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鳳莉
2019年10月1日國慶70周年閱兵式分列式上,一個由百面戰旗組成的方隊特別引人注目,這就是全軍榮譽功勳部隊代表組成的戰旗方隊。
對河北張家口市橋西區南菜園小學五(4)中隊的隊員們來說,在這個方隊中,有一面戰旗有著特殊的意義,這就是「董存瑞班」戰旗。這不僅是因為張家口是董存瑞烈士的故鄉,更因為五(4)中隊還有另一個響亮的名字——「董存瑞中隊」!
早在2007年,學校大隊就命名了第一屆「董存瑞中隊」。從那時起,每一屆「董存瑞中隊」隊員升入六年級後,都會將隊旗傳遞下去,到現在已經是第七屆了——2017年,還是二(4)中隊的隊員們,齊心協力爭取到了「董存瑞中隊」的光榮稱號。
很多隊員都記得那一天是5月25日,二(4)中隊全體肅立,從市道德模範趙柱國爺爺手中莊嚴地接過了隊旗。從那天起,追尋革命先烈的足跡,就成了「董存瑞中隊」全體隊員自覺的行動。
「董存瑞14歲就成了兒童團團長,投身到抗日鬥爭中,比現在的我也大不了幾歲,讓我特別敬佩!」隊員周舜澤說。
「董存瑞烈士犧牲後,他的精神一直被傳頌。『董存瑞班』的光榮稱號延續至今,多年來晚點名時,第一個叫到的名字是『董存瑞』,新戰士入伍講的第一個故事是董存瑞的故事,看的第一部電影是《董存瑞》,唱的第一首歌是《當兵要像董存瑞》,至今宿舍裡還留著董存瑞的床鋪……」
幾年來,通過祭掃烈士墓、參觀紀念館、閱讀紅色書籍、邀請校外輔導員作「紅色基因傳承」主題報告等形式,隊員們努力學習、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對董存瑞烈士生前和身後的故事早已熟記在心。
「天塌下來也要完成任務,豁出生命也要奪取勝利。」參觀董存瑞紀念館後,中隊隊員、校鼓號隊小鼓手楊煜冉一筆一畫為自己寫下座右銘。她是這樣寫的,更是這樣做的。去年夏天,為迎接橋西區全民運動會,校鼓號隊每天都要步行去幾公裡外的場地進行彩排。一次,煜冉剛走了10分鐘就覺得肚子疼,但她沒有退出,而是兩手按著肚子一步一挨到了場地,並堅持完成了彩排任務。「就是那句座右銘給了我力量。」煜冉說。
三年級時,隊員郭錦鈺成了大隊榮譽室的解說員,可1000多字的解說詞卻怎麼都背不下來,每次都是磕磕巴巴,和現在的一氣呵成、聲情並茂相比簡直判若兩人。她是怎麼做到的呢?錦鈺有個「制勝法寶」,就是《英雄人物的故事》這本書裡「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那一章。「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就反覆讀這一章,董存瑞烈士的故事總能給我力量!」錦鈺說。
「以前我總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也不積極。」中隊隊員、校鼓號隊號手楊哲不好意思地說,「但董存瑞的精神激勵了我,讓我知道了遇到困難不能屈服,要拼盡全力!」他在鼓號隊訓練特別刻苦,嘴裡起了泡也不在乎,終於成了一名合格的號手。不僅如此,每次訓練結束,楊哲還會主動幫忙整理樂器。「我是『董存瑞中隊』的一員,就要主動承擔責任!」楊哲堅定地說。
隊員們還成立了社區服務小隊,拿著掃帚、小鏟子、簸箕等工具,定期到社區清除牆面小廣告,剷除路面的口香糖,清掃菸頭和落葉……這樣的例子在「董存瑞中隊」還有很多。
隊員們的成長,中隊輔導員梁豔萍老師看在眼裡,更樂在心裡。她驕傲地說:「董存瑞烈士的精神給隊員們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中隊的凝聚力越來越強,大家永不言棄的勁頭可足啦!」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