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滑板文化中的詞語,該更新了!

2020-12-12 騰訊網

這是一個有七萬滑手關注的滑板媒體

語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根基,假如沒有語言,人類文明的發展將寸步難行。滑板文化中有很多獨特的術語,可以將一個個動作和玩法轉化成詞彙,這樣我們就能向朋友吹逼自己剛剛做了個牛逼的招。但有時候語言的發展會落後於現實,因此今天我們請到我們的滑手兼語言學家 Daryl Mersom 給我們介紹一下,為什麼他認為滑板文化中的一些術語詞彙或許應該要更新一下,或者從其他語言中借鑑有關的詞彙。

毫無疑問,英語是全球滑板界的通用語言

當我們去其他國家tour的時候,我們只要通過幾個英語單詞就能和其他國家的滑手交流——kickflip、ollie、powerslide什麼的。不過在某些時候,僅僅是幾個招的名字並不足以我們和其他國家的滑手交流。在全球範圍來看,英語是4億人的母語,並且是59個國家的官方語言,這也難怪滑板動作基本上都是英語單詞。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滑板文化起源於美國,因此對外輸出的滑板術語自然也都是以英語為主

在歐洲,人們甚至會用美式英語來描述身邊的滑板地形,比如用 Hubba Hideout(美國舊金山有名的hubba地形)、Pier 7(美國舊金山有名的manual pad地形)等美國著名滑板地形的名字來給自己所在城市類似的地形命名。

當然,歐洲也有一些馳名美國的滑板地形是以歐洲語言命名的,比如法國巴黎的共和國廣場(République)、西班牙巴塞隆納的MACBA(Museu d'Art Contemporani de Barcelona),這也算是一種反向的文化對外輸出。

我的觀點是——我們應該去質疑英語在全球滑板界中的「統治地位」,畢竟滑板文化是一個接受多樣性、包容異質性的文化,但我們卻用「mongo」(蒙古腳)這樣一個具有歧視性意味的貶義詞去形容「後腳上板、前腳蹬板」的滑手。

雖然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滑板文化中「mongo」一詞是源自於「mongoloid」這一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詞彙,但在圈外人看來,這似乎就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讓人誤以為滑板文化是包容歧視的文化,因為「mongoloid」一詞還有另外一個意思,那就是被醫學界用作描述唐氏症候群患者行為,這麼看來,「mongo」似乎是一個帶有雙重歧視的詞彙,而這恰恰不應該出現在滑板文化之中

此外,目前的滑板術語並不包容同性戀文化

在1989年的R.a.D滑板百科全書中,「gay twist」(翻譯成中文意思大概是「像基佬一樣扭」)指向的是「fakie 360 mute air」這一弧面/碗池動作。雖說「fakie 360 mute air」一詞聽起來並不如「gay twist」一樣朗朗上口,但「gay twist」一詞的使用顯然帶有人們對gay的刻板印象,並沒有考慮到男同的感受

選用合適的詞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能反映該文化對其他文化及群體的態度,然而在目前看來,我們的滑板文化似乎依然帶有某種偏見。

儘管如今滑板文化正在逐漸被大眾所接受,我們的滑板圈中也越來越多男同群體。滑板文化作為一種男性化運動文化,我們能否做到充分接納同性戀文化?William Strobeck 曾經用拍過一段慢動作鏡頭,片中一個男人深情地看著另一個男人,欣賞著他的身材和穿搭風格,而滑手恰恰也是會打量他人穿著風格的群體。

幸運的是,滑板界語言和術語的發展並沒有停滯,而是隨著時尚潮流、世代文化態度和滑板文化的商業化在持續不斷地發展。看看 Instagram 上的滑手們就知道,如今幾乎每天都有人發明新的滑板動作,因此也自然會有人給這些新招命名。

有一次我跟遠東的朋友們交流時,他們告訴我,「Hippie Jump」在日本叫「タケシ」,英文發音是「Takeshi」,「タケシ」這個名字來源於日本的一個叫「風雲!たけし城」(Takeshi’s Castle)的電視遊戲節目,在這個遊戲節目中,參賽者需要通過不斷躍過障礙物去完成城堡中的挑戰。

此外,「フルプッシュ」,翻譯成英文是「full push」,則是另一個日本滑板文化獨有的詞彙,Ricky Oyola 被認為是最有名的 full push 風格滑手。而在哈薩克斯坦,滑手們用斯拉夫語「На ходах」一詞來指代「以最快的滑行速度做招」。在俄語中,「Трёшка」是大亂(360flip)的意思,這個詞看上去就長的有點像「tre flip」,匈牙利語中的大亂「trezor」也是同樣的相似。

還有一些招是以地方名字命名的,比如巴西滑手 Marcelo Formiguinha 有一招叫「favela slide」就是根據裡約熱內盧和聖保羅的一個社區的名字來命名的。在2000年初,奧地利U池滑手 Roman Hackl 就表演過他的招牌動作「frontside flip roast beef grab」,在德語地區,這個招也叫做「Hackl flip」。

無可置疑的是,滑板文化的語言、術語和行話非常深奧,這也能保護我們的文化免受行外人的侵害。假如外行人想要用外行話來描述我們做的動作,他們大概很快就會發現這是徒勞無功的,因為滑板動作確實不是那麼容易表述清楚的。

隨著滑板成為奧運會的正式項目,滑板動作及相關的術語只會越來越標準化,並且不會允許描述上的偏差,像「switch front biggie」或「nollington hard」這樣的俚語很快會被淘汰,因為這樣的名字只會使原本就很迷惑的觀眾感到更加迷惑。假如我們想要保住滑板文化的命名權,就必須先人一步,甚至是從其他語言中借鑑相關的用語,比如「タケシ」或者「Трёшка」

WHATSUP滑板雜誌

Read more, Wisely skate

文字 | Daryl Mersom

翻譯 | 小龜

來源 | SOLOSKATEMAG

編輯 | 坦克

相關焦點

  • 開放街區|全球滑板視頻中的「中國地圖學」
    2014年,他正式將滑板視頻作為一種工具,從城市空間與文化的角度對亞洲城市的滑板景觀進行研究。在觀看、分析了近千條滑板視頻後,McDuie-Ra在今年五月發表的論文中對中國的滑板景觀提出四個論點。同時,在邊境城市的相關研究中,我嘗試建立新的研究方法,比如關注城市的景觀、材料、物件和各種表面,以及經歷過衝突的城市中的臨時基礎設施等,並通過研究積累了一套關於物質空間衍生用途(alternative uses of material space)的文化詞彙。我認為可以將它應用於對滑板的研究中,從另一種視角去理解城市文化。
  • 【盤問】Ryan Lay:滑板文化需要更多的批判精神
    在過去,人們常常給滑手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遊手好閒、朋克青年、小混混、潮人、運動員等等……然而這些標籤與主流滑板文化的真正含義往往相去甚遠。 如今的滑板文化比以前更多元了,更多的滑手找到了自己的生涯方向與定位,比如說 Ryan Lay 就是這樣一位滑手,他同時具備老一輩滑手和新生代滑手的特質。
  • 「法式小麵包」,是Dunk之外另一種「千禧年滑板文化」的復興
    SB Dunk 仍無退潮之勢,而另一種代表千禧年間滑板文化的鞋款,則讓 Virgil 等人躍躍欲試; 厚重鞋身,複雜鞋面,輪廓巨大,被玩家調侃為「 法式小麵包 」,如此「 文藝復興 」的趨勢下,其背後文化與發展歷程,還是十分有趣的,而當下關於它的評論卻頗為兩極
  • 在滑板運動的復興潮中,電子遊戲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在美國城市聖地牙哥,甚至爆發了一場滑板主題的黑人平權運動——所有參與者站在滑板上進行抗議,通過這種方式將對滑板的熱愛和草根抗議結合了起來……事實上,電子遊戲也反映了滑板運動的文化復興。在《託尼·霍克職業滑板1+2》重製版中,除了原作演員陣容之外,阿曼達、Bufoni、Huston、Aori Nishimura、蒂肖恩·瓊斯和裡奧·貝克也加入了遊戲——其中,貝克是該系列中出鏡的首位非二元性別滑板選手。 阿曼達補充說,她對遊戲作品能夠反映滑板選手的多樣化感到高興。隨著時間推移,她相信滑板運動還將吸引更多人參與。
  • 總局社體中心滑板國家集訓隊文化建設暖人心
    總局社體中心滑板國家集訓隊文化建設工作著力提升隊伍凝聚力,通過升旗儀式、主題黨日活動等,牢牢把握政治工作目標任務,以國家榮譽為使命,把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的精神帶到訓練中,從內心深處增強了隊員們團結拼搏、主動擔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 中英色彩詞語翻譯對比與文化差異
    (五)白色 white  1.white 在漢語和英語的聯想意義中都有純潔和清白的意思,但也有一些含義上的不同。例如,漢民族文化中,白色與死亡、喪事相聯繫。如「紅白喜事」中的「白」指喪事(funeral),表示哀悼。但在英語文化中,white 表示幸福和純潔,如新娘在婚禮上穿白色禮服,代表愛情的純潔和婚姻的貞潔。
  • VANS在洛杉磯市開了第一家社區零售店,致敬滑板和社區文化
    佔地11500平方英尺,兩層樓空間,向洛杉磯深厚的滑板文化和藝術社區文化致敬,其中包括各種Vans鞋類,服裝和配飾以及專門的社區體驗工作室。店內還有傳奇滑手 Mike O』Meally、Ray Barbe等人的作品或照片,進一步凸顯了滑板文化。
  • 西安「滑板女孩」不再滑滑板上學啦!
    張櫻媽媽告訴記者,看到大家提出滑板上路危險的問題,家裡人也很操心,好在現在孩子已經不需要滑板上學,大家可以放心了。「有這麼多人的鼓勵,孩子學習更有勁了。」張櫻媽媽說,學校最新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張櫻在西安市東城一中和東城一中五十六中校區聯考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家裡沒給孩子創造出好的條件,但是孩子懂事又爭氣,這是家裡人最高興的事情。」
  • 滑板公園設計 · Forever youth
    街頭滑板也逐漸成為一種城市文化。滑板公園和滑板廣場也成為體育、空間創造和城市設計原理完美融合的範例。  設計滑板公園的設計師必須對滑板文化有充分的理解與愛好,在建造過程中也一直保持自由的態度。B. 非結構板下的所有基材都應該被壓實到最大密度的至少90%,基材的最後一層應該由壓實的顆粒材料組成,如砂子或礫石,其厚度符合當地規定。C. 排水,尤其是在雨季,滑冰場需要快速乾燥。水窪要避免。
  • 【滑板教學】叮咚~你的滑板刷街指南請籤收
    滑板刷街指南 「刷街」,很多滑手都愛說的詞語 新手就一臉迷惑了 到底什麼是刷街呢? 新手可以刷街嗎? 本期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 ...可穿戴式空調;Vans影片滑板文化的三部曲;英國陸軍宣傳影片_夜鶯
    「精彩內容·Pearlfisher為設計的Tohum新徽標和包裝·索尼推出可穿戴式空調·Vans影片滑板文化的三部曲;Huemon Design為鞋類交易平臺完成品牌形象設計」,並納入其2022年亞運規劃線路中。
  • 奧運會讓滑板變得越主流,日本的街式滑板發展就越艱難……
    有些滑手會把滑板藏在袋子裡,以避免在公共場合受到批評。他們說,他們已經習慣了受到老年人的指責,尤其是受到保安。有時他們被稱為「北佬」,這是對他們粗野行為的侮辱。
  • 身處文化中心的職業滑手,如何看待滑板的「潮流化」?
    從滑板這項運動本身來看,來自 Pizza 的這隊滑手,則是很好地貫徹了品牌專注於滑板運動,不玩「花拳繡腿」的精神。在 Zachary Kovacs、Ryan Connors、Chase Webb 三位滑手盡情滑板的間隙,也抽出時間與我們一起暢談了自己成為滑手背後的努力,以及對當下滑板文化與潮流時尚領域相碰撞的看法。
  • 被譽為最炫酷的運動你可有了解,作為滑板新手該如何正確選擇滑板
    本期本本給你們講解一下新手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滑板,該如何選擇滑板。首先給你們介紹一下滑板的種類,最常見的滑板有雙翹板和長板,從滑板的質量和針對人群來看,可以分為玩具板和專業板。並不是說你成為職業滑手才需要專業板。
  • 如何把滑板公園打造成城市熱門打卡地?看國外這些滑板公園是怎麼做...
    公園、立交橋下、廣場……都成為了喜愛滑板的年輕人的聚集地,滑板運動也逐漸成為街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這項運動已被納入2020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該項目旨在建立起城市自發運動場所的新標準, streetdome為不同年齡、技術水平和文化層次的運動者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娛樂場和社交聚會場所。
  • 為什麼玩滑板?
    之前我一個朋友問我你玩滑板是為了什麼他說玩滑板賺不了錢是玩滑板是賺不了錢然後我反過去問他他回答我:用滑板裝逼唄嗯 這個理由我信了但是當滑板少年們為了練出一個動作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練習的時候我身邊一些比較牛逼的滑手們還有滑板店主理人們可能也在為了生活發愁在你喜歡的女孩子面前做一個你三個月才練好的動作她可能也看不懂如果你真的拿滑板是用來裝逼的話我奉勸你 還是別用滑板來裝逼了用滑板裝逼既浪費盡力也浪費經濟所以我希望那些拿著滑板用來裝逼的人 還是別裝了我寫這篇文章是因為
  • 全民健身·悅動人生丨「貼地飛行」的滑板姑娘
    「挑戰、快樂、貼地飛行、堅持、自由……」,說起滑板,16歲的北京姑娘林子禕蹦出一連串美妙的詞語,在她看來,這項運動看起來酷,玩起來過癮,而在滑板上「貼地飛行」,拿下一個個「大招」,是她體驗過最快樂的事情。↑拼版照片:左圖為身穿校服的林子禕;右圖為手持滑板的林子禕(8月8日攝)。
  • 如何把滑板公園打造成城市熱門打卡地?看國外這些滑板公園是怎麼做的!
    公園、立交橋下、廣場……都成為了喜愛滑板的年輕人的聚集地,滑板運動也逐漸成為街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這項運動已被納入2020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隨著滑板運動的流行,滑板人群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滑板場地和公園出現,「板仔」聚集地也成了城市熱門的打卡地。
  • 「了解一下」二次元文化圈中的這些詞語你都用對了嗎?(一)
    當初這個詞語被創造出來是為了簡稱」動畫和漫畫「,在其他國家的語言中並沒有該詞語,即便在日本二次元文化如此發達的國家也沒有創造出如此高度概括的詞語,只是分別用アニメ(動畫)和マンガ(漫畫)來表示。所以說,動漫這個詞造得好,但是不能用錯。該詞語最常見的誤用案例如下:某galgame的介紹視頻中有人發以下彈幕,「這是什麼動漫?」
  • 海南滑板:起步晚 氛圍好
    滑板被列入2021年東京奧運會比賽項目,這是滑板歷史上首次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海南滑板水平如何?群眾普及度怎麼樣呢?近日,海南輪滑協會秘書長、滑板專項部長石子熠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滑板進入奧運項目,海南更多的人關注滑板,該項目由原來小眾項目慢慢變成大眾項目,海南滑板雖然起步晚,但氛圍越來越好,正逐步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