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問】Ryan Lay:滑板文化需要更多的批判精神

2020-12-12 騰訊網

這是一個有七萬滑手關注的滑板媒體

滑板文化是一種不斷在發展的亞文化。在過去,人們常常給滑手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遊手好閒、朋克青年、小混混、潮人、運動員等等……然而這些標籤與主流滑板文化的真正含義往往相去甚遠。

如今的滑板文化比以前更多元了,更多的滑手找到了自己的生涯方向與定位,比如說 Ryan Lay 就是這樣一位滑手,他同時具備老一輩滑手和新生代滑手的特質。除了當職業滑手以外,Ryan Lay 還是滑板公益組織 Skate After School 的創始人;為美國參議員的競選活動拉過選票;有自己的播客;自發組織團隊前往欠發達地區進行志願活動等等……這些經歷不是每個職業滑手都有的。Ryan Lay作為新一代滑手的代表,身上有著許多其他職業滑手所沒有的特質。因此,今天我們很榮幸能請到他來跟我們做一次訪談。

最近亞利桑那州那邊的新冠疫情怎麼樣啦?

政府今天宣布一些地區解封了,我覺得這不是明智的做法,面對疫情我們的政府實在是做的太爛了。我和歐洲的一些朋友談過,感覺他們那裡的防疫措施更到位。不過對於我個人來說的話還是影響不太大的,畢竟我住在大 house 裡面,還有一個院子可以透透氣。

幾個月前在 ins 上看到你徒步穿越大峽谷呢。

是的,走的 rim to rim 線路。徒步活動也算是我近期的愛好之一,哈哈。

Rim to rim走一趟大概要多久呢?

全程大概 50 公裡吧。那裡的風景是真的美,我們當時是日出的時候出發的,到第二天黎明的時候才走完,感覺是真的魔幻。還有另外一條徒步路線是穿過整個州的,全程 1300公裡,我大概明年三月份會去挑戰一下那條線,估計得花一個半月時間走全程吧。

最近你都喜歡玩這些嘛?

算是剛剛接觸吧,感覺能很好地舒緩身心,釋放工作壓力。

聽說你很喜歡在亞利桑那州的一些小鎮上找地形滑,那邊的滑板氛圍怎麼樣呢?

鳳凰谷那邊的話就沒什麼好滑的,大部分新地形都在商業區的地方。我喜歡到一些礦鎮上找地形滑,礦鎮裡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建築,很有年代感。歐洲的話就更不用說了,歷史悠久得像另一個世界,而美國的話大多數東西都是最近100年才建起來的。

雖然你看起來挺文質彬彬的樣子,但我聽說你在殺大地形的時候會燥到自己完全滑不動為止,為什麼你平時和滑板時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

相對而言我還是挺文靜的一個人,不過滑板能幫助我發洩很多情緒。有時成不了招的時候我也不想把自己的板踩斷,但還是會忍不住踩斷,所以說在某些方面我還是很執著的,比如要拿下某個地形。除此以外,隨著年紀的增長,滑板變得越來越像是一項工作,我平時在家裡也有一些工作要做,因此每當我出門去滑板,我都會感覺自己有種使命感——「我今天一定要成某個招或者拿下某個地形」。

我滑板一般都是短時間高強度,我感覺一天滑板下來如果沒感覺到全身酸痛的話,就說明我那天不夠努力。慶幸的是,滑板對於我來說真的太難了,因此每次去滑板我心裡都明白等待我的是一場戰鬥,我認為找到自己想要的地形和想成的招就等同於贏得這次戰鬥的一半,一旦我感覺自己能成的時候,我感覺這場戰鬥就要結束了,在拍片的時候這種感覺尤為強烈,仿佛就是一種信念。作為滑手,我們對滑板常常會有一種愛恨交織的感覺,愛滑板是真的愛滑板,恨滑板是恨自己為啥那麼菜,有時甚至是一種幾近癲狂的感覺。我常常想,假如有一天自己的滑板生涯要退休,我會用什麼來代替滑板給我的感覺呢?

這確實,我也無法想像。

我感覺滑板確實能很好地幫助我們發洩消極情緒。每當我們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不順,找到合適的發洩出口是必要的,也有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我們在滑板的時候可以肆意地大喊大叫,把板砸壞甚至踩斷,但在工作的時候大喊大叫顯然是不合適的。我以前有個隊友跟我說過,他跟他女友吵架的時候會把板拿到外面踩斷,我感覺這也太逗了哈哈。

哈哈……接下來我們談談你在做的這個 Skate After School 的項目吧,感覺你越做越大了呢。

我們九年前剛開始做的時候只是一個小團隊,最初的宗旨只是想讓那些無法接觸到滑板的孩子能夠學滑板,如今我們和多個低收入地區的小學合作,每周大約有 250 個孩子能參加這個項目。我們現在有自己的辦事處、倉庫, 我們剛開始那會只有 Skateistan 和其他幾個小組織在做這樣的公益項目,而現在像我們這樣的組織越來越多了,我感覺自己盡到了自己的能力和責任,挺好的。

你在 Skate After School 裡主要負責什麼呢?

我負責籌集資金、營銷、拍宣傳片、管理預算等等,不過我大多數時候都在拍片、拍照和搞一些創意項目。

這個公益項目是你職業滑板生涯結束後的下一個職業生涯嗎?

嗯,其實我已經處在兩個生涯之間的過渡階段了,這幾年我的滑板生涯都不太穩定,因此今年我大概就會開始全職做這個公益項目,當然滑板還是繼續滑的。

「不太穩定」是的意思是?

簡單來說就是我不靠滑板為生(笑),如今我已經是三字開頭的人了,雖然我很喜歡滑板,也很感激滑板給我帶來的職業生涯和機會,但到了人生的特定階段,我們還是要權衡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收益。除了滑板以外,我還要很多想做的事情,我很感謝給我贊助的公司能夠理解並支持我的決定,但如今想靠滑板維持生計是越來越難了。除去那些大品牌贊助的頂級滑手能夠過上比較好的生活,一般的職業滑手收入還是比較慘澹的。

你有想過創辦滑板雜誌嗎?

額……我沒想過要搞雜誌,雜誌感覺還挺難搞的,不過我有一個叫 vent city 的滑板播客。我感覺現在的滑板媒體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廣告太多了,這是一個用戶痛點。我覺得滑板媒體可以像美國的一些成功的左翼媒體那樣做些自費項目,通過有創意、有意義的項目來吸引群眾。

除此以外,滑板媒體普遍很排斥非滑板品牌和產品的廣告,我認為這種排外不利於滑板文化的發展。還有一點就是滑板媒體缺乏批判的精神和態度,體育媒體或藝術媒體常常會對運動員或藝術家的表現或作品作出評價和批評,這是很正常的。提出批評並不意味著就是惡語相向,良性的批評是有助於促進文化發展的。不幸的是,雖說滑手是很具有想法的群體,但我們卻很少能對自己的文化作出評論,我們的評論通常只存在於在社交媒體的評論區中。在我看來,即便是外行人的批評,其實也是可以接受的

話說你的播客 Vent City 最近怎麼樣了呢?在播客上你們會有避而不談的話題嘛?

我們平時基本上都是暢所欲言的,我們想要打造是一個讓大家都能夠理解批評是合理的文化氛圍。或許我們會對某個片子提出意見,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是在批評或辱罵片子中的人或者片子背後的製作者。

很多滑板媒體都會主動將目光聚焦在大牌的職業滑手身上,這其中也有給品牌賣廣告的原因吧,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在我看來有相當一部分出色的滑手都是素人滑手,他們沒有任何贊助,但也同樣值得去關注。滑板學術論壇 Pushing Boarders 就給我開了很多眼界,我因此也認識到很多有趣的人,與其他職業滑手交流固然有趣,但和其他人交流卻常常能夠學習到更多,比如說我認識一群人,他們不是滑手,但他們自發組織抗議在洛杉磯舉行奧運會,因為他們深刻地認識到舉辦奧運會只會勞民傷財,而滑板卻剛剛作為正式項目加入奧運……

我懂了,原來你也不看好奧運嘛?

既來之則安之吧,我個人是不太看好的,滑板比賽在奧運中看起來太蠢了,明明有更好玩的比賽方式的,我寧可看 best trick 大絕招比賽,而不是一味地關注動作的成功率和流暢度。好吧,或許我們不是目標受眾,但女子滑板還是讓人有些期待的,但總的來看,奧運會給城市帶來的開發計劃通常是以破壞城市的宜居性和部分社區居民的利益為代價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奧運會確實是個災難。

在過去這些年裡,滑板文化改變了很多,最近讓你感到興奮的改變是?此外你認為還有什麼可以改變的方面呢?

從我的個人經歷來看的話,最近我的朋友 Alex White 成為了我們 Krux的 team manager,這是我第一次經歷由女性擔任管理職位,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認為在管理和內容創作方面越來越多樣化是件好事,前段時間由 Shari White 領銜製作的那部 Vans 的片子就是一個代表。

除此以外,我還希望滑板公司能夠有更多結構上的改革,比如去探索員工所有制的公司形式、搞更多的社區性項目、供應鏈優化、為員工提供醫保、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和福利等等。對於消費和生產,我覺得我們可以稍微緩一些,這大概是疫情以來我感受最深的一點。疫情發生以來,人們開車的時間少了,工作時間也少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多了,這其實是很棒的事情,我們生活在一個如此重視生產力的經濟體中,或許我們需要慢下來,去享受生活,而不是在無止境的工作中迷失自我

WHATSUP滑板雜誌

Read more, Wisely skate

文字 |Stefan Schwinghammer

翻譯 | 小龜

來源 | Solo Mag

編輯 | 坦克

相關焦點

  • 因為王一博我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滑板精神
    他們的這種精神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因為我是一個學自行車摔了一次就不敢再去學的膽小鬼,所以至今我還是不會騎自行車。克服恐懼,勇往直前面對自己不會的動作,即使有恐懼,一樣要求自己必須克服,努力去做。王一博戰隊的盧宏成有兩次遇到轉到的動作都是隊員不會的,他就會主動要求,既然大家都不會那就我來。
  • 身處文化中心的職業滑手,如何看待滑板的「潮流化」?
    從滑板這項運動本身來看,來自 Pizza 的這隊滑手,則是很好地貫徹了品牌專注於滑板運動,不玩「花拳繡腿」的精神。在 Zachary Kovacs、Ryan Connors、Chase Webb 三位滑手盡情滑板的間隙,也抽出時間與我們一起暢談了自己成為滑手背後的努力,以及對當下滑板文化與潮流時尚領域相碰撞的看法。
  • 總局社體中心滑板國家集訓隊文化建設暖人心
    總局社體中心滑板國家集訓隊文化建設工作著力提升隊伍凝聚力,通過升旗儀式、主題黨日活動等,牢牢把握政治工作目標任務,以國家榮譽為使命,把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的精神帶到訓練中,從內心深處增強了隊員們團結拼搏、主動擔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 有些滑板文化中的詞語,該更新了!
    滑板文化中有很多獨特的術語,可以將一個個動作和玩法轉化成詞彙,這樣我們就能向朋友吹逼自己剛剛做了個牛逼的招。但有時候語言的發展會落後於現實,因此今天我們請到我們的滑手兼語言學家 Daryl Mersom 給我們介紹一下,為什麼他認為滑板文化中的一些術語詞彙或許應該要更新一下,或者從其他語言中借鑑有關的詞彙。
  • Nike 的技術煥然一新,創新傳承與滑板運動的精神 開箱
    於 2020 年 2 月首次亮相的 Nike x Off-White Rubber Dunk 鞋款將 Nike Pegasus 系列與 Nike Dunk 鞋款的不同元素相融合,以此致敬 Nike 悠久的技術創新傳承與滑板運動的精神。
  • DBH滑板:因為熱愛,所以用心
    2000年以後,雖然逐漸湧現了很多年輕的滑板愛好者和職業滑手,但滑板在中國仍屬於小眾運動。來自美國沿海城市的街頭,滑板文化象徵自由、個體、特立獨行、非主流,而這樣的文化背景從根源上有悖於我國長久以來相對保守、集體主義、追求主流的文化意識。沒有文化土壤,沒有精神認同感,滑板很難在中國落地發展。與此同時,滑板運動的「極限」屬性,賦予其從一誕生就似乎註定「小眾」的命運。
  • 滑板,從街頭走向奧運
    20多年前,還在街頭玩滑板的滑手或許不會想到,有一天滑板也會走上奧運的舞臺。自由、叛逆、突破自我……這項看上去又酷又年輕的運動在Z世代的引領下,衍生出了新的精神內核。跳出冷門運動的圈子,滑板運動成為商業秀的新寵,各大CBD的廣場成了「板仔」們的樂園,家長也不再極力阻止孩子接觸這項運動。
  • 滑板是怎麼吸附在腳上的?談談那些大眾對滑板的五大迷惑
    這個動作就像是你打開滑板世界大門的一個「鑰匙」,大部分的滑板動作都建立在OLLIE的基礎之上,假如想了解更多關於OLLIE的學問,可以到網上搜索相關的視頻
  • 西安「滑板女孩」不再滑滑板上學啦!
    而「滑板女孩」也引發大家對「後浪」的探討不少人認為年輕一代正在向陽而生是可以託付的一代新時代就需要這樣的奔湧「後浪」 「滑板女孩」有了自行車張櫻媽媽告訴記者,看到大家提出滑板上路危險的問題,家裡人也很操心,好在現在孩子已經不需要滑板上學,大家可以放心了。「有這麼多人的鼓勵,孩子學習更有勁了。」張櫻媽媽說,學校最新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張櫻在西安市東城一中和東城一中五十六中校區聯考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家裡沒給孩子創造出好的條件,但是孩子懂事又爭氣,這是家裡人最高興的事情。」
  • 在滑板運動的復興潮中,電子遊戲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滑板朋克」曾經是一種流行音樂類型,90年代垃圾搖滾風格服裝屬於滑板時尚的一部分,而滑板特技表演的內在虛無主義還為《蠢蛋搞怪秀》(Jackass)等電視劇的成功鋪平了道路——《蠢蛋搞怪秀》吸引了許多職業滑板選手參演。從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滑板運動代表著一種挑戰極限的時代精神。 然而,在本世紀第一個10年末,滑板文化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 意識形態批判的譜系:馬克思、韋伯與盧卡奇
    摘要:馬克思把意識形態視為現代社會的「觀念副本」,意識形態批判構成馬克思現代性批判的重要維度。馬克思不僅奠定意識形態批判的歷史唯物主義之基,而且通過政治經濟學批判深入到意識形態的本質之維。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韋伯從文化層面補充了馬克思關於資本主義興起過程的分析。無論是馬克思還是韋伯,都對現代社會持一種複雜性理解,並試圖實現一種總體性的把握。
  • 無畏向前的滑板精神,vivo S6攜手中國滑板隊,讓世界看到我
    2016年8月舉辦的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會議中,滑板正式入選2020年東京奧運會項目,此舉是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奧運會,滑板再也不是小眾街頭運動,而是世界認可的年輕文化,現在你可以跟著志同道合的滑手從早刷到晚,給自己一個不回家吃飯的「正經」理由。
  • 如何把滑板公園打造成城市熱門打卡地?看國外這些滑板公園是怎麼做...
    滑板運動被稱為「世界上最酷的運動」,是極限運動的鼻祖。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於受到天氣地理等條件限制,加州的衝浪愛好者在陸地上模擬衝浪的運動被發明出來,成為滑板運動的雛形。 滑板運動憑藉著「熱血」和「無懼」的精神,受到全世界年輕族群的喜愛。
  • 高考英語詞彙辨析:lie, lay, lain, laid, lying等用法
    A. lay; laid B. laid; laid C. lay; lain D. lying; lain  【分析】正確答案選A。第一空填lay,它是lie(位於,在)的過去式 lay;第二空 laid,它是 lay(放,置)的過去分詞,句意為「……她發現所有東西還在她當時放它們的地方」。
  • 「法式小麵包」,是Dunk之外另一種「千禧年滑板文化」的復興
    SB Dunk 仍無退潮之勢,而另一種代表千禧年間滑板文化的鞋款,則讓 Virgil 等人躍躍欲試; 厚重鞋身,複雜鞋面,輪廓巨大,被玩家調侃為「 法式小麵包 」,如此「 文藝復興 」的趨勢下,其背後文化與發展歷程,還是十分有趣的,而當下關於它的評論卻頗為兩極
  • 如何把滑板公園打造成城市熱門打卡地?看國外這些滑板公園是怎麼做的!
    滑板運動被稱為「世界上最酷的運動」,是極限運動的鼻祖。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於受到天氣地理等條件限制,加州的衝浪愛好者在陸地上模擬衝浪的運動被發明出來,成為滑板運動的雛形。滑板運動憑藉著「熱血」和「無懼」的精神,受到全世界年輕族群的喜愛。
  • 英語lie 和 lay 的區別
    英語中,lie 和lay是兩個最容易弄混的詞,在各類考試中也是常有的考項,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下。1. lie: 有三個基本的意思,不同的意思動詞的變化形式有所不同。第二個意思是「平躺,存在」,動詞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不規則變化,分別是lay, lain。例句3: After three hour’s walking, Tom lay down and had a rest.三個小時的步行後,湯姆躺下來休息了。
  • lay是「躺」,bare是「赤裸的」,那「lay bare」是什麼意思呢?
    2、lay barebare的意思是「空的;赤裸的,無遮蔽的」,lay是「躺」,赤裸的躺在那,什麼都沒有,說明所有的一切都展現在大眾面前,所以lay bare的意思是「 揭發,暴露;公開」等。例句:No, it would lay bare the criminality of the Federal Reserve.
  • 塞林格對美國消費文化的批判與反思
    在這種精神狀態下,消費成為整個社會共同尋找的治病良方和靈丹妙藥,以緩解他們的內心焦慮和釋放精神的壓抑。由此,美國消費文化逐漸佔據美國文化的重要位置。傑羅姆·大衛·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對當時盛行的美國消費文化表現出極端的排斥和厭倦,同時又表現出明顯的認同與屈從。
  • 今日學習「lay」vs「li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ay and lie is subtle, and even native speakers will often get thetwo confu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