,我們家有五姊妹,一家人都指望著家裡的土地過活父母養育我們艱辛可想而知。 因為自己的成績也不是很好,所以很早我就選擇了外出務工希望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承擔起家裡的責任,常年在外漂泊四處打工居無定所。打工的日子比我想的還要艱辛一些,外面吃飯住宿樣樣都要錢,雖然一個月能有幾千塊錢但是卻基本存不下來錢。

後來,我自己也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妻子一起背井離鄉在外進廠打工,但因為兩人都沒什麼拿手的本領一直以來也沒能掙到錢,我們的小家依然在貧困線掙扎。近些年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需要穩定的環境讀書學習知識,父母年紀也大了身體不如從前。作為父親,我需要為孩子們的未來負責給他們一個穩定的成長環境,作為孩子,我需要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讓他們的老年生活沒有顧慮。 於是,我選擇再次回到生養我的青龍村,讓我意外的是隨著脫貧攻堅的推進青龍村已經不復當年,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的跟進,青龍村意氣風發。

回來後,村裡組織培訓養殖技術,我也和妻子也一起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後我找到了新路子——養牛。於是,我和妻子留在家鄉專心幹起了養殖,除了組織培訓交給我們專業的養殖知識,村裡還幫忙協調了20畝土地讓我種草養牛。如今,我的養殖正邁入正軌,小小的養殖場裡有了15頭牛,一年下來也有四五萬元的收入,我們一家也擺脫了貧困,我相信在我和妻子的努力下我們的養殖會越來越好。 對於未來,我最大的希望是把牛養好,讓孩子們可以好好讀書習字,有一個好的前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顧冰潔

編輯 謝勇勇

編審 馬剛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老年生活樂無邊|六枝特區郎岱鎮歸宗村村民羅成明
    我叫羅成明,今年60歲了,是六枝特區郎岱鎮歸宗村四組的村民,我們家是一個大家庭,一共有10口人,因為家裡人口眾多,且全家收入低,2014年全家被列為了貧困戶,2015年順利脫貧。   為了生活,我毅然放下了家裡的土地,選擇了背井離鄉到廣州去進廠打工,在外打工的日子,又苦又累,雖能勉強生活但依然沒辦法讓一家人擺脫貧困。隨著時間的流逝,近年來每年回家過年都能看到家鄉越來越好,孩子們已各自成家,小孫子們逐漸長大需要讀書上學,我自己的年紀也大了,回家的想法在我腦海裡盤旋者。
  • 「我的脫貧故事」有了國家幫扶再也不怕生病醫不起|六枝特區郎岱鎮...
    我叫左守琴,今年72歲,是六枝特區郎岱鎮青菜塘村村民,十多年前,我生了一場大病,為了治病,把一家拖得貧困不堪,不僅欠了親戚朋友一堆帳,甚至連房子都抵押了貸款去看病。如今,隨著家鄉的發展,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我家脫了貧,看病有醫保,每個月有低保金和養老金,成功告別了原來困難的生活,日子一步步過好了,感覺很幸福。左守琴夫婦早些年的時候,農村的條件苦,如果家裡有人得上一場大病,那基本整個家庭都要跟著遭殃。
  • 「我的脫貧故事」奮力前行,朝著更好的未來|六枝特區郎岱鎮歸宗村...
    我叫盧彪,今年才21歲,是六枝特區郎岱鎮歸宗村一組的村民,我們家四個兄弟姐妹,都靠著父母到處打零工來養育著我們,全家收入低且不穩定,2014年,一家人被納入了貧困戶序列,在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和我們一家人的努力下2017年順利脫貧「摘帽」。
  • 六枝特區郎岱鎮支局翻建項目更正公告
    六枝特區郎岱鎮支局翻建項目更正公告2020-11-11來源:中國郵政網  至各投標人:  關於六枝特區郎岱鎮支局翻建項目於2020年11月11日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官網、中國採購與招標網或貴州省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上發布中標候選人公示,現將中標候選人公示內容更正如下:  原中標候選人公示中第十條中標候選人信息:
  • 六枝特區郎岱鎮:民工搭乘「復工專列」追趕「幸福春天」
    2月23日,一輛浙江牌照的大巴車由水黃公路緩緩駛向六枝特區郎岱古鎮,最終停在郎岱鎮水黃路口木城門樓處,郎岱鎮黨委書記李文波和鎮長安昌鵬早早便等在了路口,對著兩位大巴車師傅表示感謝。原來這輛大巴車來自浙江台州,是到郎岱鎮接簸箕田村的民工返廠復工的「愛心專列」。「我們一家6個人,在台州生活七八年了,孩子在那邊上學,剛開始還在為買不著票發愁,後來接到通知,說經政府對接,派了車過來接我們,不用像往年那樣帶著孩子擠火車轉車,直接就能把我們送到廠裡,大人孩子都高興壞了。」簸箕田村趙克香笑著說道。
  • 省級評估專家赴六枝特區郎岱鎮第一幼兒園開展入園指導工作
    指導中成長 創建中提升——省級評估專家赴六枝特區郎岱鎮第一幼兒園開展入園指導工作貴州民族報訊(劉 瑩)為紮實做好省級示範幼兒園創建工作,規範管理,10月20日至21日,原貴陽市南明區實驗幼兒園園長陳素娥
  • 教育:記六枝特區郎岱鎮第一小學教師劉田野
    教育:記六枝特區郎岱鎮第一小學教師劉田野 2020-10-10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六枝特區郎岱鎮衛生院強化醫療保障 築牢民生底線
    六枝特區郎岱鎮衛生院強化醫療保障 築牢民生底線 發布時間:2020-12-09 13:48:44      來源:六盤水日報   近年來,六枝特區郎岱鎮衛生院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六枝特區新場鄉黑塘村上街組村民唐安定...
    我是唐安定,今年 48 歲,原居六枝特區新場鄉黑塘村上街組。從小家庭貧困,初中尚未畢業的我獨自到浙江一帶打拼。34 歲那年,我與惠水縣的布依族姑娘楊石英結婚成家,隨後生了一雙兒女。4 年前,我攜妻兒回到家鄉。
  • 「我的脫貧故事」孩子學成喜滿懷,牛壯魚肥心敞亮|六枝特區月亮河...
    我叫饒興國,今年55歲,是六盤水六枝特區月亮河鄉花德村黑羊箐村民組村民。四年前,我的兩個孩子一個上大學,一個上高中,家裡還有一位80多歲的母親需要照顧,因此我和妻子不能外出打工。我們一家5口人全靠種植水稻過日子。
  • 評估專家組到六枝特區郎岱鎮第二幼兒園開展市級示範幼兒園評估...
    評估專家組到六枝特區郎岱鎮第二幼兒園開展市級示範幼兒園評估診斷工作(馬 悅)10月21日,六盤水市市級示範園評估專家組一行5人在市實驗幼兒園園長餘茜的帶領下臨到六枝特區郎岱鎮第二幼兒園開展市級示範幼兒園評估診斷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身殘志不殘︱六枝特區木崗鎮把仕村上把仕組村民...
    我是羅開龍,家住六枝特區木崗鎮把仕村上把仕組,2017年12月被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40多年前的一天,我和同村夥伴的嬉戲追逐,不幸將右腳裸關節摔成粉碎性骨折。這在別人看來是無法接受的事實,但對於貧寒、勤勞的我,卻被磨練出了堅韌的意志,激發了我對生活的熱情。命運似乎還是眷顧著我。雖說身帶殘疾,可憑著頭腦靈活、吃苦耐勞,1995年經人介紹,我與妻子喜結連理。一年後,大女兒呱呱墜地,給家裡帶來了莫大歡愉。
  • 「我的脫貧故事」一把手錘錘掉貧困帽丨六枝特區新窯鎮聯盟村沙地...
    我叫陶洪,是貴州畢節六枝特區新窯鎮聯盟村沙地組村民。  2014年,我家共6口人,全家擠在窄小的破瓦房裡,晴天尚好,雨天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生活較貧困,被列入新窯鎮聯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之後,我家脫貧攻堅幫扶人常來家裡走訪,宣傳脫貧攻堅有關政策,鼓勵我樹立脫貧信心,自力更生,勤勞苦幹,為我家早日脫貧致富出主意想辦法。陶洪管理的獼猴桃基地天幹餓不死手藝人。
  • 六枝特區郎岱鎮:千畝紅香椿帶來春天味道
    在六枝特區郎岱鎮驛隴村石馬田的紅香椿基地中,一顆顆紅豔豔的紅香椿芽「端坐」在枝頭,散發著獨特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據了解,再過幾天這片紅香椿就將搶鮮上市,為人們帶來舌尖上的春天味道。
  • 「我的扶貧故事」一個先鋒 一面旗幟|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第一...
    2017年3月,我初到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那時,看到這個偏遠落後的村寨,我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在這裡將會經歷什麼?能為這個落後的村寨帶來什麼?但看到鄉親們一張張質樸的笑臉,我暗下決心,無論如何都要盡全力幫助這裡的鄉親們脫貧致富。初來乍到,空有一顆助力脫貧的真心,卻無從下手,為了最快時間內了解村裡的情況。
  • 六枝特區郎岱鎮退役軍人吹響抗「疫」集結號
    「我志願加入郎岱鎮退役軍人志願者服務隊,吹響抗擊疫情『集結號』,踐行志願精神,堅守軍人本色,銘記『若有戰、召必回』的誓言,不忘初心,無私奉獻,共同抗『疫』。」2月9日下午兩點,六枝特區郎岱鎮13名退役士兵,在國旗下莊嚴宣誓。
  •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的春風暖了家|六枝特區中寨鄉補許村胡國東
    我叫胡國東,今年28歲 ,是六枝特區中寨鄉補許村的村民。我從小生活在被病魔浸寒得困苦不堪的家庭中,父親患有心臟病 ,長期反覆發作,家中的每一分錢幾乎都用於為父親求醫買藥。於是在2013年,家裡就買了一群黑山羊來放養,他因腿腳不靈便,只能藉助騎馬攆著羊群,有一天不小心又從馬背上摔下來,導致腰椎粉碎性骨折,這給原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我家在2014年經上級部門核查審批被評定為貧困戶後,黨和政府的各項惠農政策,猶如一陣陣春風溫暖了我貧寒的家。
  • 六枝全域旅遊:繪就美麗新畫卷
    近年來,六枝特區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以建設康養勝地 · 運動境界旅遊目的地為發展目標,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打造了一批旅遊勝地。 布依族 刺繡 近年來,六枝特區不斷加強景區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挖掘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強化旅遊商品開發,打造鄉村旅遊扶貧示範點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拔窮根,戶不脫貧誓不休|六枝特區新場鄉...
    我叫張雲龍,是六枝特區新場鄉白果村村主任,從2017年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至今已經有4個年頭。在這四年時間裡,我的人生又一次得到錘鍊,讓我深切的知道,幫扶工作需要用心用情。近四年脫貧攻堅工作,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白果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群眾衣食住行、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地覆地的變化,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5戶935人全部脫貧。在扶貧工作中,經歷過很多事,也留下了許多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村裡的一條必經之路常年落石,車輛在此處不敢停留,更別說是人。
  • 「我的扶貧故事」攻堅路上 不辭辛苦丨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同步...
    我叫劉安貴,今年46歲,是六枝特區自然資源局一名職工。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選派到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部分村民要求過高,個別群眾爭當貧困戶,有的村民對扶貧政策理解有偏差等等,這些問題造成村民對村幹部怨氣大。針對這些情況,我及時和村支兩委成員交流思想,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開誠布公地亮明觀點,引導和帶領大家以脫貧攻堅為重,切實把村支兩委班子思想統一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