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國共軍力的真實對比 80萬國軍系謠傳

2020-12-18 歷史小博主

長久以來,關於國共雙方的參戰兵力對比,多以80萬國民黨軍敗於60萬解放軍一說最為常見。然而國民黨方面卻認為自己是以40萬兵力惜敗於淮海戰役,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解放軍有多少兵力

淮海戰役前夕,為確保戰爭順利進行,中央軍委特地成立了總前委這一機構,對參戰部隊實施統一指揮。當時,主要的參戰兵力由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軍區和中原軍區的部隊組成。

在上述這些參戰部隊中,屬華東野戰軍的實力最為雄厚,其參戰部隊有3個兵團15個縱隊,共計36萬餘人。據戰後統計,華野殲敵數達44萬餘人,佔解放軍全部戰果的79%。

除野司的直屬部隊之外,華東野戰軍還有一個特種兵縱隊和14個炮兵團。炮兵部隊總共有105式榴彈炮51門、75式野炮28門、75式山炮220門、重迫擊炮38門,合計大中口徑火炮337門。另外,特種兵縱隊還有一個坦克大隊,擁有坦克21輛。在戰役期間,坦克大隊利用步坦協同作戰能力,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相較之下,中原野戰軍的裝備著實有些「寒酸」。由於之前在大別山戰役裡損耗極大,所以中原野戰軍的重武器基本喪失,人員也不充足。所幸,儘管裝備簡陋,但中野的戰士士氣尚高,所需的物資之後在豫西休整得到了補充。

地方軍區的部隊主要以成建制的獨立旅為主,負責擔負攻敵、阻擊、追敵等任務。

綜上所述,淮海戰役期間,解放軍的參戰兵力共有3個兵團22個縱隊約60萬人,這也是當時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的全部家底。

紙面上的實力與實際相差甚遠

在淮海戰役期間,國民黨方面負責指揮的是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據有關資料顯示,從帳面上來看,國民黨軍隊的總和加在一起還真有80萬。但事實上,這些兵力只是紙面上的數據。

在徐州「剿匪」司令部裡,總共下轄8個兵團31個軍,此外,還有新成立的三個軍,累計番號達到了34個軍86個師。這些部隊中以第2兵團和第12兵團最具戰鬥力,其餘的實際上充當了炮灰的角色,作用忽略不計。

與上述的兩個兵團相比,第7兵團是戰爭期間編制最大的一個兵團,但兵團內的派系鬥爭十分激烈。例如,第44軍屬於川軍序列,與黃百韜的中央軍沒有半點關係,這也是導致兵團內部軍令不通的原因所在。

上述各部再加上徐州「剿總」的直屬部隊等,總計可達到80萬人。可實際上,由於內部的派系傾軋以及內部的「吃空響」行為,導致國民黨兵力內耗嚴重。因此,國民黨方面始終認為徐州「剿總」的真正參戰兵力只有40萬人,並非解放軍所稱的80萬。

此消彼長:解放軍越打越多

在淮海戰役中、後期,解放軍的基本編制沒有發生大變化,但部隊的實力卻有了顯著增強。

據現存資料統計,淮海戰役期間,各軍區為前線補充了10萬以上的新兵。如華東野戰軍下轄的兩廣縱隊,戰前原有5513人,戰後各類減員人數有2585人,但戰役期間補充的人數則有3148人。這表明,解放軍的兵力一直保持在一個平衡點,即有進有出。

那麼問題來了,解放軍的補充兵員從哪裡來,總不會都是解放區的子弟兵吧?結果自然是否定的,我軍從井岡山時期開始,就有抓俘虜補充兵員的傳統。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這種傳統發展為一套「即俘、即補、即教、即戰」的理論。舉個例子,上午才俘虜的國民黨兵,下午就編進連隊拿起槍戰鬥。

這樣一來,國民黨軍隊越打越少,兵員也沒有補充的地方,而解放軍卻越打越多。但這些補充兵力其實並未計算在內,後來出於宣傳的目的,我軍將國共兩軍累次投入的兵力進行了錯時對比,得出了60萬打80萬的結論。

這樣一來,似乎國民黨方面的辯解有些道理,但實際上卻是謬誤。解放軍人數越打越多,恰恰說明了國民黨政權不得人心。當一個政黨得不到廣大人民支持的話,這樣的政權焉能不敗!

相關焦點

  • 解放戰爭國共軍力的真實對比,800萬國軍系謠傳
    資料圖:淮海戰役中,解放軍華東坦克大隊配合步兵發起進攻內戰爆發初期,國軍約430萬,中共軍隊約127萬「國民黨800萬大軍美式裝備,軍官皆是軍校畢業,然而短短幾年卻被共產黨小米加步槍打的灰飛煙滅」,這是網上流傳甚廣的一個說法。
  • 三大戰役後,國軍精銳全軍覆滅,3名主將最後都迎來了哪些命運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憑著800萬國軍實力開始武力解決國內的共產黨問題。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人民解放軍拉開解放戰爭的序幕。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先後發起了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這三大戰役確定了解放軍的優勢,決定了戰爭勝利的走向。
  • 淮海戰役時,解放軍每天打光三萬發炮彈,這麼多的炮彈是從哪弄來的?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有兩支部隊被全殲,80萬國軍精銳徹底消耗完畢。而在這場戰爭中,解放軍雖然兵力少於國民黨軍部隊,但是炮火的猛烈程度令美械裝備的國軍部隊都非常驚訝,在碾莊戰役,雙堆集戰役,陳官莊戰役中,解放軍的炮火一直都是處於優勢的,激烈的時候平均每天打光三萬發炮彈,那麼解放軍從哪弄的這麼多炮彈呢?
  • 數字解密:淮海戰役80萬國民黨軍為何慘敗(圖)
    關於此役,交手的敵我雙方有著不同的稱呼——由於戰場是東起海州西至淮河,因此我軍稱之為「淮海戰役」;而國民黨軍則依據其佔領的城市要地,稱之為「徐蚌會戰」。無論叫法如何,戰役的結局對壘雙方都一致認可——這65個晝夜的決戰,決定並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 淮海戰役中最慘烈一仗,國軍團長看一物說道:不打了,投降吧!
    淮海戰役中最慘烈一仗,國軍團長看一物說道:不打了,投降吧! 在我們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後,國共兩黨就和平建國展開了一個多月的談判,就在人民群眾都因為和平即將到來的時候,蔣介石卻露出了其真正面目,為了進行自己的獨裁統治,悍然發動內戰,對解放軍大打出手。在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樣式數量最多,殲敵數量最大的戰役,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 解放戰爭:淮海戰役國軍佔兵力優勢為何慘敗?被俘後杜聿明這樣說
    淮海戰役毫無疑問是解放戰爭最大規模的戰役,國共雙方參戰兵力達到了140多萬人,在以徐州為中心、沿隴海鐵路一線的廣大區域內,華東和中原兩大野戰軍圍殲國民黨五個大規模兵團,以少勝多,譜寫了戰爭史上的傳奇,據戰後統計,這次規模空前的戰役國民黨投入兵力80萬,解放軍投入兵力60萬,20萬的兵力差距,戰役卻以國民黨慘敗、華東和華中地區全線解放結束
  • 為何說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最難打?不妨看看戰役結果和參戰將領
    引言: 在江蘇省徐州鳳凰山上,有一座淮海戰役紀念塔,是為紀念在淮海戰場上浴血犧牲的將士和支援前線的民眾的,整個徐蚌戰場,國共兩軍共犧牲30多萬人,就兩軍傷亡而言,我軍十三萬六千,國軍十七萬一千,兩軍的傷亡比例差距並不大。
  • 解放戰爭中最令人大跌眼鏡的三次戰役,為何200萬國軍只撐14個月
    解放戰爭中最令人大跌眼鏡的三次戰役,為何200萬國軍只撐14個月世界軍事歷史上最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哪一次?當然是解放戰爭!因為127萬的小米加步槍居然用短短三年多時間打敗了430萬的國民黨軍隊!鑑於西府戰役和豫東戰役的巨大損耗,濟南戰役我軍部署非常穩妥,完全沒有之前大開大合的那種氣魄。華野主力居然56%用於阻擊徐州方面援軍,攻城期限預計了3個月之久!沒想到國軍中最傑出的虎將王耀武,僅僅抵抗了8天就宣告失敗!華野僅僅損失了2萬人,傷亡居然比豫東戰役還要小。
  • 共和國將帥成名戰,粟裕將軍與淮海戰役
    從履歷看,可以說粟裕參加了我黨各個時期幾乎所有重要戰役,但粟裕真正的成名戰應該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其中,淮海戰役應該是其巔峰軍事代表作。淮海戰役的大背景及戰前準備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但要講清楚淮海戰役,至少需要從1947年初開始說起。
  • 三大戰役,我軍大獲全勝,國共雙方兵力對比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場戰略性戰役。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
  • 粟裕在淮海戰役中的表現
    在戰役籌劃、進行過程中,粟裕最先提出舉行「準海戰役」,最先提出淮海戰場華野、中野統一指揮,第一個明確提出在徐州地區殲滅劉峙集團主力。這是「淮海戰役」的最初構想。「準海戰役」的命名及初步構想則是粟裕1948年9月24日濟南戰役即將取得勝得利時報軍委並華東局、中原局的電報提出的:「建議即舉行淮海戰役」,攻佔兩淮和海州、殲擊援敵,為奪取徐州創造條件。軍委於次日即復電同意舉行淮海戰役。中央還審時度勢,決定此戰役首殲位於新安鎮地區的黃伯韜兵團,完成中間突破。
  • 美國鏡頭下的淮海戰役國軍照片:士兵看軍官吃肉,女兵蹲地抽菸
    僅僅是中國的內部鬥爭,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戰爭,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當時真實的歷史現狀卻有美國記者通過照片記錄了下來。在淮海戰役中,士兵看軍官吃肉,而女兵蹲地抽菸,記錄真實。上陣的士兵「生如夏花,逝如冬雪; 人生如此,何悔何怨。
  • 淮海戰役期間,國軍徐州剿總司令為何三次易主,蔣介石有多困難?
    解放戰爭打到了1948年,國共決戰開始了,東北的決戰以我方的勝利落下帷幕,中原戰場上,一場世界大戰打響了,此戰我軍集合中野和華野兩大野戰軍總計60萬人,準備一舉吃掉國民黨的80萬精銳,企圖一戰而解決長江以北的國民黨軍隊。
  • 千萬人廝殺的淮海戰役,為什麼是中國命運的轉折點?
    毛澤東感覺可以,便給粟裕回電:「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但是粟裕必須殲滅黃百韜兵團。「小淮海戰役」正式登場。這次戰役的野心其實不大,無非是奪取蘇北地區,把蘇北和山東解放區連起來,為下一次戰役做準備。以後走向何處,他們也不知道。
  • 兩個兵團參加淮海戰役,向前進每天最多10裡,向後撤立即渡過淮河
    1948年11月7日,國共之間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淮海戰役爆發。開戰僅僅半個月,國民黨軍敗報頻傳,第3綏靖區2個軍起義;黃百韜第7兵團5個軍被圍殲;黃維第12兵團4個軍被圍;徐州城內外的14個軍被40餘萬華東野戰軍死死鉗制,已經動彈不得。
  • 白崇禧為什麼拒絕指揮淮海戰役?杜聿明:一到徐州就感覺要完蛋
    70多年前,淮海戰役(蔣軍稱徐蚌會戰)爆發,這是決定國共命運的一戰,雙方加起來投入了超過百萬部隊參戰,最終以我軍勝利告終。我軍宣布殲滅蔣軍超過55萬人,為解放戰爭中蔣軍損失最慘重的一場戰役。 這場戰鬥之所以如此重要,在於它牽動著全國的局勢。
  • 改變解放戰爭命運的四場戰役,都是哪位將帥指揮的
    然而,從1946年到1950年的時間內所發生的戰役,均被稱之是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一方則稱動員戡亂)。在這四年時間內,雙方展開了無數次戰役,而在這些戰役中有四場戰役,影響最大。說得誇張一點,這四場戰役的勝敗,也決定了解放戰爭的命運。
  • 三大戰役中,哪一場戰役,參戰的國軍名將數量最多
    它決定這場戰役最終勝利屬於哪一方?所以在大決戰階段時期,雙方都拼足了血本,把所有的精銳部隊都投入在戰場上,目的就是將對方打敗,成為最終勝利者。可能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大決戰階段,國共雙方共發生了三場大戰役。雙方投入的兵力都達到100多萬,這三場戰役也是決定雙方命運的大決戰。第一場是遼瀋戰役,第二場是淮海戰役,第三場是平津戰役。
  • 中國首部全面展現淮海戰役的電視劇!
    該劇是中國首部全面展現淮海戰役的電視劇作品,講述了1948年華東野戰軍某縱隊團長毛寶(李健 飾)組建了一支先鋒部隊,稱之為「老虎隊」,這支神秘的特種作戰部隊在淮海戰役的戰場上大放異彩,讓敵人聞風喪膽。《老虎隊》通過對友情、愛情、親情的細膩描寫,將戰爭中的赤子情和悲歡事化成利劍,直戳觀眾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讓整部劇看起來很接地氣,實現了觀眾與劇中人物的情感溝通和內心共鳴。
  • 【知史奮進·四史學堂】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知史奮進·四史學堂】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2020-12-20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