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信仰是一種感情,這種感情的力量,就同其他各種感情一樣,恰好同激動的程度成正比。」
在這個世界上,有信仰的人很多,但真正有著大信仰,並且願意為了自己的信仰去努力實踐的人卻是少之又少的。我們無法幹預任何人自己的想法,但我們都知道,信仰的存在其實是能夠讓人們更加堅定決心,尤其是面對一些困難和挫折,面對生活中的大風大浪時,以信仰之名,我們就能夠一直保持著勇往直前的信心,保持著永不後退的決心。
一. 僧人在現代社會的改變
談到信仰,可能有不少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僧人,畢竟他們選擇出家為僧,是因為看透世俗生活,同時對於這個世界心生善念,希望用另外一種方式難為世人祈禱。出家人在我們的心目中大多都是慈眉善目,和藹沉靜的形象,他們每天都要學習佛法,研究佛經,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將佛家的思想傳遞給世人。更何況,僧人自己修學佛法,也能夠提高自己的造詣。尤其是現代以來,隨著人們生活與工作中的壓力越來越大,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最後都選擇出家為僧。寺廟成為人們擺脫困境的避難所,也成為讓人們的心靈得到淨化的一個場所。
但也同樣因為現代社會的存在,人們的物質需求越來越大,欲望也同樣無法得到滿足,這也就導致那些出家為僧的人,他們無法遵守戒律清規,最後甚至看起來與普通人沒什麼兩樣。隨著這樣的僧人越來越多,人們對於僧人似乎也有了一個固定的印象,那就是他們雖然披著一身僧袍,但過的生活卻與世俗當中的人一樣。有的時候還是會有例外的存在,浙江「苦行僧」釋正弘:他三步一拜走遍四大名山,腳底老繭比鞋底厚,就是為了能夠為國家與人民祈福,為了讓自己心中關於佛法的信仰得到踐行。
二. 大信仰
這位來自浙江的苦行僧,並不是口頭上說說罷了,他的確是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自己的承諾,同時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詮釋了一個苦行僧真正的模樣。這位僧人名叫釋正弘,最初也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僧人罷了,他雖然身份渺小,心中的信仰卻非常大,他有著堅定的信念,也有著為國為民的心。相比起每天都只能留在寺廟當中,真正的走出寺廟,去尋找更好的方法為天下百姓祈福,才是釋正弘一直想做的事情。
他最開始其實也沒有想到這個方法,後來還是被另外一個僧人的行為所點撥和感化,才會決定從浙江動身,用三步一拜走遍四大名山,通過一路的朝拜,一直到佛祖面前,最終為這個天下與百姓求來安康。自從下定決心之後,釋正弘就背著他的行囊動身。為了證明自己的誠意,釋正弘並沒有帶任何的金錢,甚至連換洗的僧袍都沒有,可以說是身無分文的上路。因為他認為,如果自己朝拜的這一路上過得太過輕鬆,佛祖並不會被他的行為所感動,他所做的這一切也將沒有任何意義。
三. 十八個月的朝拜之旅
一個人如果心懷信仰,其實會有著非常巨大的力量。釋正弘就是如此,這條朝拜之路,用風雨無阻來形容最合適不過,不論春夏秋冬,不論天晴下雨,釋正弘永遠走在朝拜的路上。而且為了真正體現出自己的虔誠態度,釋正弘不僅身上身無分文,甚至腳上連一雙鞋都沒有穿,就是為了用自己雙腳踏在土地上的行動,來向所有人證明他這顆真誠而又真摯的心。
釋正弘無疑是一個心懷天下蒼生的僧人,當初他會選擇出家,就是希望能夠向更多的世人普度佛法,希望能夠用自己的佛法來感化更多的人,讓他們走出生活的困境。但這一步註定要經歷很長時間,在這之前釋正弘,只能夠待在寺廟當中做一個承擔小事的僧人。釋正弘其實並不願意如此,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也為了能夠為更多的人們祈福,釋正弘最後才決定開始朝拜之路。
從浙江到四川,釋正弘是真正的三步一叩,用了18個月的時間,終於用自己的雙腳完成了這趟朝拜的旅程。雖然這一路的經歷,對於釋正弘而言可謂是困難無比,但是身體上的痛苦都比不上心靈上的滿足,他的信仰終於得到了見證,而他的願望也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