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扶貧的春風暖了家|六枝特區中寨鄉補許村胡國東

2020-12-04 天眼新聞

我叫胡國東,今年28歲 ,是六枝特區中寨鄉補許村的村民。

我從小生活在被病魔浸寒得困苦不堪的家庭中,父親患有心臟病 ,長期反覆發作,家中的每一分錢幾乎都用於為父親求醫買藥。父親經過長時間多方治療,身體已有所好轉。於是在2013年,家裡就買了一群黑山羊來放養,他因腿腳不靈便,只能藉助騎馬攆著羊群,有一天不小心又從馬背上摔下來,導致腰椎粉碎性骨折,這給原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我家在2014年經上級部門核查審批被評定為貧困戶後,黨和政府的各項惠農政策,猶如一陣陣春風溫暖了我貧寒的家。父母生病住院不再感到特別的發愁 ,曾經住的黑漆漆的房子粉刷得白白淨淨的 ,父親每個月還領到了低保 ,還有村裡以前的泥巴路變成了白花花水泥硬化路,串戶路打到了咋家們門口......所以父母不時由衷的感嘆到「現在的國家政策真的是太好了!」2017年,為了照顧體弱多病的父母,加上我覺得長期在外面打工不是長久之計,於是我就決定在家搞點事情做,正好這時 ,政府有一項搞養殖的扶貧政策,在鄉政府和村領導的關心幫助下,他們給我出主意,傳技術,並給予資金扶持,就建起了一個有11頭牛的小養殖場。

胡國東在給牛加料起初從山東調來的幾頭牛把我弄慘了,可能是水土不服的原因,愛生病,我是東找名醫西找土醫,最終才把它醫好,妻子都為我捏一把汗,她說如果有什麼閃失,那是上萬的損失呀。不過在這過程中我也長了不少的見識,現在如果是一些小毛病,我都能搞定,不用再找專業的醫生了,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政府提供我去培訓學習的機會,讓我掌握了養殖的相關技術。今年我又花了13萬餘元買了新品種,雜交的,產仔好,市場價好。我還承包一些地來種草,保證了牛的口糧。

圈養和放養相結合為了自己儘快擺脫貧困,我還烤小缸酒在家中賣,5塊錢一斤,好賣的時候每個月可以賣出1000斤左右,烤酒遺留下來的酒糟就拿去餵豬,出欄後又給家中增添了一筆收入。為了不讓自己閒著,還兼做了一份護林工作,每月又增添了800元的收入。 我們一家在黨和國家的關心和幫助下,結合我的勤勞苦幹,現在我家不但擺脫了貧困,而且正向小康生活邁進!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蔣 鵬

編輯 韋依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一個先鋒 一面旗幟|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第一...
    2017年3月,我初到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那時,看到這個偏遠落後的村寨,我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在這裡將會經歷什麼?能為這個落後的村寨帶來什麼?但看到鄉親們一張張質樸的笑臉,我暗下決心,無論如何都要盡全力幫助這裡的鄉親們脫貧致富。初來乍到,空有一顆助力脫貧的真心,卻無從下手,為了最快時間內了解村裡的情況。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六枝特區新場鄉黑塘村上街組村民唐安定...
    我是唐安定,今年 48 歲,原居六枝特區新場鄉黑塘村上街組。從小家庭貧困,初中尚未畢業的我獨自到浙江一帶打拼。34 歲那年,我與惠水縣的布依族姑娘楊石英結婚成家,隨後生了一雙兒女。4 年前,我攜妻兒回到家鄉。
  • 「我的扶貧故事」攻堅路上 不辭辛苦丨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同步...
    我叫劉安貴,今年46歲,是六枝特區自然資源局一名職工。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選派到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部分村民要求過高,個別群眾爭當貧困戶,有的村民對扶貧政策理解有偏差等等,這些問題造成村民對村幹部怨氣大。針對這些情況,我及時和村支兩委成員交流思想,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開誠布公地亮明觀點,引導和帶領大家以脫貧攻堅為重,切實把村支兩委班子思想統一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上來。
  • 「我的扶貧故事」把初心鐫刻在教育扶貧的路上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
    驚喜之時,我懸著的心也終於平靜下來!胡滴滴是我包保戶胡平的女兒,我幫扶她家後,成了微信好友,這一平臺成了我鼓勵他好學習和關心她就業的主渠道。回想過去的教育點滴,有喜有悲,有笑有淚……2017年6月,黨中央在貧困山區實施精準扶貧政策後,身為人民教師的我,又多了一個身份——幫扶責任人。當時,我深知脫貧攻堅是為貧困家庭辦好事、解難題的惠民工程,雖然教學任務重,但心裡釋然,發誓,再重也要扛著,並在工作之餘,也要去他們家走一走、看一看、幫一幫,促他們早日脫貧。
  • 「我的脫貧故事」身殘志不殘︱六枝特區木崗鎮把仕村上把仕組村民...
    我是羅開龍,家住六枝特區木崗鎮把仕村上把仕組,2017年12月被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40多年前的一天,我和同村夥伴的嬉戲追逐,不幸將右腳裸關節摔成粉碎性骨折。這在別人看來是無法接受的事實,但對於貧寒、勤勞的我,卻被磨練出了堅韌的意志,激發了我對生活的熱情。命運似乎還是眷顧著我。雖說身帶殘疾,可憑著頭腦靈活、吃苦耐勞,1995年經人介紹,我與妻子喜結連理。一年後,大女兒呱呱墜地,給家裡帶來了莫大歡愉。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拔窮根,戶不脫貧誓不休|六枝特區新場鄉...
    我叫張雲龍,是六枝特區新場鄉白果村村主任,從2017年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至今已經有4個年頭。在這四年時間裡,我的人生又一次得到錘鍊,讓我深切的知道,幫扶工作需要用心用情。近四年脫貧攻堅工作,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白果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群眾衣食住行、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地覆地的變化,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5戶935人全部脫貧。在扶貧工作中,經歷過很多事,也留下了許多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村裡的一條必經之路常年落石,車輛在此處不敢停留,更別說是人。
  • 「我的脫貧故事」孩子學成喜滿懷,牛壯魚肥心敞亮|六枝特區月亮河...
    我叫饒興國,今年55歲,是六盤水六枝特區月亮河鄉花德村黑羊箐村民組村民。四年前,我的兩個孩子一個上大學,一個上高中,家裡還有一位80多歲的母親需要照顧,因此我和妻子不能外出打工。我們一家5口人全靠種植水稻過日子。
  • 「我的脫貧故事」奮力前行,朝著更好的未來|六枝特區郎岱鎮歸宗村...
    我叫盧彪,今年才21歲,是六枝特區郎岱鎮歸宗村一組的村民,我們家四個兄弟姐妹,都靠著父母到處打零工來養育著我們,全家收入低且不穩定,2014年,一家人被納入了貧困戶序列,在黨委政府的關心幫助和我們一家人的努力下2017年順利脫貧「摘帽」。
  • 「我的脫貧故事」老年生活樂無邊|六枝特區郎岱鎮歸宗村村民羅成明
    我叫羅成明,今年60歲了,是六枝特區郎岱鎮歸宗村四組的村民,我們家是一個大家庭,一共有10口人,因為家裡人口眾多,且全家收入低,2014年全家被列為了貧困戶,2015年順利脫貧。   為了生活,我毅然放下了家裡的土地,選擇了背井離鄉到廣州去進廠打工,在外打工的日子,又苦又累,雖能勉強生活但依然沒辦法讓一家人擺脫貧困。隨著時間的流逝,近年來每年回家過年都能看到家鄉越來越好,孩子們已各自成家,小孫子們逐漸長大需要讀書上學,我自己的年紀也大了,回家的想法在我腦海裡盤旋者。
  • 「我的脫貧故事」一把手錘錘掉貧困帽丨六枝特區新窯鎮聯盟村沙地...
    我叫陶洪,是貴州畢節六枝特區新窯鎮聯盟村沙地組村民。  2014年,我家共6口人,全家擠在窄小的破瓦房裡,晴天尚好,雨天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生活較貧困,被列入新窯鎮聯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之後,我家脫貧攻堅幫扶人常來家裡走訪,宣傳脫貧攻堅有關政策,鼓勵我樹立脫貧信心,自力更生,勤勞苦幹,為我家早日脫貧致富出主意想辦法。陶洪管理的獼猴桃基地天幹餓不死手藝人。
  • 「我的脫貧故事」回到家鄉把牛養 幸福生活眼前來|六枝特區郎岱鎮...
    我叫李坤,今年35歲,是六枝特區郎岱鎮青龍村十組的村民,因為自己沒文化程度不高又缺乏技術,2014年,一家人被納入貧困戶序列,幸好在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我們一家人的努力下,得以在2017年成功脫貧「摘帽」。
  • 「我的脫貧故事」有了國家幫扶再也不怕生病醫不起|六枝特區郎岱鎮...
    我叫左守琴,今年72歲,是六枝特區郎岱鎮青菜塘村村民,十多年前,我生了一場大病,為了治病,把一家拖得貧困不堪,不僅欠了親戚朋友一堆帳,甚至連房子都抵押了貸款去看病。如今,隨著家鄉的發展,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幫扶下,我家脫了貧,看病有醫保,每個月有低保金和養老金,成功告別了原來困難的生活,日子一步步過好了,感覺很幸福。左守琴夫婦早些年的時候,農村的條件苦,如果家裡有人得上一場大病,那基本整個家庭都要跟著遭殃。
  • 六枝全域旅遊:繪就美麗新畫卷
    近年來,六枝特區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以建設康養勝地 · 運動境界旅遊目的地為發展目標,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打造了一批旅遊勝地。 布依族 刺繡 近年來,六枝特區不斷加強景區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挖掘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強化旅遊商品開發,打造鄉村旅遊扶貧示範點
  • 中國共產黨六枝特區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議
    中國共產黨六枝特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22日召開。以下是中國共產黨六枝特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決議全文。(2020年12月22日中國共產黨六枝特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
  • 「我的扶貧故事」讓青春之花在扶貧路上綻放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折...
    大學畢業後於今年2月底,得到村委主任的賞識,我到村裡當起了一名村幹部並參與了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村委以來,我認真履職,任勞任怨,不僅用心、用情幫助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還高效完成各級領導交辦的任務。我時常感到工作很有壓力,經常深夜一兩點鐘都還在加班,但我從來沒有聲怨言,第二天一大早仍然滿懷激情投入到工作中。
  • 六枝特區:住進「幸福院」 共享「溫暖家」
    六枝特區:住進「幸福院」 共享「溫暖家」 發布時間:2020-10-12 10:01:12      來源:六盤水日報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六枝融媒】六枝特區:大連援建農貿菜市場 溫暖了搬遷群眾心窩
    由遼寧省大連市援建的六枝特區聚福新苑農貿市場,在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後,於近日正式投入使用。不僅解決附近群眾日常生活所需,還為搬遷群眾開啟新的創業之路。2019年10月,六枝特區按照標準化建設了聚福新苑農貿市場。項目共整合資金480萬元,其中涵蓋了大連援建資金350萬。
  • 「我的扶貧故事」「姐姐你是好人,我長大了要報答你」丨六枝特區...
    朱燕平入戶走訪學到了方法,每次走訪,我都會專心地去聽大家講,漸漸地,我發現大家的話題很廣,有說家鄉變化的、有說在外面打工見識到的、有說子女教育的、有說家裡牲口的、也有說地裡莊稼的,家長裡短樣樣有,他們也發現我是個會用心去聽的人,慢慢跟我熟絡起來。
  • 扶貧春風暖人心 脫貧致富加油幹
    「感謝黨的政策好,扶貧春風暖人心,讓我吃不愁、穿不愁,房子和醫療都有保障!」李愛國動情地說。2014年10月,樅陽縣紀委派機關幹部錢樅駐宣莊村任第一書記、 扶貧工作隊長。2017年4月錢樅駐村到期後,市紀委又選派張權民駐村任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
  • 六枝特區首屆"心理成長劇場"開演啦
    六枝特區首屆"心理成長劇場"開演啦 2020-11-26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